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和金融危机

  1 99 1 年“八一九”事件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此后俄罗斯在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及一些所谓的知识精英带领下走上了移植西方模式的道路。叶利钦彻底打碎了苏联经济原有的运行机制,使俄罗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转型期,并开始了他们为期8 年的激进改革试验(19 91—1 998 年,1 998 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标志着这场试验的失败)。由于叶利钦掌权10 年,故有人称此段为俄罗斯10 年激进改革时期。

  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改革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 92年初至19 93 年初为其第一阶段,即盖达尔执政阶段;1 99 3 年至1 99 8 年为第二阶段,即稳健派执政阶段;1 998 年之后为其调整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俄罗斯由民主派执政,他们在经济及外交上推行“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政策,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因此,俄罗斯人戏称这个阶段为俄罗斯经济浪漫主义时期。2 00 0 年开始的普京改革应该是一次全新阶段的改革,俄罗斯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何谓“休克疗法”?其疗效究竟如何?自从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在东欧把波兰马佐维耶茨基政府的“稳定经济纲领”称为“休克疗法”之后,这个名词就十分时髦,在原苏东集团各个国家里都非常流行。然而各国舆论对它褒少贬多。就在盖达尔的“休克疗法”方案出台时叶利钦就讲过这是一颗苦果,是“不得人心的”。但是面对各国剧变中几乎崩溃了的经济来说,“休克疗法”又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尼·莫伊谢耶夫在俄枟自由思想枠1992 年第 3 期上撰文说:“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真正走上了经济改革的道路。本来在 80 年代末可以少受痛苦而且好做的手术,到90 年代就变成非常难做的手术了。但是不做手术又只有死路一条。叶利钦的年轻班子铤而走险,也没有别的方法了。可以批评他们,但他们毕竟是开始了,生活实践自会加以纠正的。”他的这种看法是有代表性的。看来在苏联和东欧“休克疗法”并不受人们欢迎,但是他们又别无选择,不得不这么去干。

  关于“休克疗法”的含义许多中国人把它理解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认为它是针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休克疗法”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地实现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一步到位的跳跃。此说不无道理。因为东欧及俄罗斯一些人正有这种想法:长痛不如短痛,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但这种解释过于简单化。因为想一步跳到资本主义是一回事,能不能一步跨入资本主义就是另一回事了。到现在为止,真正一步跨入了资本主义的只有东德(民主德国)。因为东欧集团瓦解后,东德人把自己的全部经济全交给了西德托管,东部德国的所有企业由西德全买下了,这种私有化并没有引起紧缩银根、压缩需求之类的后果。除东德外其他国家的“休克疗法”都搞得一塌糊涂。19 88年波兰的通货膨胀率高达4 位数。

  中国学者金雁认为,“休克疗法”实际上是一种旨在稳定(而不是改造)经济的紧缩政策。具体的做法是使用抽紧银根,提高利率,压缩开支,冻结社会需求同时放开物价等办法,一举消灭原有经济中的破坏性的不平衡现象,建立一种稳态经济。其目标是实现货币与商品的平衡(以消除通货膨胀),国家财政的平衡(以消除财政赤字),市场供需平衡(消除商品的短缺和过剩),国际收支平衡(以消除逆差),官私汇率的平衡(实现货币的可兑性)。从这种科学解释来看,休克疗法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因为无论哪种经济都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在一定意义上讲,与其说它是针对社会主义的,不如说它是针对通货膨胀的;与其说是制度性措施,不如说是技术性措施;与其说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不如说是经济运行规律的产物。

  现在看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紧缩银根、寻求平衡政策实际操作的重点步骤就是物价自由化,企业私有化,货币稳定化。在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美国学者泰利· 考克斯(TerryCox)在其专著里讲:1989 年苏联的 GDP只相当于美国的30%。到19 90 年俄罗斯经济出现负增长,国家税收大幅下降。1991 年情况更差:产值萎缩了 12畅8%,工业产值下降了 8%,农业产值下降了 4畅5%,财政赤字占 GDP 的30%。在这样形势下俄政府再也无力支撑对物价和国有企业的巨额补贴了。俄罗斯政府选定的改革模式就是稳定化、自由化、私有化。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稳定的宏观经济是前提,经济自由化是为彻底摆脱官僚机构的束缚,企业私有化则是自由化的基石,它是使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砝码。

