s 阅读页

3.希望回大陆,最终却冻死加拿大

  张国焘在投靠国民党的初期,确实是踌躇满志,想干出一番“成绩”,向蒋介石表现他的才干。

  1938年5月6日,张国焘发表《敬告国人书并与中共同人商榷抗战建国诸问题》的长篇声明。声明“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须,中国国民党为主持抗战建国大计之领导中心,蒋先生为全国唯一之最高领袖”;公然诬蔑“中共的政治路线,向来是环绕着一个错误的轴心而转动”。这就彻底露出了他的叛徒嘴脸。

  中国共产党对张国焘的“声明”给予了严厉的批驳。6月7日《抗战文化》刊载了张闻天的《读了〈张国焘敬告国人书〉之后》一文,对张国焘的造谣、诡辩和反共言论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批判。张闻天在文中指出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张国焘腐朽的机会主义;二是张国焘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三是张国焘的口是心非,言不顾行,行不顾言,两面三刀的恶根性。张闻天认为,张国焘所谓的抗日,全部都是反共,尽其所能挑拨国共两党,对八路军、新四军、陕甘宁边区进行造谣和诬蔑。

  文章最后说:

  好吧,让张国焘去声嘶力竭地叫卖他的破铜烂铁吧。中华民族的神圣的抗战必须坚持到最后胜利,我们共产党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究竟谁是张国焘的顾主,对于我们是毫无兴趣的!

  但是我们希望全国抗日的朋友们,不要上张国焘挑拨离间的当;中他花言巧语的奸计。我们所需要的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是全国内部的更加团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抗战中的一切困难,而最后战胜日寇!

  张国焘叛逃以后,蒋介石起初对张国焘也寄予厚望,很快就接见了他,授予他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委员的头衔。陈立夫等国民党政要也纷纷拜访,向他请教反共策略。为了保证张国焘一家的安全,武汉警察局长蔡孟坚在武昌给张国焘安排了秘密住所,并派专人保卫。国民党以为张国焘这样的大人物来降,大概很快就可以搞垮共产党。

  然而张国焘行动起来之后,四处碰壁,一事无成。他先是加入国民党“军统局”,主办所谓“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专门从事所谓策反共产党的工作,但毫无成绩。随之,张国焘认识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1939 年前后,朱推荐他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反共设计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但是特务们并不买他的账,张国焘觉得“这里无计可设,无公可办”,不久辞职。

  1940年至1945年,张国焘出任了国民参政会第二、三、四届参政员。

  1946年,张国焘任善后救济总署江西救济分署署长,但江西省主席王陵基是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时期的宿敌。王陵基旧恨未消,对张国焘百般刁难,张国焘不得已去职去了上海。

  1948 年,张国焘创办《创进》周刊,从思想上进行反共宣传,几月后,逃到台湾台北市。

  1949 年冬,张国焘携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离开台北,来到了香港。1951 年,青年党领导人谢澄平与程思远几经交换意见,决定组织一个定期座谈会,其成员有:罗梦册、张国焘、程思远、董时进、伍藻池、黄如今。不久,张发奎、顾孟余又拉张国焘创办一个反蒋的刊物——《中国之声》杂志,以张国焘为社长,李微尘为主编。1952年10 月,由张发奎、顾孟余积极筹备的“自由民主战斗同盟”正式宣告成立。但好景不长,“自由民主战斗同盟”成立不久即发生分裂,张国焘的《中国之声》社长一职也被张发奎派其亲信林伯雅接收。眼看已有的积蓄日渐减少,张国焘夫妇很是焦虑。不久,希望发财的张国焘在香港炒黄金,落了个一贫如洗的结局,而且祸不单行,不久张国焘的妻子杨子烈为生活奔波摔断盆骨,成了跛子。从此,一家人只能靠当教师的大儿子张海威不多的薪水勉强度日,每天以粗茶淡饭慰之饥腹,还要供养二子和三子读书,其困难可想而知。

  1953年春,张国焘动了回大陆的念头,于是写了一封信,托人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请转达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表达自己想回去的想法。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同志立即派人把张国焘的信送给中央华南分局并转中央。3 周后,刘少奇以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名义传下话来:张国焘愿意回来是可以的,中央是欢迎的。但是,他必须首先写一个报告给中央,深刻检讨他在历史上坚持自己的错误路线,反对党中央、分裂党中央以致最后背叛党和人民的严重错误,作出改过自新的保证,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听到这个答复,张国焘沉默了。

  1961年,美国堪萨斯大学派人找到张国焘,希望他能写回忆录。张国焘答应了,4 年之后,张国焘完成了1 0 0 万字的《我的回忆》。在这4年期间,堪萨斯大学每月付他2000港币作为研究费用,后来香港明报月刊向张国焘取得中文版权,他才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报酬。夫人杨子烈也写了回忆录《往事如烟》。二人的稿费和版税收入,成为此后的10余年中张国焘一家的主要生活费用。

  1968 年,“文化大革命”一度波及到了香港。张国焘大为惊慌,作为一个叛徒,他不知自己会遭到怎样的冲击。为躲避灾难,他决定远赴加拿大,来到了加拿大华裔较多的多伦多。张的长子张海威此时正在多伦多教书,二儿子张湘楚在纽约当医生,三儿子张渝川在多伦多当工程师。张国焘夫妇到多伦多后,与大儿子一家同住。但不久,他和杨子烈发现大儿子的收入养活一家老小有些困难,便搬出了儿子家,住进免费的养老院。

