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十大元帅

  十大元帅

  朱德元帅(1886~1976)

  彭德怀元帅(1898~1974)

  林彪元帅(1906~1971)

  刘伯承元帅(1892~1986)

  贺龙元帅(1896~1969)

  罗荣桓元帅(1902~1963)

  聂荣臻元帅(1899~1992)

  叶剑英元帅(1897~1986)

  陈毅元帅(1901~1972)

  徐向前元帅(1901~1990)

  十大大将

  粟裕大将(1907~1984)

  王树声大将(1905~1974)

  许光达大将(1908~1969)

  陈赓大将(1903~1967)

  罗瑞卿大将(1906~1978)

  张云逸大将(1892~1974)

  肖劲光大将(1903~1989)

  徐海东大将(1900~1970)

  黄克诚大将(1892~1974)

  谭政大将(1892~1974)

  中国十大兵书

  《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今存本13篇。

  《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

  《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等6篇,都系后人所撰。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望(姜太公)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时的作品,现存6卷。

  《尉缭子》:传说为战国尉缭所作,共31篇,今存5卷,共24篇。

  《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今存本仅5篇。

  《太白阴经》:由唐代李筌撰写,共10卷,

  《四库全书》收录的8卷本是后人合作的。

  《虎钤经》:是由宋李许洞撰写,全书共20卷120篇。

  《纪效新书》:由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时撰写,共18卷。

  《练兵实纪》:由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正集9卷,附集6卷,此书和《纪效新书》亦称戚氏兵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许多民主人士写文章、发表演讲,大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谓将要建立的新中国。

  1949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新政协筹备会上,一些代表对这个原先拟定的国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清华大学张奚若教授说:“有些同志认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字太长,他们建议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了,哪里会有人民而不民主的呢?况且民主这个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与人民相同。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了。”张奚若教授这个建议经过讨论被接受了,并被写进了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

  一国两制

  1949年10月,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撤到台湾,台湾与大陆陷入了长期的分裂状态。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大陆与台湾应该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

  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如何实现统一?邓小平首先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构想。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等主张,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干涉和阻挠中国统一;

  第二,在确认国家统一的基础上,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

  第三,中国统一后,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可以保持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在台湾驻扎军队,不派行政人员。

  周总理去世时联合国降半旗的原因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个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无双的。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附近的黄埔长洲岛上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孙中山委派蒋介石为校长。中国共产党选派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毕业生有7000多人。这些军政干部都成为不久后建立的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在统一广东和推动北伐中都成为军中豪杰。国民党军队中很多著名将领都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黄埔军校因此名扬天下,“到黄埔军校去!”成为当时爱国青年的崇高理想。

  圆桌会议

  中世纪时,英国国王亚瑟在一次和他的骑士们举行会议时,忽然灵机一动,命令属下不分上下席位,围着圆桌而坐,以避免与会者因席位上下面引起的无谓纠纷。这样,就形成了“圆桌会议”的称呼。英国威尔士的温彻斯特古堡现在还保存着这样的圆桌。

  由于圆桌会议不把上下尊卑分得那么清楚,可以避免因席位而产生的争议,又含有与会者“一律平等”和“协商”的意思,所以政治家们很欢迎这种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会议采取圆桌会议形式的渐渐增多。有时候,因为参加会议的人员很多,也可以用方桌在会场中摆成一个圆圈的形式来举行圆桌会议。至今,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国际会议,以及在举行国际政治谈判时,也大多采用圆桌会议。

  北约

  北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简称,成立于1949年4月4日,创始国为美、加、英、法、比、荷、卢、意、葡、丹、挪和冰12国。1952年和1955年,北约先后接纳了希腊、土耳其和联邦德国加入,西班牙在1982年成为北约第16个成员国。总部初设在伦敦,1951年迁往巴黎,1967年迁往布鲁塞尔。北约的宗旨是通过集体防御,维护北大西洋的和平、安全、稳定和福利。北约是在美国的倡议和组织下成立的,美国的想法是通过建立北约来保卫西欧安全,遏制苏联扩张,并且达到领导和控制西欧的目的。所以,北约在“冷战”时代是一个地区性军事同盟,主要使命是和以苏联和东欧为主的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EU,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3年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1965年将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或共同市场。欧共体的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欧洲理事会、欧共体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

  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现有25个成员国。

  欧佩克

  石油输出国组织,又称欧佩克,是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而成立的。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出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总部在维也纳。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军事名词

  GPS全球定位系统

  所谓“GPS”,就是英文“全球定位系统”三个词的词头缩写,它由平均分布在围绕地球的6个圆形轨道上的24颗人造地球卫星(即导航卫星),分设在美国本土及其属地上的空控站、注入站、监测站、以及广泛装备于飞机、舰艇、坦克乃至单兵的GPS接收机等组成。

  GPS系统采用“时间同步、单程测距”的原理来实现定位,简单地说就是用户同时向已知其位置的3个导航卫星分别进行距离测量,然后再以该卫星为球心,以所测得的距离为半径,在空间画出3个球面,该3个球面的相交点,就是用户的所在位置了。

  GPS全球定位系统可实时连续地为用户提供三维空间的位置信息、测定用户的运动速度,并可提供精确的授时勤务,其定位误差不大于10米,授时误差不大于0.1秒,授时精度优于0.000001秒,且其电波信号还具有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如果将我各作战单位的GPS位置信息通过无线电通信不断地传输到作战指挥中心,再加上通过我侦察手段所获取的敌方目标的位置信息,然后统一集中在大屏幕显示器上加以显示,就可以使我区指挥员能够随时掌握整个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动态态势,从而为其作战指挥提供了一项准确而重要的依据。这样一来,兵家几千年以来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梦想,不就是最终得以真正实现了吗?

