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生活习俗(三)

  二、打柴架游戏

  一般是男孩子在冬季砍柴时的带有赌博性质的玩耍。几个人相约去砍柴时,每人砍取约相等的一抱柴集中一堆,用两把顶柴杈(各长约二尺)顶部相参立置,退出一定的距离,轮流用镰刀抛打杈架,其顺序为谁的镰把长则优先抛打,谁打倒,就赢取这部分柴。反复较量,以为乐趣。

  三、“搁方”游戏

  搁方是农村男性青少年、成年,甚至老年人中的爱好者,在雨天休闲、田间地头休息,更多的是在揽羊放牛吃草的野地里,只要平整出长宽各一尺五寸的小场地,由两人进行的一种简易游乐活动。搁方俗称“滴方”“结方”。其方就是以棋盘所划出的方格而命名为“方”,它的玩法包括搁子与走子两个过程。

  搁方的式样较多,有成方、花方、四项、狼吃娃、老虎吃羊、捉鳖与补裤裆等多种。前三项较为复杂,难搁难走,要搁出好形势,走出好步伐,多为成年人所爱好的活动。后四项较为简单,主要在于走好步伐,多为青少年所爱好的活动。搁方的目的是双方都在想方设法吃掉对方的棋子,迫使其认输为止。

  1.“成方”在约一尺见方的平整场地,纵横各划出等距、平行、垂直交叉的六条直线,构成二十五个小方格和三十六个接连交叉点,成为一个小方阵图,两人分别用小柴棍和小石块作棋子,互相对棋。

  开始先下子,一人一搁,轮流进行。若一方所搁的四子棋子构成一个小方阵,俗称“一方”,或六个子相连构成两个小方阵,则为一个或两个成功的优越条件:或所搁的六个棋子成为一条直线,俗称“一溜”,亦为一个成功的优越条件,中溜则更好。双方在搁子的过程中,既要为自己创造条件,扎好棋子的形势,想方设法造成方阵和溜行,也要堵塞破坏对方,使其不能够放成方阵与溜行。每人十八个棋子,搁完为止。

  棋子搁完后,清点各人的方阵和溜行数,每一方阵或一边溜行,掐去对方一棋子,中溜行则掐去对方两个棋子。掐子也要从有利于自己的形势着手,但方阵与溜行中的棋子不允许掐去。若双方均未搁成方阵与溜行,则互相掐去对方或自舍一棋子,以睹有空格,能够行走棋子。

  掐过棋子后,进行行走棋子,先搁子者后走,后搁子者先走,一人一次,轮流行走,棋子只能沿直线一次走一步。若一方用二三或四个子,把棋路撑住,另一方无路可走,则需掐舍自己的一子,才能走步。在走子的过程中,双方都发挥自己的智力,尽可能造成自己的新方阵或新溜行;或者一般开自己原有的方阵或溜行,第二步再成起,以便随即掐去对方的棋子。相连接的两个方阵从中间搬开,第二步再成起,即为双方,掐去对方两子。自己相邻的两个方阵,若空步得当,可一般开一成起,一步成功,仍为有效。若一方的中溜旁紧接重叠有方阵,可搬开重叠的棋子,第二步再成起,溜与方均有效。当然在走子时,一方尽可能地阻止对方不能构成新方阵或溜行,或堵塞其搬开的方阵与溜行,不使再成起方阵与溜行,以免减少自己的损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一方所余棋子过少,不能或不便构成方阵或溜行,不得不认输。

  2.“花方”花方的方格式样与棋子数量相同于前述成方,按方格上的行与点把棋子间隔花插摆开,故称“花方”。棋子摆好后,各人舍弃自己的一子,以便有棋路(空格),才能走子,谁先开步均可。在走子的过程中,撑路、成方阵、成溜行、舍子、掐子、防败争胜,以及最后的输赢,皆相同于成方。

  搁花方的主要技术在于走子,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走出好步伐,列成好形势,以便构成自己的方阵与溜行,吃掉对方的棋子,以达到最后的胜利。搁花方的走子比较费时间。

