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段续爷造水车三下江南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流而过的省会城市,却也是一个守着大河无水吃的城市。明代的“溥惠渠”虽然对兰州农业来说是解了燃眉之急,但远远不能解决兰州缺水的根本问题。因此,兰州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别的出路,非要让大河之水乖乖地流淌到自家的田园菜畦。面对兰州人守着大河无水吃的尴尬,不要说我们现代人不信这个邪,就是我们的先辈也决不承认这个现实,很久的时候,就利用水车来浇灌农田。

  水车是利用河水的径流动力推动带有水斗的轮子,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用来浇灌农田的一种水利设施。据《后汉书》记载,早在东汉时,毕岚就发明了“翻车”,也就是水车。到三国时,经马钧改进,成为有效的戽水机械。《宋史·河渠志五》有“地高则用水车汲引,灌溉甚便。”的记载。这说明,宋代时,用水车灌溉农田已相当普遍。元代王祯的《农书》细致地描述了当时用水转筒车(水车)提水的情景:“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明嘉靖二十至三十八年间,有一个人创制了兰州水车,不但让大河之水俯首称臣,浇绿了兰州的山山水水,而且为现代兰州争得了一个“水车之都”的荣耀。他就是明朝一个叫段续爷的人。

  要说段续爷,他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真名实姓叫段续,后面的“爷”字是他退休回兰州后,兰州人送给他的。“爷”,可是兰州人送人的最高礼遇,没有相当的威望可是吃不消的。

  段续出生在兰州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其兴盛显赫,令人刮目。光明朝就出了段阶、段炅、段续、段补4个进士和段在、段锽、段钦、段铨、段镪、段应甲等7个举人,其中段炅是翰林。清朝还出了1个进士段士俊,2个举人段仿仁、段成忠。这么兴盛的家族,在兰州世家中确实是不多见的。

  段续是兰州人的骄傲,同时他自己也流淌着兰州人吃苦耐劳、诚实憨直、奋发图强的血液。段续出生在兰州段家台(今广场东口、民勤街东口一带),是嘉靖二年中的进士,任云南道御史,不久因在“大礼议”中主张世宗尊孝宗为父,反对尊其生父而开罪世宗,被打入监狱,后被贬到河南去当郾城县丞,因政绩显著,被升为杞县知县。在治理地方时,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后升任湖广布政司参议。但世宗却因为段续在“大礼议”中的主张对他耿耿于怀,故意让他去督修世宗亲生父亲的陵墓“显陵”。段续二话没说,即刻上任,督修“显陵”。他调度有方,堵塞漏洞,高质量、高速度修好了显陵,光节省的经费就数以万计,因此被擢升为密云兵备副使。也许段续也没有想到,由他督修的“显陵”至今完好,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段续以山东按察使司副使致仕,大约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退休回到家乡兰州。

  段续回到兰州后,和乡亲们友好相处,他见多识广,待人和蔼可亲,深受乡亲们的敬重,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段续爷。段续爷回到家后不久,兰州遭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但坡底下的黄河水却白白地向东流去。心急如焚的段续爷在黄河边转悠,突然想起自己在湖南、湖北做官时看到的南方筒车。这种筒车是利用水力,将低处的河流溪水提往高处灌溉农田。段续突发灵感:为什么不能在黄河上也造一个“筒车”,将黄河水提上岸呢?如果黄河两岸都装上“筒车”,那么黄河水就会造福兰州人民,兰州也不会遭遇大旱了。主意一定,段续爷兴奋地回到家,凭着记忆,他画出了南方“筒车”的样图。然后,他选购木料,找木匠做成了第一部兰州“筒车”。消息传出,喜出望外的兰州人纷纷前来观看,试车的那一天,黄河边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可是,第一部兰州“筒车”却无情地打碎了兰州人盼水的美梦。试车失败!兰州“筒车”没能将黄河水提上河岸。满头大汗的段续爷望着黄河岸边眼巴巴的人群,暗下决心,一定要将黄河水提上岸来。

