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3章 刘秀封树王(4)

  以上应当属于康亲王的传说,因为康熙皇帝于三十六年来陕北是巡视,没有在民间私访,而且有众多官员相伴,不可能出现传说中的情形。康亲王作为归化屯军首领,分理蒙、汉民事,当时陕北又属归化厅的辖区,来陕北调理地方事务是完全可能的。这种勇敢精神在康亲王身上是存在的。据《清史稿》载:“康熙十五年(康亲王)自金华移师衢州,精忠将马九玉屯大溪拒师。傑书督诸将力击之,伏起、刃相接。傑书坐古庙侧指挥,纛为火器所穿,卫兵负扉为蔽,傑书谈笑自若,诸军皆踊跃奋击,精忠大败,溪水为赤。”从中可以看出,康亲王富有冒险精神。

  清太祖努尔哈赤所生八子,太宗皇太极为第八子,代善为第二子。世祖顺治帝为皇太极第九子,圣祖康熙为世祖第三子。康亲王是代善子祜塞之第三子,依此辈分来看,康熙皇帝与康亲王同辈。代善八子有七子封爵,康亲王是袭位。所以,康亲王亦有民间所说“金口玉言”之尊。

  陕北民间的传说应当是康熙皇帝和康亲王二人的传说,后来人们将其说成是康熙皇帝的传说,这是因文化人对清史了解的缘故,知道有康熙皇帝。但纯民间的传说则是康亲王,或说康新王。这是因康亲王深入民间,与民众接触所致。至于把康亲王说成是康新王大概是说转了音。

  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上确有其人,这是可以肯定的,只是她究竟是哪里人,这才是人们所关注的。

  花木兰的事迹早在她生存的年代就已经有了流传,大约产生于后魏时期的“木兰诗”,它被收在了《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到了清代,褚人获根据《隋唐志传》、《隋炀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传说、戏剧等所撰写的《隋唐演义》,将花木兰的传说编成了故事,为花木兰的传说起到了普及作用。

  花木兰是小人物,正史上没有她的一席之地。“木兰诗”仅仅是歌咏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赞扬她保家卫国、不慕荣华的高尚行为,没有说明她是哪里人。《隋唐演义》中说,花木兰之父是花弧,字乘之,拓跋氏魏时期的河北人。为千夫长,续娶一妻袁氏,中原人。木兰父栽了一种木兰树,培养数年,不见开花。因袁氏在分娩时,此树忽然开花茂盛,故而名其女曰木兰。后又生一女,名又兰。一男名天郎(亦有云“天保”者)。又兰小木兰四岁,姿色都与那木兰无异。木兰生来眉清目秀,声音洪亮,迥异于一般孩童。花乘之尚未有儿时,将她视如儿子一般,教她开弓射箭。到了十来岁,她不肯去拈针弄线,偏喜识几个字,讲究兵法。其时,刘武周结连了突厥曷娑那可许。该可汗为始毕可汗之弟,袭其兄位,而为西突厥,居北地。见武周有礼来讲和,约他去侵犯中国,即招兵聚众。这时,木兰已十七岁,长得像一个汉子。北方人家,女红有限,弓兵是家备的。父母见其长成,要替她配一个对头,木兰只是不允。可汗点兵,她代父从军去了。

  “木兰诗”中云:“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汉”亦作“合罕”、“可寒”,是突厥语的音译,意为“皇帝”、“君主”,是古代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最高领袖的称呼,相当于匈奴的单于。名称源于3世纪鲜卑族,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则始于402年柔然首领社仑统一北方后自称丘(邱)豆代可汗(402—410在位),后西传至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区。东突厥时期,除统治中央的首领称“大可汗”外,尚有一些统治各方部落的首领称“小可汗”,由可汗分封其子弟充任。此外,在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中也有一些汉族统治者接受突厥所封可汗称号的,如刘武周、梁师都曾被始毕可汗分别封为定扬可汗与大度毗伽可汗。因语音变化,可汗亦可读作“汗”,意义相同,无上下尊卑之分。但亦有学者认为“汗”乃指我国史籍中之小可汗,而非雄长突厥全境之大可汗。

