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9章 传说(4)

  仓颉为鬼造完字后,被黄帝召回,汇报造字的情况。仓颉向黄帝汇报了他的所见所闻,说到那个积极宣传黄帝主张、为民除害的人死得很惨的时候,黄帝说,“人”字就以这个人来定。仓颉说,我没有看到这个人的面孔,难以为其画像定字。黄帝说,有他的两条腿就够了。这样,“人”字就以这位宣传文明、为民除害的英雄的两条腿定了下来。

  在这一传说下,人们认为,开会商议大事、选代表、送礼都是由鬼所创。仓颉造字先造了“鬼”字,后造出“人”字,所以有了后来民间所说的人在生死关中先注死、后注生的说法。自从“人”打死了老虎,老虎也从此在陕北灭绝了。仓颉为鬼造字,拒收鬼的贿赂,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拒贿的圣人。因为仓颉的拒贿,鬼恐怕仓颉不给它们造字,显得非常可怜,仓颉于心不忍才给它们造了字,“可怜鬼”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我国历史上的名人大都有庙,传说人物也有自己的“庙食”,就连一些恶神,如“蚩尤”、“共工”都有庙,为什么仓颉这样伟大的圣人却没有庙呢?民间自有一番传说。

  相传,盘古开天地以后,伏羲大帝派他的弟子仓颉来到人间造字,准备造几个简单的文字,可以用拼拆的方法进行组合,就能由一个字衍化成八个字,八个字可演变为十六个字,遵循一定规律进行演进,就可以越变越多,无穷尽地演变下去,这样,人也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最后可以参透万机,做大地的主人了。伏羲派仓颉造字的事被洪钧老祖知道了,他恐怕人一旦学会了字,用字来推算世间万物事理,就会变成人精,将来就会把天地搞得又到了混沌时期,因此,就派了他的弟子太上老君劝阻仓颉为人造字。太上老君对仓颉说:“人如果变得聪明了,良心就会变坏,聪明人一多,天下也就不太平了。”仓颉说:“我是奉大帝之命来教化人的,大帝要我教给人智慧,我怎么能违抗天命呢?”他没有听太上老君的劝阻,来到人间造字、传习、教化人。

  太上老君劝阻仓颉没有成功,就作法召来各路神灵和前世鬼魂,命他们到人间去吓散那些跟着仓颉学字的人。这些神灵鬼魂领命后来到人间,跑到仓颉传习教化地神哭鬼嚎起来,并且骂仓颉是害人精。仓颉被鬼神缠得实在没办法,就造了一个“阴阳太极八卦图”,用来镇压鬼神。这一镇,确将鬼神镇住了,但仓颉却犯了天条,他把八卦图的天机给人泄漏了,伏羲大帝不得不把他召回天庭。为了八卦图的事,仓颉被天庭处罚了,取消了他在人间享有“庙食”的权利,所以,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后来的许多名人,在人间都有祀庙,享受着人的祭祀,仓颉这样一位人类文明的始祖却被人们遗忘了,知道其他神的人很多,知道仓颉的人却很少。

  因为仓颉没有完全将字教给人,只教了一半,所以人们也只学了一部分字,一个字最多可以变化出四个,也就是只能发四个音;又因各地学字的程度不同,加上各地的方言不同,故同一个字的读音各地有各地的读法,派着不同的用场。

  仓颉所泄漏的八卦神算没有人知其奥妙,后来才被西岐的周文王学会了,所以他能知道上五百年和下五百年的事情,还能推算出人间万事因果,推算出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之后,再没有人知道八卦的全部玄机。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研习八卦,仅弄懂了其中三分奥妙,就能三分天下。到了明代,刘伯温苦心钻研,也只识得其中四成之数,就帮助太祖朱元璋建立了一统的大明天下。八卦之妙,妙不可言,阴阳太极,玄机无穷,真正要弄懂八卦,谈何容易。

  扶苏与秦始皇“焚书坑儒”

