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0章 刘秀封树王(1)

  刘秀封树王

  王莽,字巨君,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在成帝时期,他克己慕俭,勤学博览,很有名气。起初,担任黄门郎、射声校尉,后来又被封为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大司马。哀帝时,受到董贤和外戚丁、傅的排挤,被罢免就国。哀帝死后,出任大司马,与皇太后共迎中山王为平帝。掌握实权后,废杀成帝赵皇后、哀帝傅皇后,罢免了董贤、丁、傅诸贵戚,迫使皇太后任他为太傅,号“安汉公”。又议立其女儿为皇后,加封他为“宰衡”位上公。王莽善于耍弄权术,“上以惑太后,下示信于众庶”。经常辞让赏赐给他的大量土地和金钱。元始二年,他曾出钱百万,献出田地三十顷,交付给大司农赋给灾区贫民。又恢复了汉宗室和功臣后裔的封爵,扩充太学,设立学校,网罗通晓逸礼、古书、天文、历算、乐律、兵法、文字训诂、医疗方术以及能教授五经的士人数千人。由此使王莽声誉日隆。平帝末年,吏民因王莽辞受新野田的封赏而上书于朝廷,以表其德的先后竟达四十八万余人。平帝死后,由他一手包办,选立年仅两岁的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号“孺子”,他自己则称“假皇帝”,居位摄政。更始建国元年,他篡位称帝,把全国的民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得买卖。他推行“五均赊货”和“六筦法”,并且屡改币制。任意改变中央和地方的官制、官名,设立五等爵。还遣使到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收回汉印,改授“新”朝印绶,并贬王为侯。王莽的这一系列改革方针不仅没有稳定他的统治秩序,反而加重了人民负担,加上连年灾害,各民族的反抗以及几次大规模的征发活动,使社会矛盾激化,于天凤四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更始元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走投无路,逃入渐台,被杀。

  新莽末,全国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南阳的汉室皇族成员刘秀与其兄长刘□也乘机起兵,加入到绿林军中。在昆明之战中,刘秀建立了奇功,被派驻到河北活动。刘秀来到河北,废除了王莽新朝的苛政,释放囚徒,以恢复汉家制度来号召民众,取得了当地官僚、地主阶层的支持。同时,他还联络各地将吏,消灭了异己势力的五郎军,镇压并收编了铜马等起义军,由此,他的力量不断壮大,逐渐取得了河北地区的统治权,随即与更始政权分裂。建武元年六月,在鄗(今河北省柏乡县北)设坛南千秋宫五成陌称帝,国号汉,改元建武。宣布“大赦天下”,并改鄗为高邑。从此,刘秀就成为东汉王朝第一代皇帝,即汉光武皇帝。

  刘秀当时在河北的活动是指黄河以北和黄河流域,不仅指现在的河北。刘秀在河北活动期间,曾经被王莽的军队追赶到陕北一带,这样,在陕北就留下了刘秀封树王的传说。

  相传,刘秀被王莽之军追赶到陕北以后,躲进山中藏身。没有粮食充饥,就在山上找野果吃,找到一棵桑树前,见桑葚红红的挂了一树,刘秀不知此果是何物,饥不择食,摘来便吃。桑葚甘甜可口,既可充饥,还可解渴,救了刘秀的性命。日后,刘秀将王莽诛灭,恢复了汉室皇权,当了东汉第一任皇帝,加封有功之臣。在加封文武百官的同时,刘秀萌发了加封凡与自己性命、政权有关的事物。想起当年在陕北逃命时,不是桑葚充饥,早已饿死在荒野山中,便决定要封此树为王。但刘秀并不认识此树究竟为何树,向官员们描述说,树叶是尖的,结的果实是红的,而且是长形的。亲自书写了“王”字御匾,让官员到陕北找树加封。官员们也没有见过桑树,牢牢将尖树叶、红色长形果实记在心间,来到陕北寻找此树。他们费了许多周折,就是找不到皇帝交代的树。尖树叶很多,就是没有红色长形果实。转来转去,忽然来到一棵椿树前,不仅树叶是尖的,上面还挂着毛茸茸的红色长形“果实”,与皇帝交代的差不多,但没有摘下“果实”品尝,就将“王”字御匾挂在树上。椿树本是树中下品,一身臭气不说,还因其木质差,没有什么用场,被人视为贱物,这样一种树,竟然被皇帝封为树王,一下子高兴得不得了,便跳了起来,谁知它三蹦两跳,跳到崖畔下,被一个土台搁住了。自那以后,陕北的椿树大都长在崖畔上,平地里很少见到它的影子。桑树一看自己救了皇帝的性命反而没有加封为王,却让既无功,又无用,一身臭气的椿树当了树王,简直气坏了,长叹一声,把“肚皮”给撑破了。所以,陕北的桑树长到一定树龄后,树干上总要裂开一道口子,就是被刘秀错封树王气的。