  突厥,是古代族名,亦是国名。广义的突厥包括铁勒、突厥各部。狭义的则专指突厥汗国。6世纪初兴起于金山(今新疆阿尔泰山)西南麓。为一游牧部落。其名据说由突厥语而来。其含义,一谓系小山羊、小牛或强有力之意;另谓金山形似古代战盔兜鍪,因当地俗语呼兜鍪为突厥,故以为名。初起时先属于柔然,为其锻工,首领姓阿史那。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在首领土门的率领下,南并天山北的铁勒,收其众五万余落。废帝元年(552)又东灭漠北柔然,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树牙于都斤山(又作乌德鞬山,今杭爱山支脉),疆域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抵阿姆河南。隋开皇三年(582)分裂为东、西二突厥。

  突厥的祖先本是平凉杂胡,后魏时期,减沮渠氏、有阿史郡者,以五百家奔茹茹,居于金山。因金山形似兜鍪,当地方言又称做兜鍪或突厥,故而兜鍪亦称突厥。茹茹就是柔,也称做“蠕蠕”、“芮芮”、“蝚蠕”等。北魏时期,将茹茹所据地方政权称为柔然。隋唐之际,柔然所统地域奄有漠北,东西万里。柔然政权屡屡入寇中原,为中原政权的祸患。后来又分为东西二部,最终为回纥所灭。现在的阿尔泰、新疆、青海、额济纳等处的土尔扈特族就是他们的后裔。剩余之部西徙,灭东罗马后建立了土耳其国。

  东突厥可汗始毕名叫咄吉,亦称做咄吉世,是启民可汗的儿子。隋大业十一年(615)曾率兵围炀帝于雁门。此后,势力骤增,契丹、吐谷浑、高昌等都臣属于他。隋末地方割据实力如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亦向其称臣。中原人民也因离乱之苦,多有往而依附者。大业十三年,始毕可汗曾出兵助李渊攻隋,定长安。唐初,始毕可汗国与唐建立了互市关系。

  隋唐时期及之前,河北是一个泛指,是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和古代建立帝王之都的地域,并不指现今的河北。如内蒙古阴山一带亦称过河北。花弧属河北人,指的就是这一区域的人。花弧之妻袁氏为中原人。中原指黄河流域一带,应属黄河中下游或整个黄河流域一带。花弧之女之所以名木兰,是因其出生时一株木兰树开出了茂盛的木兰花,故而取名“花木兰”。由此可知,花木兰的家乡是可以栽植木兰树的。木兰是落叶乔木,其花名曰辛夷或木笔。木兰科中有望春玉兰和武当玉兰之分。望春玉兰主产于河南,而河南在当时属于“河外”,不属河北之列。因此,花木兰的家乡肯定不是现今的河南。武当玉兰主产于湖北、陕西、四川。当时突厥汗国的势力范围还没有达到湖北、四川一带。陕西是古代帝王建都之地,在当时的“河北”概念所指区域内。但关中属“唐”的势力范围,突厥汗国称臣于唐,无权于此行使权力。陕北正是突厥政权所控制的地区,花木兰的家乡就应当在陕北地区。延安市宝塔区的万花乡,据传说就是花木兰的家乡。人们之所以将此地称做“万花”,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女中豪杰、人伦孝女而命名的,又栽种了数以千万计的各种花卉来陪衬这位“花魁”。一则,因花木兰姓花;另则,女人自古就以花来形容,植以花卉既符合其姓,又符合其性别,人们借以表达对这位女英雄的景仰之情。

  花木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主要来源于戏剧。“木兰诗”和《隋唐演义》对民间的影响不大。应该说《隋唐演义》的讲述更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在《隋唐志传》和唐宋传奇的基础上吸收了传说、戏剧、讲史等素材后编写而成的。《志传》具有相当的真实性,传奇亦具有真实性,但为了一些目的,可以渲染,然而这种渲染是对情节的渲染,而不是杜撰。

  《隋唐演义》中说:曷娑那可汗承袭了始毕可汗的汗爵后,有刘武周引诱他一起去攻取中原。他发出军帖,招将点兵。军帖到了花家,花弧年纪已老,仅有一儿,名天郎,尚在襁褓之中。女儿木兰,十七岁。女儿又兰,十三岁。木兰念父亲年老,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去了。木兰走后,花乘之因受不了邻居的讥讽,又心上日夜忧煎着木兰从军的事,不上一年便染成一病,呜呼哀哉了。其妻袁氏,拖着幼儿幼女,难以度日,只得改嫁到同乡一个姓魏的人家。

