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是我们工农红军的特长。”

  红军在扎西集结后,经过短期休整补充,在敌主力大部被我吸引到川黔边境、造成黔北空虚的情况下,突然大踏步后退,回师东进,二渡赤水,再返黔北。这一大胆的行动,立刻成功地在战役战斗上改变了敌我的形势。敌人向我实施分进合击的14个旅,被我远远甩在扎西,无用武之地。我军则由退却转为进攻,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强敌对我军的分进合击的形势,变成了我军对黔北弱敌王家烈部分进合击的形势,敌军在川南合围中的优势,让位于我军在娄山关战斗以至遵义战役中的优势。回师黔北,中央红军兵力相对集中,3万多红军捏成了一个拳头,黔北只有王家烈部,中央军吴奇伟部远在乌江沿岸,敌军分散,处于相对劣势。毛泽东一向认为:“从战略防御中争取胜利,基本上靠了集中兵力的一着。”

  中央红军重返黔北,蒋介石慌了手脚,判断中央红军有“东与贺(龙)、萧(克)谋取联络之趋势”,急令黔军速往松坎一带堵截。在桐梓之黔军第四团立即开往松坎防守,留下两个连接防,旅长杜肇华亲率第六团赴桐梓接防。为防中央红军向黔北纵深发展,王家烈急忙从贵阳到遵义坐镇指挥,并就近把驻湄潭、金沙的部队调往遵义集中防守。由于黔军力量单薄,蒋介石令薛岳派留守贵阳的吴奇伟亲率第五十九和第九十三两个师速渡乌江,增援黔军,保住遵义,又令周浑元纵队向遵义靠拢,令集结川黔边的上官云相部驰援桐梓,令刘湘督促郭勋祺部对红军实行尾追,以迟滞红军行动,共同阻截红军向黔北纵深发展。

  滇军因与川军发生矛盾,一时无法参加“追剿”。滇军孙渡在2月25 日一份电报中说,“此次本军入川,因驻叙(永)川军种种阻挠,遂致粮秣及滇币行使均感困难。复因土城方面,川军进驻甚多,对于任务地区,又未明白规定”,因此只得“暂行休息整顿”。

  川军潘文华,因怕中央红军北渡长江,未敢集中全力“追剿”。

  毛泽东抓住敌人内部的矛盾,决定把打击方向指向黔军和中央军。

  进入黔北后,中央红军进军的主要目标,就是桐梓和遵义。2 月21 日,军委规定:“现我野战军任务主要是迅速脱离川敌,进攻桐梓,遭遇黔敌,对追我之敌则侦察戒备并掩护,在有利条件下则准备回击,消灭其一部。因此为争取先机,我一、三军团应日行70 里左右,用4 天行程逼近桐梓,期于25 日会攻桐梓,并准备沿途遭遇黔敌。”

  红军各部队分头进行了深入的战斗动员。红三军团在习水县回龙场召开了干部动员大会,毛泽东亲自到会做动员报告,他深刻地说明了当前战斗的重要意义,并说,敌人就像手上的五个指头,我们要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把它割掉,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最后他号召大家勇敢战斗,为消灭周浑元、吴奇伟纵队而努力。

  干部会后,各连队分别进行了动员。广大指战员纷纷请战,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中央红军重返黔北以后,毛泽东决心打一次大仗,根据敌情变化,果断地决定:以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在北面良村、双龙场一带阻击四川追敌;命作战经验丰富、善打硬仗的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负责指挥红一、三军团及干部团夺取桐梓、娄山关,重占遵义。

  这次战役,以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红五军团则以红三十七团为后卫,阻滞川敌追击。红三十七团巧施妙计,声东击西,诱敌牵敌,逐步把敌人引向温水方向,待敌人获知红军仅有一个团兵力,大呼“上当”时,红三十七团已经把川敌3 个旅9 个团的兵力牵制了6 天之久,有力地保证了主力红军再度夺取桐梓、娄山关、遵义的伟大胜利。指战员欢呼雀跃地说:“毛泽东指挥真英明,我们在这里‘牵牛’,兄弟部队在那里‘宰猪’呢!”