  常见的几种核武器

  原子弹:它是最普通的核武器,也是最早研制出的核武器,它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通过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起到了杀伤破坏作用。

  氢弹: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轻原子核的裂变反应,产生强烈爆炸的核武器,又称热核聚变武器。其杀伤机理与原子弹基本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几十甚至上千倍。

  中子弹:又称弱冲击波强辐射工弹。它在爆炸时能放出大量致人于死地的中子,并使冲击波的作用大大缩小。在战场上,中子弹只杀伤人员等有生目标,而不摧毁如建筑物、技术装备等设备,“对人不对物”是它的一大特点。

  电磁脉冲弹: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来加速核电磁脉冲效应的一种核弹。它产生的电磁波可烧毁电子设备,可造成大范围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瘫痪,在未来的“电子战”中将会大显身手。

  伽玛射线弹:它爆炸后尽管各种效应不大,也不会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敌人离开。所以它比氢弹、中子弹更高级,更有威慑力。

  感生辐射弹:是一种加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上造成放射性沾染,达到阻碍敌军和杀伤敌军的目的。

  冲击波弹:它是一种小型氢弹,采用了慢化吸收中子技术,减少了中子活化削弱辐射的作用,其爆炸后,部队可迅速进入爆炸区投入战斗。

  军衔的由来

  军衔产生于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军衔一词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当中,意为“等级的台阶,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一致,但形式不同,各自独立,两者没有承袭关系。1894年,清朝政府决定依照西欧国家军队编练新军。到1904年建立了新军的阶位、品级,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5实行军衔制,1966年被取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恢复实行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断了23年之后,我军又开始实行新的军衔制度。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军衔制。各国对军衔等级的设置,大都采用西欧式军衔体制。

  军衔汉语名称的由来

  我国现今采用的军衔称号,是北洋政府于1912年8月命名的。元帅,渊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所载晋文公的撃痹,唐代设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最高统帅,宋有兵马大元帅,元有都元帅、元帅。将军,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将军名号颇多,魏晋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后历代皆设有将军官名。校,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统带一校之官称校尉。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尉,为专掌特种军队的将领,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后通称将佐为八校。晋武帝时设有军校,为任辅助之职的军官。清代有步军校、护军校等官职。尉,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尉,秦汉时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频高,以后带尉字的官员地位逐渐下降。唐代折冲府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明清时的卫士和八九品阶官称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士。夏商周三代,天子诸侯皆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官,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级官职,秦以后间有袭用古制而以上、中、下士为官职者。

  全球海军实力的九级划分法

  第一级是在全球规模扮演各种军事角色的海军力量。目前只有美国海军为这一级,并且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维持这一领先地位。

  第二级是具备在全球使用部分力量的海军。只有苏联海军处在这一级,因为它没有远洋制海力量和能力,对远离苏联海岸的地区性海军不具备全胜的把握和能力。

  第三级是英、法两个中等的、具有在全球使用力量的海军。二者都拥有水面制海兵力、攻击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能运送部队进行两栖作战并具有相应的海上支援保障能力,有能力在其本地区之外进行重大军事行动和较近的大洋海区进行高技术战役。

  第四级是能在临近大洋使用军事力量的中等地区性海军。拥有此级海军的国家包括印度、日本、意大利、荷兰、德国、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阿根廷。

  第五级是能在近海使用力量的海军。如葡萄牙、希腊、土耳其、智利、秘鲁、以色列、南非、朝鲜、韩国、巴基斯坦、新西兰、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的海军。海湾战争之前的伊拉克和中国的台湾地区海军也在这一级。

  第六级是能依托本土,在本国所属200海里水域以内,具有较强的防御作战能力的海军。包括挪威、丹麦、瑞典、波兰、罗马利亚、保加利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埃及、尼日利亚、古巴、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孟加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前南斯拉夫等国的海军。

  第七级是近岸防卫型海军,只有基本的近岸防卫能力。包括阿尔巴尼亚、安哥拉、文莱、喀麦隆、埃塞俄比亚、芬兰、加蓬、科威特、也门、阿曼、卡塔尔、索马里、新加坡、叙利亚和突尼斯等国的海军。

  第八级属海上警察型,没有海战能力,海上军事力量纯粹扮演警察角色。这样的海军等同于海岸警卫队,自然也包括那些只能担负支援本国海军作战任务的海岸警备队,如墨西哥、多米尼加、乌拉圭、冰岛、爱尔兰、缅甸、斯里兰卡、加纳和坦桑尼亚等国的海军。

  第九级为象征性海军。它包括世界上其它最弱小,只有几艘海岸小艇和基本组织形式的海上军事力量。

  世界十大航天发射地

  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位于美国西部洛杉矶北面的西海岸,成立于1964年5月,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主要用于战略导弹武器试验,武器系统作战试验和发射各种军用卫星、极地卫星等,航天发射次数居全美之首。

  拜克努尔发射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市西南288公里处,建于1955年,是苏联最大的导弹和各种航天飞行器发射场地。

  普列谢茨克基地位于俄罗斯白海以南300公里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建于1957年,主要用于发射大倾角的侦察、电子情报、导弹预警、通信、气象和雷达校准卫星,是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发射场,发射次数占全世界总数一半以上。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甘肃省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于1958年,是利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大倾角、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的主要基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四川省西昌市西北65公里的幽深峡谷中,建成于1983年,专门用于发射地球静止卫星。