  曷娑那可汗起兵后不久,就归降了唐。他将刘武周、宋金刚杀后,提着两颗首级与刘世让赍了来见秦王李世民,秦王李世民准许他们助唐伐郑,他们拔寨开往河南。曷娑那可汗因见花木兰相貌魁伟,做事伶俐,就提升她做了后队马军头领。几千人马来到盐岗时,缥缈山前冲出一队人马来,是夏王窦建德的女儿勇安公主窦线娘从华州西岳庙进香归来。两军相遇,线娘护将范愿率兵将曷娑那可汗团团围定。正在危急之中,花木兰的后队赶到,木兰身先士卒,冲入阵中,将曷娑那可汗救出,归回本阵。木兰将曷娑那可汗安顿好后,又出得阵来,叫本队军兵把背上所背的穿云砲齐齐放出,范愿见那砲厉害异常,就退去了。花木兰却不放过,领兵追赶上去。没有提防,却被斜刺里冒出的无数女兵围了上来,她们都是一手执着围牌,一手执着砍刀,见了花木兰的兵马后,尽都就地一滚,好似落叶翻风,花阶蝶舞。花木兰一见,忙叫众兵退后,哪料想女兵们早已滚到了花木兰的马前,一女兵将木兰坐骑砍倒,木兰颠翻马下,夏兵用挠钩套索拖了去。一个将官见了,如飞一般,挺枪来救。忽听弓弦一响,一颗金丸将他的护心镜打碎,他忙侧身下去拾那金丸,却被夏兵拿获。夏兵拖翻了两个,便掉转马头逃了。窦线娘带了木兰与那一将官,赶上范愿,于前面扎住营盘。

  营中,线娘让女兵将木兰与那军官带上,得知那将官乃山西人,名齐国远,与未婚夫罗成有私交,便放他北去。线娘劝木兰归降,木兰说自己是女儿之身,线娘命女兵验明后问木兰因何从在军中,木兰以实情相告,线娘听后感慨地说:不意北方强悍之地,反生此大孝之女,能干又这样高,我当拜下风了。又说,名爵人所易得,纯孝女所难能,我自恨是个女子,不能与日月争辉,不意你有如此心胸,我如今正少个闺中良友,意与你结为姊妹,荣辱共之如何?木兰应允。线娘长木兰三岁,对天拜了四拜,两人转身又对拜了四拜,从此以姊妹相称。

  秦王率兵征伐,最后将夏王窦建德擒获,押回京城处置。线娘与木兰闻知后,裂帛缠胸,青衣露体,两腕如玉般的赤绑着,口中衔着明晃晃的利刀,跪在朝门外,丹墀里头,要进见陛下。

  唐帝召见二人,问所为何事。线娘说,臣妾窦氏,窦建德之女,愿以身代父典刑,故而敢冒死上渎天威。唐帝说,窦建德岂无臣子子侄,要你一个琐琐裙衩来替他。线娘说:忠臣良将俱已尽忠捐躯。若说子侄,宗支衰落,妾父只生妾一人,罔父母深恩,在所必报。唐帝说,你说只生你一人,那一个又是何人。线娘未及回答,木兰便说:“臣妾姓花,名木兰,河北花弧之女。”便将从军之情细说于唐帝。唐帝见她两个言词朗朗,不胜赞叹道:奇哉,两孝女。圣人曾所言,两好最难得。

  窦后闻听,召线娘、木兰进宫。问线娘婚否,木兰代奏道,已许配幽州总管罗艺之子罗成。窦后以线娘与己同姓,收为侄女。窦后又问木兰事,木兰如实陈述,窦后深加赞奖,吩咐内侍,取库银二千两、彩缎百端,赠线娘为奁资。又取银一千两、彩缎四十端,赠赐木兰,为父母养老送终之资。并差内差送归故里。唐帝李渊为窦建德取名臣德,着礼部给赐度牒,即于殿前剃度,出家去了。