  在红五军团三十七团北线阻敌的同时,红一、三军团与干部团进发动了遵义战役。

  初战是攻克桐梓。军委规定红一、三军团于24 日会攻桐梓,由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以第一师第一团为前卫,于24日晚进抵桐梓,发动凌厉攻势,战斗不到两小时,干净利落地歼灭两连守敌。红一军团攻占桐梓,切断了黔军的南北联系。

  初战胜利,红军指战员斗志更旺,王家烈却慌了手脚。25 日,他致电薛岳告急求援,告以遵义“只驻第一团全部,担任卫戍”,请“飞令各师,兼程到遵增援,以收歼灭之效”。滇军孙渡深恐落得黔军同样命运,自感孤危,于27 日致电王家烈联络,称共军“攻陷桐梓,不胜悬念。贵部现在何处,及匪情有无变化,希随时电示,以便联络协剿为要”。蒋介石担心遵义有失,急令薛岳派兵增援,薛岳立派两师人马速渡乌江,增援遵义,正适合毛泽东在运动中打援的要求。

  毛泽东设计了第二仗,攻占娄山关。

  2月24日,在红军占领桐梓的当晚,毛泽东也到达桐梓。他一到住处,马上同周恩来、刘伯承等人开会,商讨攻打娄山关计划,彻夜未眠,直至东方发白才散会。

  娄山关,雄踞大娄山脉中段之巅,海拔1400多米,关口1280米。中间公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地势险要,周围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娄山关是川黔两省交通要道,位于桐梓、遵义两县交界处,是黔北门户,遵义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王家烈很重视娄山关的防守。派其精锐部队第六、第十五等团防守,由其第一旅旅长杜肇华亲自指挥,杜的指挥部设在娄山关以南山脚下的黑神庙。

  夺取娄山关,是遵义之战的关键一着。这一仗,关系到红军能否歼灭黔军,再占遵义,也关系到能否歼灭援敌中央军,扭转战局。军委在《敌情通报》中指出:蒋军向遵义增援,命令刚下,贵阳至遵义160余公里,—夜之间无法赶到:红军主力已经集中,而桐梓至娄山关仅一二十公里,完全能够在敌人之前赶到。2月24日晚红一军团攻占桐梓后,当晚24 时军委发出指示:应乘虚占领娄山关,以便我军以后作战和转移。毛泽东把这一硬仗交给了彭德怀,由他指挥红一、三军团主攻娄山关。

  彭德怀让红十三团担任前锋。红十三团是江西苏区反“围剿”中赫赫有名的英雄团队。

  黔军第六团是王家烈主力部队之一,由旅长杜肇华率领。该敌退守娄山关后,占据入关隘口两翼高地,置主力于右翼,由杨国舟率第二营扼守,又派—连扼守左翼,以阻止红军正面进攻,并掩护第一、三两营在关上构筑工事。杜旅旅部退驻关南黑神庙。为了防备红军由右翼小箐经牛王屯抄袭板桥镇,前后夹攻娄山关,柏辉章命宋华轩率第十团向关上右翼高地及牛王屯、小箐等地增援;令第十五团驻守板桥镇一带,策应关上敌人,并防止红军抄袭后路;命敌第六团团长刘鹤鸣“固守娄山关三日,以掩护吴奇伟部队过乌江。”

  兵贵神速。毛泽东没有给敌人这个时间。他亲自给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打电话下达命令:速令第十三团务必于今日(2月2 5日)天黑前攻下娄山关,占领点金山。彭德怀迅速向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传达毛泽东的命令,要求他们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

  2月25日晨,月色未褪,晨霜满地,彭雪枫亲自对部队进行简短有力的动员,随即率部披星戴月,急速向娄山关进发。

  25日下午,红十三团在关北红花园与正向北推进的黔军第六团遭遇,当即将其击溃。黔军第六团由南溪口退守娄山关,负隅顽抗。

  红十三团以迅速敏捷、机智勇敢的动作,首先夺取了娄山关隘口两侧的制高点——点金山和大小尖山,并于当晚夺取了娄山关口。击退了敌人的疯狂反扑后,红十三团留一营在关口向板桥方向警戒,团主力退回关下向桐梓方向宿营。