  3.“四顶”四顶的方格式样为,纵横等距平行垂直交叉各四条直线,构成九个小方格与十六个点。甲乙两人分别用细柴棍和小石块作棋子,谁先下子均可,一人一搁,轮流进行。在搁子过程中,只要在一直线上,一方的两个子可顶去对方的一子或两子,当即掐去。但不能一顶三、三顶一与中间两子顶两端。一方可采取堵塞的办法,保护自己的棋子不被顶去或少被顶去。

  方格上的十六个点搁满后,双方各舍弃自己的一子,以便有空格路,才能行走,先搁子者后走子。在走子的过程中,同样是二顶一或二顶二,当即掐去,最后谁的棋子少,或再无力顶去对方,谁即为输。

  4.“狼吃娃”狼吃娃的方格式样为,纵横等距平行垂直交叉各五条直线,构成十六个小方格和二十五个点,三只狼、十五个娃分别用不同物件代替。三只狼子分别置于大方格一侧边线的中间和两边角的三个点上。十五个娃子置于狼子对面一侧三条直线的十五个点上,狼子与娃子中间空开一条直线的五个点。在走子的过程中,狼子与娃子每次只能在直线上行走紧接的一个空点,轮流走步。狼子先走,娃子后走,俗称“狼动弹,娃叫唤”。若狼子紧靠一个娃子,紧接娃子另一侧的直线上若有空点,狼子跳过娃子,算为狼吃掉一个娃,当即掐去吃掉的娃子。若多娃子或全部娃子围住一只或两只或三只狼子,狼子无路可走,不能行动,是为娃打死了狼。若狼子全部被围困不能行动,则执狼子者为输。若娃子被狼子吃掉较多,娃子无力围困狼子,则执娃子者为输。

  5.“老虎吃羊”老虎吃羊的方格比较复杂。纵横等距平行垂直交叉各划五条直线,构成一个稍大的正方块,其中包括十六个小型正方格和二十五个点;大正方形的两对角用直线连接,构成一个斜形大十字交叉;大正方形各相邻的两条边线的中点用直线联接,构成一个菱形式的中型正方块;斜大十字线与中型正方块的各条直线把各小方格划分成对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在中型正方块上、下两条各相邻边线的连结点再分别向外延伸,各划成一个与小方格同大的菱形式的小方格,小方格两对角用直线连结,构成一个小十字交叉,把小正方格分成对顶的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两只老虎和二十四只羊分别用不同的物件作棋子。两只老虎棋子分别置于中间与上下的大小菱形的联结点上,先用八只羊棋子分别置于中心四个小正方块的“田”字形的边角点上。

  老虎与羊各走一次,轮流行走,每次只能走直线上的一格。老虎沿直线跳过紧靠的一只羊子并落在羊一侧的空点上,是为吃掉一只羊,当即掐去羊子。老虎先开步走,随即吃掉一只羊,称为“老虎跳,羊子叫”。羊再搁一子,以堵塞老虎的跳路,如此轮流进行。十六只羊子搁完后,则各走各的步伐。在搁羊子与双方走子的过程中,都需发挥各人的智力,尽可能地围(吃)对方,以保护自己。若老虎被羊子围得无路可走,则老虎为输;若羊子被老虎吃得所余不能再围住老虎,则羊为输。

  6.“补裤裆”补裤裆的方格式样,为一边开口的竖式长方形,两两对角(点)用直线连接,中间形成斜十字交叉,共五个步点,略似人穿的裤子形。是最简单的搁方游戏,多为少年儿童的游乐活动。两人分别各执两子,置于裤侧的两个步点上,每人每次只能行走直线上相邻的一个步点,一人一次,轮流行走。若一方裤口的棋子走入裤裆点,堵住了对方的路径,则为赢,故称“补裤裆”。但第一人起步走子时,不允许堵住对方的路点。

  7.“捉鳖”其方格图样为:划一边长各约一尺的正方形,相邻两条边线的中点用直线连接。构成大正方形内的菱形式的小正方形,中间部位再划一圆圈,象征一口开水锅。大正方形的四个边线上共有九个连结点。两名儿童各执三个棋子,分别置于相应一侧的三个点上。