  盖达尔政府于199 2年1 月2 日放开了9 0%的消费品价格,80%的生产资料价格。随后逐步放开了全部价格。只搞了4 个月的“休克疗法”之后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 11 倍。据统计,基本食品价格1 992 年1 2 月比 19 89 年 12 月上长了 80—1 30 倍。1 99 2 年元旦前一根大香肠8 卢布,到1 月2日已涨到80 卢布一根,地铁票从1 卢布变成10 卢布,大学生一顿午餐从2~5 卢布一下子涨到25 卢布。畅销书一册从3 卢布左右涨到8 0 卢布左右。一年里服务价格也上涨了2 5倍,托儿所收费上升31 倍,医疗费上调1 9 倍,民航公交车费用上调11 倍。到1 993 年物价继续上涨,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服装、文体用品、耐用电器等。在乌法市一台半自动洗衣机竟涨到 7畅5 万卢布。人们简直无法接受,但俄罗斯人表现出了惊人的忍耐力,只发生过零星的示威游行,多数百姓敢怒不敢言。在短短两三年里,物价的上涨就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政府都无法控制,社会一片混乱。

  俄罗斯改革物价势在必行。苏联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物价远离价值,不重视价值规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能按经济自身固有的规律办事。1 990 年苏联的房租价还是政府在1926 年时制定的,政府所收的房租不够维修的费用,政府要大量补贴,政府也无力大量盖新房,居民的住房条件总得不到改善。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有权有势的人大量占用公房。如果公房按市场价出售,他占的房多出的钱多,多占就没有意思了。但是物价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放开物价必需慎之又慎,绝不能草率行事。而且工资收入与物价上涨是经济发展的两个翅膀,讲究均衡。西方发达国家讲的是高消费、高收入、高效益,而苏联搞的是低工资、低消费、低效益。人们还长期把这“三低“看成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致使其经济长期徘徊在低效高耗的怪圈之中,无法自拔。

  在物价飞涨的同时,俄政府也着手给百姓升工资。到19 93年4 月1 日俄职工月均工资为 23 559 卢布,约合 30 美元,而且保证居民住房、水电、公交、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政府给予大量补贴(有些项目政府补贴高达98%)。然而在1 992 年里俄职工工资虽上升9 倍,但物价平均上升 25 倍,职工收入实际下跌6 0%。而且政府拖欠工资也很常见,一年内拖欠工资高达22 00亿卢布。这样人们实际生活水平急剧下跌,近半数居民跌入贫困行列。1 99 3 年3 月 8 日许多妇女上街游行,他们高喊“要牛奶、要面包、要生存”等口号,盖达尔政府陷入极大的困境。这里有个要害问题:放开物价之前必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否则这种经济转轨就带上了反人民的性质。苏联70 多年长期实行低工资制,百姓干一辈子也不会有多少积蓄,国家曾长期对居民的生活实行全包下来的保障政策。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盖达尔政府只学了西方的价格自由化,而没学人家的社会保障这个前提,造成人民的日益贫困化,把靠工资生活的老百姓推向贫困的深渊。如果说市场经济目标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话,那么俄罗斯的激进改革既没效益,也不公平,留下的只是教训。

  企业私有化是“休克疗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私有化(ПРИВАТИЗАЦИЯ)是英语 privatization 的音译。狭义上讲私有化是指将国有资产转为私有资产;广义上讲是指减少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及干涉,它不仅指所有制的转换,而且包括经营权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俄罗斯 10 年里颁布了三部私有化法律文件:第一部文件是1 992 年6 月颁布的枟俄罗斯联邦关于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私有化法枠,文件规定将国有企业的资产全部或部分出售转让,改为私人或法人所有;私有化还包括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初次私有化了的企业可以再转移。1 997 年7 月颁布了第二部私有化法律文件枟俄罗斯联邦国有资产私有化和市政资产私有化原则法枠。该文件一再强调国有企业必须有偿转让,还强调私人所有应该指公民所有:有偿地转让给自然人和法人所有。2001 年12 月颁布了第三部枟私有化法枠,文件明确指出:“凡不由国家所有及不是由国家经营的企业,凡属其经营方式改变了的,不论产权是否易主,都可统称为私有化。”可见不能简单地把俄罗斯私有化理解为私有制,我们可以把俄罗斯私有化理解为国有产权的非国有化。因为许多俄罗斯学者都把私有化这个词(ПРИВАТИЗАЦИЯ)与 非 国 家 化(РАЗГОСуДАРСТВЛЕНИЕ)、非 国 有 化(НЕНАЦИОНАЛИЗАЦИЯ)视为同义词。正如一位俄罗斯经济学家所言,俄罗斯的私有化的目标是想通过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互相配合来建立起一种旨在实行国家利益、集团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混合型经济体制,着力培植中产阶级,以实现俄罗斯社会和经济的真正转轨。应该说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实践上有不少问题和难度。