  当晚23时,军委发出了《关于我军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的指示》,决定:“我野战军应以一部阻滞四川追敌主力,坚决消灭娄山关黔敌,乘胜夺取遵义城,以开展战局”;“我一、三两军团及干部团统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应于明26 日迂回攻击娄山关、黑神庙之敌,坚决消灭之,并乘胜直取遵义,以开赤化黔北的关键”。

  彭德怀、杨尚昆立即指挥红十、十一、十二团投入战斗,以正面进攻、两翼包围、迂回的战术,命令红十二团协助红十三团从正面向娄山关以南之敌实施冲击,以红十、十一团从东面迂回板桥,配合正面部队突击敌人。并指挥红一军团由长岗、大银厂出发,向石炭关进攻,攻占后,继而向黑神庙东南之侧后迂回。

  敌人企图夺回娄山关口。王家烈命令旅长杜肇华不惜一切代价“扼守待援”;命令其第四团沿道桐公路北上,从中路增援退踞娄山关南坡的部队;以其第十团、第十六团从板桥出发,从左右两翼包抄,企图配合中路一举夺回娄山关口。

  敌我双方都在抢时间,比速度。

  红军各路部队按照彭、杨命令迅速行动。“飞将军自重宵入。”在团长邓国清、政委张爱萍率领下的红十一团,经过一夜急行军,于26日拂晓突然出现在板桥附近,迅猛地向镇里发动冲击,敌人惊慌失措,伤亡惨重,仓惶逃窜。

  26日,娄山关南城守敌第六团连续组织反扑。红十二团连续击退了敌人的反扑,牢牢控制了娄山关口。红十三团接替红十二团后,又连续击退了敌人的反扑,并组织突击队冲破敌人的防线。突击队二营五连连续突破了敌人沿公路设置的八九道障碍,把敌人赶到了娄山关下面的黑神庙。战斗进行中,红十二团政委钟赤兵腿部负伤,由苏振华继任,参谋长孔权亦负伤。

  战斗进行至下午8时,王家烈驻守在娄山关、板桥一带的4个团大部被歼,残敌向遵义逃跑。娄山关再度为红军占领,敲开了遵义的北大门,为回师遵义打开了通路。

  在红军重占娄山关后的一天,毛泽东从桐梓出发,登娄山关。途中,迎面碰上抬下来的被打伤一条腿的团长钟赤兵,他询问了名字。许多年后,毛泽东还记得这个细节。

  登上山顶,战场还没有打扫干净,残留的硝烟正在散去。向遵义方向望去,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兴高采烈地向遵义前进,部队的士气在高涨,大家已摆脱了自1934年10月16日长征开始以来如乌云一般压在心头的沉闷情绪。而一批一批的俘虏则哭丧着脸向桐梓方向走去。毛泽东呢,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次大的胜利而欣慰,对自己的运动战充满了信心,同时感觉到悲壮战斗后的一种责任,他按捺不住勃发的诗情,写下了长征中他的第一首词章: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毛泽东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娄山关战斗的壮烈景象,再现了红军从拂晓开始战斗,到黄昏胜利结束的战斗情景,反映了红军指战员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战斗精神,为娄山关之战留下了一幅雄浑的历史画卷。尽管娄山关一战是他指挥下红军长征以来打的第一个胜仗,但是,诗词里雄浑中透着沉郁,诗里没有战斗胜利后的喜悦,全词甚至没有一个字写胜利本身,重领兵权的毛泽东感觉到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因为作为一个统帅,他对未来征程并不感到轻松,前进的途中不知还要越过多少如铁雄关,迎接多少悲壮的挑战,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伫立在娄山关的毛泽东深深认识到,这场战斗的胜利还不是庆贺的时候,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胜败不是袖里乾坤,往前看,依然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仍需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作为领袖毛泽东的特殊感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也成为鼓舞人们努力奋斗胜利前进的名句。

  毛泽东接着要打的第三仗是重占遵义。

  运筹帷幄,全局在胸,是毛泽东指导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认为:“初战的计划必须是全战役的有机序幕……因此在打第一仗之先,必须想到第二、第三、第四以至最后一仗大体上如何打法,我挨次地一仗打胜了,敌军全局将起如何变化,倘若败了,又将起如何变化……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当娄山关战斗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毛泽东就在谋划夺取遵义及其以后的战斗了。根据毛泽东的作战意图,红三军团和红十三团特派员欧致富奉命带两个连,连夜驰往鸭溪和倒流水一带实施侦察。