  有了这一传说,陕北民间一直将椿树视做“树王”,尽管它在用材方面没有太多的用处,但它却是皇帝封的树王,民间因此也不敢小看了椿树,所以,在做门窗时,常用椿树做窗户的平谯、窗谯,决不敢用做门槛一类的下品物件。

  王莽篡政后,经常操练兵马以图江山永固。但他的治国方略没有得到人民的拥护,他所操练的兵马最终为刘秀收编,成为推翻新莽政权的主力军。所以,陕北有俗语说:“王莽给刘秀练兵了,不顶事,到多会儿也是人家的。”此俗语被陕北民间运用到许多方面,如,外爷、外婆抚育外孙子,就常用此语来形容。就是说外孙子到多会儿也是人家的人,抚育不抚育不顶事。

  王莽篡位的传说

  相传,刘邦在举事之际,与一帮弟兄喝足酒后,启程来到芒砀大沼这个地方。正在前面行走的弟兄们突然急匆匆跑了回来。刘邦问怎么回事。弟兄们说,前面有条大蟒蛇拦住去路,过不去了。刘邦本来很胆小,但酒壮英雄胆。酒后的刘邦一则有酒为其壮胆,另外,他又是举事的头领,心想,如果被一条蟒蛇吓住了,还算什么英雄?将来又如何率领弟兄们打天下,便对退回来的弟兄们说,蟒蛇有何可怕?跟我来。说着,推开众人,走在前头,众弟兄们跟在刘邦后面一齐走来。果然,一条大蟒蛇直愣愣地昂着头,站在路的中央,足有丈二长,口吐着信子,向刘邦示威。刘邦先是一愣,他从未见过如此大的蛇。随后,壮着胆子,拔剑出鞘,走上前去,将剑一挥,把蟒蛇拦腰斩作两截,率领着弟兄们继续往前行走。正走之际,有一位老妇将刘邦拦住,并哭哭啼啼地说:“赤帝子斩了白帝子,偿命来!”刘邦言说,赤帝子斩了白帝子,与我何干?谁是赤帝子?谁又是白帝子?老妇说,你刚才所斩白蟒便是白帝子,他是我儿子,你偿命来!刘邦一听,既然所斩白蟒就是白帝子,自己一定就是赤帝子了,有天下可坐了。为了不浪费时间,刘邦便向老妇谢罪。老妇哪里肯允,并说:白帝子是向你讨江山来的,没想到江山没讨来,反倒送了性命,我岂肯饶你!既然他没江山坐,我也让你坐不好。说着,又哭又闹。刘邦因酒后犯迷糊,又想尽快摆脱老妇的纠缠,便随口说道:既然你儿子有天下可坐,就在我孙子手里篡位去!老妇听后,放开刘邦,倏然不见。刘家天下活该有此变故,只因刘邦这一酒后之言,便引出了后来王莽篡位的事来。

  吕布与貂蝉

  陕北民间自古就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的民谚。其中,米脂的婆姨是指貂蝉,绥德的汉是指吕布,他们二人就是米脂女人和绥德男人的形象代表。