  走子时谁先开步均可,每人一次,每次走直线上的一个步点,轮流行走。若一方的两个棋子把对方的一个棋子堵在大正方形的一角,再不能行走,即为捉住了一只“鳖”,随即捡起所堵住的鳖子并在其上呸声一唾,嬉笑着说:“吱啦啦啦啦啦”,放入开水锅内。若一方被捉住了两个棋子则为输。因此在走子时,要动脑子,尽可能使自己的棋子在大正方形的角位停站,以免被捉住。

  四、“打花绵”游戏

  打花绵游戏,亦即拍手说唱。是农家儿童在闲暇时间,坐在热炕上或火炉旁,或坐在院子乘凉时,两人面对面拍手说唱。以说唱为主,同时配合有节奏自拍和互拍手掌。

  打花绵的方法是:两人对面而坐,四只手的五指并拢,掌指伸直,相互相参贴合,然后各自收回双手在胸前空中自拍一下,两人右掌相互拍一下,各人两掌再自拍一下,两人左掌相互互拍一下,如此反复循环进行。在拍掌的同时,双方配合共同说唱“花绵”儿歌。

  两人拍掌与说唱调的节拍,如第一段歌词的符号:①“—”:各人两掌自拍的说唱词;②:两人右(或左)掌互拍的说唱词。两人四掌相参相贴合一次后,配合动作,可把所有的歌词连续全部说唱完毕;也可只说唱一段歌词,再作一次相参相贴合的动作,再说唱一段歌词,反复循环直至说唱完全歌而结束。

  “打花绵”儿歌

  一打花绵正月正,正月十五玩花灯,扭秧歌,打社火,欢天喜地闹春风。

  二打花绵二月二,太阳晒得暖烘烘,天气暖,地解冻,家家户户都春耕。

  三打花绵是清明,家家上坟祭祖宗,坟培土,树栽边,各样祭品献坟茔。

  四打花绵四月八,各个庙里把香插,求神灵,养娃娃,保佑后代把家发。

  五打花绵五月五,端午祭祀屈原灵,包粽子,赛龙舟,继承前贤国家兴。

  六打花绵六月六,坟前泼酒慰先灵,浓茶水,甜白酒,清凉解渴地府中。

  七打花绵七月七,天上牛郎配织女,天河上,鹊搭桥,牛郎织女会一宵。

  八打花绵八月中,八月十五月光明,置鲜果,摆月饼,各家赏月庭院中。

  九打花绵九月九,九月菊花遍地有,登高山,饮菊酒,山巅赏菊乐悠悠。

  十打花绵十月一,家家上坟烧寒衣,绸子袄,锦绣裤,亡灵穿暖御寒冬。

  十一打花绵冬月里,冬至节气在月底,天逐冷,日渐长,冻死害虫保收成。

  十二打花绵腊月到,筹备过年真热闹,蒸白馍,荤素菜,窗花年画惹人爱,对联贴得满院红,鞭炮置了一大笼,新帽新衣齐备全,春节正月都戴穿,月尽全家都聚全,团圆联欢度新年。

  只要韵调曲谱不变,还可编唱不同内容的“打花绵”儿歌。例如:一年四季的十二月花开、祖国地域省份与山脉河流的名称、各地的名胜古迹与人文景观、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礼节行为、历史典籍故事等等。以便从多方面增加少年儿童的知识。

  五、“抓鸡娃”游戏

  抓鸡娃游戏是农村稍大点的少年儿童进行的一种集体游乐活动。

  游戏的方法,由一位青年代表老鹰,一位青年代表老母鸡,相距约六尺对面站立,老母鸡身后由约十数名儿童代表鸡娃,后者紧抓住前者上衣的后襟,成一字长蛇阵。扮最后一只鸡娃的儿童年龄要稍大点体质好点,以便掌握鸡娃队形。