  26 日,红军占领娄山关、板桥之后,军委指示:估计遵义较空虚,薛敌韩汉英的第九十三师和唐云山的第五十九师今日以前不能到遵。红一、三军团仍由彭、杨指挥,应乘敌喘息未定之机,跟踪直下遵义,并准备打击援遵的韩、唐两师。

  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以雷霆万钧之势向遵义方向迅猛推进,于27日拂晓进抵董公寺、飞来石一带。当天下午1时,军委鉴于遵义守敌除原有第一团外,其中鸭溪、湄潭之数团均可于当晚赶到,薛岳部的第九十三、五十九两师可能于28日下午到遵义的情况,决心迅速解决遵义守敌,占领遵义。为此发布指示强调指出,情况迫切,要求红一、三军团集中全力实行迂回,务期于27 日歼敌,勿使良机稍纵。

  27日下午,红三军团逼近遵义城外,于黄昏时占领了遵义新城。

  当晚,红十一、十二、十三团向遵义老城发动猛攻,击溃残敌,终于在28日凌晨,赶在援敌中央军到来之前再次解放了遵义城。

  剩下的是打援战斗。27 日,军委命令红一、三军团于当夜解决遵义老城残敌后,随即以精锐部队乘势跟踪溃退之敌,直到与来援敌中央军接触,以侦察敌人的部署。并要求把部队集结在遵义城南适当地点,准备28 日打援。还命令红五、九军团主力进到四渡以南,作打援预备队。

  吴奇伟率第五十九、九十三两个师增援来了,王家烈好似捞到了救命稻草,非常高兴。27日下午3时,王家烈带着一排手枪兵前往忠庄铺会晤吴奇伟,策划反攻遵义的计划。吴、王商定:川黔公路(不含)以西,由吴部两个师向红花岗进攻;川黔公路(含)以东,由黔军第八团防守,指挥所位于忠庄铺北端。定于28日上午10时开始进攻。

  红军严阵以待:红三军团以红十四、十三团控制遵义附近制高点——老鸦山、红花岗、插旗山、碧云峰一线的山头,构筑防御阵地;以红十二团在遵义通贵阳的公路以西迂回,向敌侧背进攻,配合正面防守;以红一军团的第三团和红三军团的第十一团分别向懒板凳(今南白镇)和鸭溪方向迎敌、引敌;以红一军团主力进至遵义东南之水师坝及其东北地区,准备打击援敌,断敌退路。

  老鸦山,位于遵义城西南,离城约2 公里;红花岗,位于遵义城南约1公里,与老鸦山毗邻。两山并立,构成遵义城南面的天然屏障。红三军团部署了兵力坚守。

  28日上午,红三团和红十一团出发诱敌,红三团到达懒板凳时与敌先头部队接触,红十一团也在去鸭溪途中与敌接火。两个团采取正面的运动防御战术,节节抗击、消耗、疲劳敌人。把敌人引到遵义城外后,红十一团即进入红花岗阵地固守,红三团也依山构筑工事,坚决抗击敌人的进攻。

  吴奇伟的两个师是强敌,武器精良,弹药充足,战斗力强,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然而它孤军突击,立足未稳,适合红军打歼灭战的要求。敌人被牵到了遵义城外,它以主力向红花岗、老鸦山一线红军阵地展开猛攻,企图一举夺取制高点,歼灭红军,夺回遵义。敌人炮火极为猛烈,打得阵地上树断枝折,石飞草燃。敌人向红十一团坚守的红花岗阵地猛攻,实施集团冲锋,均被击退。敌人转而向坚守老鸦山主峰的红十团进攻,以一个多师的兵力轮番进攻,正面攻不上就从侧面攻,并出动飞机助战,一度攻占了老鸦山主峰。战斗中红十团参谋长钟伟剑壮烈牺牲。