  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曾经以“天下初定,六国百姓尚未归顺”以及当时的文化人“皆诵法孔子”、“恐天下不安”为由,多次谏阻秦始皇所实施的“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的治国谋略,因而触怒了秦始皇,被责令到上郡(绥德)监蒙恬之军。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突然病危,立即诏书命扶苏回咸阳。诏书还未发出,秦始皇就死了。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为了保住个人权力,合谋矫诏,立秦始皇的次子胡亥为太子,同时又伪造了秦始皇的诏书,指责扶苏与蒙恬在上郡屯兵的十余年间,“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又多次“上书直言诽谤”,以“为人子不孝”的罪名,逼迫扶苏自杀。扶苏接“诏”后,不辨真伪,遂于公元前210年自杀身亡。

  从史籍所载这段秦史来看,扶苏来到上郡的原因,一是反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二是受到了赵高与李斯的排挤。另据《史记》所载,蒙恬在上郡拥兵三十余万,秦始皇恐其有变,所以派扶苏以监其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陕北民间流传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却是在扶苏到达上郡以后发生的。

  相传,扶苏来到上郡以后与蒙恬齐心合力治理地方,深受人们的拥护。这一消息传到咸阳以后,引起了秦始皇的关注,恐怕二人有变,就乔装打扮成一个乞丐来上郡私访。有一天,他来到距上郡城不远的地方,正赶上一家人家娶媳妇。秦始皇又累又饿,想在这里住下,一则讨口饭吃,另则可以歇息一下,以了解扶苏和蒙恬的情况,便来到事情上。吃完饭后与人聊天,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扶苏与蒙恬的才能如何如何高,人品如何如何好,秦始皇也就稍有些放心了,便在这家人家住下,准备第二天到上郡城中进一步了解情况。

  因为秦始皇装扮的是一副乞丐样,事情上人又多,不可能给他安排住所。天黑以后,秦始皇见一个猪圈已好久没有用了,便抱了一抱柴草作铺垫,用猪圈来挡风,躺在猪圈里。

  这家人家是一户大户人家,事情上也不乏一些文化人在里面。半夜时分,有人出来在院子里撒尿,顺便抬头仰观满天星斗。观后感慨地说,紫微星遇难,黑煞神凌欺,幸亏还有财(柴)神救驾,稍微好一些,说完回去了。秦始皇听见了,心想,猪就是黑煞神的依附体,自己躺在猪圈里,正是黑煞凌犯。我又是当今皇帝,就是紫微星,这个人是怎么知道的。过了一会,觉得不舒服,就在外面捡了一块砖头垫在头下当枕头躺着。这时,又有人出来撒尿,也抬头观星说:紫微星遇难,黑煞神凌犯,财(柴)神救驾,头枕砖头以眠。说完回去了。秦始皇心想,刚才就有人说我遇难,现在又有人说我遇难,还说我头枕砖头,是不是有人发现我睡在猪圈里?如果被人发现,会不会加害于我?所以,不敢在猪圈里睡了,便在院子里溜达。看见厨房窑里灯亮着,门又开着,秦始皇受不了外面的寒冷,想到厨房窑里暖和暖和,就进了厨房窑。几个厨师因炕头太热,睡不住,都挤在前炕里,秦始皇进来后,厨师们就让他睡在炕头。炕确实太热,秦始皇怎么也睡不着,但总比在外面受冷要好一些。这时又听到外面有人说,紫微星遇难,火神星君凌犯,头枕胳膊肘睡觉。秦始皇此时正头枕胳膊睡着,听到此言后很惊奇,我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知道,这还了得。天明后,秦始皇向人打听昨夜观星的都是些什么人。人们说,都是些儒士,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过去未来都可以从天象上看出来。秦始皇问这地方这类人有多少,人们说,不少,大部分人家都有读书人。秦始皇听后很愕然,立即回咸阳去了。

  秦始皇回到咸阳后立即下令“焚书坑儒”,他认为,这些文化人太厉害了,如果让他们活在世上,让书流传于世,我的一举一动岂不是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那我的江山又怎么能传万世呢?所以下令将星相书籍都焚烧了,把一些有名的文化人活埋了,尤其是反对焚书的文化人是必须活埋之人。世事传到秦始皇时期已经有了七经八书,用来指导国事、农事、民事,是非常重要的书籍,一些文化人冒着被秦始皇坑掉的危险,仍然私藏这些书。秦始皇死后,他们陆续将自己保存下来的经书拿出来,七凑八凑,只凑得五经四书,将近一半的经书被烧掉了,所以,后世人对世事也只能一知半解,不能全部看懂。