  游戏开始,老鹰双手上下起舞,左右兜动,企图抓住鸡娃;老母鸡面对老鹰,双手上下起舞,随鹰左右摆动,口喊“唔哇!唔哇!”似与老鹰相搏斗,保护身后的鸡娃不被老鹰抓去;小鸡娃在老母鸡身后左右摆动躲避,以防老鹰近身;压尾的鸡娃要灵活,掌握队形,不使鸡娃乱跑。此时,孩童们兴高采烈,左右奔跑嬉笑不止。

  老鹰与老母鸡相斗约十分钟,老鹰抓不到鸡娃则为输。因为老鹰是兜大圈,老母鸡与鸡娃是兜小圈,所以老鹰一般是抓不到鸡娃的。但若鸡娃的队形兜乱了,或鸡娃摔了跤,老鹰往往能抓到鸡娃,则为赢。

  六、“拿扬”游戏

  拿扬游戏是农家姑娘和小媳妇,在春节正月和雨天休闲时,三五人坐在家里炕席上,轮流进行的一种活动手腕抛撒、捉拿、扬接等动作的游乐活动。抛撒捉拿即为“拿”,向上扬接即为“扬”,所以“拿扬”即是用这一活动的动作而命名的。

  游戏是用不太规则的圆形青石子或者为“杏核”“羊骨”,用基本同大的十二个做“子”,用一个稍大点的并自带不同色泽的石子作“母”,把子堆放或散洒在炕席上,把母抛向高约三尺多的空中,眼盯母,抛扬的手迅即从炕席上抓取如数的子后,紧随再接住从空中落下的母,把手中的子放置于怀襟内,再抛、再抓、再接,循环进行。

  拿扬的一场分为四排,第一排手抓一个子,第二排手抓两个子,第三排手抓三个子,第四排手抓四个子。四排顺利拿完,即为成功。

  拿扬的方法有两种,一曰“堆堆子”,一曰“散洒子”。

  1.堆堆子 第一排把十二个子散洒在炕席上,一次手抓一个子,再接母,抓子时绝不允许撞动别的子;其余各排,把子按排数分为二、三、四个一堆,抓堆子时,绝对不允许撞动别堆子。四排顺利拿完,即为本人本场成功,移交下一人进行。这种捉拿堆堆子的方法,便于如数抓准,较易于顺利成功。

  2.散洒子 也叫“洒洒扬”,即每排都把子全部散洒在炕席上,第一排捉拿一个子,但需两次抛接母,第一次抛出母子后,把一子用手指夹住翻转放下,接住母,第二次抛母后,把翻转过的子抓起再接住母,依此循环进行。其余各排,不翻转子,但必须如数抓准子,抓多了或抓少了,都为违例失误。有经验的拿家,手感到抓多了,在空中接母前,可迅速抛掉多抓的子数,亦算有效成功。

  在两种拿法过程中,若某个环节发生违例失误,随即停止,移交下一人进行。

  七、“登高山朝圣”游戏

  登高山朝圣游戏,俗称“出出展”,是农村少年儿童的一种简易游乐活动。

  在长宽各约两尺的平地上划一十字,左、右、下的三个笔画稍短,三个顶端各划一小圆圈,代表三个的起点,每人分别用不同的物件作为棋子,置于圆圈,且每人分别占1、4、7或2、5、8或3、6、9的三个数,十字短笔画上各有三个等距十字交叉的短线,每一格代表一步路程;十字的上笔画比左、右、下笔画较长约三倍,代表高山与上山的道路,笔画上有九个等距十字交叉的短线,每一格代表上山的一步路程。长笔画顶端有座小庙,代表朝圣的目的地。