  在实践上,俄罗斯企业私有化分两步走:19 92—1 994 年的小私有化,19 92—199 7 年的大私有化。小私有化一次性完成,大私有化是分了几个阶段才完成的。小私有化是从1992 年 11月正式开始的。私有化的对象是小型企业。小型企业的标准指在1 992 年 1 月1 日在册的资产价值 10 0 万卢布、职工人数在2 00 人以下的企业。这些企业多属地方所有,多集中在商贸、餐饮、社会服务、建筑业、建材工业、食品轻工、公共交通及旅馆业等方面。从1 992 年1 1月起,政府通过拍卖、投标、赎买、直接出售等方式将小企业转为私有。据俄罗斯学者斯· 符· 卡赞采夫(КАЗАНЦЕВ)的统计,到 1 994 年 11 月俄罗斯小企业总数为10畅24万个,已经私有化的达7畅29 万个,占71畅2%,其中商业小企业的私有化率为 68畅2%,餐饮业为 69畅7%,生活服务业为77畅7%。

  应该说俄罗斯小企业的私有化进展顺利,效果良好。私有化使这些企业率先走出困境,并成为国家经济的增长点。私有化后小业主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开始重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企业效益明显提高。而且小企业还增加了就业岗位。据统计,1996 年全俄劳动力总数为1畅26 亿人,约有630 万人就业于各类小企业中。

  俄罗斯大企业的私有化是从1992 年7 月开始的。俄罗斯大中型企业指职工人数在1000 人以上,1992 年1 月1 日固定资产在50 00 万卢布以上的属大型企业,10 0万~50 00 万卢布的属中型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到 19 96 年1 2 月大规模私有化结束,全俄出现的私有化企业共有124畅6 万家,占国有大中型企业总数的60%。到1997 年 12 月又有 2743 家大企业私有化了。这样,到199 7 年12 月全俄共有私营企业 170 万个,占 68%;国有企业 23畅3 万个,占 9畅3%;市有企业18畅4 万个,占7畅4%;社会所有制企业12畅95 万个,占 5畅2%。在产值方面,国有经济占GDP的28%,非国有经济占到 72%(其中私有经济占 28%)。在资金投入上1996 年里私人投资占到74%。此后大规模私有化停止了,但后几届俄政府仍未完全中断私有化进程。

  1 99 7 年年底,切尔诺梅尔金政府针对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情况采取调整措施,从粗放私有化转为集约式私有化,强调私有化必须按政府制定的、杜马批准的计划进行,强调私有化是个有偿转让过程,并正式提出:私有化只是公认的管理国有资产的方式之一。如果中标者不履行合同,国家有权将该企业重新收为国有。到1 998 年基里延科政府又提出私有化的重点是结构改革。该政府决定将 3000 多家特大企业减到 697 家,其余2000 多家公开拍卖。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后大肆批评私有化政策,决定对国有资产进行重新登记,停止成批低价出售国有企业,将原本计划拍卖的6 6 家大企业减为7 家。199 9 年普京政府继承了普里马科夫政策,但表示反对重新进行国有化。普京强调要重视企业效益,用法律和规范来保护私有财产。他还反复强调,尽管私有化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它为俄罗斯的市场经济打下了基础。他明确讲:“如果允许重新分配资产,那所遇到的问题及所造成的损失将会比过去搞私有化时更大。”可见私有化作为俄罗斯改革的既定方针,它已具有了不可逆转性。