  陕北民间的这一传说显然与史实不符,但可以说它是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一个讽刺。后人又将秦始皇上郡之行的所遇附会给李自成,可见,民间对历史人物有一种雷同的认识。

  韩信

  韩信是淮阴人,即今之江苏江阴县人。可是陕北民间却流传着大量有关韩信在陕北的传说,并将其说成是绥德人。这一原因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今之子洲县的“淮宁湾”就是由唐宋时期来这里驻军戍边的江苏人的驻军地命名的,淮,即江苏的简称,或是直接指淮阴、淮北等江苏境内的“淮”地,“宁”即南京周边的旧称。这些人永久地住在这里,将他们家乡的事情代代相传,久而久之,他们成了陕北人,所以他们老家的故事也成了他们现在家乡的故事,再从淮宁湾流传出来,传播到陕北各地,原来属于淮阴的故事,也就成了陕北的故事。比如,李自成在河南遇到太白金星点化的传说,其实就是张良招韩信故事的翻版,人物不同,但内容雷同。

  相传,刘邦做了汉中王后一心想当皇帝,因人才缺乏,暂时将称帝的念头埋藏下来。谋士张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决定外出访贤。

  张良是城父人(属今之安徽亳县),他有足够的谋略,又懂星相,还会看相,对天下观察后,认为天下英才在东南方向。他从汉中出发一路来到彭城(今之徐州),摆摊算命,以此来招揽人才。

  时有韩信,满腹经纬之才无以致用,天下人又不识其英雄面目,韩信真是怀才不遇,大有悲世之感慨。闻得张良是天下名士,才学过人,在彭城摆摊算命,想让张良算一算自己的命运究竟如何,有无出人头地之日,便凑到张良卦摊处。张良的生意很好,围了很多人让张良开课。韩信本想挤进去,但又恐命运不好,被人耻笑。因为有很多术士为其算过命,都说他的命相很坏,所以犹豫不决。张良于忙乱中抬头一观,见韩信长相有些特异,是一个奇才。因张良不是以算命糊口,是来招贤的,所以,将其他人支开,把韩信请进来,主动为其课卦。韩信报上生年八字,张良以各种算式课卦后,不得不对韩信说,你的命相很坏,坏到连在乞丐中都属很次的命相。韩信听后感到很懊丧,我有如此之才,都不能有出头之日,天下何以为天下?自忖着,站在那里不肯离去。张良看出韩信的心思来了,便说,不要灰心,让我给你揣一揣骨。说着,将韩信从头至脚,细细地揣了三次,真有些汗流浃背了。揣完骨以后,张良长叹了一口气说,你长一身牛马狗骨头。韩信听后心中非常恼怒,自思,你张良不该当众对我如此羞辱。这时,有人叫张良到外面说话,张良向大家说,你们先等一会,事情办完后再为你们课卦,交代完毕,离开卦摊走了。韩信此时想,你张良敢当众出我的丑,我也让你难堪。便脱了裤子,在卦摊上□了一泡屎,扬长而去。张良办完事回来了,一眼看见卦摊上有一泡非同寻常的屎,惊愕地问众人,是谁□的屎。众人好笑地说,就是你说长着一身牛马狗骨头的人□的。张良问,那人去哪了?众人说朝东门方向去了。张良赶紧用卦摊布将屎包好,撂在肩上背着朝东门追去。不一时,追上了韩信,一把将其拉住问道:这屎是不是你拉的?韩信正没好气,气愤地说道:是了,你如果不服我再□一泡给你看。张良说,我正四处寻访你这样的人才。韩信说,我算什么人才,连要饭的都不是好要饭的,还长着一身牛马狗骨头,有什么用呢?张良说,你是将才,可领雄兵百万。韩信说,何以见得。张良说,你□的屎每层由四方块排成,方块乃帅印,四块一层,所以可统百万雄兵。韩信没想到自己的尊贵之处原来竟然藏于臀下,如不遇张良,有何人可以识得自己之雄才?二人相见恨晚,张良邀韩信到馆驿,长谈数日,并亲自写信给刘邦推荐韩信之才,让韩信带信先去汉中,自己仍要在东南吴越之地访贤,以辅佐汉中王刘邦打天下。临行张良一再向韩信交代,刘邦一定会重用你的,他也是爱才的君王,万一有什么不周之处,等我回来后再说。并说,现有萧何在汉中,有事可去找他,他对我是每言必听,凡我所荐之才他都很敬重。韩信带着张良的书信去了汉中,张良仍在东南吴越之地访问贤才。