  种子岛航天中心位于日本本土最南部种子岛南端,建成于1974年,主要用于发射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库鲁发射场位于南美洲北部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建成于1971年,是目前法国唯一的航天发射场所,也是欧空局(ESA)开展航天活动的主要场所。

  圣马科发射场位于肯尼亚福莫萨湾海岸约5公里的海上,正式启用于1967年,是世界唯一的海上航天发射场,曾多次用美国的“侦察兵”火箭发射小型航天飞行器。

  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位于印度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正式使用于1977年,是印度的导弹试验和卫星发射场。

  雷达

  世界上第一部雷达是由英国人沃森·瓦特发明的。它是于1936年出现的“本土链”对空警戒雷达。

  在瓦特发明以前,法国物理学家赫兹、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美国科学家布赖特和图夫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这项技术的运用做出过贡献。这是一种能发射并能接收电波反射的装置,当时能在250千米内发现飞行着的飞机。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雷达更加完善,监测距离也更远。

  导弹

  导弹起源于“二战”时德国的V-2飞弹。由于德国寄希望于秘密武器制胜,所以早在“二战”前的1932年起,德国就开始秘密研制战略性导弹,并于1942年10月3日下午4时成功地发射试验性的对地导弹,但这种导弹无法实际运用。1944年,德国制造V-1诱导飞弹。V-1飞弹的外形像无人驾驶飞机,由弹内磁性罗盘和一种特制装置操纵,以冲压式喷气发动机作动力,用发射架发射,射程241千米,航速每小时达563千米。1944年9月,德国纳粹又向英国发射人类战争史上第一颗战略导弹V-2飞弹,给英国以巨大心理威慑。它是现在的远程导弹和宇宙火箭的先驱。

  德国战败,美国和苏联获取了德国的材料和科学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宇宙火箭和战略导弹,并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火箭

  中国人民最先发明了火箭。宋代士兵唐福发明了第一枚火药火箭。它是在箭上扎一个纸筒,内放火药,尾部引出引火线,点燃后,火药燃烧产生的火药气体,从纸筒后面喷出,利用反作用力推动纸筒前进。在古代火箭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火箭。战场上最先应用的是火箭炮,它能发射力量极大的火箭弹。二次大战后,出现一种可操纵的火箭弹导弹。

  航空母舰

  最早的航空母舰是英国人用运煤船改装成的,叫“百眼巨人号”。1910年11月,在美国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舰上安装了一个临时供飞机起飞的甲板,第一次在军舰上起飞的飞机是一架“寇蒂斯”双翼机。

  1917年6月,世界上第一艘有现代化装备

  的航空母舰“皇家愤怒号”(排水量为1.91万吨)下水。最早直接设计建造成航空母舰的是日本的“Honsho”(凤翔)号(排水量为7470吨),该舰在1922年11月下水,装备有21架飞机,“二战”中日本航母曾横行一时。目前,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尼米兹号(排水量为9.51万吨)核动力航空母舰。该舰是1975年交付海军的,舰上机库可容纳100架飞机。

  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设计师从澳大利亚的一种试验模型车中深受启发,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在英国海军部秘密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坦克。

  坦克刚刚来到世界时,外形笨拙丑陋,部件组合极不协调,每小时只能行走1~3千米,最快时速也不过6千米,车体内配备8名士兵,由于操作复杂,半数是驾驶人员。设计师看到这个由几组部件拼成的“钢铁怪物”,在油布的遮盖下,很像只大木箱子,于是便半开玩笑地把它称作“水柜”(tank)。

  这个古怪而且带点海腥味的名字被人们沿袭下来,“tank”一词传入我国后,被音译为“坦克”。

  鱼雷

  最早的鱼雷,是英国工程师怀特黑德于1866年制成的。其直径为0.35米,长为3.58米,重达136千克,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旋桨推进,航速达6节,航程为640米。

  最早把鱼雷用于实战的是俄国人。在1877年~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海军第一次使用鱼雷击沉了土耳其军舰。在其后100多年里,鱼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改进。鱼雷的发展从无控制到有控制;从程序控制到声导、线导和复合制导;从压缩空气动力到热动力、电动力;从常规装药到核装药;航速从6节到50~60节;航程从640米到5万米。由于鱼雷在水中爆炸,着重对舰船的要害部位进行破坏,因而对水面舰只有着极大的威胁。

  现在,俄国制成的高速鱼雷成为西方国家海军的心头病,其先进程度令美国海军胆战心惊!

  潜艇

  2300多年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想去海底探索奇妙的世界,便命能工巧匠为他做一个用绳子拉着,可以沉落海底的不透水圆桶。他站在桶内,通过透明的玻璃小窗口,尽情观赏海底奇观。这是世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潜水工具。

  直到1957年,“沉行海底”的设想由英国人威廉·伯恩提出。1620年,在英国首都伦敦,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贝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船。船体由木框架外包涂油的牛皮构成,舱内有个大羊皮囊灌上水,船可潜入四五米深的水中。这种潜水艇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1775年,美国人布什内尔建造了一艘单人驾驶的、以手摇螺旋桨为动力的木壳的“海龟号”潜艇,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179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一艘装置鱼雷的潜艇,这艘潜艇被认为是第一艘名副其实的军事潜艇。

  历史进入了21世纪,潜水艇除了作为科学考察和实验之用外,最大的用途仍是军事。

  无声手枪

  微声枪俗称为“无声枪”,它是一种射击噪声及其微弱的手枪。它采用枪口消音器以及其它一些特殊技术措施,消减其射击噪声,它可以隐蔽射击,也可以用于执行特殊的任务。

  枪械射击噪声的主要来源和消减办法是:

  (1)膛内的高温高压火药燃气喷出枪口时,会突然膨胀并与大气混合在一起,与其形成剧烈的摩擦、涡流和激波,而后使周围空气发生强烈的振动,并产生巨大的膛口噪声。其消减的办法主要就是安装各种枪口的消声器,并配合消声器在枪弹中采用速燃的发射药,用以降低膛口的压力。

  (2)某些开锁比较早的枪械,其开锁时候膛压比较高,并可形成较大的膛尾噪声。它们常采用增加枪机的自由行程,并且使用半自动枪械以加大自动枪械的质量或采用前冲击发等,延迟枪械开锁时的方法来消减膛尾的噪声。

  (3)以高速射出的弹头,能在空气中形成摩擦、涡流和激波,并且产生飞行的噪声。

  每当弹头的速度接近并超过音速时,这种飞行的噪声就特别的明显。其主要以控制弹头的初速,使其不超过音速的办法来消减噪声。但此种办法对于步枪和机枪却很难办到。

  由于微声枪加大了枪的尺寸,因此影响了武器的射击精度,不适用于大威力枪械等。由此可知微声枪的使用范围仍然很有限。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旧称细菌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生物战剂的种类很多,据国外文献报道,可以作为生物战剂的致命微生物约有160种之多,但就具有引起疾病能力和传染能力的来说就为数不算很多。

  高功率微波武器

  一种新型的非杀伤性武器——高功率微波(HPM)武器已研制成功,并可以随时投入战场使用。美军之所以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没有使用它,是因为想暂时保留这种武器的神秘感,以便在未来的战争中对付军事技术更先进的敌人。

  这种被称为HPM的武器是由制导炸弹或巡航导弹来进行投掷,当飞到目标附近几米时,爆炸产生的脉冲可以使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中的电路失效,或擦除计算机内存。其作用距离在400米内,在天气好时该系统的有效范围有足球场大小,天气不好时范围会大大缩小。

  美空军研制的常规爆炸驱动的HPM武器中,有一个产生有源电场的线圈,爆炸时压缩电磁场而产生电脉冲,因此这种装置被称为爆炸泵浦通量——压缩脉冲发生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把武器的峰值输出功率增加到几十太瓦。同时,制导武器精度的提高,降低了对HPM武器的功率要求,可以使它小型化。

  警犬

  警犬一般使用狼狗,由于其嗅觉灵敏,凶狠,成为警务、边防人员的得力帮手。在我国“警犬”一词最早记载出自唐代杜佑的《通典》“恐敌人夜间乘城而上,城中城外每30步悬大灯于城半腹,置警犬于城上,吠之处需加备脂油火炬。”警犬之名虽出现在唐代,但早在战国就已经有警犬了。战国时著名防御战专家墨子在《墨子·备穴》里就说:“穴垒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这种狗就是警犬。

  宋代以后,警犬有名有实,成了必不可少的战具之一。由此可知,古代的警犬是战争中担负警戒、巡逻任务的战犬,即现代的军犬。现在公安机关豢养的狗叫警犬,其主要作用是协助破案。

  监狱

  传说4000多年前舜帝时期,皋陶曾被任命为刑法官。关于他掌管刑法,发明建造监狱的传说,古籍记载很多,历来视他为监狱的首创者。我国古代监狱中都挂有皋陶的画像,不仅狱吏狱卒,甚至连犯人也像拜神一样拜他。

  “监狱”一开始并不叫监狱。夏朝时叫”宫”,商朝叫“圈”,周朝叫“圜土”,秦朝叫“囹圄”,直到汉朝才开始叫“狱”。秦时,不仅京城有狱,地方也开始设狱。汉时,监狱更是名目繁多。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又开始掘地为狱,发明了“地牢”。唐朝时,州县都有了监狱。宋朝各州都设置了类似周朝的圜土的狱,犯人白天劳役,晚上监禁。明朝京、州府、县都有监狱,称狱为监也自明律始。清朝将明律沿袭下来。监狱的职能“以圜土聚教罢民”,“任之以事,而改教之”。即对犯罪的事实要进行核实,对犯人要救与改。

  警察

  警察是维持国家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成员的总称。“警察”这一称呼最早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城邦。17世纪末,警察首先在欧美大陆国家形成独立的部门,其中以英国警察最为著名。我国的警察原称巡警。“巡警”这一称呼是1902年由清朝直隶总督袁世凯首创的。1902年5月,袁世凯仿照八国联军在天津督统衙门的“巡警办法”制定章程,并在省城保定首创巡警局。开始有警员500人,后发展到3000人。我国巡警最先出于保定,而其发展却在天津。按照《辛丑条约》规定,天津20华里内不准驻扎军队,巡警不在此限。于是袁世凯扩大巡警力量,作为镇压人民,扩张个人权势,排除异己分子的工具。袁将保定的3000名警察调入天津,充实军备力量,在天津县下设五局,每局各设四区,其总局设在天津,由总督衙门调遣,直接管辖七个大队,这七个大队是:马巡队、河巡队、备差队、探访队(侦缉队)、消防队、军乐队和拘留所。

  特种部队

  世界上最早的特种部队是英国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建立的。1940年5月,德军占领荷兰和比利时,执行“曼施坦因计划”侵入法国,击败了英法联军。英国远征军和部分法军共30余万人,溃退到法国北部敦刻尔克地区,于5月27日到6月4日通过英吉利海峡撤回英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了渡过战争危机,英国在重整旗鼓、加强正规部队建设的同时,于1940年6月10日,由陆军参谋长的副官达托莱·克拉克受命组建了一支专门执行特种任务的部队,称为“豹部队”,并命名为“哥曼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特种部队,并在战争中起到独特作用。此后,特种部队引起各国的重视,纷纷建立各自的特种部队。著名的有美国的“绿色贝雷帽”部队、以色列的“野小子”部队、丹麦的“防卫队”等。