  木兰晓行夜宿,回到家乡,已非昔时光景。邻居们见木兰回来,说了家里事,木兰这才知道父亲已故去,母亲改嫁在前村魏家,不觉泪如雨下,如飞来到前村。恰遇母亲在井边汲水,忙叫道:娘,木兰回来了。母亲一看,是女儿木兰,忙执手拖到家里,母女姊妹们拜见后哭作一团。继父与天郎也闻讯赶回家中,姊妹三个又各诉衷肠,哭了一夜。其时又兰年已十八,也长成了一个出色的女子。次日,木兰在姊妹兄弟的陪伴下,到父亲坟上哭奠了一场。

  过了几天,木兰正收拾行装,要往幽州去,不料曷娑那可汗闻知木兰回来,一则有感于木兰日前的解围之功,又听人说木兰有十分的姿色,就差人来到木兰家中,要将木兰选入宫中去。木兰闻知后,惊慌得六神无主。一则,她不愿嫁与突厥;另则,窦公主已托她去幽州为罗公子捎一书信,一旦入宫,有负于窦公主。所以,夜间她对又兰说了衷肠之事。说入宫之事,未知可能解脱,我此生决不有负于窦公主,所以须烦妹妹像我一样,乔装打扮后,往幽州走一遭,负我所托。随即把线娘的书与箭并盘费五十两交付给又兰,又叫两个女兵随着前往幽州。

  第二天,果然有许多军骑从仪来到花家。其母因木兰归来不多时日,哭哭啼啼,舍不得让木兰入宫。木兰却毫无惧色,梳妆已毕后走出来对那些来人说,狼主之命,我们民户人家不敢有违,但要载我到父亲坟上拜别了以后才肯随你们入宫。那些人等只好应允。木兰上了车子,叫吴良随了父母,俱送到坟头。木兰对着荒冢拜了四拜,又大哭了一场,便自刎而死。差人慌忙回宫复旨,吴良留下候信。曷娑那可汗闻知后,深为叹息,命以厚葬。木兰的父母把她殡了,就葬于父亲坟旁,吴良也回去了。

  又兰在姐姐葬后心想,倘或曷娑那可汗晓得木兰有一妹子,也要娶她来时,那可怎么办?难道我也要学姐姐那样轻生吗?倒不如往幽州去。便带着木兰交给她的书信银两以及两个女兵,星夜启程去了幽州。

  花木兰自刎后就葬在她父亲坟旁,万花山不仅有木兰的坟茔,而且还有她的祠堂,是她们花家后裔为她所建。历经千年,屡遭毁坏,延安人民有感于她的忠孝节义,将她的坟茔祠堂整修一新,为人们提供了缅怀她生平事迹的场所。

  花姓在陕北很少,但仍然在陕北这块土地上繁衍着后代,传承着花乘之的香火。

  鬼谷子

  关于鬼谷子的说法很多。《宗教大辞典》中说:鬼谷子是古代隐者,后为道教奉为神仙。相传他姓王,名诩,黄帝时期即在世,历商、周数代,后随老子西出流沙,周末复返中国,居汉滨鬼谷山传道,号为“鬼谷子”,人称“鬼谷先生”,弟子数百人,唯有苏秦、张仪二人不喜神仙之道,好纵横捭阖术,鬼谷先生曾屡次告诫二人勿迷恋功名利禄,以免害身。传说他长于养性全生之道术,“凝神守一、朴而不露”,在人间数百年后,不知所往。也有说鬼谷先生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传说他曾经去云梦山采集不死之药而得道,因此容颜焕发如少年,隐居在青溪的鬼谷。苏秦、张仪曾拜在其门下学道,三年后辞别了鬼谷,鬼谷痛心地对二人说,你们二人走后必然功名显赫,但春花不能开到秋天。你们贪图暂时的荣华富贵,却忽略了长久的修养和修炼。“女爱不极席,男欢不毕轮。”你们肯定要遭到报应的。果然,苏秦后来遭车裂之刑而亡。