  韩信带着张良的书信来到汉中,将书呈于刘邦。刘邦看了张良信札后,再一看韩信,觉得张良对韩信有些言过其实了。因韩信从外貌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仅平平人而已。刘邦倒有些不快之意,但因韩信是张良所举之人,不便明着推掉,就安排韩信在驿馆内暂住下来,以冷漠相待,使其自己离去,也算是对张良有个交代。

  萧何闻听张良访得贤才韩信后,与韩信交谈,觉得韩信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可是萧何对张良则是言听计从,认为韩信既然是张良看中的人物,其中必有可用之处,便与刘邦言说,依张良之言,委以重用。刘邦则言,张良虽有才智,但在韩信身上却失算了,因此,始终不肯任用韩信。萧何恐韩信闲来日久,有离去之意,一边每日里陪韩信谈家国之大事,一边敦促刘邦任用韩信,但始终不能奏效。只好对韩信说,主上对张良言听计从,等张良回汉中后再作道理。韩信怏怏不快,萧何恐韩信日久生疑而去,便安顿手下人对韩信予以监视,一旦有离去迹象,无论什么时候也要给自己通报。果然,韩信实在受不了这种冷遇,一天夜里来到厩棚,牵出一匹马,离汉中而去。这一举动被监视的人看见了,报与萧何,萧何闻听后,急忙披衣而出,竟然连鞋都忘记穿了,跨上马匹,月下追韩信而去。将韩信追上后,挽住缰绳,不放韩信去,并明以大义,说刘邦乃天下仁义之君,天下将来必定是他的。又说,要去也得等张良回来再说。韩信因感张良的知遇之恩和萧何月下追赶的真挚之情,只好掉转马头回到馆驿。

  张良又访得了许多贤才,回到汉中,本以为汉王刘邦已经任用了韩信,没想到韩信却遭此冷遇,便与刘邦言说韩信有将帅之才。韩信若被他人所用,天下将属他人,汉王则无望称帝天下也。刘邦这才认识到韩信对自己有多么重要,随即与张良商议任用韩信事宜。张良则不同意,要刘邦在汉中城内筑一座三丈六尺高的“拜将台”,筑好后,由刘邦亲自拜将,以挽回韩信遭冷遇的面子。刘邦起初不同意,最后在张良的再三劝说下,终于同意了。

  “拜将台”筑成后,张良请韩信高坐台上,刘邦亲自在台下拜将,并将宝剑一柄赐予韩信,以此号令三军,如君亲临。韩信有了这一殊荣,很感激刘邦、张良、萧何的知遇之恩,领兵挂帅,打败了西楚霸王,为刘邦赢得了天下。后萧何在吕后的威逼下将韩信骗入未央宫杀害,成为天下奇冤。因此,后人评价韩信时,说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说,如果没有萧何,韩信就会走离汉中,投到别处去,他将一事无成。如果没有萧何,谁也把韩信骗不到未央宫中,韩信也死不了。

  韩信聪颖过人,有超常的智慧,传说他从小就具备了这些才能。因此,民间也将韩信被人加害而死的短命与他的才智联系在一起,说他的才智之高冲犯了神灵,将他的阳寿折损了四十年。这些说法具体如下:

  “漂桃计”折了八年阳寿。韩信于三岁的时候和几个小孩在磨上玩耍,一个小孩拿一颗核桃玩,不小心掉进了磨眼,怎么也拿不出来,小孩们只好走了。韩信立即向磨眼里尿了一泡,核桃漂起来,韩信磕碎后吃了。这样,韩信就冲了白虎星,损去八年阳寿。

