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文学

  电影术语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色彩与色彩,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ew Bazin,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

  中国文学之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别录》汉代刘向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

  《六一诗话》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语的第一部诗话。

  《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

  《修辞学发凡》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书。

  《文心雕龙》是我国系统的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白话小说。

  《明儒学案》是我国第一部学术史。

  《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

  《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

  世界十大文豪

  (1)古希腊诗人荷马。

  (2)意大利诗人但丁。

  (3)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5)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6)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7)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

  (8)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9)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10)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世界十大悲剧

  《普罗米修斯》(古希腊·埃斯库罗斯)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美狄亚》(古希腊·欧里比德斯)

  《奥赛罗》(英国·莎士比亚)

  《万尼亚舅舅》(俄国·契诃夫)

  《大雷雨》(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

  《阴谋与爱情》(德国·席勒)

  《哀格蒙特》(德国·歌德)

  《安德洛玛刻》(法国·拉辛)

  《熙德》(法国·高乃依)

  莫高窟的主要内容

  敦煌莫高窟坐落在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沙漠中,是我国珍贵的民族历史遗产,而且是世界艺术画廊中的瑰宝。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把它定为全人类著名文化历史遗迹。

  公元3世纪左右,莫高窟的造像艺术工程已经开始,目的在于塑造佛像,传布佛法。经过了1000多年,历经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等朝代,这一工程总共开凿了近500个洞窟,塑造了2000多尊佛像,绘制成功了4500多平方米的壁画。如果以一米的高度展开这些壁画,长度可达45千米。

  莫高窟的壁画刻的主要是佛经故事和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故事,许多佛、菩萨、金刚、力士的造像也是栩栩如生、绚丽夺目。整个壁画气势宏大,色彩、形象、造型的表现也达到了极致。尤其是那些身披彩色飘带,以五彩花瓣向人间播散幸福、象征着自由快乐的天神飞天,更是敦煌壁画的独特景象。

  此外,里面许多造型别致、线条优美的彩塑佛像,大批宗教、社会、历史、地理、科技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珍贵典籍和作品都具有极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国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人许慎写的。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把部首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每个词下面先解释含义,再分析字形,最后辨别读音。全书一共收录了9553个字。在解释字义的时候,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制度、礼仪、世间人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说文解字》成书后,从三国就开始有人研究它,陆续有人为这本书作注。研究《说文解字》成了一门专门学问。

  《四库全书》

  清朝乾隆皇帝觉得我国古代的各种书籍实在太多了,又很零散,阅读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藏在民间的成千上万书籍,有很多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于是决定集中全国的藏书,编纂一部规模空前巨大的丛书,这样不仅可以整理零散的书籍,而且还可以对民间藏书统统审查一下。所以就派纪晓岚等大臣收集古代所有的书籍,并且对每册图书进行认真审查,把对清朝统治不利的内容或书籍都删掉或销毁,然后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抄录下来,修成《四库全书》。