  在道教神仙谱中,鬼谷先生是一位亦神亦人、扑朔迷离的神秘者。有人说“鬼谷”之名是隐者通号,并非实有其人。也有人说,鬼谷先生是“古之真仙”。相命行业“皆以鬼谷仙师为祖师”。晚清时期的胡祖德在《沪谚外编·三百六十行营业谣》咏上海起课先生云:“起课先生真别致,祖师俱敬鬼谷子。”在传说中,鬼谷子还是我国兵家鼻祖孙膑的老师。鬼谷信仰在我国还算较为普遍,在浙江鄞县(今宁波)有专祀鬼谷先生的鬼谷庙,在县东六十里的太白山又建有鬼谷祠。此外,颍川阳城、陕西韩城、湖南大庸、湖北当阳,都有所谓的鬼谷。

  传说鬼谷先生学识盖世,辩才无双,天文地理,六韬三略,乃至占术休咎,无一不精。又广闻博记,可以不出鬼谷而对天下情势了如指掌,后隐居于鬼谷的目的,一是为了修身养性,二是为了造就人才。但投于鬼谷门下的一百多人中竟然没有一个学得先生的全部本领。

  在秦始皇时期,大宛这一地方有许多人莫名其妙地死在路上。这时,飞来群鸟,每只鸟都衔着一棵草,将草盖在死者脸上后,死者竟然全都活过来了,官府将此事报告给了秦始皇,秦始皇向鬼谷先生请教,先生说:“海中有十洲,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光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此草就是祖洲的不死草,长生在琼田中,又名养神芝,叶片似菰,不丛生,一株草可以使上千人复活。”

  《拾遗记》中记载了苏秦、张仪拜师的故事。说苏秦和张仪是朋友,都好学深思,二人年轻时便结伴出走,到处寻师学艺。他们在寻师的路上一遇到好书就要抄写。一路走,一路抄,一路学着。有一天,他们二人困了,就倚在一棵大树下打起瞌睡来。在睡梦中,忽然被一位相貌古怪的老头叫醒了,并且劝他们两人读书不要太苦了,要用灵性参透其中的奥妙。睡觉不要睡在风口上,当心着凉后生起病来。二人忙问老头姓名,老头说,我是方外人,无名无姓,隐居在“归谷”。归谷后来被人们讹传为鬼谷,所以,人们便将隐居在归谷中的老先生称为鬼谷先生了。苏秦、张仪一看老头气度不凡,愿意跟先生学艺,向老头表明心意后,老头欣然同意了,带他们一起来到归谷。十一年后,二人学业既成,要出谷去。鬼谷叫人在地上挖了十个大坑,每个坑都有两丈深,叫他们下到坑中游说。并说,你们在坑里要充分发挥你们的才能,把我说哭了,你们出去以后肯定能说动人间君主而得到封地。苏秦是第一个进坑游说的,他雄辩之才,滔滔不绝,情词娓娓,绘声绘色,说到伤心处,声情并茂,说得鬼谷先生涕泪横流,衣衫都被泪水打湿了。第二个是张仪,张仪的口才虽然不错,但效果不如苏秦,说到酸楚处,鬼谷子也还是禁不住其情之感染,滴出几滴老泪。二人的考试总算过关了,他们一齐商议,战国七雄最秦国强大,还是先去秦国游说,但不知去秦国应该怎么走。鬼谷先生就抛出一只拖鞋,让拖鞋给他们引路。二人出门后,遵照鬼谷先生的交代,把拖鞋向前一扔,拖鞋变成了一条狗,摇头晃脑地在前面给二人引路。不觉到了秦国,他们开始了纵横游说的事业。

  由于鬼谷先生是一个神秘人物,关于他的传说在世上流传很广。

  陕西地方有一官宦人家,主人姓王,名善,膝下只有一女,名唤金花。有一天,金花小姐与丫环来到花园中玩耍,看见一个死人头盖骨中长着一棵谷子,穗上只结了一粒很大的谷子。金花小姐感到很奇怪,就把谷粒摘下,在手中把玩了一会儿,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便将它放在嘴里,准备咬破。没料到,谷子刚放入嘴中,就像长了腿似的,很快从喉咙里滑下去,滚入肚中。金花小姐虽然感到奇怪,但也没把它放在心上。

