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文化名词

  刀笔吏

  “吏”在中国古代经常是世袭的,他们一般都不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而是接受技能教育。对于“吏”者,“从政”是一种工作,他们的职责是按照既定的规章和条例完成日常、程序性的事务。“刀笔吏”一词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更详细一点则要追溯到青铜时代的一种器物“削”。在我国历史上,较早的正式书写都是写在竹或木制成的简上的。由于简上的文字都是用毛笔蘸墨或漆汁书写在简片上的,所以一旦出现书写错误需要修改的时候,人们就使用一种被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刀笔并用,因此历代的文职官吏也被称做“刀笔吏”。

  二十四孝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其中流传甚广的是“二十四孝”。

  1.孝感动天。远古帝王舜年轻时,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拿着拨浪鼓戏耍,就像小孩一样。一次他跌了一跤,怕父母伤心,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3.鹿乳奉亲。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郯子就身披鹿皮,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不料猎人把他当做了真鹿,要用弓箭射杀他。他连忙解释,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并护送他出山。

  4.为亲负米。春秋鲁国人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家贫,自己常吃野菜,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后来他做了大官,但是父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父母亲去负米,却再不能了。”

  5.啮指心痛。春秋时鲁国人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山里去打柴。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人。

  6.芦衣顺母。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冬天继母的亲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而他的棉衣里是芦花。后来父亲发觉后要休掉妻子,闵损反而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十分疼爱。

  7.亲尝汤药。汉文帝身为一国之君,对母亲非常孝顺。一次母亲病重,汉文帝日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一尝,觉得合适了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汉代的蔡顺生活贫困,每日拾桑葚奉养母亲。一天遇到军士,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黑桑葚分开装,他说黑桑葚让母亲吃,而红桑葚自己吃。军士们就送给他米和牛,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儿。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子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儿子埋掉。挖坑时,突然挖到一坛上天所赐的黄金,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又可抚养儿子了。

  10.卖身葬父。汉朝董永家贫,父亲去世后只好向地主借钱办丧事。后来他准备卖身去地主家干苦力,半路上遇到一位美女,于是董永就将她带到地主家帮忙。该女子勤劳能干,一个月就织了300尺布,还清了债务。原来她是天上的七仙女,被董永感动,特地下凡来帮助他的。

  11.刻木事亲。东汉丁兰的父母逝世后,他用木头刻了双亲像,每次吃饭都要先供养木像,然后自己才吃,仿佛父母在世一样。一次邻居用杖打坏了木像,丁兰大怒,将他痛打一顿。后来官人来抓丁兰时,木像竟潸然泪下。

  12.涌泉跃鲤。东汉姜诗之妻每日取婆婆爱喝的长江水,还常做婆婆爱吃的鱼。一次她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不孝顺而将她逐出家门。后误会澄清,姜诗将妻子请了回来,此时院中突然冒出了与长江水味道一样的泉水,以后每天还跳出两条鲤鱼。

  13.怀橘遗亲。三国时陆绩6岁时随父谒见袁术,袁术用橘子款待。陆绩悄悄在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走时掉了出来。袁术嘲笑他,陆绩则说:“这是要送给母亲的。”袁术对此十分赞赏。

  14.扇枕温衾。东汉黄香9岁丧母,对父亲特别孝顺。夏天就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则为父亲暖热被褥,得到世人的好评。

  15.行佣供母。东汉的江革背着母亲四处逃难,有时贼人要杀死他,江革以老母无人照顾哀求,贼人遂不忍下手。后来他做雇工供养母亲,而自己整日衣着破烂。皇帝听说后,就任他为孝廉。

  16.闻雷泣墓。战国时魏国王裒的母亲生前惧怕雷声,他常在打雷时陪伴母亲。母亲去世后王裒特意把她安葬在幽静的山林中,打雷时还跑到坟墓前跪拜,低声说道:“母亲请不要怕,儿来陪您了。”

  17.哭竹生笋。三国时孟宗的母亲得了重病,想吃竹笋煮羹。可是当时正是严冬,大雪纷飞,孟宗十分着急,就跑到竹林里痛哭。过了一会,他发现四周冰雪融化,草木变青,竟然长出了许多竹笋,原来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