  这部书收集了我国古代3500种书籍有7.9万多卷,包括的内容很多,所以说《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大藏经》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律、论三藏。“经”包括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包括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的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论”包括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释迦牟尼涅槃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通过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经、律、论内容。其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原始佛教分裂以后,各大派别大多按照自己的观点编有本派的藏经,但只有上座部的三藏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他部派的典籍除了在汉文译本中保存一部分外,基本上都已散佚。早期的梵文经典只剩下少数零散贝叶本或纸写本至今尚存,全部三藏已难窥全貌。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日文和巴利语系等七种系统。此外还有过契丹文《大藏经》的刻造,但尚未发现传世的刻本。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由清王朝召集张玉书、陈廷敬等众多学者集体编纂,依据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它是《说文》系字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分12集,用子丑寅卯等12地支标名,每一集又分上、中、下三卷。收字以“不悖古法,亦复便于楷书”为原则,共收47035个字,按214个部首的顺序排列。正文之外,还有集中收录冷僻字的“补遗”和“备考”两卷。各字的注释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等诸多韵书的反切,并对同音切语加以归并,附以直音。释义则先注本音本义,后注异音异义,引申、通假。各义项的书证或依时代先后排序,或由经、史而诸子百家。注末还时有考辨,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之字。字之古体列于字头之下,重文、别体、俗书、讹字等列于注后。《康熙字典》吸收了历代字书编纂的有益经验,又集中了传统字书编纂中规模最大的30人编写队伍,加上是御敕纂修,问世后影响巨大。其文字音义书证广为引用,其体例成为以后字典的蓝本。清代汉学大家王引之曾赞其“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渊薮,艺苑之津梁也。其引据诸书,搜罗繁富,自经史诸子以及历代诗人、文士之所述,莫不旁搜博证,各有依据”(《康熙字典考证·奏》)。《四库全书总目》也称其“去取得中,权衡尽善”;“六书之渊海,七音之准绳”。《康熙字典》也有不少疏误,如书名、篇名之误,引文之误,引书错乱,删节失当,断句有误及字形讹错等。现代出版的《康熙字典》均附有王引之的《康熙字典考证》。在其中王引之指出原书在引用书证方面的错误2580多处。尽管如此,《康熙字典》仍代表了《说文》系字书的最高水平。现代版《康熙字典》将旧版《康熙字典》最难查的补遗和备考依现代文字规范并入正篇,极易查找。编者又补入大量今人常用的规范字,以便现代人使用方便,打破了仅供专家使用的局限。旧版《康熙字典》字头为切音读法,现代人早已不用或不会用了。现代版的《康熙字典》采用了现代人通用的汉语拼音注音,使读者准确无误地读准字音。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解缙、姚广孝等奉敕编撰。始纂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完成。初名《文献大成》,后经增订重修,命名为《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订为11095册,约3亿7000万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体裁之一,意谓“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是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编年体始创于春秋时代,《竹书纪年》、《春秋》、《左传》、《汉纪》、《资治通鉴》、历朝帝王起居注、实录均属编年体史书。在世界上,编年体体裁的史书,我国起源最早。东周时,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撰写本国的编年史,但名称不统一,燕、齐、鲁、宋等国均称《春秋》,因商代和西周时,一年只有春、秋二时划分,因此古人称年为“春秋”。春秋时期,虽然已有四时划分,但是人们仍然习惯用旧称。所以各国史书大多以《春秋》命名,而晋称《乘》,楚称《梼杌》。《春秋》为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史书的优点,在于它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将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备载一处,便于比较、了解各史实之间的关系。使读者对史事发生经过的时间十分清晰。它的缺点主要是同一事件发生和延续的时间过长,记载时就难免犯前后割裂的毛病,不能首尾贯通,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章制度也不能详述。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被奉为“正史”的24部纪传体史书的概称。它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共3249卷,4000余万字,整个编写过程长达1900多年。其中,除“通古今之变”的《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各史都为断代史。魏晋南北朝时,称《史记》、《汉书》、《东观汉史》为“三史”,唐代以后,因《东观汉史》失传,补入《后汉书》、《三国志》,称为“四史”,又称“前四史”;其后增加《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合称“十三史”;宋代又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五代史书》(即《新五代史》),合称为“十七史”;明代时又加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称为“二十一史”;清代加入《明史》,清乾隆四年又加入《旧唐书》、《旧五代史》,合称为“二十四史”。整部“二十四史”,可分私修和官修两类。私修的史书有《史记》、《汉书》、《后汉书》等,都有署名作者;官修一般由“宰臣”监修,组织文人编撰。书成后,由领衔官位最高者署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关部门组织、调集各大学、研究单位史学专家、学者,从1958~1978年,历时20年,完成了“二十四史”的全部点校工作,并由中华书局重新出版,堪称世界文献中的特大工程。

  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说

  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说是我国明代的《包公案》。它的全名是《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简称《包公案》,收集了100多个故事。小说记录了宋朝年间河南开封的“铁面包公”断案的故事。包公这个人断案如神,不畏强权,从不徇私枉法,所以百姓亲切地叫他“包青天”。他的身边还有七侠五义,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在他们的帮助下,包公惩治了一个又一个恶霸,一次又一次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后来经过清朝艺人的说唱,在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其中许多故事都是小说《七侠五义》的蓝本。《包公案》里的不少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如《审伽蓝》、《阿弥陀佛讲和》、《借衣》等。在400多年前就能写出这样的推理小说,是很不简单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章泽
4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5从日记到作文
6西安古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