  韩信在九岁时为人定了“分井计”。说韩信有两家邻居,兄弟二人,父母亡故后分家过着日子。兄长是个老实人,而且又勤劳,过着富裕的日子。兄弟是个无赖,又很懒,整天靠变卖从父母手上分得的财产过日子,坐吃山空,终于有一天,家里再也拿不出可供变卖的财物了。他想,韩信很聪明,可以让他帮忙出个主意。韩信详细问了情况后,他们兄弟二人只有父母留下的那口井可以作为共同财产,便给兄弟出了个分井的主意。兄弟找到哥哥说:井是咱父母留给咱俩的,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我那一半要做茅厕了。哥哥听后很恼怒,说,你做了茅厕,那我还用不用井了?兄弟说,那我不管,既然是我的一半,我愿做什么就做什么。哥哥没有办法,只得又给了兄弟一笔钱将那一半井买下。井虽然没有被兄弟当做茅厕,但兄弟扬言要做茅厕,井中有水,水中有龙,韩信这次冲犯了“青龙”,天意又将其阳寿折去八年。

  韩信十三岁那年为一财主家放羊,来到九里山后有些困了,就躺在地上,但怕把羊丢了,不敢睡实。正在这时,有两个神仙化作凡人来点化韩信。其中一个说,那个小孩躺的地方是一块好坟地,有人家作为阴宅,日后定会有子孙当将军,领兵挂帅打天下。另一个则说,好是好,稍微高了些。韩信本来没睡着,听见他们二人的对话后,假意做出翻身的样子,往下溜了一点。那个人说,这下好了。韩信假意仍然睡着,等二人走后,就顺着身体画出道道后,赶紧起身,用拦羊铲挖坑穴。坑挖好后将一个绵羊疙羝推下去,回家对娘说,一只羊掉在坑里了,让娘帮着吊一下。韩信早年丧父,母子二人艰辛地生活在一起,丢了羊,生怕被财主家怪罪,母亲就与韩信一起来到九里山,到了坑边,娘问羊在哪里,韩信说在坑下,让娘下去拴羊。韩信趁娘往坑里看的时候顺势将娘推入坑中掩埋了。掩埋后,韩信大哭了一场,说,娘,咱们如此清贫,何时才有出头之日?不是为儿的狠心,这是一块好坟地,后人可以出将入相,如果被人家占去岂不可惜,也耽误了孩儿的前程,日后孩儿若有出头之日,也不枉娘早赴阴间一场,我也可以光宗耀祖。自此以后,韩信游走江湖,拜师学艺,熟读兵书,成为汉朝开国名将。

  韩信将娘掩埋在九里山后不久,夜里梦得太白金星与之盘谈。太白金星对韩信说你娘的坟地确实好,与平常坟地不同的是埋上一百天后若搬到祖坟与你父亲合葬,这样,你便可做皇帝了。韩信醒来后,却是一梦,将此言牢牢记在心里。不知是韩信称帝心切还是记错了,九十九天的时候,将母亲的坟墓打开,准备与父亲合葬。墓打开后,看见母亲如同生颜,一条腿已跨在绵羊疙羝的背上,另一条腿已离开地面,仅差一点没有骑上去。所以韩信日后只被封王而未称帝。九里山上活埋母,韩信以下犯上,欺了父母这层天,又被折去八年阳寿。

  又传说,韩信与项羽争战时,被项羽打败,追得抱头鼠窜,急急忙忙奔跑之际,忽然有水从空中泼洒在头上,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小孩正坐在树杈上往下撒尿。韩信此时正没好气,本想发作,但又想到自己是在逃跑,时间耽误不得,又想,让这个小孩缠一下项羽,自己就有时间逃跑了。便招呼小孩下来,给了一些钱,并说,你尿得好,我的钱少,后面马上过来一个黑大汉,他的钱多,你给他□在身上,肯定给的多。小孩听后很高兴,上到树上等那一个大汉。韩信跑了。不一会儿,项羽过来了,小孩一看正如韩信所说之人。项羽刚到树下,小孩便对着项羽就□,项羽抬头一看,是个小孩给自己头上□屎,哪能受了如此侮辱,下得马来,将树猛摇,小孩从树上跌落下来。项羽不由分说,抓起小孩两腿,活活将其撕作两半。韩信为了逃命却将无辜小孩的性命断送在项羽手中,他又欺了人,损去八年阳寿。