  特种部队是在主战场之外,进行山地战、丛林战、滑雪战、游击战和其他特殊条件下的特殊专门战斗。它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秘密侦察、扰乱敌后、破坏设施、从事心理战和暗杀活动等。特种部队的士兵要求具有在特殊的超出常人所能忍受的野战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五星上将

  陆军上将:约翰·约瑟夫·潘兴(1860~1948)

  陆军上将: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1880~1959)

  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4)

  陆军上将: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890~1969)

  空军上将:亨利·哈利·阿诺德(1886~1950)

  海军上将:威廉·丹尼尔·莱希(1875~1959)

  海军上将:欧内斯特·约瑟夫·金(1878~1956)

  海军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885~1966)

  海军上将: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1882~1959)

  陆军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1893~1981)

  原子弹

  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的出现,源于两个因素:放射性物质的发现和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

  放射性物质最早在19世纪末被发现。新西兰科学家卢瑟福发现,利用α粒子做炮弹轰击原子可以打开原子结构。不久,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发现,中子能释放更具威力的能量。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在实验中发现了“裂变反应”。1938年12月,费米等人证明了“链式反应”的可能性。其在瞬间释放出的能量所形成的爆炸力,从理论上计算,将是同质量TNT炸药的2000万倍!

  1939年8月,流亡到美国的西拉德、特勒、费米等科学家,请爱因斯坦出面,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要求美国务必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罗斯福经过权衡,终于签署了关于试制原子弹的命令。

  1942年8月,美国正式制定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包括费米在内的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工程师、冶金学家、化学家、数学家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之中。

  1942年12月2日上午,费米等科学家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控制的核反应。接着,原子弹就进入了试制阶段。

  1945年7月初,第一颗原子弹“瘦子”终于装配好了,也试爆成功了。接着,又制成了“小男孩”与“胖子”。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美国一架B-29型超级轰炸机“埃诺拉·盖伊”号将“小男孩”投向了日本广岛市上空。随着一道炫眼的闪光,它爆发了超过1000个太阳同临上空的能量,爆炸中心方圆8千米内,一切皆被夷为平地,广岛市荡然无存。日本人还未回过神来,8月9日上午11点02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又在长崎市上空爆炸。

  日本人无法接受这样凶狠的,毁灭性的打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原子弹的强大威力,终于促使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接着,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核军备竞赛。至今,作为世界上威力最强大的武器,原子弹及其他核武器对人类的和平仍然是巨大的威胁。

  投降举白旗的由来

  在一些用战争作为题材的影视片中经常会发现这种镜头:当陷于重围走投无路的防卫者觉得再继续抵抗已没有希望时,就打出白旗投降。

  因此,人们一般把白旗认为是投降的标志。其实在战争法规严格意义上说,白旗只是要求暂时停战的标志。

  早在远古时期,战斗的双方为了向对方表示谈判的诚意,通常借白色为象征,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白色旗帜表示要求休战谈判。在交战的一方拿出白旗时,对方就知来意,下令停止任何进攻行动。握白旗的一方要派遣出军使、号手、旗手与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与意图。在军使展示白旗起直到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时间终止,他获得不被侵犯的权利。

  这种习惯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至今没变。

  风俗、礼仪守岁的由来

  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并把它作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将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关于这个习俗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每隔365天便窜出深山,危害人间,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当时的人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称作“年关”。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丰盛的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紧闭家门,全家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这样,便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的习俗。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均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东南西北”是怎样确定的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人们根据地球的自转来确定方向。

  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地轴的两端叫两极。如果在地轴一端的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逆时针转动的一端就是北极,顺时针转动的一端就是南极。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地球最北和最南的两个极点。地球上一切向着北极的方向为北方,一切向着南极的方向为南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则是西。

  东方和西方是无限的。如果我们从地球上两极以外的任何地点出发向东走,可以绕地球一周回到原来的地方,而且还可以继续向东走,但是永远找不到东方的止境。向西走也一样。

  南方和北方是有限的。在北极极点上没有东、西、北,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如果我们从北极以外的任何地点向北走,最终都会到达北极。南极的情形正好与此相反。

  喝酒碰杯的由来

  人们在喝酒之前喜欢先碰一下杯,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此习俗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注意到在饮酒的时候,眼睛能看到美丽的酒色,鼻子能闻到扑鼻的酒香,舌头能尝到醇香的酒味,唯独耳朵无法感受酒的美好。聪明的希腊人就想出了喝酒碰杯的办法,让耳朵听到酒杯撞击的声音来分享饮酒的乐趣。于是喝酒碰杯逐渐成为了酒席上的礼节。

  另一种认为此习俗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人崇尚武力,经常举办角力竞赛。赛前选手们要喝一杯早已备好的酒互相勉励,为了防止有的人给对方的酒中暗放毒药,双方会把酒杯举到一起,将一些酒倒到对方的酒杯中,以此证明酒中没有毒。久而久之,角力前的仪式就逐渐发展为酒席上碰杯的礼节。

  “一日三餐”的典故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

  如今,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

  红、黄、绿交通灯的意义

  交通信号灯都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三种颜色而不是其他颜色呢?