  过了一段时间,段家台的人突然发现段续爷不见了。原来他不顾年老体弱,已经踏上了江南的土地。来到南方,他整天和南方“筒车”泡在一起,仔细观察,虚心请教,暗自琢磨,终于弄清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原来是水车下边入水口——巷道不够流畅。大喜过望的段续爷星夜兼程地赶回家,立即进行整改。重新修筑了巷道,提高了水的落差。整修完毕后,满怀希望的第二次试车开始了,围观的群众屏息凝视,只见“筒车”“吱吱”地转动起来,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可就是送不到岸边。第二次试车失败了!望着乡亲们失望的眼神,段续爷心如刀割。

  过了几天,段续爷再一次去了江南的土地。很快,他又兴冲冲地回来了。回到家后,他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聘请有经验的工匠,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他根据这次去江南的收获,重新设计了龙窝的坡度和冲力,然后,又将整个“筒车”检修了一遍。万无一失后,段续爷决定第三次试车,听到消息后,乡亲们自发地赶来给段续鼓劲。一天清晨,在黄河南岸的段家湾,段续爷望着满脸希望的乡亲们,高声喊道:“放!”顿时,兰州“筒车”轰隆隆地吼叫起来,狂傲不羁的黄河水随着轮子的转动张牙舞爪地“飞舞”着,终于乖乖地流到远处的水槽里。

  “成功了!成功了!”黄河岸边终于传来雷鸣般的掌声。段续爷兴奋地捋着自己花白的胡子,露出孩子般的笑脸。

  兰州水车,又名天车、翻车,也叫老虎车,是用榆、柳、槐等硬杂木制成的。先用黄河石筑起两道石坝,主要用途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支架,也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石坝四周打入柳木桩使其坚固而且耐冲刷,形成水车巷。石坝中各砌入两根木柱,木桩上安置驮梁,其上装置榆木车轴,车轴上安装车轮。车轮是水车的主体,其中心是轮轴,粗约三尺,轮轴周边安装辐条,一耦两根,辐条外端用一条条木板固定,形成一个大圆圈,成为“纲线”;向内用一条条称之为“蹬弓子”的木条固定辐条,形成一个内圆圈。两圆圈之间装置刮水板和长方形水斗。靠岸边栽树干为“莺架”,其上置承接水斗倒挽河水的“掌盘”。再栽一溜顶端分杈的树干,刮去树皮,取弯曲自然之势,架上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此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倒入水槽,有木槽导入水渠,将河水引入农田。水车的上游用卵石砌成一道石坝,呈扇形,加大水量,加快流速,把河水逼向水车巷,巷内掘有深坑,用石头镶砌,形成很大的冲击力,使上万斤重的庞大水车转动起来,提水灌田。一架水车,大的一般可灌溉七八百亩,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虽然提灌能力有限,但因昼夜不停,且提灌时间较长(每年三四月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深受农民欢迎。兰州水车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

  段续爷引进“筒车”技术创制兰州水车,它的出现,对当时黄河沿岸的人民来说,确实是一个天大的喜讯,预示着兰州农业新纪元的到来。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沿河农民皆仿效焉。”从明代中叶起,到清末民初,兰州黄河沿岸的水车,由一轮增加到157轮。到了1952年,兰州市的水车猛增到252轮。只见黄河两岸到处是巨大的水车,流水欢歌不绝于耳。灌溉面积也由解放前的20000多亩扩大到100000多亩,真可谓盛极一时。这让世界上有名的“水车之都”——叙利亚的哈马惭愧万分,因为,历史上哈马水车数量最多的时候,也不过30轮,仅及兰州1952年水车总数的八分之一。因此,把兰州称为真正的“水车之都”,一点也不过分。

  好在兰州人民的这一愿望终于变为现实。2005年9月22日,兰州·首届中国水车节在黄河南岸水车博览园盛大开幕,开幕式上,隆重举行了由中国国家邮政局与荷兰邮政公司联合发行“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兰州水车作为中国水车的典型形象,将永久地镌刻在“中国水车”这枚邮票上。隆隆转动了400多年的兰州水车成了中国水车的形象代表,也使兰州成了当之无愧的“水车之都”,将和“风车之都”荷兰一起走向世界。

  倘若段续爷在天有灵,一定抚须笑开颜。因为您的创新,使兰州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您的执着,使处于劣势的兰州农耕文化却留下了如此星光灿烂的历史遗迹。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