  在这一说法下,人们又为韩信增添了两个小传说。传说韩信逃到江边后,有一小船正在岸边停靠着,韩信上得船后,催促艄公赶快摇船,刚到对岸,项羽就赶到了。河上没有了船,但项羽有捥根之力,将自己的头发揪着从空中飘过对岸。韩信一看,逃是逃不掉了,就解开裤子在地上□屎。项羽赶到后一看韩信蹲在地上不起来,问他干什么,韩信说□屎。项羽听了感到好笑,世上有被吓得尿裤的人,韩信却被吓得拉出屎来,又想起韩信当年有胯下之辱,就想羞辱一下韩信,便说,韩信,你把屎吃了我就饶过你。韩信听后说,此话当真?项羽说,当真。韩信本来不想□,只是见项羽追来了装着□屎以想对策,用了半会劲仅努出一点屎尖。韩信命中又有王位,所以带有龙气,屡呈一个小棒形,因为韩信蹲着,项羽没有看见□了多少,才说出此话。韩信起身捡起屎棒塞到嘴里。项羽一看韩信吃屎这么容易,就反悔了,不放韩信走。韩信说,那你□下你吃了,你愿杀就杀,愿剐就剐。项羽怕韩信跑到刘邦那里帮刘邦打自己,便答应了。项羽因征战多时,肚子有些不舒服,一解裤子便拉了一摊稀屎,趴在屎上吃起来,但怎么也吃不下去,只好放韩信走了。另一个传说是,项羽对韩信不服,要一对一地较量,韩信哪里是项羽的对手,只好逃跑,来到乌江边后,有一只小船将韩信渡过江去,项羽赶来后无船渡江,可他有捥根之力,将自己的头发揪起从空中飘起渡江,韩信眼看项羽渡到江中,情急之中说,咱们说好一对一,你为什么带了一队人马赶来?项羽回头一看,并无人马跟随,便哈哈笑道,哪有人马跟随?这一笑不要紧,却把气放了,项羽从半空中掉了下来,淹死在乌江。这样,民间就有了韩信“力逼霸王投江”的说法。

  还有个传说说垓下大战后,项羽兵败来到乌江边,本想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再战。韩信早已料到项羽必有此行,已于日前令人用蜂蜜在地上撒出了“项羽死地”四个大字。蚂蚁闻到蜂蜜后,爬来吃蜂蜜,在“项羽死地”四字上爬得密密麻麻。项羽赶来一看,蚂蚁竟然能排列成此四字,显然是天叫我项羽死于此地,我项羽何敢违抗天命?所以,不肯过江东而去,自刎于乌江边上。韩信假借天意逼项羽自杀,这是欺天之罪,又折损了八年阳寿。

  韩信帮刘邦打下天下后,丞相萧何与吕后私通,想篡夺汉室江山,但恐韩信不允,二人便设计陷害韩信。一日,萧何传娘娘旨意,于未央宫召见韩信。韩信奉旨入未央宫后,正好撞见吕后洗澡,吕后便喊人将韩信拿下,说韩信有戏弄娘娘之意。类似的传说是萧何请韩信与吕后下棋,萧何故意将一粒棋子落在吕后脚下,韩信发现少了一子,四处寻找,在吕后脚上发现了棋子,顺手捡了起来,吕后大喊道:韩信无理!萧何令人将韩信拿了,以戏弄娘娘之罪要问斩韩信。韩信本无戏弄之意,不怕以此罪加害。刘邦又曾亲口封过韩信有几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刀不能杀,剑不能杀,也就是说铁器不能用来杀韩信。所以,韩信自不认罪,也不怕杀。吕后与萧何预谋好要宰杀韩信,早已预备了一把竹刀,拿来处斩韩信。韩信言说,我韩信见天不杀!吕后问,你见天?因在宫中,何能见天。韩信又说,见地不杀!吕后问,你看见地?宫中有地板,不见土地,韩信无以应对。只好说,凡铁器不能杀我,萧何拿出竹刀问韩信,这是什么,韩信言说竹片,萧何说,这不是铁器,就用此刀杀你。韩信死于竹刀之下,成为冤鬼。韩信之死成为奇冤,所以后人演韩信戏时有台词云:“九月十三韩信丧,满天鹅毛降凌霜,前宫有个萧何相,后宫有个吕娘娘,萧何相,吕娘娘,出谋定计害忠良,哪里出了忠良将,哪里奸臣害忠良。”