  18.卧冰求鲤。晋朝王祥的继母对他很坏,但是继母病时想吃鲤鱼,又恰逢冬天,他就脱掉衣服卧在冰上,这时冰忽然融化了,跃出了两条鲤鱼。

  19.扼虎救父。晋朝的杨香14岁那年随父亲下地干活,路上突然跳出了一只老虎,父亲被虎拽走了。杨香手无寸铁,但一心想着救父,就冲上去和老虎厮打,死死抓住了老虎的脖子。老虎受了惊吓逃跑,父子俩都逃过了一劫。

  20.恣蚊饱血。晋朝时,吴猛家贫,买不起蚊帐。夏日蚊叮虫咬,父亲不能安睡,于是夜里吴猛就赤身坐在父亲床前,虽然蚊子将他咬的全身是包也不驱赶,生怕蚊子去咬父亲。

  21.尝粪心忧。南齐黔娄任县令时忽然心惊流汗,怕家中有事,就急忙赶回去一看,原来他父亲病了。医生说尝病人的粪便即可知是吉是凶,甜则凶,苦则吉。黔娄就尝了尝父亲的粪便,发现是甜的,十分担忧。过了几天,父亲果然去世了。

  22.乳姑不怠。唐代崔山南的曾祖母年高无齿,他祖母就每天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这样过了好几年,曾祖母的身体非常健康。后来崔山南对祖母也非常孝顺。

  23.亲涤溺器。宋朝黄庭坚对母亲非常孝顺,每天都为母亲洗涤溺器。他身为高官,仆人很多,但他从不让他人代劳,而是坚持亲历而为。

  24.弃官寻母。宋代的朱寿昌自幼母子分离,他当官后知道了母亲的下落,就弃官不做,去寻找母亲,后来终于母子团圆。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刘备被吕布打败,无处可去,只好投奔到曹操门下。但曹、刘二人本各怀异心,刘备更是暗中与国舅董承计划谋除曹操,所以他时刻小心提防,生怕露了马脚。刘备每日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两位兄弟对此大惑不解,问:“兄长,你不练习武艺,也不读兵书战策,种菜干什么呢?”刘备只是笑笑,并没有过多的解释。

  一天,曹操派人请刘备去赴宴。见面之后,曹操说:“早年打仗的时候,军士口渴而难觅水源,我就说前面有青梅,使士兵们望梅止渴。今日梅子又青了,所以请您来赏梅、喝酒。”二人坐下,开怀畅饮。酒过三巡,曹操说:“您看当世谁能算得上英雄呢?”刘备说:“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张鲁、张绣,这些人都雄霸一方,该算得上英雄吧?”曹操鼓掌大笑道:“这些碌碌无为之辈,何足挂齿!依我看来,天下只有您和我曹操是真正的英雄!”刘备一听这话,以为自己的计谋被曹操察觉了,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到了地上。恰好这时天上打了个响雷,刘备就从容地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雷声的威力,竟然这样大。”曹操不由得笑了:“大丈夫难道连雷震也害怕吗?”刘备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我岂能不怕呢?”这样就巧妙地掩饰过去了。

  绍兴师爷

  绍兴具有培养师爷所需的特有的历史、地理环境与经济、文化条件。绍兴师爷是总称,它是明清时期封建官制和当时的人文环境所结合的产物。开始于明朝,盛行于清朝,在辛亥革命前没落。绍兴师爷是中国封建官衙幕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但是,它不是职官。从事师爷的一般是不能取仕之士。做师爷要先经过三年的“幕学”,学习研究策略,提供计谋和撰写官方文件。绍兴师爷一般包括负责起草奏书的折奏师爷,专理刑事和民事案件的刑民师爷,专门办理财政和税务的钱名师爷,负责撰写官方文书处理信函的书启师爷,负责稽查和考证田赋的征比师爷,还有代理主官批答文件的挂号师爷,等等。绍兴师爷作为清朝地方政府的幕僚群体,是靠学缘、地缘和某种亲缘维系的,反过来,这种维系又进一步巩固了该群体的专业性和地域性。师爷的策略往往具有左右行政首脑的效果,因此,他们的地位在当时举足轻重。

  舍利子

  也译为灵骨,或坚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最初是佛涅后,其身火化留下的晶莹透彻的晶体,以印证佛的功德无量和佛法的真实无碍,以及佛的证悟无虚。后来凡有大德高僧成就功德的身后都有舍利子为证道之物,以警醒世人。