  貂蝉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仅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少的描述,但民间传说却很多,也说的很“真实”,都说她是米脂城里人。吕布在正史中有记载,《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说他是五原郡九原县人,没有提他是陕北人。但民间却说他是绥德人,这一说法也在全国比较流行,并有普遍认同的趋势。

  《三国志·吕布传》云:“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后汉书·吕布传》云:“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甚见亲待。”

  依这两部正史来看,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县人。五原郡九原县在什么地方?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五原郡是战国时期设置的行政单位,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的九原县,后又废其置。到了西汉元朔二年(前127)重新置郡,东汉末年废。五原郡也另有其置,西魏时期曾将大兴郡改名为五原郡,治所在今陕西省的定边县。隋开皇三年(583)废其置,唐天宝元年(742)复置,乾元元年(758)改为盐州。在隋唐时期曾将大兴县改置五原县,治所在今陕西定边县。西汉元朔年间所置之五原郡,境辖相当于今内蒙古河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市以西和达拉特、准格尔等旗。

  九原县为秦时所置。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河套及其以东至包头市和黄河南岸的伊克昭盟北部。三国时废置,隋朝时曾在这里置五原县,后废。唐永徽四年(653)复置,后废。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在山西忻县曾置五原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

  根据以上五原郡九原县的废置情况来看,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均已废置,吕布所处的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这一时期,正是废其郡县的时期,而《三国志》和《后汉书》仍以其置言吕布之籍贯,令人有些费解。

  据《三国志》和《后汉书》所云:吕布善骑射,号为飞将。灵帝时,为并州刺史丁原的主簿,后来被董卓引诱将丁原杀后归顺董卓遂担任了骑都尉,与董卓誓为父子,护卫董卓的起居行止。继而迁升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因为失去董卓的欢心,几乎被杀。又因与董卓之婢私通,内心有些不安,初平三年(192)与司徒王允合谋将董卓杀掉,任奋威将军,封温侯。杀死董卓后,吕布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氾打败,先后投袁术、张扬、袁绍等人。后自号徐州牧,并连年与袁绍、刘备、曹操混战。建安三年(198),吕布讨伐刘备于沛下(今江苏沛县),刘备向曹操求救,曹操遂率兵围吕布于下邳,三月而不能克。曹操采用荀攸、郭嘉之计,决沂、泗水以灌城。吕布虽然勇猛却少有谋略,致使众将离心。部将侯成、宋宪执陈宫,高顺降曹。吕布得知这一情况后,登白乙门楼(下邳城南门)观望,见曹军攻势猛烈,乃下楼投降。曹操想留吕布于军中,刘备却说出了吕布与丁建阳(即丁原)、董卓的事来,说吕布反复无情,曹操听后,将吕布处斩。

  貂蝉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没有任何记载。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回中出现,出现得也很突然。其中云:“乃府中歌伎貂蝉也,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女待之。”第九回中云:“吕布至郿邬,先取了貂蝉,吕布引数百骑往青琐门外,引百余骑,飞奔出关,投袁术去了。”第十九回中云:“布妻严氏言说:‘……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幸赖庞舒私藏妾身,再得与将军相聚,孰知今又弃妾而去乎。将军前程万里,孰勿以妾为念。’言罢痛哭,布闻言愁闷不决,入告貂蝉。貂蝉曰:‘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布曰:‘汝无忧虑,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乃出谓宫曰:‘操军粮至者,诈也,操多诡计,吾未敢动。’……只同严氏、貂蝉饮酒解闷。”第二十回中云:操命人将吕布妻女载回许都。此后,貂蝉再未出现过。

  《三国志》中说:“布与卓侍婢私通”,而未言侍婢姓名。《后汉书》中则言:“卓又使布守中国,而私与傅婢情通。”此处言吕布是与董卓的一名姓傅的侍女私通,未说名谁。《三国演义》中却说是与貂蝉私通,但没有姓。可见,吕布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是事实,这位侍婢姓傅。王允府中的是貂蝉。综合正史和演义,应当说与吕布私通的这位董卓的侍女姓傅或是不知姓的,应该是名叫貂蝉的女子。