  俄罗斯私有化历尽艰难,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它还是以很快的速度向前推进着,并且对俄罗斯的社会生活及经济结构产生着重大影响。通过私有化,俄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市场主体走向多元化。尤其是小企业私有化效果很好,小企业私有化方式灵活多样,私有小企业适应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及业主的管理能力,产权关系容易理顺,也便于国家控制,因此也产生了一些积极效果。大企业私有化问题多,但私有化也加快了俄产权关系、经济结构的改革步伐,使俄罗斯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非国有经济的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私有经济对 G DP 的贡献率正稳步增长。但应该指出的是,在大规模私有化结束之后国有经济仍能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 30%左右。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俄罗斯国有企业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并非如此。据俄学者马卡列维奇的统计:独立核算的俄国有企业19 92年4 月1 日统计有139904 个,所占比例为96畅5%;而私有企业总数仅5023 个,所占比例很小,仅占3畅5%。到了1997 年 l月1日国有企业总数仅8 70 18 个,所占比例减为 41畅6%;而私有企业增加到12 20 44 个,所占比例达5 8畅4%。据符· 康多洛维奇统计,直到1998 年国有企业在货运业中占 30%;在客运业中占80%。而且几乎所有的贸易港口、多数动力部门都属于国家所有。可见,俄罗斯的私有化并非有些人所讲的“全盘私有化”。

  应该看到,俄罗斯私有化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给俄罗斯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些严重后果与影响。而且俄罗斯的私有化论证不够,先天不足。由于私有化目标的政治性,进程的激进性,方式的无偿性,使得所有制改造严重脱离俄罗斯国情:三代俄罗斯人都是工薪阶层,只是温饱水平,根本没有实行企业私有所必需的资金前提。西方是先有了资金的原始积累,再搞私有产业的发展;而俄罗斯是在没有原始积累的条件下搞私有化的。这就造成严重的消极后果:第一,是社会经济的全面倒退,生产水平的全面下降。激进改革年代俄出现了持续衰退现象:持续时间长(将近10 年),下降幅度大(下降近 50%),还有普遍性(各个部门都下跌)。1999 年俄罗斯的 GDP 还不足1989 年时的60%。据西方学者符· 康多洛维奇统计:1990 年俄产值下降 3%,为 19 89 年的 97%;1 991 年下降 5%,为 19 89年产值的 92畅2%;到 19 92 年私有化后一下降了 1 4畅5%,仅为1 98 9 年的 78畅8%。19 93 年产值下降 8畅7%,为 19 89 年的71畅9%;1994年下降12畅6%,为1989 年的 62畅8%;1995 年下降4%,为 1989 年的 60畅3%;1996 年下降 3畅4%,为 1989 年的58畅2%;1997年产值增长率为 0畅9%,为 1989 年的 58畅7%;到1 99 8 年时又下降4畅9%,为1 989 年的55畅8%;到1 999 年产值增长了3畅2%,这时的产值也仅是1989 年产值的57畅6%。20 世纪3 0 年代和60 年代苏联经济曾以两位数的增长率持续发展,创下当年的世界之最;到了20 世纪90 年代,俄罗斯又创下了连续10 年大幅下降的世界之最。俄罗斯民族就是这样极端化。

  第二,俄罗斯私有化程序与转轨不合理、不规范,造成了企业经营的恶劣环境,这是生产衰退的根源。激进派搞私有化,实际上仍然是用行政命令手段强制推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强行向市场经济过渡。此举不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而是为了打倒旧体制的政治目标。更重要的是私有化过程与投资过程不同步,证券私有化基本上是无偿进行的,它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资本投入,生产投入不但没增加,反而减少,这给企业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困难。而且俄企业转轨不转制,所有制变了,但是经营体制没变。经营机制主要看企业管理是否创新,企业领导的经营理念是否改变。私有化之后俄只有少数企业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改革收入体制,而多数企业仍是原先的管理水平,基本上没有现代化管理制度,仍陷于“穿旧鞋走新路”的怪圈里无法改变。

