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毛泽东确定长征的目的地: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

  为什么过岷山后毛泽东的心境“豁然开朗”?

  这是因为翻越岷山后的第三天,即1935年9月20日,毛泽东读到了从甘肃宕昌县哈达铺缴获来的报纸,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陕北有刘志丹的红军和面积不小的苏区。

  红四团夺取腊子口后,红一军团首长派军团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立即出发到哈达铺,执行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的任务。当时在场的毛泽东说:“我补充点,指导员你注意,给我找点‘精神食粮’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近期和比较近期的,各种都要搞几份来。”

  接受任务后,侦察连干部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哈达铺。正巧鲁大昌的一个少校副官从兰州回来,路过哈达铺,带着几驮子书籍、报纸、衣服等物品。曹德连从少校副官的驮子里缴获了一批近期的报纸,其中天津《大公报》、《晋阳日报》均登载着徐海东的红军与刘志丹的红军会合的消息,另有被敌人诬为“匪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略图。聂荣臻看到报纸后非常高兴,立即派骑兵通信员送到了毛泽东手里。毛泽东看了报纸,兴奋地说:“好了!好了!我们快到陕北根据地了。”

  过去,党中央对陕北红军和陕北苏区的存在是知道的,但当时对其发展的具体情况是不清楚的。现在,敌人的报纸提供了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的情报,而且那里离哈达铺只有300多公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翻读这些报纸,边看边谈,眉飞色舞,当即决定:率领陕甘支队到陕北去,实现北上抗日,创建根据地。

  长征的落脚点终于定下来了。

  此时,毛泽东已经率领红军走过了12000公里的路程,近一年来,饱尝艰辛,且战且走,选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落下脚。陕甘支队单独北上时,毛泽东只知道要北上,去甘肃、去陕西,甚至去宁夏,要去打日本。但这些都只是笼统的方向,不是确定的目的地,他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合适的目的地。长征以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毛泽东只能根据敌情、环境,大致地确定红军要去的方向,但究竟要落脚哪里他没有具体的目标。而今,知道陕北有一个苏区,有刘志丹、徐海东的红军,这对四顾苍茫的红军领袖和广大指战员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消息和决定更让人高兴的呢?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红军先头部队到达了哈达铺。9月21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哈达铺。

  在哈达铺,大家已经有了家的感觉。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穿过陌生的藏族区,终于回到汉族地区。特别让大家高兴的是,当时提出了一个新鲜的口号:“大家要吃得好!”

  这个口号是毛泽东、周恩来与先遣支队政治部、供给部的首长一起研究后提出的。规定每人发一元大洋,改善生活,以弥补几个月来爬雪山、过草地给红军指战员带来的体力消耗。

  哈达铺一片欢腾:部队买猪买羊,烹鸡煮鸭;小商小贩有好生意,又价钱十足,乐得合不拢嘴;军队请群众一起吃饭,其乐融融,喜笑颜开。

  部队在这里进行了短暂休整,除改善伙食,还进行了整编。

  9月22日,中央在哈达铺关帝庙召集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形势和红军整编问题的报告。他首先回顾了长征的历程,说:

  同志们,今天是9月22日,再过几天是阳历10月,自从去年我们离开瑞金,过了于都河,至今快一年了。一年来,我们走了两万多里路,打破了敌人无数次的追、堵、围、剿。尽管天上还有飞机,蒋介石连做梦也想消灭我们,但是我们过来了,过了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过了腊子口,现在坐在哈达铺的关帝庙里,安安逸逸地开会了,这本身是个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的话引起会场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谈到当前形势时,他指出:我们战胜了自然界的种种险阻,粉碎了敌人数不清的堵截、追击,也顶住了天上敌人飞机的轰炸。但现在在甘肃等待我们和准备截击我们的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西北军还有30多万人。朱绍良、毛炳文、王钧等部在甘肃;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在陕甘;在宁夏、青海、甘肃,边境还有“四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的骑兵和步兵。至于蒋介石,态度仍很顽固,他不顾当前的民族危机,一直不肯接受我党1933年1月17日提出的中国工农红军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国民党军队共同抗日的主张,仍醉心于打内战,妄图再次地用他的优势兵力,消灭他们认为“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红军。国民党反动派把三四十万兵力部署在陕西、甘肃一带堵截我们,对红军北上抗日,不能不说是个严重威胁。所以,北上抗日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毛泽东还谈到了张国焘。他说:张国焘看不起我们。他对抗中央,还倒打一耙,反骂我们是机会主义。我们要北上,他要南下;我们要抗日,他要躲开矛盾。究竟哪个退却,哪个是机会主义?我们不怕骂,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

  毛泽东还幽默地说:“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

  毛泽东非常惦念战友,他深情地说:“我们和同志们都惦念着还在四方面军的朱总司令、刘伯承参谋长。我们也都在惦念着还在四方面军的同志们和五、九军团的同志们,相信他们是赞成北上抗日这一正确方针的,总有一天他们会沿着我们北上的道路,穿过草地,北上陕甘,出腊子口与我们会合,站在抗日的最前线,也许在明年这个时候。”

  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宣布整编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属三个纵队。红一军团改编为第一纵队,红三军团改编为第二纵队,军委直属部队改编为第三纵队。

  改编后的支队和纵队的主要领导成员是:支队司令员为彭德怀,毛泽东兼政委,副司令员林彪,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杨尚昆;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二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委李富春;三纵队司令员叶剑英(兼),政治委员邓发。

  毛泽东接着说:“同志们,我们目前只有8000多人是少了一点,但小有小的好处,目标小点,作战灵活性大。人少,不用悲观,我们现在比1929年初红四军下井冈山时的人数还多哩!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

  他满怀信心地指出:经过两万多里的长征,久经战斗,不畏艰苦的红军指战员一定能够以自己的英勇、顽强、灵活的战略战术、战斗经验,来战胜北上抗日途中的一切困难!我们现在人少,但我们是经过锻炼的,不论在政治上、体力上、经验上,个个都是经过了考验的,是很强的,我们一个可以当十个,十个可以当百个。

  最后,毛泽东号召大家:“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抗日前沿阵地!”