  从《三国演义》来看,作者罗贯中为这位女子取名“貂蝉”,这是为何?据《汉书·燕刺王刘旦传》云:“旦遂招来郡国奸人,赋敛铜铁作甲兵,数阅其骑材官卒,建旌旗鼓车、旌头先区攴、郎中侍从者著貂羽,黄金附蝉,皆号侍中。”颜师古注云:“貂羽以貂尾为冠之羽也……貂羽附蝉,天子侍中之饰,王偕为之。”《后汉书·舆服志下》中云:“胡广说曰:‘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珰饰首,前插尾,为贵职。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又云:“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应劭在《汉官》一书中曰:“说者以金取坚刚,百炼不耗。”蝉居高饮絜,口在掖下,貂内劲捍而外温润。此因物生意也。因此有了貂蝉的说法,也就是貂尾和附蝉。古代官员们都以貂尾为冠饰。《晋书·赵王伦传》中云:“奴卒斯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这种貂蝉冠延续了很久,而且也很被人看重。《南史·江淹传》中就云:“初,淹年十三岁,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于樵所得貂蝉一具,将鬻以供养。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征也,汝才行若此,岂常贫贱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宋代辛弃疾在《水调歌头》一词中亦云:“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从以上有关貂蝉的本意来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之所以要使用“貂蝉”一名,可能是因为貂蝉之父乃侍中或中常侍,其父企盼貂蝉能够成为近侍,或者貂蝉之父如《汉书·服舆志下》中所云:“赵灵王效胡服”之另一种效法。或若江淹之母所企,或若辛弃疾所云“貂蝉贵客”。罗贯中将“蝉”改作“蝉”,以表示女性。

  貂蝉虽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人物,但却不见于正史。清代梁章钜在《浪迹续谈·貂蝉》中云:《三国志演义》言王允献貂蝉于董卓,作连环计,布与卓侍婢私通云云。李长吉作《吕将军歌》云:“榼榼银色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盖指貂蝉事,而小说从而演之。梁章钜又云,黄右原告余曰:《开元占经》卷三十二,荧惑犯须女。占注云:《汉书通志》云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此事异同不可考,而刁蝉之郡貂蝉,则确有其人矣。《汉书通志》今亦不传,无以断之。若以此而言,《三国演义》中的貂婵应为刁蝉,即刁姓女子。《后汉书》中所言之“傅婢”可能是“傅粉女郎”之借用,实应为“刁”姓。

  若以史籍记载,吕布应是现在的内蒙古包头市九原人,而陕北民间则说吕布是绥德人,这就出现了吕布籍贯的争议。说吕布是五原人出自《后汉书》,《三国志》沿用。《三国志》是三国时期的陈寿所编,他的生卒年代是公元233年至297年,而三国时期指公元220年至280年。五原郡已于东汉末年(25—220)废置,陈寿出生时已无此建置,《三国志》若是陈寿中晚年时完成的著作,则历史已进入西晋(265—316)时期,他为什么还要使用废置而不使用新置,这大概是就其祖籍而言的。陕北民间说他是绥德人,很可能是指吕布的出生地。吕布的祖上从五原郡迁徙到绥德,娶妻立业,生儿育女,在绥德定居下来应有此可能。绥德、米脂等县在古代时期是番族经常往来的地区,比如绥德在五代时期曾被番族所据,直至宋代才收复回来,设绥德州。如果没有吕布出生在绥德的事实,陕北民间就不会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流传千百年的民谚。正因为吕布祖上是从五原迁来,陕北民间对他的传说不多,仅言其英俊威武,气宇轩昂,为男人形象之楷模。又说他没有男子汉之节气,反复无常,爱恋女色。因吕布在历史上有“三姓儿”的骂名,所以人们不愿过多地传颂他。相反,貂蝉在陕北民间的传说很多,说她所具有的女色美能令人神魂颠倒,以至将她排在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传颂不已。她不见于正史,却能被人们传说千百年而不衰,不仅因她的美色,更主要的是她为国除了一大奸佞,在这一基础上,人们又为她编织了很多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故事,流传在陕北民间。