  后人根据韩信的传说故事,总结了他犯有凌欺“天、地、人”三才和冲了白虎、青龙,各夺寿八年,共计夺了四十年阳寿,本应活七十二岁,仅活了三十二岁就被害死了。关于这些民间说法,前两个所谓的冲白虎、青龙二神姑且不论,后面的说法就与史实不相符了。

  关于九里山上活埋母的说法

  九里山除陕北清涧(原属绥德)之九里山外,另外有三处也名九里山,俱与韩信有关。一座是韩信的家乡淮阴(今属江苏江阴)之九里山,现名“由里山”。一座是山东历城县东北的九里山,相传“韩信破齐历下,尝驻军于此”。还有一座在江苏铜山县北五里处,有山长九里,故名“九里山”。相传,这里是刘、项之战场。《魏书·地形志》云:“彭城有九里山。”《寰宇记》云:“其山有穴通瑯琊王屋,俗呼其池穴,亦名九嶷山。”依此看来“九里山”确实与韩信有缘。但典籍中并没有韩信葬母于九里山的记载,更没有活埋母的说法。相反,《汉书·韩信传》中云:“韩信,淮阴人,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关于此说,颜师古曰:“言其有大志。”后人大概就是根据这一记载杜撰出了韩信将其母亲活埋的传说。其实,韩信决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在他穷困潦倒之际,乞食于漂母,日后以千金赠一饭而名扬天下,怎么会将母亲活埋呢?如果确有其事,史书是会予以记载的,连胯下之辱都被收入其传,此事何能忘乎?关于九里山活埋母的传说,大概是以“九里山前摆战场,童子收拾旧山河”这两句后人对韩信的传颂衍化来的。韩信在历城九里山前破齐时,或者在铜山九里山展开刘、项之战时,很年轻,所以后人有此颂扬之词。在传颂中逐渐将“九里山前摆战场”衍化成了“九里山上活埋母”。这其中另一个原因就是《汉书》中有“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的记载。更何况,韩信葬母的传说仅在陕北有之,而真正的与韩信有关的九里山却没有此一传说。这大概是来陕北戍边的江淮子弟在传说过程中的差误,或是有人故意杜撰的。

  关于韩信借项羽之手活撕了娃娃一事。据《汉书》记载刘邦与项羽交战,兵败后被项羽追赶的“并渡河,至修武,从张耳、韩信……汉王得韩信军,留止,使卢绾、刘贾渡白马津入楚地……攻下梁地十余城。”项羽闻知后,决心以十五日必定梁地,于是引兵东征。“羽击陈留、外黄,外黄不下。数日降,羽悉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诣城东,欲阬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羽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所归心哉!从此以东,梁地十余皆恐,莫肯下矣。’羽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此说是项羽欲将外黄十五岁以上的人全部埋掉,而外黄令十三岁的儿子说服了项羽“阬”人的做法。传说中的撕娃娃,大概是由此衍化而来的。

  关于韩信谋反一事,也是有的。韩信灭赵降燕定齐后,声威大振。齐人蒯通判断天下大权将握在韩信之手,便对韩信称自己会相术,言说人的“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脸色,成败在于决断”。因对韩信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劝韩信自取天下。韩信虽然没有听蒯通之言打天下,但他却派人对刘邦说:“齐国是个伪诈多变之国,而且南邻项羽,没有一个王来坐镇,恐怕不得安定,请大王封我为假齐王,以镇守齐国。”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在荥阳,闻听此言后,大怒说,我被困于此,他不发兵救我,还要自立为王。张良和陈平急忙制止了刘邦,并且对刘邦耳语说,你能管了韩信称王吗?干脆封他为王,以防变故。刘邦马上醒悟过来,并改口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应当做真王,做什么假王?”派张良前往齐国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张良、萧何三人被刘邦称为“人杰”,对他们三人的评价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因为韩信要称王,又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当然对他不放心,所以有所疑忌。楚军破灭后,刘邦就将韩信封为楚王,都不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后来有人告发韩信有谋反行为,刘邦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因此引起了韩信的不满。据《汉书》载:“汉十年,(陈)豨果反,高帝自将而往,信(称)病不从。阴使人之豨所,而与家臣谋,夜诈赦诸官徒奴,欲发兵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书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乱)[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帝所来,称豨已死,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之族。”韩信被杀时为淮阴侯,果如蒯通之言:“不过封侯,又危不安。”如果做了帝,就不可能遭此祸殃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