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6

  在故宫博物院各陈列室,他更是觉得大有收获:“读古书时,所谓‘尊’、‘斝’、‘觚’、‘觯’等物品(皆为古代酒具),莫名其妙,而今都知其分别了。以前皇帝赐大臣在尚书房行走或南书房行走,而今我们来这里行走过,也才认识清楚所谓尚书房、南书房了。”

  在天津,卢作孚参观了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会晤了南开校长张伯苓先生,还参观了《大公报》印刷厂,拜访了《大公报》主笔胡政之。

  7月25日,考察团结束在华北的考察抵沪,随后又在上海逗留半月,又参观了上海永固造漆厂、三友实业总厂、亚浦耳电器厂、上海大中华造船厂等企业,而后乘船离沪,于8月20日抵渝。整个行程,历时5个月又13天。

  经过这历经半年的考察,卢作孚对于中国的现状以及自己事业的发展,都设定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考察之后,卢作孚真正开始大展拳脚,一番霸业即将呈现。

  击败洋人——成就川江霸业

  卢作孚在川江上的扩张始于1931年,在历经半年的外出考察之后,1930年8月底回到四川的卢作孚,开始布局一场涉及整个川江的“战争”——统一川江航运。在此之前,民生公司的规模虽然有所壮大,但也不过是仅仅三条小船,总计吨位230吨。他们的总吨位甚至不如其他公司一条船的吨位。

  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凭借良好的运营模式、先进的管理理念,民生公司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利用民生公司仅有的三条船,经过卢作孚巧妙的调度,实现了合川—重庆—涪陵之间每天都有定期航班。在经营好既有航线的同时,卢作孚还不断开辟新航线。1928年枯水期,卢作孚又开通了重庆至泸州、叙府、嘉定一带的航线,涉足长途航运。此外,卢作孚还于1928年7月,开设了四川的第一家轮船修理厂。如此一来,川江上的船只需要大修时,再也无须到2300公里之外的上海了。

  到了1930年,民生公司的年收入达到39万元,盈利98万元。前期这一系列的尝试、积累和准备,为卢作孚即将开始的大规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统川江

  当卢作孚打算全面扩张时,川江上大大小小的轮船公司数十家,轮船达到80艘。卢作孚面临的挑战极大,但是他有十足的把握吃掉他们!

  卢作孚最早的吞并发生在1930年10月,他外出考察归川仅一个月有余。当时重庆上游的中国轮船公司福川公司在渝叙航线上经营着一条270余吨的船只,虽然这条船在长江上只能算是一条小船,但是也要超过当时民生公司三条船的总吨位。由于经营不善,该公司步履维艰,甚至运费收入都难以抵消燃料开支。

  民生公司进入渝叙航线之后,看到这家公司极其艰难的处境,于是便主动提出要收购他们。对于此次收购,卢作孚开出了相当优越的条件。

  对于出售给民生公司的轮船,不论船况好坏,“民生”一律作价收购;并入民生公司之后,无论负债多少,一律由“民生”代偿债务。偿债或退还原股东股本需要多少现金,就支付多少现金,余款则作为加入“民生”的股本。同时,卢作孚还聘请该公司经理成为“民生”的董事。

  面对这样的条件,这家朝不保夕的轮船公司,毫不犹豫地选择并入民生公司。并入“民生”后,原福川公司的轮船改名为“民福”,投入重庆至宜昌等长途航线,当年就获利,使原股东分到了久已不见的股息和红利。原公司的股东、经理、职工,都各得其利,无不欢欣雀跃,对卢作孚感激不已。

  在随后的扩张中,民生公司针对负债累累的弱小轮船公司,统一开出类似福川公司的优厚兼并条件:凡愿意将轮船出售给“民生”的,不论船况好坏,“民生”一律作价收购;凡愿意将公司并入“民生”的,无论负债多少,一律由“民生”代偿债务。偿债或退还原股东股本需要多少现金,就支付多少现金,余款则作为加入“民生”的股本。原来公司所有员工,全部由“民生”接收安排工作,不使一人失业。凡接收一条轮船,即废除原来一切陈规陋习,代之以民生公司创立的全新规章制度。