  第三,特别应强调的是正常的金融秩序与价格机制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前提条件。但与私有化同步进行的价格自由化却导致了过高的通货膨胀率,改革 7 年里通货膨胀率都高达两位数,最高时达两位数,给俄罗斯金融体制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按国际惯例把年物价上涨在 5%~10%的叫温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在10%~10 0%间的叫奔腾式通货膨胀,而年物价上涨在1 00%以上的叫恶性通货膨胀。199 2 年之后,俄罗斯连续4 年都属恶性通货膨胀,从199 6 年起物价上涨放慢,但仍在1 0%以上,仍属奔腾式的通货膨胀。据统计俄通货膨胀率如下:19 91年是 16 0畅3%,19 92 年创下纪录,高达 25 08畅8%;1 993 年为844畅2%;1994 年215%;1995 年131畅3%;1996 年22%;1997 年1 1%;199 8 年84畅4%;19 99 年3 6畅5%。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结果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长期大幅下降,7 年里下降了75%。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被严重破坏。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三角债务越来越多,经济循环严重坏死,职工工资长期拖欠,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市场严重萎缩,再加上外国产品大量流入,私有化不但没有带来生产繁荣,反而造成经济大幅下跌。这些就是俄罗斯私有化造成的最严重的问题。

  第四,俄私有化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据俄专家估计,由于低价或无偿转让国有企业,199 2—19 97年的5 年时间俄国家损失至少在1 万亿美元。又据国家杜马听证会上所公开的材料,俄私有化 5 年总损失在 95 00 万亿卢布(其中经济损失 5500 万亿卢布,社会损失在 4000 万亿卢布)。这相当于19 96 年俄国内产值的4畅2 倍,相当于苏联二战时损失的2畅5 倍。另据 200 4 年 7 月 5 日俄罗斯枟独立报枠又公布了一份俄审计署统计的新资料:在私有化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占8 9%。商业机构违法的占11%。审计署向政府建议,应加强国家对价格的监督,比如应该用提高原木出口关税的办法来防止不受限制地出口木材。据查,在私有化中有75%的证券都是无偿发给职工的。由于职工手中的股票从未获得过利息,也没分过红利,后被一些人廉价收购了。当时有人用 10 00美元就买下了一家机器厂,有人在距克里姆林宫仅50 0 米的地方用5 万美元就买了一栋原属于国有的5 000 平方米的花园洋房。就这样把巨额的国有资产落入私人之手,养肥了一批投机者。例如,波塔宁把持的“奥涅克辛姆银行”以17 亿美元收购了俄最大采矿企业“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38%的内部股和51%的控股权。而据伦敦交易所对这个公司评估,它最少价值在4 0 亿美元。199 5 年在抵押拍卖会上俄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以3畅5 亿美元购买了全俄采油量第二的“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权,仅过了两年,该公司市值已上升为 90 亿美元。在私有化合法外衣掩盖下,叶利钦政府的一系列失误为私人大财阀搞起了原始积累,他们轰轰烈烈地化公为私,几代老工人的心血让一些人贱卖了;私有化不但没有消除垄断,反而把国家垄断变成了私人财阀的垄断。连西方人也惊叹说这是一种野蛮的资本主义!俄罗斯人民为他们这种不顾国情的激进改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样在私有化改革之后,俄罗斯就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这与激进改革派的最初设想是背道而驰的。当初他们设想私有化可以培植起中产阶级,而实际上却培植起了一小撮大富豪:伏尔加汽车营销公司总裁别列佐夫斯基(他的名声大,资产有 6 亿美元)、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俄国际集团总裁波塔宁、大桥媒体集团总裁古辛斯基等七大财阀。他们的私人资产都在10 亿美元以上。俄罗斯枟共青团真理报枠2004 年5月15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俄国的富豪到底有多富?”的文章,文章讲俄罗斯现有 100 个大富豪,最穷的富豪资产也有2畅1 亿美元。文章还列举了2 003 年俄罗斯十大富豪的资料:最富的是40 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1 52 亿美元);第二名37 岁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老板阿布拉莫维奇(125 亿美元);第三名4 7 岁的秋明油田老板韦克谢利贝格(59 亿美元);第四名钻石大王3 9 岁的普罗霍罗夫(54 亿美元),曾担任过第一副总理的43 岁的波塔宁与其并列第四,资产也有54 亿美元。第六名是阿尔法集团总裁40 岁的弗里德曼(52 亿美元);第七名是48 岁的新利佩茨克冶金厂厂长利辛(48 亿美元);第八名是叶利钦的孙女女婿、36 岁的杰里帕斯卡,他担任俄罗斯铝业集团总裁(45 亿美元);第九名北方钢铁集团头目莫尔达绍夫,资产也是45 亿美元。第十名就是卢克石油公司总裁53 岁的阿列克佩罗夫(身价是 39 亿美元)。可怕的是他们控制了国家的能源、冶金、金融等要害部门,甚至还扬言要控制新闻媒体,准备左右国家政局。当今俄罗斯普通退休者月收入仅40 美元,可俄二号大财东、现任远东楚科奇行政长官阿布拉莫维奇却花费2畅4亿美元买下了英国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财阀们在国外豪华大酒店寻欢作乐,一掷就是数百万美元,俄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对靠钻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深恶痛绝。