  采用这三种颜色是根据光学原理来确定的。红色光的波长最长,穿透空气的能力最强,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而且红色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红灯被用作禁止通行的信号。黄色光的波长也比较长,被用作警告信号。绿色与红色的区别最大,容易分辨,被作为通行信号。采用这三种颜色还和人的视觉结构有关。我们眼睛的视网膜上含有杆状和锥状感光细胞。杆状细胞对黄色光特别敏感,锥状细胞则对红光、绿光最敏感。因此人们最容易分辨红色和绿色。

  结婚贴“囍”

  举行婚礼时,人们都会贴出红双“囍”字,以示庆贺。它表示成双成对的意思,反映出人们希望好事成双的美好愿望。

  据说,23岁的王安石进京赶考时,路过

  马家镇,暂住在他舅舅家。次日,他上街闲逛,见镇上马员外家门外悬挂的走马灯上写着一副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却没有下联,王安石一时也没有对上下联,便暗自记在心中。王安石到京城应考,主考官指着一杆飞虎旗念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顿时想起马员外家那副上联,便以此为对,主考官惊赞不已。在回程路过马员外家宅时,马员外恰在门外恭听几名书生应对联。王安石便挤上前,用主考官的对子应对。谁知这对子是专为择婿而出的,马员外觉得王安石的下联对得最出色,得知王安石尚未婚配后,执意要将女儿许配给他。王安石经打听后,得知马员外的女儿才貌双全,便与舅舅商议,同意了这门婚事。不久,在王安石完婚的大喜之日,恰逢官差来报“恭喜王大人高中了”。王安石喜上加喜,提笔在大红纸上写下一个金色大“囍”字,贴在门上。

  从那以后,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军人为什么行军礼

  军礼起源于古罗马时代。在古罗马帝国,每当骑士们策马相遇时,为了向对方表示敬意,也为了避免被对方误伤,都会相互举起头上戴的面甲,来显示自己的脸部。后来,举面甲的传统演变成脱下头盔或帽子以示敬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军队正式把脱帽致礼的传统改为用手接触帽檐敬礼。当时英国军人相互敬礼时,右手掌紧贴帽檐,手心向外翻,用来向对方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同时两腿并拢呈立正姿势,以显示军人的气魄。渐渐的,这种军礼形式从英国传到法国、美国,进而传到了全世界。现在,世界各国军队的军礼虽然各不相同,但举手接触帽檐致敬的形式却都是通行的。

  什么是蓝领、白领

  我们常用“蓝领”、“白领”称呼不同阶层的从业人员。“蓝领”一般指社会中下阶层的体力劳动者,他们经济地位较低,工作条件比较差。“白领”则指社会中上阶层的脑力劳动者,他们经济条件和工作环境都较好。这样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在很早以前,西方国家就用工作服领子的颜色来命名不同阶层的从业人员。像产业工人、农场工人,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工作又脏又累,常穿不容易弄脏的蓝色工作服,于是被称为“蓝领”。而律师、医生、技术人员、教师等人员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他们工作时常穿白领衬衣和正式西服,因此被称为“白领”。后来这样的称呼就逐渐传入了我国。

  理发店前彩色旋转灯柱的由来

  大多数理发店门前都悬挂转动着的红、白、蓝三色灯柱来招徕顾客。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很久以前,西欧人认为人生病是由于体内各种“元素”不平衡造成的,只要引出多余的“元素”就会恢复健康。其中血液被认为是最容易引出的“元素”,于是放血就成了当时治疗疾病最常见的方法。可是外科医生们认为这是下等人做的事,都不愿亲自为病人放血,就委托理发师去做。从此,理发师便身兼二职,在店门口挂一个三色灯柱作为行医和理发的标志。其中,红色代表血液和动脉,蓝色代表静脉,白色代表纱布和绷带。随着医学的进步,理发业与外科手术逐渐分离,理发师们不再做外科手术了。但是三色灯柱却一直沿用下来,成为国际公认的理发业标志。

  牛仔服的由来

  提起牛仔服,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牛仔裤。不过,牛仔裤并不是牛仔发明的。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加利福尼亚掀起了淘金热。一个名叫利维·施特劳斯的布商发现淘金工穿的棉布裤子极易磨破,就用厚实的帆布剪裁出低腰、直裤腿、窄臀围的新式裤子,结果大受淘金工人的欢迎。由于这种裤子坚固耐用,穿上后显得精干利索,也博得了牛仔们的喜爱,从此便成为牛仔们的特色服装。

  1871年,利维·施特劳斯申请了专利,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为品牌,并成立了“利维·施特劳斯公司”,现在它已成为国际性公司,销售网遍布世界各地,而“Levis”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牛仔服装品牌。

  “上北下南”的由来

  我国古代宫殿都是座北朝南的,帝王的座位设在北方,面向南方。因帝王是一朝之长,万人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边,北就为“上”。而坐在南边的群臣则为卑下,南就称“下”了。后来又带进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比如看地图时,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为什么“男左女右”

  在中国历史上,“左”和“右”不仅表示方位,还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政治上,曾经尊右而卑左。豪门贵族被称作“右族”,官员得罪了权贵被贬职常称作“左迁”。在军事上,曾视“左”为大、“右”为小。在生活上,人们常歧“左”而尊“右”,南方人称“右手”为“大边手”,称“左手”为“小边手”。后来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也与左右联系了起来。“男左女右”竟成一种习俗被固定并千百年流传下来。“男左女右”在医学上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在社会风俗上是划分区别的一种秩序安排。

  “V”手势的由来

  “V”是英文胜利“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当考试通过、比赛胜利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竖起食指和中指,做出“V”字形的手势。