  谁知,自从金花小姐吃了那粒谷子以后,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时间一长,爹爹王善觉得女儿有些不对劲,心想,我这样的门第,出了这等丑事,实在有损于我王家的家风声誉,便不问青红皂白,一心认为女儿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狠下心来,给了金花一条白绫,让她自尽了断。金花小姐眼看就要临盆了,这时候,爹爹让她去死,她死倒是无所谓的,可肚里的孩子怎么办?她又想,死了倒也干净,省去世上人对她说长道短,也洗刷了父亲的耻辱。便悬梁自尽了。

  金花小姐死了以后,王善因疼爱女儿,还是将她厚葬了。在棺材里,金花生下了肚里的孩子,他是一个男孩。起初,金花用自己的乳汁喂养着孩子。后来,孩子渐渐长大了,需要用食物来喂养了,金花就拿着父亲给她的陪葬品,来到阳世上,在父亲好友所开的南货店中换一些干粮回去喂养孩子。不久,陪葬的金银玉器首饰等物都被换光了。金花只得向店主赊欠。店主不知金花小姐已经死了,心想,她是王善的女儿,王善又是我的好友,而且很有钱,不怕她不还钱给我,于是,吩咐下人说,金花小姐以后来买东西时,不必向她要钱,记在账上就行了。两年以后,店主见金花买了不少东西,赊了一大笔钱,有些犯难了。金花又来到店内赊东西来了,店主对金花说,你赊了我这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账,是你自己还,还是让你爹爹还?金花说“账由我自己还,下次一定给你带来。”又赊了些物品走了。过了几天,金花拿着一件衣服来到店中,对店主说:“我没钱还你的账,这件宝衣权当银两,任你老伯折算便是。”店主接过衣服一看,这是外国进贡的一件宝衣,价值连城。店主大喜过望,慌忙将宝衣收藏后对金花说:“你以后要什么东西,只管来取,账也不必记了。”

  原来,这件宝衣名叫翡翠宝衣,热天穿在身上如同水浇,很是凉爽;冷天穿在身上很暖和,如同周身有流火。王善是地方官,又在地方很有威望,在边塞防守建有功绩,因此,天子将外国进贡的这件宝衣赐给王善,以慰藉其功。王善虽将女儿逼死了,但爱女之心很深,就在女儿下葬之际,为她穿上了这件宝衣入土了。

  有一天,王善的这位好友穿着这件宝衣来到王善家中,刚一进门,王善就认出了宝衣。心里想,我已经给女儿穿去作陪葬了,为什么会在他身上呢?莫非他掘了金花之墓不成?于是追问道:你这件衣裳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好友说:“员外,难道你不知道,你女儿在我那里拿了许多东西,是用它来抵账的。”王善怒道:“我女儿死了几年了,这是我给她的陪葬物,你若不掘墓,又从何而来?”于是,二人翻了脸,争吵起来。一个说你掘了我女儿的墓,一个说你血口喷人。两人争吵不休,后经人劝解,大家一同来到墓地,挖开坟墓,打开棺材,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坐在金花身旁,金花好像睡着了一样。王善将孩子抱起后,金花小姐的面容突然变了,显出很委屈的样子。

  王善将孩子抱回家中,因孩子没有父亲,就让他跟着自己姓,取名“王禅”。王善从孩子口中得知女儿金花是因为吃了“鬼谷”以后怀孕的,因此给孩子取了“鬼谷子”的小名。王善也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又为她举行了厚葬之仪。王禅长大以后入山学道,他天资聪颖,能知过去未来、天文地理,并开馆授徒,世人称他为“鬼谷先生”,后人则称他为“王禅老祖”。

  此为湖南流行的鬼谷传说,陕北民间流行的鬼谷传说与此有雷同之处。

  王善是府谷的地方官,身边有一位叫米显才的米脂青年,才学很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河图、洛书,阴阳八卦,无所不晓。只因秉性刚直,深藏不露,显得有些古怪,与仕途无缘,在王善府中做了一位文书官,整天抄抄写写,有时也为王善出些治理地方的主意,协助王善把地方治理得太平祥和,因而深为王善所赏识。

  王善有一女儿,名叫金花,长得貌若天仙,且知书达理。年已二八,到了出阁的时候了,王善觉得显才家境虽贫,但才学富有,将他招为东床,也不辱王门之家声,以后也可防老。征得显才之意后,一日,邀来亲朋,将显才与金花的婚事订了下来。