  2004 年5 月14 日英国枟独立报枠发表了一篇题为“莫斯科取代纽约成为世界亿万富翁之都”的文章,文章讲:今年 2 月枟福布斯杂志枠调查,俄罗斯有25 位亿万富翁,而3 个月之后再次调查时俄罗斯首都就有36 位亿万富翁,而美国纽约也只有31 位亿万富翁。这意味着莫斯科第一次成为全球拥有亿万富翁最多的城市。这篇文章还指出,俄罗斯在亿万富翁总数上要超过美国和德国还不行,因为美国有 2 27 位亿万富翁,德国有52 位。但是从创造财富的速度及集中程度上看,俄罗斯令人生畏。因为俄罗斯这36 个最有钱的人个人资产总数已占全俄产值的1/3,而美国227 个亿万富翁的资产总数仅占全美产值的6%。而且实际上在今天俄罗斯 57%的工业基础都是由 23 个大财阀所控制的公司支撑着,这就是私有化给俄罗斯造成的悲剧。2004 年5 月30 日枟参考消息枠上刊登了法新社的一篇报道:枟福布斯枠世界富翁排行榜上俄罗斯 36 位亿万富翁拥有1000 亿美元的财富,这个数字相当于 2000 年俄罗斯国内产值的2 4%。这36 位亿万富翁都是私有化运动造就的。而在中国只有1 个富翁的资产达到 1 亿美元。200 0 年普京开始对俄寡头宣战:20 00 年8 月21 日俄传媒大王5 1 岁的古辛斯基在雅典机场被捕,罪名是侵吞国家财产罪、巨额欺诈罪。20 03 年 3 月24 日别列佐夫斯基在伦敦被捕,此人曾用金钱铺路,担任了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及独联体执行秘书的要职。20 03 年 11 月逮捕俄一号大富翁 39 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影响最大,深得民心。他的个人资产在 83 亿美元(最新统计152 亿美元),他曾出巨资资助俄议员,准备出任俄总理,并扬言要参加 2008 年的俄总统选举。由于他的政治野心过于暴露,因此遭受了灭顶之灾。其实老百姓早就提出政府应该收拾这些寡头。据美国枟新闻周刊枠2 003 年7 月号报道,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俄工业和金融寡头已在国外账户上有存款约有1 600 亿美元,年均外流资金在200 亿美元以上,情况令人担忧。普京向寡头们宣战深得人心。

  第五,俄罗斯自1992 年向市场经济过渡以来,失业人口逐年递增。据统计正式登记的失业人口数字从1991 到1997 年依次为:5畅9 万,5 7畅7 万,8 3畅6 万,16 3畅7 万,23 2畅7 万,250畅6 3 万和199畅9万。失业率1992 年为4畅7%,1993 年为5畅7%,1994 年为7畅5%,1995 年为8畅8%,到 1996 年增加到 9畅3%。如果按国际劳动组织的统计,19 96 年俄失业人口已达 70 0 万,占全俄劳力总数的9畅6%;1997 年失业者增到800 万(1 年里新增100 万失业人口),失业率达 10畅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失业者有保险保障,起码有饭吃。而俄罗斯属体制性失业、转轨性失业。转轨后的私有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降低成本,随时减员。工人下岗后生活就成问题。企业是几代老工人的心血,一旦私有化了,也就是亷价抛售了,这只能是肥了个别人,苦了一大片。当然这种转轨是必要的。因为国家再也不能把那些不营利、没效益的企业包下来,国家向这类企业投资再多,也无济于事。国家退出越彻底,将这些企业逼上梁山,经营状况才会有转机。