  米脂在汉代时属肤施(今延安)、龟兹两地管辖,之前从未设过州、县。到了两魏时才设扶宁县。宋初,又属西夏所治,后收复,置米脂砦,金末以后升为县治。

  陕北民间传说,米脂城下镇着九条龙,这九条龙原本是上古时期被后羿射落在西北的九个太阳,它们经天公地母、日精月华的养育,最终成为龙形。成为龙后,它们没有忘记后羿将它们从天上射下之仇,总想报仇雪恨。不想,后羿被夏民拥戴为王以后,仍以射猎为乐,把朝政大权交给寒浞来管。寒浞得势后将后羿杀了,它们也没能报得了仇,就在人间涂炭生灵,残害人民。天帝知晓后命女娲将此九龙捉拿归案,于米脂筑城砦镇之。女娲把城砦东、南、北三处城门刚刚筑讫,回赴天宫的时辰已到,来不及筑西门了,就用炼石补天时剩下的一块顽石堵在西门处,所以,米脂城砦没有西门开启。女娲便赶回天宫复命,天帝派了天兵来米脂镇守。

  陕北民间传说的貂蝉故事与米脂有关。

  西汉元封元年冬十月,汉武帝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陲,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率师焉。”遂“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镇匈奴。遣使告单于曰:‘南越王头已悬于漠北关矣。单于能战,天子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之地为!’匈奴詟焉。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

  汉武帝这次征朔归来,行至米脂砦后,见城砦上烝蔚腾腾,甚感奇异,便驻驾米脂。武帝在米脂地方官的陪同下游历了米脂砦。见此砦仅有东、南、北三门,没有西门时,不觉发出感慨,三门鼎立,四象不全,凡城砦四象不全必有后患,你们何不添加西门以全四象之数?官员们说,自古如此,所以不敢妄动。武帝问:为何?官员们说,相传砦下镇有九龙,一旦动土筑门恐放龙逃脱。武帝说,也罢。

  游历城砦后,天色已晚,武帝有些困了,进得驿馆歇息。躺下不久,便有一梦入怀。武帝梦得北山崩塌,西海干枯,大漠落日,百花凋谢。这一怪梦将武帝惊醒后再也无法入睡,召来群臣,让他们解析梦兆。群臣听后,觉得此梦有些不祥,无人敢解。武帝便下令,驻跸米脂,张贴皇榜,征召解梦之人。

  米脂砦内有一儒者,满腹经纬,学富五车,诸子百家,无所不精。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祖上将那些天文历算、太极阴阳、易经八卦、河书洛图等典籍都暗中藏匿下来,因此,这位儒者在研习百家之余时常习一些八卦解梦功课,在解梦方面便有很高的造诣。武帝的皇榜贴出后,他就揭榜应召。

  儒者被军士带来见武帝,武帝为其说梦。儒者听了沉思片刻后解出了让武帝与群臣都很满意的梦兆寓意来。

  儒者云,北山崩塌乃平息北方之乱的吉兆。如今陛下亲率十八万大军经历了万水千山才抵达朔方,道路崎岖令陛下吃尽了艰辛之苦,匈奴虽已詟伏畏惧,但尚未臣服。陛下梦北山崩塌,乃排山之兆,山崩后将成一马平川,再无万山阻隔,兆示日后征讨匈奴势如排山倒海,横扫胡儿鞑子如风扫落叶,马到成功。北地不久便可称臣降服。海乃藏龙之所,西方属金,西海干枯,乃金龙显现之兆。如今陛下率军征讨匈奴,正在西北方位,兆示陛下亲临西北。大漠落日,乃匈奴胡儿将亡之兆。日主君王,大漠之日,主匈奴单于。大漠落日主匈奴单于如同落日,不久将要归藏于西山之下。自古有语云:天无二日,今有陛下旭日东升,焉容大漠之日挂于中天,陛下亲临大漠,单于此日将坠。这是天星顺之兆。百花凋谢乃结籽之兆。花开应时,花落适时,花开必有花落日,花落乃结籽之始。其梦兆示陛下将有太子出世,此汉祚之望也。此四象征乃边患将除、龙显太平、社祚永传、汉室兴盛之兆。