  三个人的棋子分别从自己的起点出发,走三步可相汇合,第四到高山底,再走九步可到山顶。九步象征山高到九霄云间,第十步即可进庙朝圣。

  三个人分别一手握数根小柴棍,一般不超过十根,多了无用,手置于背后,另一只手暗取若干根柴棍密握,同时向前一齐展开,配合动作口说“出儿展”。三个人手展出柴棍的合数,若为1、4、7,则占此三个数人的棋子向前走一步;若合数为2、5、8,则占此三个数人的棋子向前走一步;若合数为3、6、9,则占此三个数人的棋子向前走一步。若三个人展出柴棍的合数超过九,则谁也不走,重来。若三个人都是空手,则为“空空手,三六九”,占此三个数人的棋子向前走一步,为此一般都不出空手。在三个棋子相遇和上山的路上,若前一人的棋子走到某点,后一人的棋子赶上,则压住前一人的棋子三次不能行走;若后一人的棋子已前进,则不必压停三次。三个人经过多次的暗取、展出、合数、走步的返复较量后,谁先进庙即为取胜第一,后两人还可继续较量,以决出第二名与第三名。

  八、“捉迷藏”游戏

  捉迷藏游戏,俗称“藏猫猫”,取猫捕鼠时善于隐藏之意。

  方法是由一位青年或成年人,多为中年妇女担任主持,也称“保官”或“老母”。十数名少年儿童参加,其中一人为寻捉者,其余人为隐藏者。开始活动时,主持人固定位置或站或坐,一手掌指展直,手心向下,约与面部齐,参加的儿童每人伸出一食指,尖指主持人的掌心,主持人问:“你们在这里干啥哩?”参加者答:“歇凉哩!”再问:“啥凉?”再答:“槐凉!”“一把抓住捉迷藏。”主持人在说最后一句话时,手掌指突然迅速合拢,紧抓住掌下参加者的手指,最好只抓住一个,被抓住的人即为寻捉者,其余皆为隐藏者。随即,主持人用双手蒙住寻捉者的双眼,藏者迅速寻找隐藏安全的地方而藏身。主持人放开捉者去抓寻捉拿隐藏者。藏者乘捉者不备或不在自身附近,飞快跑到主持人的身边碰抓住其衣襟,是为安全返回,不再是被捉拿的对象。捉拿者最少要拿住一名隐藏者,以便替代自己捉拿者的身份。否则还得再当捉拿者。如此反复循环进行。

  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孩童们心情舒畅,嬉笑言欢,手舞足蹈,热闹异常。

  九、“丢手绢”游戏

  丢手绢游戏,俗称“遗手巾”,是农村少年儿童喜爱的一种小型群体游乐活动。

  丢手绢是十多名少年儿童,围成圆圈蹲蹴于场院平地,面向里不准向后看。由一人手执小手绢沿蹲蹴儿童的背后转外圈,悄悄把小手绢丢在某一儿童的背后地上,或轻贴在背部,然后绕一周快走或快跑,去捉拿背后有手绢的儿童。捉住了,则被捉者站在圆心得出个小节目,或唱一首歌,或讲个故事,或跳个小舞蹈等,至少也要向蹲蹴的儿童们三鞠躬。然后以同样方式拿小手绢绕外圈去丢、去捉拿别人。若背后有丢下手绢的儿童猜测到了,则迅即捡起手绢快跑去追拿丢手绢的人,捉拿住了,被捉者也需得出节目;而丢手绢的人则快速跑到捡手绢儿童的空位蹲蹴,是为安全到达。如此反复循环进行。

  这项活动,最好有一位主持人,以维持秩序,并鼓励被捉拿者表演节目。

  十、“背竹篾”游戏

  背竹篾是两三个儿童参加的一种小型简易游乐活动。

  竹篾为长约一尺的细竹竿,北方地区没有竹子就用细蒿棍代替,各人准备二三十根作为成本。活动时每人拿出等量的蒿棍数(比如每人十根)集中,由一人握于手中,向上稍抛空,手掌迅速翻转,掌背向上,五指花开,蒿棍落在手背指上,再稍向上抛空,手掌再迅速翻转,掌心向上,紧抓下落的蒿棍,再把蒿棍散洒在地上,选定要拣取的一根,用另外一根蒿棍尖端在所要拣取的蒿棍紧旁的空间下扎至地,再用手指拣或用另根蒿棍挑取所选定的蒿棍,一次只能拣取一根,归己所有。但在扎空间与拣取时,绝不允许撞动其他蒿棍,动则违例无效,转交别人背转扎拣。在抛背过程中若有蒿棍落地,则不能作为拣取的对象。参加者依此转递,循环进行抛背、散洒、扎点与拣取,直至完毕。然后再集中蒿棍,照样进行活动。整个活动结束时,除去手中原有蒿棍,谁拣取得多,谁则为胜。