  这种光明磊落的兼并条件,对于弱小华商轮船公司来说,是祸是福,他们心里最清楚。在诸多小公司摇摇欲坠之际,加入“民生”无疑是找到了一条生路。“民生”虽然也很弱小,但他们看到的是“民生”的内在力量——管理先进,锐不可当。

  为了能够应对即将开始的大规模扩张,卢作孚做足了准备:一是机构准备,将民生公司事务所从合川迁至重庆,进入航运中枢位置,便于指挥;二是资金准备,将公司当时的30万元股额,增至70万元,以作必要的并购之资;三是人才准备,从北碚学生队和瑞山中学毕业生中遴选一批后备人才。

  在扩张的具体策略方面,卢作孚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商后军、先华后洋、先近后远。在具体实施上,他先从川江上游即重庆至宜宾一段下手。在川江上游经营的大多是中国轮船公司,他们本身实力有限,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公司状况都不容乐观。

  看到民生公司开出的丰厚条件,那些无力经营的小轮船公司兴奋异常。对他们而言,他们手上的轮船已经不再是可以盈利的宝贝,而是不断让他们赔钱的无底洞。如果能甩掉这个包袱,自然是再好不过。而各家轮船公司的员工对于民生公司的先进管理模式也早有耳闻,都愿意在卢作孚的带领下工作。

  于是,在1931年,卢作孚的民生公司迅速扩张。这一年,共有7家公司、10艘轮船加入民生公司。这10艘船中,除一条完全损毁、一条需要大修外,其余可用的有8艘,总吨位为1838吨。短短一年内,民生公司的轮船数量就由原来的4艘增加到12艘,总吨位由原来的500吨增加到2300余吨,职工人数也由原来的164人猛增至518人,公司规模扩大了数倍。

  随着民生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某些航线上甚至有了垄断地位。但是在垄断航线之后,民生公司并没有像其他垄断公司那样大肆提价,反而是采取降价策略。以重庆至涪陵航线为例,以往单程票价为48元,民生在取得这条航线的专营权后,票价不升反降,下调至3元。在其他航线也一直维持票价稳定,决不因自己拥有垄断地位而涨价。

  民生公司的行为让当地民众甚是满意,他们对民生公司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为了能够搭乘民生公司的轮船,许多人宁可耽误行程也在所不惜。民生公司实实在在为民众服务,民众自然也大力支持民生公司。正是在这种融洽的氛围内,民生公司才有了继续扩张的资本。在后期与外国轮船公司的竞争中,正是得益于中国百姓的支持,民生公司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试想,如果有一家公司因为自己处于垄断地位,就肆意提高价格、坑害百姓,那么百姓会支持这样的公司吗?这样的公司一旦离开垄断的环境,它还会有竞争力吗?

  就在民生公司开始扩张的这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突变的国内外形势让卢作孚意识到必须加快扩张的速度,只有一个统一强大的轮船公司才能为将来可能爆发的更大规模的战争提供有力的支援。

  此时,国人高涨的抗日情绪也给“民生”的壮大创造了一个绝好的条件。卢作孚当初力挫日船气焰的事迹,人们记忆犹新,航业界大多数人士都理解他、支持他,赞成“统一川江”,向列强争回内河航运权,民众也更加坚定不移地支持民生公司。

  1932年,统一了川江上游航运业务的卢作孚开始进军川江下游。卢作孚对下游的兼并更加迅速猛烈,仅仅半年时间,就兼并了4个中外轮船公司,接收了一个英国公司,增加了7艘轮船。

  其中的川江轮船公司,是川江下游成立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家公司,但在同业残酷竞争下,经营不善,不断发生各种事故,债主登门坐等催债,员工领不到工资,陷入了空前困境。卢作孚及时向他们施以援手,以极其优惠的条件,将其并入“民生”。原属川江轮船公司的“蜀亨轮”是艘大船,吨位986吨,合并后更名为“民贵轮”,成为民生公司冲出川江,经营渝沪航线的第一艘主力船。

  原为意大利籍的“永年轮”也是大船,吨位975吨,民生将其并入后,下掉意大利旗,改挂民生旗,更名为“民俗轮”。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