  货币稳定化是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第三个重要内容。应该说稳定成熟的金融体系是俄罗斯经济改革最关键的条件,也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先决步骤,可偏偏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俄罗斯激进改革者们干得最差。尤其是1 998 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成了俄“休克疗法”彻底失败的标志。中国学者张康琴指出:从1 99 7 年1 0 月到199 8 年8 月俄罗斯金融经历了三次大风波:第一次风波是由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1 996 年起俄罗斯金融市场对外国开放,国外一些金融机构看准了俄罗斯的股票及国债市场,纷纷投资。俄国债回报率一般都在 20%左右。俄股票面值低,一股只有 0畅5~5 美元,回报率平均都在 100%以上。而且俄国债最短的仅一季度就兑现。1991—1997 年俄罗斯一共吸引外资2 37畅5 亿美元,其中19 97 年一年里就引进外资1 00多亿美元。但是外资里70%都是短期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这就埋下了隐患。到1997 年10 月,外资已掌握了俄罗斯60%~70%的股票交易量,30%~40%的国债交易额。1997 年 10 月韩国爆发金融危机,为救急韩国人撤回在俄罗斯的投资,其他外国投资者也纷纷效仿,他们大量抛售手中的股票和债券,导致2 0 天里股价平均下跌30%,国债及外汇市场也受牵连,纷纷告急。俄中央银行拿出3 5 亿美元救急,国债利率上调至45%,但外国投资者仍撤走了1 00 亿美元。第二次风波发生在 199 8 年5、6 月份,国内外投资者抽走了14 0 亿美元,引起俄罗斯财政赤字加大,加重了俄政府的还债负担。第三次风波更惨,发生在1 99 8 年8 月10 日至 8 月 28 日。8 月10 日这天被俄罗斯人叫为“黑色的星期一”。这天俄新发行的欧洲债券价值下跌了一半,俄国内债券价值下跌到2 6%,74%的价值不见了(100 卢布的债券只值2 6 个卢布了)!199 8 年年初俄罗斯 100 多种工业债券的价值是1033畅56 亿美元,但到 8 月 28 日,这 100 种工业债券的总价值只是1 59畅2 亿美元了,下跌了85%。此外,在短短十几天里卢布贬值了2/3,对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用,俄经济一蹶不振。

  俄罗斯1 998 年金融危机是兼有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等因素在内的一次复合型危机。如果说 1 991 年的“八一九”事件宣告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话,那么 199 8 年 8 月的金融危机就意味着叶利钦激进改革时代的终结。这场金融危机造成了俄罗斯社会总危机:首先是俄罗斯人的心理危机。俄居民陷入恐慌、失望与冷漠之中。政府拖欠各种工资达200 0 亿卢布,失业人数达 850 万,隐性失业人还有 80 0 万。物价还在上涨,食品短缺,燃料不足,人心惶惶。其次是人民对政府和货币的不信任程度在加大。卢布一路狂跌,老百姓手里的3 00 多亿美元的游资再不愿存入银行了。而流往国外的 2000 多亿美元又无法收回。俄人民大众对叶利钦政府的信任程度降到了最低点。政府的支持率仅有 12%。叶利钦的支持率只剩下 3畅5%了,而且还有85%的居民赞成叶利钦辞职。最要害的是俄大众对改革丧失了信心。改革7 年,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大大恶化。俄罗斯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挫折:激进改革的失败,俄政府的软弱无能,持续不断的政治争斗,一次接一次的经济危机,综合国力的大幅衰退,沉重的内债外债等等,这些现实无法再使俄罗斯人民相信改革了!而且,据查2/3 的俄罗斯人是改革的受害者,他们在改革年代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到1 998 年1 0 月,对改革抱有希望的人不足 20%,而失望的人超过居民总数的50%。这些危机就是造成叶利钦提前交班的根本原因。

  §§第5章 转轨中的俄罗斯社会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正说明朝十八臣
4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