  十一、“弹杏核攻城”游戏

  弹杏核攻城是农村少年儿童两人互相对垒攻打的一种简易游乐活动。

  杏核,农村俗称“杏胡”,各人准备数十个作为成本。活动时,每人拿出八个,用四个垒成下三上一的一堆,代表一座城垒,以城为中心划一直经约二十公分的圆圈,代表城壕,用四个匀置于城壕圈外,代表守城的卫士,同时也是进攻的战士。两城相距约两尺,中间划一道直线,表示分界线。

  攻城的方法为:各人用一只手的拇指与中指相接紧扣,用中指弹动自己的战士去攻打对方的战士与城堡,被打着的战士(杏胡)则拣归己有;被打着的城堡(杏胡)必须弹出城壕外,仍归己有。只要每次都打着拣子,则可连续进行,直至打着拣完。若不能连续打着拣子,则互相交换由对方进攻。为此反复循环进攻,直至攻打完毕。只要把对方的战士与城堡全部打着拣完,自己的战士与城堡(杏胡)仍归己有。然后重新摆置城堡与战士,另开一局。

  十二、“墩杏核”游戏

  墩杏核(胡)游戏,以两三人参加为宜,每人准备数十枚作为成本。

  游戏开始,每人拿出相等数量的杏核集中,由一人一只手全握,在地平上连蹾三下,然后把杏核散洒在地上,选定两个相近的杏核,用一指在中间横划一短线,再用紧扣的拇指与中指弹动对打,打着了则归己有。依此再选定、划线与对打。只要每次都能打着,可连续进行,直至对打完。在手指划线时不能撞动杏核,拣取与对打时不能撞动别的杏核,动则违例。对打不着或违例,则移交下一人进行。

  一局打完,则另开一局。最后除去各人的成本,谁的杏核多则为胜。

  十三、“跳鞋”游戏

  跳鞋游戏,可以锻炼孩童们单腿脚的弹跳力,每次四五人或六七人参加均可。每人把自己脚穿的两只鞋脱下来,间隔约一尺多,平行、横排、翻扣于平地,参加者排出次序,递次单脚跳绕并挑动扣鞋正转。

  参加者一人从排列扣鞋的一端开始,光脚单腿绕扣鞋空间弯曲呈S形跳行往返一个来回,再间隔扣鞋从一端开始沿空间跳到头,返回时用跳行的单脚递次把翻扣的鞋挑动正转过来,每只扣鞋只能被挑动一次。一人跳挑结束后,记住自己挑正的鞋数,再把所有的鞋照前排列翻扣,由下一人接着照样进行。在绕跳、隔跳时,不能撞动扣鞋。若撞动则违例,交由下一人接跳。所有参加者跳挑结束后,互比挑正的鞋数,谁的多谁则取胜。

  十四、“跳大头”游戏

  “跳大头”游戏是少年儿童喜爱的一种游乐活动。方法是在地平划一直径约三尺的圆圈(边长各约三尺的正方形亦可),在圆圈的一侧接连划七个月牙形的半圆(稍小点的长方形亦可),数名儿童参加,每人一只沙包,谁先开抛均可,轮流递次进行。

  参跳者站在月牙形顶端的线外,把沙包投入第一个月牙内,单足沿月牙跳到大头,再翻转跳回拾起沙包跳出,第二次把沙包投置二号月牙内,旧前跳动拾取。按月牙顺序递次投、跳、拾至大头,再返回跳出,即为全部成功,由下一人接跳。在投、跳、拾的过程中,若压踩线、或双脚落地、或双手着地、或身躯倒地,则违例停跳。参加者都跳完,则另开一局。