  一日,显才代王善外出处理民事争纷,回来途中,天降大雨,显才淋雨后得了伤寒病,不久便呜呼了。显才临死时向王善与金花说,将自己葬于府谷,以报知遇之恩,并叮嘱,在坟上撒些五谷,以祈神农保佑。王善以婿礼厚葬了显才。

  第二年十月初一民岁腊时,金花小姐来到显才坟头祭拜。坟头上寸草不生,却在坟顶上长着一棵硕大的谷子在金风中摇摆。金花感到奇怪,便把谷子拔起。穗子很大,却只结着一颗很大的谷粒。金花从来没见过如此大的谷粒,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放入口中,刚要咬时,谷粒滑入肚中。金花也没有在意,祭拜完后就回家了。

  金花自从吞下谷粒以后,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她怀孕了。王善发现女儿有些不对劲,认为金花一定做了败坏门风的事情,就将金花赶出家门,断绝了父女之情。金花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怎么会有身孕呢?难道是吃了谷子以后怀上鬼胎了?想来想去,既然所怀是显才的鬼胎,父亲不认女儿,只得去找婆家,为显才生下孩子,好传承一门香火。于是,一路向南而来。到了米脂,打问到米家后,他们哪里肯认这个媳妇,将金花拒之门外,冷言相讥。金花走投无路,来到九里山,夜宿于山窑,睡梦中,一位仙人对她说:“云梦山中,归谷有道。”说完,倏然不见。金花醒来,思想着梦中情景,忽然明白,仙人是为她指路的,云梦山就是她的家。便一路走,一路打听云梦山在哪里。来到宜君云梦山中一谷后,顿觉腹内疼痛,于清溪边产下一男童。怎么为孩子取名呢?金花思忖,自己是吃了坟头之谷后怀上了鬼胎,就给孩子取了“鬼谷子”的乳名。孩子没有父亲,只好姓娘家姓,自己又是在祭奠显才以后有了身孕,取名一个“禅”字,也可使自己收心了。禅,读禅(善)时,是祭地的意思。《大戴礼·保傅》中云:“是以封泰山而禅梁甫。”“梁甫”指“地”。若读作禅(缠),指收心静思。可见,金花为其子取名的用心良苦。陕北民间也有将王禅老祖称做“王敖老祖”的。敖同熬,是煎熬之意。《荀子·富国》云:“天下敖然,若烧若焦。”之所以这样称谓是为了说明金花小姐为了鬼谷受尽了煎熬之苦。

  金花有了鬼谷子以后,就在云梦山中住了下来。先是金花教之,长大后山中一隐者教之。鬼谷生而聪颖,十二三岁时,黄老之术,太极八卦,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既而长大,更为精湛,尤其在医道上很有造诣,为人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故此远近闻名。时有金锁关地方官患了腿疾不能走动,闻听鬼谷子是一位神医,便派了衙役,带着锁链来到云梦山中将鬼谷子锁去为其治病。鬼谷子医术虽高,但从不为坏人治病。此官欺压百姓的事鬼谷是早有所闻的,在权势之下,又不得不予以治疗。本可用简单方法就能治好腿疾,出于愤恨,便说:大人,你的腿要想治好,非换腿不行,否则,连性命也保不住。地方官问怎么换,鬼谷子说,把你的锯掉,换上别人的一条腿。地方官为了活命,只好同意了,让鬼谷子到死囚牢里去挑选人腿。鬼谷子痛恨这班狗衙役,一心想割他们的腿,不想割犯人的腿,在牢里转了一圈后,回来对地方官说,牢里没有能用的腿,怎么办?地方官叩头如捣蒜一般,求鬼谷子想想办法。鬼谷子一转身,站在身后的正是锁他前来的那个衙役头,便向地方官说,这个人的腿可以用。衙役头一听要割自己的腿,连连说不能用,不能用。地方官为了保命,哪管他愿意不愿意,命鬼谷子割他的腿。鬼谷子一听,地方官同意了,就对衙役说,你的腿割了不要紧,还可以安上一条狗腿代替。鬼谷子让人捉来一条狗,开始换腿。把地方官的腿割了,安上了衙役的腿,把衙役的腿割了,安上了狗腿。狗没有了腿,鬼谷子有些不忍心,便和了一块胶泥,捏成一条狗腿安在狗身上。在这个传说下,后人自有一番认识,说地方官虽然是官,但他是衙役腿,跑下窜上,对上点头哈腰装孙子,对下恶蛮不仁,老百姓叫他是龟孙子。衙役因为安上一条狗腿,人们称他为狗腿子。狗腿和人腿不一样长,所以衙役大都是瘸子。狗安的是胶泥腿,泥最怕水冲,所以狗尿尿时总是把那条泥腿翘起来,怕被冲坏了。