  1976年的一天,79岁的张国焘突然中风,右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杨子烈也已年逾七旬,腿还有残疾,无力照料张国焘。张国焘只得申请住进老人病院。

  1979年冬天的加拿大异常寒冷,大雪连绵不断。12月2日夜,病床上的张国焘翻身时把被子与毛毯弄到了地上,数次按铃叫护士却无反应。张国焘只有默默地忍受着严寒的折磨。身体已虚弱不堪的张国焘受此风寒,健康状况急转直下。3 日凌晨5 时,张国焘已处于弥留之际。当他想再看一眼亲人时,身边却空无一人。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就这样凄惨地冻死在了异国他乡。

  §§主要参考书目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 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 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

  郑广谨:《长征事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年。

  力平、余熙山、殷子贤:《中国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

  郑广瑾、方十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张廷贵、袁伟:《中国工农红军史略》,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红军长征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

  戴向青、余伯流:《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89 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3 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四),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

  中国革命博物馆编:《红军长征日记》,档案出版社1986 年。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人民出版社1993 年。

  《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年。

  《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0 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

  《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 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 年。

  《朱德传》,人民出版社1993 年。

  《回忆朱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年。

  《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 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年谱》,人民出版社1993 年。

  中共汨罗县委编;《任弼时》,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年。

  《任弼时传》(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年。

  程中原:《张闻天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年。

  李烈主编:《贺龙年谱》,人民出版社1996 年。

  《贺龙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年。

  《彭德怀军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年。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 年。

  《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年。

  《刘伯承军事文集》,战士出版社1982 年。

  《刘伯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 年。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7 年。

  《徐向前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年。

  《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884 年版。

  《叶剑英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年。

  李志英:《博古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年。

  胡传章、哈经雄:《董必武传记》,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年。

  《李先念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年。

  李志英:《博古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年。

  伍修权:《我的历程》,解放军出版社1984 年。

  伍修权:《往事沧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年。

  《老帅在长征中》,解放军出版社1986 年。

  杨成武:《忆长征》,解放军文艺社1982 年。

  曹仲彬、戴茂林:《王明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年。

  王健英:《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

  张国焘:《我的回忆》,现代史料编刊社出版1981 年。

  盛仁学编:《张国焘年谱及言论》,解放军出版社1985 年。

  吕黎平:《星光照西陲》,战士出版社1983 年。

  盛仁学编:《张国焘问题研究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姚金果:《张国焘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年。

  平卓:《长征中的张国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年。

  成仿吾:《记叛徒张国焘》,北京出版社1985 年。

  冯亚光:《西路军生死档案》,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年。

  《红军长征在四川》,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年。

  周朝举编:《红军黔滇驰骋风云录》,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年。

  《红军长征在贵州资料选辑》,贵州社会科学杂志社刊印,1983年。

  《红军长征过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

  《红军长征过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年。

  《三军大会师》,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年。

  《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党史风云录》,人民出版社1990 年。

  黄修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星火燎原丛书》,解放军出版社1986 年。

  星火燎原编辑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军事科学院图书馆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 年。

  曾景忠:《通道会议研究》,《近代史研究》1996 年第5 期。

  镜智:《血色梦幻——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在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贺彪:《红二方面军从湘鄂西到陕北长征纪实》,华夏出版社1990年。

  王景佳、张国琦、周炳钦:《截不断的洪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年。

  傅建文:《血染的神话——红一方面军长征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年。

  许福芦:《最后的旋风——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年。

  魏碧海:《西陲血路——红四方面军长征及西路军西征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年。

  刘统:《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刘秉荣:《红四方面军纪实》,知识出版社2000 年。

  熊敏等著:《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殿仁主编:《文图并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聚焦》,解放军出版社2002.

  陈宇:《草地龙虎》,解放军出版社1995 年。

  李镜:《新写长征图文档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

  石钟山:《红土黑血》,解放军出版社1995 年。

  于东:《血火煮江山——国共万里大较量纪实》,作家出版社1998年。

  柳建伟:《日出东方——红一方面军征战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年。

  朱秀海:《赤土狂飙——红四方面军征战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年。

  石永言:《遵义会议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1 年。

  宋平:《蒋介石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年。

  杨绍明:《雪山草地行》,新华出版社、大兴企业公司1981 年出版。

  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

  奥托·布劳恩:《中国纪事》,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 年。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

  埃德加·斯诺:《红色中国杂记》,群众出版社1983 年。

  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

  §§后记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是古今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花异葩。对于长征的伟大意义,毛泽东早就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的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在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之际,我们特组织编写了《聚焦长征》系列书。

  本系列书共分三种:《聚焦长征——长征中的毛泽东及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聚焦长征——长征中的重大战略决策》、《聚焦长征——长征中的李德、张国焘》,它着眼于对长征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作全景式的记述。本系列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的大力支持。

  本系列书的主编是胡锦昌、赵焱森、叶健君;作者是刘华清、欧阳雪梅、郭钦。

  参与本系列书工作的还有:夏远生、王文珍、李万青、王小平、欧阳乐安、蒋贵龙、王龙彪、彭焕才、程波、朱丽翔、文慧敏。

  湖南人民出版社李建国、黄楚芳、李雄伟、彭富强、莫金莲、章红立等同志为本系列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

  本系列书写作中参考了近年出版的大量有关长征的书籍和文章,吸收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借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较紧,编者的水平有限,本书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9月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2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3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二)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五)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四)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贞观政要

    作者:(唐)吴兢撰  

    经典名著 【已完结】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