  在跳动前进过程中,亦可间隔月牙双脚落地,跳至大头,双脚跳起返转回头,双脚落地站稳,再间隔跳拾沙包。

  十五、跳绳游戏

  跳绳分为一人跳、双人跳与多人跳三种形式。一人跳绳有的是单足跳,有的是双足跳;有的由后向前抛绳,有的由前向后抛绳,跳过的次数越多越好,多者取胜。向后抛绳的还可两臂在胸前十字交叉,跳出花样。

  双人跳绳,两人对面站立,一人由后向前抛绳,两人同时起步,绳过成功。跳过的次数越多越好。还可一人执绳先跳,另一人适时快速插入,变成双人跳。

  多人跳绳,由两人分别手执较粗长的绳头,同时按一个方向抛绳,可三五人同时参跳,快速入绳圈,亦快速离开;可边跳边前进,亦可回头调转方向;若遇到迎面参跳者,可擦肩而过,互不影响。

  十六、踢毛毽游戏

  踢毛毽游戏,多为少年儿童爱好的活动,成年人也有参加的。

  踢毛毽分为踢数量与踢花样两种形式。踢数量,一般是右腿由膝盖向内弯曲,平踢起毛毽,连续不断,不使毛毽落地,踢的数量越多越好。

  踢花样的类型较多,诸如:定点踢毽、双脚对踢毽、“八仙过海”踢毽、毽落过手圈、脚膝轮换踢毽、单脚向外拐踢毽、脚尖落踢毽、单脚后钩踢毽等等。各种踢法,尽量保持毽不落地,踢得数次越多,花样越奇特越好。还有三四个人共踢一毽,踢出各种花样。

  十七、打秋千游戏

  打秋千游戏是青少年喜爱的游乐活动,中年人也有参加的,但人数与次数较少。

  打秋千是每年清明节前后数天内的活动,因时间短,最受青少年的青睐。清明节各家都要上坟祭祖,迷信说法鬼魂也出墓散游;青年人又乐于踏青春游,因而人们易于“接近”鬼魂。所以民间传说,打了秋千可以甩掉鬼魂,了却百病。为此,青少年争先上秋千,幼稚孩童也要坐在跹板上,由大人往返护送,既能游乐,又能避灾。

  秋千,多绑架在村中广场的大树上,用两根等长约三丈的粗绳,一头固定绑缚于大树的横枝(还可用两个半圆形的木圈架树再接长绳,既便于秋千的摆动,又减少长绳的磨损),一头自然下垂距地面约一尺许,横行固定绑缚一长约二尺、宽约三寸、厚约一寸的木板即成。

  打秋千也叫蹬秋千,分为一人蹬、二人蹬、一人坐一人蹬等多种形式。

  一人蹬秋千的方式是,两手分别左右紧握秋绳,稍提起跹板后退数步,两脚随后离地稳站千板,秋千随着离心力即前后摆动,当前行一定高度将要返回时,蹬秋者双手左右撑开秋绳并猛力闪动,紧接身体稍下蹲弯曲,双腿脚向后用力钩千板,以增加秋千的摆动力;当人与秋千退至一定高度将要再前进时,蹬秋者双手再次撑绳猛闪,同时身体半蹲弯曲,双腿脚尽量用力向前蹬秋,再次增加秋千的摆动力。如此反复循环,秋板与蹬秋者即可渐次升高。只要蹬秋者体质好,可尽量发挥自己的力气闪动蹬秋,即可升至最佳高度。若自感力气不多,不能再蹬高,也不要勉强,以保证安全,可停止蹬闪,让秋千自由摆动,减速至缓或停止下秋。蹬秋千时,一定要紧握绳,站稳板,闪秋绳时更要小心,特别注意安全。

  两人蹬秋千的方式相同于一人蹬秋千,两人对面四脚花插稳站千板,两双手上下(禁忌花插)紧握千绳,两人同时闪动秋绳,脚腿力一人蹬一人钩紧密配合,即可渐次升高。同样要注意安全。