  用“V”字表示胜利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比利时等一些国家。逃亡到英国的比利时人维克托·德拉维利在1940年底的一次广播讲话中,号召同胞们奋起抵抗德国侵略军,并建议在公共场所写上“V”字以表示胜利的信心。于是用粉笔写的“V”字出现在欧洲各沦陷国的大街小巷。同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游行检阅中首创用食指和中指分开,形成“V”字手势来表示胜利,使这个手势迅速、广泛地流传开来。

  麒麟送子的由来

  一些民间绘画中,一头龙首、狮尾、鹿身,身披鳞甲、马蹄细腿的麒麟,背上有的驮着一年轻女子,手中抱个胖娃娃,以示送子;有的背上骑个童子,怀抱莲蓬和笙,取“莲(连)笙(生)贵子”的谐音;画面的背景“天宫”隐约展现,以示天赐贵子。

  关于麒麟送子,在江南一带流传着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画师,尤爱画麒麟,这位画师年老尚无子嗣。有一天晚上,老画师梦见一头闪着金光的麒麟背上驮着个小孩向他走来,二年,他果然喜得儿子。这孩子聪明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作画,人们都把这孩子叫麒麟童。于是,麒麟送子的习俗就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开了。

  另外据《拾遗记》记载:“孔子未生时,有麟吐书于阙里人家……”以后,人们把吐书生孔子演变为送子,便成为了“麒麟送子”的由来。

  “紫禁城”名字的由来

  故宫就是旧时的皇宫,它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称——紫禁城。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天上的星座分为三垣,位于三垣中间的叫紫微垣,是主宰世界万物的天帝居住的地方。人间的皇帝号称是天子,他居住的宫殿就被喻为紫微垣,称为“紫宫”。这里门禁森严,是绝对不允许老百姓随便接近的禁地,因此被称为“紫禁城”。

  “紫禁”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当时的大画家顾恺之曾为《维摩诘像》壁画题词“一缕香飘带,仙凡紫禁间”。唐朝的皇宫也被称为“紫禁城”。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写道:“芙蓉阙下令千宫,紫禁朱樱出上阑。”后来,人们便用“紫禁城”来特指皇宫。

  直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2000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紫禁城不再是皇权统治的地方。于是后来的人们称紫禁城为故宫。

  吻

  关于“吻”的由来,西方传说不一。其中一种看法认为,吻始于古罗马帝国,因为古罗马严禁妇女饮酒。当男子外出归来后,要先闻一闻妻子有没有饮酒,假如妻子无酒味,丈夫就要亲昵地吻上一口,这就是由“闻”到“吻”的过渡。以后相沿成习,成为夫妇见面时的第一道礼节。

  吻在非洲某些国家和地区,不只限于表示男女之恋,它包含着尊敬和关心。非洲土著居民视酋长为“父母官”,人们争相亲吻酋长走过的地面,以此表示祝福和对酋长的推崇。古罗马时期,皇帝允许最高级的贵妇人和宠臣吻他的嘴唇,次者吻他的手,庶民只能以吻皇帝的膝盖和脚背为“殊荣”。

  献哈达的意义

  哈达是藏族最珍贵的礼品,献哈达是藏民表达友情及敬意的传统方式。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路过西藏,向当地的部落首领献帛,古代汉族以帛为贵,象征纯洁无瑕的友谊。这样一来,藏族部落就以为这是一种表示友好、祝福的礼节,而且是从中原兴盛之大邦传来的大礼节,所以就一直沿用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古代西藏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带回西藏的,当时帛上有万里长城图案和“吉祥如意”字样。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哈达是一种工艺水平很高的编织品,有白麻织的,也有茧丝织的,长度二三米不等。哈达颜色有四种:红、黄、蓝、白。上面编织着莲花、宝盖等宗教的八宝纹图。

  二十一响礼炮

  鸣礼炮二十一响作为最高礼仪的习俗起源于英国。17~18世纪,英国已成为“日不落”帝国,世界几乎每一块大陆都有它的殖民地。英国军舰驶过外国炮台或驶入外国港口时,蛮横地要求所在国向它们鸣炮致礼,以示对英国的尊重和臣服。作为回礼,英舰一般鸣礼炮七声。但是,英舰鸣一声礼炮,别国应报三声。这样三七二十一声礼炮的习俗就诞生了。后来,随着英国逐渐走下坡路,英舰也开始改为鸣二十一响礼炮,以示平等,实则是对昔日已去辉煌的无可奈何的哀叹。

  礼炮二十一响是最高规格,以下按单数逐级递减直到一响,用于较低的礼仪。

  叩手礼的由来

  叩手礼是从古代的叩头礼演变简化而来的。方法是将一只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略微弯曲,指尖捏合在一起,轻轻叩打桌面几下,即代表古代最隆重的“三跪九叩首”之礼。

  这种习俗来自一个典故。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天,路经松江,他带了几个大臣微服来到“醉白池”游玩,见那里有一家茶馆,就坐下来歇脚。茶房端上几只碗来,随后站在数步远的地方,拎起大铜壶朝碗里倒茶。只见一条白练从天而降,茶水不偏不倚,滴水不洒,均匀地冲进碗里。乾隆皇帝看得惊奇,禁不住上前要过铜壶,学着茶房的样子,朝其余几只碗里倒去。大臣们见皇帝给自己倒茶,吓得魂都没了,想跪下叩头,山呼“万岁”,又恐暴露了皇帝的身份,遭杀身之祸,一急之下,灵机一动纷纷屈起手指,“笃笃笃……”不停地在桌上叩击。事后,乾隆皇帝不解地问大臣们:“汝等何故以指叩桌?”大臣们齐声答道:“万岁给臣等倒茶,万不敢当,以手指叩桌,乃代叩头致谢也。”