  儒者一番解梦之辞,汉武帝听得心花怒放,连夸儒者乃学识之士、才学之士。于是,大摆酒筵,宴请这位米脂儒者。席间,武帝与儒者又海阔天空地议论了一番天下大事,武帝很欣赏儒者的才学,邀儒者与他一同返京,共商朝政大事。儒者过惯了散居日子,不愿随驾前往,婉言回谢了。武帝又在米脂驻驾两日后启驾南归。临行,米脂官员挑选了一位知书达理、俊俏秀丽女子送给武帝做宫女。武帝一见此女,举止行为端庄大方,容貌俊丽,身材匀称,连称绝世美人、人间天仙。自此以后,米脂有了“文化县”、“美女县”的美称。

  大凡社稷江山都有定数,武帝所梦,正是汉室后世之兆。山崩乃社稷变故之兆。应在了一百余年后,即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身上,他登基后不久,便有王莽篡政的变故,汉室皇权归了王莽,刘氏后人犹如山崩地陷,一时乱了方寸,与西海干枯之兆相应。幸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32年登基,建都洛阳,汉室中兴,史称“东汉”。西汉、东汉正应了日落日出之兆。刘秀所建东汉政权在一百二十余年后的公元168年,汉灵帝刘宏登基,世事动乱不定。公元190年时,汉献帝刘协登基,汉室江山不稳,飘摇中出现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此乃武帝在米脂所云:三门鼎立,四象不全之兆。后三国归晋。

  武帝于米脂带走了一位绝代佳人,并对她大加赞赏,赞其为百年难遇之绝色。此辞惊动了砦下所镇九龙中的一条草龙,它决心要出世现身,以美色陪伴君王。心想,一位民间女子尚且受到帝王之宠爱,自己身为龙种,更有美色媚人,只因不得时机,困在砦下。三百余年后的一天夜里,终于在镇砦天兵一个打盹的瞬间,草龙从天兵身边悄悄溜出,来到人间后朝着月宫祭拜,祈得了月华之容、冰轮之肌,投胎到米脂砦内的一户人家。

  汉室江山兴也在米脂,败也在米脂。米脂儒者将武帝的一个凶梦圆得天衣无缝,使汉室天下得以相承。又有米脂女子陪伴武帝,侍奉殷勤,商议国事,大汉兴也。貂蝉因是孽龙转世,使汉室江山三分后归晋,乃乱世女子。

  《三国志》与《后汉书》俱云:初平三年(192),吕布与王允合谋将董卓杀了。《三国演义》云:王允将貂蝉献于董卓这年貂蝉“年方二八”,即十六岁。依此来推算,貂蝉应是公元176年出生。

  陕北民间传说,貂蝉祈得了月华之精,所以有嫦娥的闭月羞花之貌。说她出生的这年,陕北大旱,百花不敢开放,寸草不敢生长,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三年之久,致使陕北灾荒不断,饿殍遍野。貂蝉的父母为了逃荒,带着三岁的貂蝉一路南下来到长安城中苦度时日。大约在貂蝉十二三岁时,司徒王允在长安城内见到了卖唱的貂蝉。貂蝉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歌也唱得好。她的演唱才能源自她的父母。因米脂地处边关要塞,各民族杂居之地,其所兼容的是各民族的文化精华,既有汉宫秋帏之腔,又有大漠雄浑、铿锵之曲,所以讨得王允的喜欢,王允将她买进府中做歌伎。貂蝉为了报答王允之恩,在董卓与吕布父子之间使美人计,最终除掉了董卓。