  台下掌声雷动。

  广大指战员异常兴奋,特别是当听到陕北有块苏区、长征两万里,明确了长征的目的地时,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情绪非常高昂。

  在哈达铺,毛泽东和党中央耐心等待张国焘率部到来,当确知张国焘已率部南下时,党中央即决定率领陕甘支队向陕北苏区迅速前进。

  9月23日,从哈达铺出发,毛泽东和彭德怀随一纵队司令部前进,亲自了解敌情,掌握行军路线。

  为尽快与陕北红军会师,他们决定沿途尽量避免打仗,减少战斗减员,且昼夜兼程向陕北前进。

  渭河沿岸,从和政、临洮、渭源、陇西、武山到天水一线,是蒋介石构筑的封锁线,驻扎着国民党第三军王均部、东北军第五十一军于学忠部和鲁大昌的新编第十四师。9月26日,陕甘支队顺利渡过渭河。突然,左右两侧的机关枪和迫击炮响起来了。这时,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邓发等领导同志来到一个山坡上观察敌情,彭德怀问:“主席,你看怎么样?”毛泽东笑着说:“我看不是敌人的主力,随便派两个连出去,放几枪,吓吓他们,他们不敢怎样的。”彭德怀同意毛泽东的判断,派出了小部队,放了几枪,敌人真被吓跑了,红军又从容前进了。指战员兴高采烈地议论说:“毛主席真是料敌如神啊!看,毛主席一句话,就把敌人制住了。”

  就这样,红军胜利通过了渭河封锁线。

  自从在哈达铺了解到陕北苏区的一些情况后,毛泽东就找贾拓夫谈情况。贾拓夫原在陕北工作,1934年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时,他作为陕北的代表进入中央苏区,以后就留在中央苏区工作,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白军工作部部长。从哈达铺北上后,毛泽东每天行军都把贾拓夫带在身边,向他了解陕北红军、陕北苏区和刘志丹的情况,从而对陕北苏区有了较具体的了解。

  9月26 日,前卫一纵队到达通渭的榜罗镇。27 日,后续部队进入榜罗镇。在一所小学里获得了很多报纸,报纸提供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北方的很多材料,也登载了红二十五军来到陕北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合的具体情况。

  根据获得的新材料,9月2 8日,党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当前形势和战略方针。会议根据报纸上提供的材料和贾拓夫所说的情况,决定迅速赶往陕北苏区,把党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

  10月下旬,党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召开会议,毛泽东在谈到这次会议时说:“俄界会议与张国焘决裂,那时的口号是打到陕北去,以游击战争与苏联发生联系。榜罗镇会议(由政治局常委同志参加),改变了俄界会议的决定,因为那时得到了新的材料,知道陕北有这样大的苏区与红军,所以改变决定,在陕北保卫与扩大苏区。在俄界会议上想在会合中,带到接近苏联的地区时,那时,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的观念是没有的,现我们应批准榜罗镇会议的改变,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

  榜罗镇会议正式确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苏区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这是一个有伟大意义的决定。

  政治局常委会后,陕甘支队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会议精神,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他讲了五个问题:“(1)日本侵略北方的严重性;(2)陕北根据地和红军状况;(3)北方可成为抗日新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4)要避免同国民党军作战,要迅速到达陕北集中;(5)严格整顿纪律,充分注意群众工作,解释我军北上抗日的意义,注意扩大新战士等。”他说:“我们要到陕甘根据地去。我们要会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的同志们去……陕甘革命根据地是抗日的前线。我们要到抗日的前线上去!任何反革命不能阻止红军去抗日!……我们出了潘州城以来,已经过了两个关口——腊子口和渭河,现在还有一个关口,就是固原、平凉的一条封锁线。这将是我们长征的最后一个关口……同志们!努力吧!为着民族,为着使中国人不做亡国奴,奋勇向前!红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已经表示给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看了!让我们再来表示一次吧!同志们要知道,固然我们的人数比以前少了些,但是我们是中国革命精华荟萃,我们担负着革命中心力量的任务。从前如此,现在亦如此!我们自己知道如此,我们的朋友知道如此,我们的敌人也知道如此!”

  张闻天、彭德怀、林彪都在会上讲了话,他们强调要整顿纪律,“要把军容风纪大大地整顿,要教育,要不怕麻烦,讲了一遍又一遍,要干部自己做起模范来。”

  干部会后,干部们分头向战士们作了传达。中央红军辗转征战,历尽艰辛近一年,眼看就要到“家”——陕北苏区了,广大指战员都非常振奋。

  胜利已经在望了!在继续前进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兴高采烈。有人忽然说到长征途中牺牲的烈士要是还活着,同我们一起到陕北有多好呀!这一说,大家都沉默下来。周恩来也收起笑容,沉痛地说:“是呀,我们是有许多很优秀的同志倒在了长征途中,我们应当永远记着他们!”他停了一下,接着就斩钉截铁地说:“但是,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3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二)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五)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四)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贞观政要

    作者:(唐)吴兢撰  

    经典名著 【已完结】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