  老鸦山阵地反复争夺,敌人一次次地发动冲锋,总是遗尸阵前,失败而归。

  敌人继续向红十一团红花岗阵地和红十团插旗山阵地发动猛攻,同样地未能前进一步。

  是出击的时候了。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毛泽东和朱德命令红一军团立即出动。红一军团接令后,迅速沿遵义城东南山脚,绕到敌侧翼一个山梁的松林里隐蔽集结,准备突击敌后续部队,同时派出一支部队直捣敌忠庄铺指挥所。

  总攻即将开始时,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命令部队“趁敌立足未稳,向正面运动之敌,进行猛烈的攻击”,打乱了敌人的阵脚,敌进攻部队惊慌了,后续部队撤退了,敌机轰炸扫射弄不清目标了。敌两师之众迅即陷入了红军的重围。

  下午5 时许,红军发动总攻,锐不可当,敌人“兵败如山倒”,闻风而逃。

  当天下午2 时,吴奇伟察觉红军正迂回其忠庄铺指挥所,战局非常不利,即与王家烈商量,决定撤退,并向薛岳报告,薛岳令其撤回乌江北岸防守,不许退回南岸。下午4时,吴奇伟乘汽车向南逃跑,王家烈也向黔西南窜去。吴、王只顾自己逃命,已经掌握不了部队。

  毛泽东深知追击战对于整个战役的重要,下令红一、三军团要不顾疲劳,乘胜猛追,强调“这一追击的决战,关系全局的胜负,无论如何要扩大战果到消灭其全部,不得丝毫动摇”。红一、三军团顾不上吃饭休息,分两路猛追逃敌。

  吴奇伟马不停蹄逃往乌江,因无法向薛岳交代,急得痛哭流涕,在到刀靶水(距乌江渡约15 里)时,他哀伤地说:“好,我就死在这里吧!”他的参谋和卫士兵挟着吴奇伟逃过乌江,其他部队尚未过河,红军即赶到。吴奇伟见状匆忙下令砍断南岸的桥索。浮桥一断,留在乌江北岸的1800余敌人,乱作一团,乖乖地缴枪当了俘虏。

  吴奇伟的两师兵马大部被歼,这是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3月1 日,遵义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战场广大,整个乌江北岸战火纷飞,红军3 万余众,在军委和毛泽东的指挥下,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连续作战,猛打猛追,一路摧枯拉朽,连战皆捷。5 天中取得了歼灭和击溃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近3000,活捉敌团长1人,击伤敌旅长、团长3 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的伟大胜利。

  西南的敌军初次见识毛泽东指挥红军一渡、二渡赤水的战略战术,十分惊奇,滇军冠之以“曲线动作”;川军称之为“太极图形”;而黔军则认为红军实行“磨盘战术”,“忽进忽退,一再回旋,使国军迷离倘恍,摸不着其意图所在”,“从容整顿,流连辗转,来去自由,如入无人之境”。

  遵义大捷,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重振了红军的军威,极大地振奋了广大指战员的士气。指战员们异口同声地说:“毛主席一指挥就打胜仗!”红军战士称毛泽东是当代的“诸葛亮”。

  从扎西转兵到遵义战役的一系列战略战术的成功运用,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威力。中央红军扎西集结,保存军力,为待机破敌作好了准备,同时也吸引大批敌人西调,造成了黔北的空虚。突然回师,二渡赤水,声东击西,避实就虚,抓住了王家烈这个孤立无援的弱敌;接着及时把握战机,集中优势兵力,运用正面进攻和迂回作战相结合的战术,各个击破敌人,打了一个速决战。打下娄山关后,发扬勇敢战斗的作风,不顾疲劳,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直下遵义。先打了黔军这个弱敌后,又连夜占领有利地形,趁敌中央军远道驰援,喘息未定,一举将其击溃。这一系列的胜利,使蒋介石亦哀叹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他还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今后在前线作战,无论是追是堵,是攻是防,如不与阵地、城池共存,未奉命即逃跑者,一律治以失土纵敌之罪。不久,他明令削去王家烈贵州省主席职务,剥夺了他的军权,把他变成了一个“下野客”。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3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二)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五)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四)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贞观政要

    作者:(唐)吴兢撰  

    经典名著 【已完结】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