  貂蝉自白门楼被曹操命人送至许昌后再没有出现过,不知所归。陕北民间则传说,曹操回到许昌后,欲纳貂蝉为妾,在群臣劝谏下作罢,但又不愿让别人占了貂蝉,意欲除之,又下不了手。忽然想起关羽不近女色,让他去杀,以观其行究竟如何。关羽领命后手持青龙偃月刀直奔貂蝉住所,进得门来,只见貂蝉宛然一笑,浑身上下便酥软了。又听貂蝉说道:自古美人配英雄,当今天下英雄仅有吕布与你二人,美人即奴。如今吕布已死,你我二人正是天作地合的一对英雄美人夫妻,你我二人何不做了长久夫妻,以享天伦?又何必听那曹阿瞒之言来杀害于我呢?关羽听后,实在不忍心杀了貂蝉,便携刀而去。自此有了“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说法。曹操见关羽没将貂蝉杀掉,便让张飞去杀。张飞手执丈八蛇矛来杀貂蝉。貂蝉知张飞是一粗人,但为人豪爽,必须用激将之法才可免遭杀身之祸。便对张飞说:你一个盖世英雄,不在战场上斩将夺帅,偏要杀我一个柔弱女子,难道你就不怕世人耻笑于你?一句话问得张飞羞惭不已,便埋面逃走了。曹操又派赵云去斩貂蝉,貂蝉问赵云:你又何故杀我?赵云说,奉丞相之命,何敢违抗。貂蝉说:我深知你是一位节义之士,大凡常人都事不过三,你是第三个来杀我的,这与你节义美名相符吗?赵云听后,收剑离去。曹操一看,关张赵三人都没将貂蝉杀掉,但留她在世是万万不能的。便亲自提剑来杀,貂蝉对曹操说,凡事有再一再二,你为什么再三还要再四?曹操说,我向来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我不管再三、再四。貂蝉说,古人云,丞相肚里能撑船?你一个堂堂丞相连我一个柔弱女子都容不得,何能肚里撑船?又怎么能做得丞相?杀了我,世人又怎么看你?一句话问得曹操哑口无言,沉思片刻后说,罢、罢,我放你一条生路,任你去吧。

  貂蝉被曹操放出后,一路恍恍惚惚,不知所往。一日来到鹿邑太上老君神殿,向老君祈祷后福。忽然,殿外走进一个白须老头,为貂蝉指点迷津说:你前世本是孽龙,不该出现,却犯了天规来到人间,还得修炼以成正果,万万不可有非分之想,否则就会失去人身,成为毛皮之物,永无出头之日。貂蝉问老者,何处是我的修炼之所?老者说:“天地茫茫,无有定所,来处乃去处,去处乃来处,阴阳合德,轮回辗转,此道乃一也之说。”貂蝉明白了,她从米脂而来,应回米脂而去,遂向老者叩首拜别,回米脂修炼。

  貂蝉回到米脂以后,在一个叫做艾蒿沟的地方找了一个山洞里修炼起来。修行一千余年后来到白云山三清殿中向太上老君讨封,意欲登仙而去。太上老君依道规掐算,貂蝉的修炼期限还应有五百年,不准其名列仙班。貂蝉愤恨不已,在世未能酬志,修炼未能得道,便对太上老君有所不恭。老君怒斥道:你断送了汉家四百年天下,本当苦修以成正果,而今却有愤恨之意,我让你永无登仙之日!遂将拂尘一扬,貂蝉在殿下变成了一只狐狸。貂蝉将自身上下打量后,羞惭难耐,一口气跑下山来,回到米脂,在西门下乱挖。这一挖不要紧,却放出了一条混世苍龙,就是明末时期的闯王李自成。貂蝉一看放出了一条苍龙,知道犯了道规,太上老君是决不饶恕的,便飞奔而去,一路逃到子洲大王山下何家沟的一座菩萨庙内。此庙正是观音菩萨在凡间的行宫,观音菩萨收留了貂蝉。