  一人坐一人蹬秋千的方式同于一人蹬秋千,只是蹬者较费力气,坐者必是小孩,否则蹬不动。孩童稳坐秋千板中部,双手紧握秋绳,双腿展直,整个身体呈直角三角形。蹬秋者双手紧握秋绳,双脚分开稳站于坐者身躯两侧的跹板上,闪秋绳更应注意安全。开始蹬秋时,因着力重秋绳缺少离心力,摆动很小,往往需要别人推送一两次,才能蹬闪升高。

  十八、“吆车”游戏

  吆车游戏是少年儿童喜爱的一种游乐活动,参加者可多可少,以四五人为宜,每人准备十数或数十枚麻麻钱(古时的制钱,形圆,中有方孔的铜钱)作为成本。其中一人称为“宝官”,手执大小尺棍各一,大尺棍长约一尺二寸,小尺棍长约一尺,用一枚铜圆作为车辆,用一块长约三尺、宽约三寸的木板作为车轨;其他人在车轨前场地散放麻麻钱为“柱”。宝官把木板靠墙斜置,铜圆从上滚下,落于地平。先用小尺棍丈量,“车”(铜元)与“柱”(麻麻钱)能接着,则宝官为赢,当即拣取“柱”钱归己所有;再用大尺棍丈量,“车”与“柱”能接着,则下“柱”者为赢,宝官即如数赔付。若大尺棍都接不着,则谁也没输赢,重来。如此反复循环。最后除去成本,各人计算输赢多少。

  此项活动虽为游戏,但带有赌博性质,故不宜提倡。

  十九、竹子林,跑马城

  这种游戏一般是十岁左右的小孩集体玩耍项目,将小孩分为势力均等的两队,在相距约一丈五到三丈的两边列成手拉手的横排,一方孩子齐声吆喝曰:“竹子林,跑马城,马城开×××,你敢过来?”指名道姓地提出挑战,另一侧被点到名的小孩即刻以全速跑向对面,冲向手手相连的队列,若能冲开队伍,即为取胜,可擒获该队一人回到自己的队列,若未能冲开防线,则需留在该队列即成俘虏。一边一次反复较量,以为乐趣。

  二十、竞 猜

  各种游戏的先后顺序,一般都以竞猜的形式决定,为方便一般都是用出手相搏作各种约定的输赢而分辨出先后。

  1.压大小 俗称“吆雀”。从单手拇指排序,循环相压,竞猜者单手后背,口中念着“猜包猜”。“吆雀”时则用吹口哨作为预备口令,即出单手一指比对大小以论先后。

  2.手心手背 同前,只是竞猜者约定手心为先或手背为先即可。猜前预备呼号为“手心手背”,念完出手竞比。适宜于两人竞猜。

  3.“石头、剪子、布”形式同前,出手五指全展为“天”或“布”,五指握拳为“锤子”或“石头”,仅伸出食指和中指并劈开为“剪子”,它们相互制约,即布包石头,石头砸剪子,剪子剪布,来论输赢先后。

  4.押单双 竞猜者用两枝柴棒或两个小石子,握在手中双手背后,握拿一个、两个或空手,出手让竞猜者猜数而论输赢。

  我们简要地记录了以上几种游乐的方式,但远不是农村娱乐竞技的全部,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的精神面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原始的愉悦方式,早已成为五十岁以上的人们的依稀记忆,现今的孩子更不知其为何物。而我们记取这些东西,意在追缅那些曾经给老一辈带来欢愉和孩提时代乐趣的游戏。在物力维艰,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们来说,有此一娱,也算是苦中作乐,权且作为排遣苦凄,慰藉空乏的手段,使百无聊赖的时日有些生机,其中也显现着人们不甘寂寞的追求、狡黠睿智的显露和争强好胜的展示,在这些简陋得近乎原始的智力角逐中,获取人性本质的张扬。“结方”的布阵陈兵,不也是高雅围棋的前身。“弹杏核”的角逐就如同徒手的门球、桌球。而打秋千、踢毛毽至今仍是人们健身的好项目。希望有更多的民间娱乐方式还孩童以天性,得以延续。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