  为什么称起义军为“绿林好汉”

  西汉新莽末年,广大农民在王莽暴政的逼迫下,无法耕桑,难以生存,不得不起而反抗。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组织了荆州饥民,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曾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号称“绿林军”。因此,后世就把聚众山林,武装反抗封建统治、铲除恶霸土豪的人称为“绿林好汉”。由于“绿林”一词的泛化,后世也把那些群盗股匪习称为“绿林好汉”。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是规,是天地自然之道,也是治国之法规、律条,是治乱之本;“礼”也是德,是一种道德修养。“仪”是矩,是准则,是治国和做人的尺度;“仪”也是与“礼”融合在一起的种种仪式的总称。“礼仪”,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

  中国古代的礼仪分为祭祀、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大类,每类各有一套依程序而行的仪式。礼有三本:祭天地,祭先祖,祭君师。随着人们长期实践,礼仪大多逐渐成为风俗习惯。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中国制礼的历史悠久。三皇时期就产生了规矩,神农时期就有了较为系统的礼仪,继而,又经伏羲、轩辕、尧舜、周公等加以修缮,直到春秋时代的孔子,奠定了极为完善的世袭礼仪制,如《周礼》是成书较早的关于礼仪的系统性著作。其次,礼制仪法非常完备。礼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按各自身份遵循的行为规范,在古代中国,还纳入了台阁仪范、政治体制和教化程式。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周礼》、《仪礼》、《礼记》完备地记载了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和制度。再次,礼仪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权力关系、家族血缘关系、人际交往关系、婚嫁丧葬、迎宾待客、行为举止、言行应对等等,无一不有礼仪可循。礼仪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理念和思维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诸子百家有几家

  诸子百家是对从先秦到西汉时期各个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总称,诸子是指称流派的代表人物,百家是指称各个流派。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但是在史书上有名可查的只是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一些主要流派,以及一些后来很难查考的流派如医、技、兵等家。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名家的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邹衍;纵横家如苏秦和张仪,等等。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魏国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放荡不羁,不拘礼法,常聚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中酣歌纵酒,故称竹林七贤。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人。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嵇康虽然家世儒学,但却崇尚老庄,追求自然之道。他擅长鼓琴,一曲《广陵散》天下闻名。他本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所以与后来的司马氏政权格格不入。嵇康的朋友山涛为司马氏的大官,离职时推荐他,嵇康就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绝交。后最终被司马昭寻找借口杀掉。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阮籍本有意于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但当时政治风云变幻,于是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有时闭门不出,有时四处游玩,有时也做出些放荡的举动。但他对司马氏政权并不作直接的对抗,故一生平安无祸。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山涛以其风神气度闻名于当时,世人说他像璞玉浑金,修养深厚而不外露,对他评价很高。与嵇康、阮籍不同,山涛的政治生涯比较顺利,先是在曹氏集团中任职,后又很得司马氏的重用,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向秀本愿做一个笑傲山林的隐士,但嵇康被杀后,他迫于压力不得不出来作官,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对老庄之学有深入的研究,曾注《庄子》一书,影响非常大。今日流传的郭象的《庄子注》,其实就是在向秀的基础上完成的。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他对司马氏政权深恶痛绝,就行为狂放,以作掩饰。有次他在屋里裸体,来客责问他,刘伶却说:“我以天地为舍,以屋室为裤,你干吗钻到我的裤子中?”他以嗜酒留名后世,出外时经常随身带着酒壶,边走边饮,还曾作《酒德颂》一篇。

  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阮籍之侄,二人合称为“大小阮”。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懂音律,以善弹琵琶而闻名。行为不守礼法,任意而为。一次和亲友喝酒,他不用酒杯而用大盆,酩酊大醉之时有一大群猪走来饮酒,阮咸就和猪一起喝酒,一时为人所笑。

  王戎,字冲,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王戎从小聪明伶俐,长大后能言善辩。在“七贤”中他是比较世俗的一位。他热衷于投机钻营,仕途也飞黄腾达,官至司徒。王戎性格吝啬,喜欢聚财。他家中种有品质优良的李树,但怕别人得到种子,就把核剥出来然后出售,受到世人的讥讽。

  §§第二章 地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章泽
4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5从日记到作文
6西安古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