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章 难忘当年离别情——近因效应

  为什么人们谈起自己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时,留在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却是当年分别的情景?为什么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却也说不上几条?这些现象都可以用近因效应来作解释。

  近因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通过连续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关于吉姆印象形成的实验。他把一篇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的短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分别描述吉姆的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第一部分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部分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独自步行回家,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不和店铺熟悉的人聊天,不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在实验中,卢钦斯把这篇短文的两部分文字加以组合,并且把被试者分为四组:

  对于第一组,先出现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

  对于第二组,先让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出现,而后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

  对于第三组,只出现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对于第四组,只出现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然后,卢钦斯让四组被试者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阅读完后,回答同样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怎样的人?结果是:第一组中有78%的被试者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中只有18%的被试者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者占到95%;第四组只有3%的被试者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这项实验的结果表明,信息呈现的先后顺序会对人的认知产生影响,先出现的信息比后出现的信息的影响作用要大。卢钦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果在两部分文字之间插入一些其他活动,比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事情,那么大部分被试者会根据活动以后得到的信息对吉姆进行一个判断。也就是说,最近获得的信息对他们的认知起到了更大的影响作用,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现实生活中,近因效应的心理现象相当普遍。不是朋友的两个人可能因为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而成为朋友;而原来是朋友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而彼此分道扬镳。前者是近因效应引起的积极作用,而后者则是近因效应引起的负面作用。之所以会产生负面作用,大多是因为交往中遇到事与愿违的情况,或感到自己被误解时,其情绪多为激情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的控制能力较低,容易说出错话,做出错事,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朋友之间要学会忍让,等彼此心平气和时,再理论,明辨是非。否则,有可能会失去一个朋友,那岂不是很可惜?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看图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5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6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7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