  太上老君在三清殿内忽然觉得微微震动,掐指一算,貂蝉在米脂放出了一条孽龙。赶紧离宫,来到米脂时,貂蝉已经逃了。将拂尘一扬,又将西门镇了,一路追赶貂蝉,准备缉拿问罪。追至何家沟上空,有观音菩萨挡住,向老君说情,放过貂蝉,日后训导则是。老君见有观音说情,也就罢了。

  貂蝉皈依佛门后,确实改邪归正了,为民间治病祛疾很是灵验。尤其在民国初年时期,她附身于一个名叫何青胜的巫师,给很多人治好了顽疾。

  韩世忠

  韩世忠在陕北民间没有传说,但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与抗金英雄岳飞齐名,甚至在功名方面要高于岳飞,只因他对朝廷的议和不满,被朝廷夺去兵权而声名低于一心忠于朝廷的岳飞,故而使后人对他的知晓比岳飞要少一些。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府绥德人氏。少年时期,勇猛之性就异于常人。十八岁时应募从戎,能挽强弓、驰战马,勇力冠于三军。在同西夏作战中,屡立战功。在讨平“胜捷军”叛乱时,奋力死战,又累立战功,从小校迁升为果州团练使。在此期间,曾以偏将的军阶率军到浙江参加了镇压方腊起义的战斗。这大概就是他与岳飞的不同之处,以致后世的文人墨客将足够的历史丹青泼洒在了岳飞的身上,而在韩世忠的身上只点缀了几点浓墨重彩。虽然如此,也使他不失民族英雄的气概。诸如,宋金战争爆发以后,他在北方力抗金军,以五十骑之数,击败金军二千余骑;在济州(今山东巨野)率千余人抵抗金军数万之众,并单骑冲入金军阵内,斩其首领。这在抗金史上也是为数甚少的战例。又如,建炎四年(1129),韩世忠在升任浙西制置使以后,镇守镇江(今属江苏省),金国统帅完颜宗弼(兀术)带领金兵十万南侵,分路渡过长江,宋朝江防军队溃败,形势十分危急。韩世忠立即移屯金、焦,阻截敌军的北归水路。在此期间,兀术约战又不能取胜,向韩世忠行贿又遭到拒绝,自己被阻在江南,江北援军又被隔绝,处境十分危急。这时,韩世忠之妻梁红玉亲自击鼓助战,将士们人人奋勇,屡败金兵。宋、金两军沿江西上,且战且行,最后,韩世忠以八百水军将兀术十万金军围困于黄天荡(今南京东)之中,长达四十八日之久,兀术几乎被生擒。后来,由于一个姓王的汉奸为兀术出谋划策,才使他得以渡江逃遁北归。这次战役中,韩世忠以少胜多,功绩卓著,升任为检校少师、节度使和神武左军都统制。第二年,兀术又和伪齐刘豫的军队分道南侵,韩世忠正在南京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任上,闻此军情后,立即率师渡江,屯守在扬州城北的大仪镇,迎拒强敌。他在防地后边竖立了木棚,自绝退路,以此来表明誓与金军死战到底的决心。他又分兵五部,设伏二十余处,约定以鼓声为号令,届时夹击敌军。当金军偏师刚一到达,鼓声大作,伏兵齐发,长斧砍截,铁骑驰逐,金军阵势大乱,人马遭毙者甚众,溃败逃窜。韩世忠乘势统率军队追杀出去,直抵淮河南岸,将士们奋击争渡的敌军,金兵被践踏和溺死者极多。兀术闻知此讯后,连夜率军北遁,江淮地区才赖以保全。当时的国人认为大仪之战,乃为“中兴武功第一”。韩世忠任京城、淮东路宣抚处置使,驻节楚州(今江苏淮安市),部众虽仅三万,但敌军畏惧“韩家军”威势,不敢南侵达数年之久。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