  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和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主人请糖倒茶之际,客人即以叩手礼表示感谢。

  婚姻纪念日

  一周年:纸婚

  二周年:棉婚或布婚

  三周年:(羊皮婚)皮婚

  四周年:丝婚

  五周年:木婚

  六周年:铁婚

  七周年:铜婚

  八周年:电器婚

  九周年:陶器婚

  十周年:锡婚

  十一周年:钢婚

  十二周年:麻婚

  十三周年:花边婚

  十四周年:象牙婚

  十五周年:水晶婚

  二十周年:瓷婚

  二十五周年:银婚

  三十周年:珍珠婚

  三十五周年:珊瑚婚(碧玉婚)

  四十周年:红宝石婚

  四十五周年:蓝宝石婚

  五十周年:金婚

  五十五周年:翠玉婚

  六十周年:钻石婚

  七十周年:白金婚

  带黑纱的由来

  用来表示哀悼的色彩,各国有所差异。中国、日本是白色,非洲是红色,欧美是黑色。古人穿哀服与今人大不相同,其主要目的在于伪装自己,以避免死神认出来。这是因为古代欧洲许多原始民族中存在一种观念,即:只要有人去世,死者的亲属立刻把自己伪装起来;或在身上涂黑色泥巴,穿上干草衣服;或用黑布将全身包裹起来。他们的用意不外是想把死神吓跑或不让死神认出来。

  在古代欧洲,如果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致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首倡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就这样,节俭易行的佩黑纱丧礼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开了,而且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乌鸦叫有祸事的由来

  人们讨厌乌鸦叫而喜欢喜鹊叫,完全是一种心理因素。乌鸦长得一身黑,叫声难听,喜食腐肉,又总是在寒冷的冬天和旷野里出现,形成一幅寒鸦枯木的凄凉景象,故人们就把乌鸦与悲惨气氛联系起来。其实乌鸦是一种非常孝顺的鸟。

  人们为了贬斥乌鸦,还给它编了一个故事:

  传说春秋战国时候,有个文人叫公冶长,他能懂鸟的话。有一天,公冶长正在树林里听鸟唱歌,忽然飞来一只乌鸦站在树枝上沉“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一狼拖羊,快点去,莫慌张,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枝上!”公冶长听了,赶到南山一看,果然有一恶狼拖着一只羊。他赶走了狼,把羊拿回去吃了。可就是忘了把羊肠子给乌鸦挂在树枝上。乌鸦大为不满,心想:“总有一天要出这口怨气。”

  后来乌鸦唱了同样的歌骗公冶长,公冶长听了赶去一看,原来是强盗杀了一个人在那里。他吓得不得了,正要走开,公差来了,说他是杀人凶手,把他捉进公堂。

  这件事传出去以后,人们都知道公冶长坐牢是被乌鸦叫的。从此,大家都认为乌鸦叫是不祥之兆。

  四灵

  龙、凤、麒麟、龟,合称为“四灵”,是我国古代吉祥的象征。

  龙:“龙”为四灵之首,是想像出来的神物。在君主专制社会里,龙是皇帝的象征。皇帝穿的衣服叫“龙袍”,睡的床叫“龙床”。传说中的“龙”为虎头、蛇身、鹰爪、鹿角,系由我国远古时代各部族的动物图腾复合而成。从此种意义上说,“龙”是中华民族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团结的标志。

  凤:“凤”也是想像中的一种神物。它头顶华美的头冠,身披五彩斑斓的羽毛,大概系由孔雀、雄雉等美丽的鸟类复合而成。所谓“龙凤呈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传说中它还分雄雌,雄的叫凤,雌的称凰,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情。

  麒麟:“麒麟”是人们想像中的另一种神物。它遍体鳞甲,形态似鹿,长着翅膀,在古代书画中可见其形象。有一幅“麒麟送子图”,即是人们祈望子孙繁荣、追求幸福的象征。

  龟:龟是四灵中唯一存在的生物。在古代,它的身价很高。由于其寿命长,是健康长寿象征。其壳常用作刻字,是古代灿烂文化的见证。古人奉为神物,使其跻身于四灵之列。

  小费的由来

  当前,世界各地的服务行业所通行的小费制度,源于18世纪英国伦敦。那时,当地酒店的餐桌上一般都摆着写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证服务迅速)的碗。顾客落座后,将少量零钱放入碗中,就会得到服务人员迅速而周到的服务。后来,这种做法演变成为感谢服务人员而付给的报酬。上面几个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联起来,就成了“tips”(即小费)。付小费的方式很多,可以放在菜盘酒杯下,可以塞在服务员手中,也可以将付款后找回的零钱留给服务员做小费。

  过生日吹蜡烛

  过生日吹蜡烛的习俗源于希腊。古希腊,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在她每年的生日庆典上,人们总要在祭坛上供放蜂蜜饼和很多点亮着的蜡烛,形成一片神圣的气氛,以示对月亮女神特殊的崇敬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希腊人在庆祝他们孩子生日的时候,也爱在餐桌上摆上糕饼等物,并在上面放上很多点亮的小蜡烛,同时也加进一项新的活动——吹灭这些点亮的蜡烛。他们相信燃亮着的蜡烛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让过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然后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的,那么孩子的美好愿望就能够实现。

  于是,吹蜡烛就成为生日宴上有着吉庆意义的小节目,并逐渐发展到孩子、成年人、老年人的生日晚会或宴会上。

  §§第四章 体育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章泽
4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5从日记到作文
6西安古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