  鬼谷子给地方官治好了腿病,地方官很感激,便问鬼谷子,你想要什么。鬼谷子说,我想要锁我的那条锁链。地方官答应了。鬼谷子带着锁链在回云梦的路上,把锁链扔在了金锁关,将陕北的大门牢牢锁住。所以,在古时候,陕北没有人在衙门中当差,也就没有狗腿子。金锁关从那时起,就成为陕北和关中的分界线。

  鬼谷子得道以后,人们就把他在云梦山中居住的山谷称为“鬼谷”。

  鬼谷子的传说普遍流传以后,有关鬼谷子的说法也多起来。“鬼谷”就有多处,最有名气的要数湖北云梦县境内的“鬼谷”了。若以《史记·甘茂传》中所云,湖北鬼谷不应是真正的鬼谷,即便是,也是鬼谷子在宜君云梦鬼谷成名后移至于湖北鬼谷的。根据《史记》所载以及流行于陕北、湖南民间传说,鬼谷应在宜君云梦。

  《陕西日报》曾以《为什么鬼谷子在云梦山上办学堂》为题对宜君云梦有所报道。其文云:宜君县云梦乡政府北五公里处便是云梦山的主峰,草木丛生,唯主峰有青松劲立,古柏傲岸。在海拔1533.8米处的山巅之上,一派苍翠,峰南断崖有突兀呈簸箕状,崖前十亩平台显得广阔平展。崖腰有两排石洞,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从第一排洞内经鹞子翻身处可进入第二排洞内。洞外的崖上古柏倒垂,别有一番风趣。据史记载,道教创始人之一的鬼谷子能掐会算,来到宜君云梦山后,发现此处人杰地灵,是块风水宝地,于是设坛施教,从此,云梦山便名声大振,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在鬼谷门下为徒。

  宜君云梦山自古以来就香火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间虽有破坏,但云梦道观中的道士却一直没有断过,传承至今,源源不息,足可说明道士们对鬼谷先生的崇敬之情。

  据《寰宇记》中云:“清水谷,一名鬼谷。”清水谷在陕西三原县西北接耀县境界,这一所指,与宜君云梦之鬼谷相近。可以说,云梦鬼谷应是真实的。

  鬼谷子在传说中姓王,名翊或名禅。亦有人认为“鬼谷子”是隐者通号,根本就没有姓名。笔者认为,鬼谷子应当是鬼方姓谷的一位学者。因为,无论流行在湖南的传说还是流行在陕北的传说,都与“谷”有关,说明此隐者与谷有关,也就是说,他应当姓谷。而“子”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如“孔子”、“老子”。鬼是指地域,我国古代有“鬼方”,鬼方是指古远方国。《易·既济》云:“高宗伐鬼方。”关于鬼方,其说有五,其一,即西戎。《西羌传》云:“武丁征西戎鬼方。”其二,周之荆楚地。《惠栋九经古义·汲郡古文》云: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其三,即今贵州,《清一统志》:“贵州,商周为鬼方地。”其中,《丙子学易篇》苍颉篇云:鬼,远也。又云,鬼方言其幽昧,此不以地实之。其五,近人王国维谓鬼方即狄人,殷周时据陕西西北一带。陕北正是殷、周时期的鬼方。根据典籍所载和民间传说,鬼谷子首先是陕西人是没有异议的。陕北是鬼谷子所处时代的鬼方,将这位鬼方姓谷的学者尊称为“鬼谷子”是顺理成章的。至于民间传说,则是牵强附会的。

  传说鬼谷子长于养性持身,讲求内外损益之理。从黄老“心术”推演出“反应”、“内揵”、“揣摸”、“捭阖”之术,为纵横家所宗。鬼谷子有《鬼谷子》三卷传世。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