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4章 司马昭的心思(2)

  开始,人们谁也不语,周处态度诚恳,再三追问。一位花白胡子的老大爷抬头看了看周处,深深叹了口气,而后不慌不忙地说道:“你不知道啊,人们生活虽安定了,可村里的三害还没除去,谁高兴得起来呢?”周处又问:“您说说,有哪三害呀?”这位大爷见他又问,就索性给他说开了。“南山上有吃人又糟害牲畜的白额大猛虎,常到村里来,你不知道吗?这是一害;咱村外大河里有兴风作浪的蛟龙,它一闹腾,就发大水,淹了咱的庄稼,另外,这蛟龙经常出没咱这河段,谁敢去划船打鱼?这是第二害。”说到这儿,这位大爷头一低不说了。

  周围的人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也纷纷低下头,不作声。只有周处,不知怎么回事,就急着追问:“您刚说了两害,不是还有第三害吗?您接着说呀。”这位老大爷见他急着追问,又知他性情暴躁,不敢不说,所以只好支支吾吾地低声说道:“你问那第三害呀,村里大人小孩全知道。咱村有个欺压乡邻的人,他常常跟人争斗,无理搅三分,弄得人们不得安宁,大人小孩都怕他。你说这不算一害吗?”又一位老大爷接着说:“是啊,村里人背后都议论他哩,暗暗咒骂他。人们都说,这三害不除,村里百姓不得安宁。”?

  周处听到这里,劲头来了,他跺着脚,挥着手,然后又拍拍胸脯对周围的人说:“这算得了什么,不就这三害吗,我保证除掉它们!”在座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你能除掉这三害,是村里天大的喜事,全村要好好感谢你的!”?

  周处要除三害的消息,不胫而走,远近乡邻都传开了。不少人见到周处都朝他伸出大拇指。周处见了,心里高兴,劲头更足了,信心更大了。为除掉三害,周处开始认真作准备。他磨快了钢刀,准备好利箭,就买了张更大的弓,就像要赴战场一样。

  一天,他早早起来,带着刀,背着弓箭,雄纠纠向南山进发,去寻找那只吃人的白额猛虎。他到了南山,在树林里转来转去,没见白额猛虎的踪影,正待坐下休息,隐隐听得有响动,他警觉地站起身,张耳静听。说时迟那时快,站起身未听到什么,只觉一阵冷风吹来,紧接着一声响彻山谷的虎啸传来。小动物吓得乱窜,树叶被震得籁籁往下落。他转过身,定睛一看,一只凶恶的白额猛虎张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周处急速一闪身,老虎扑个空。周处拈弓搭箭,当老虎再腾身扑向他时,对准老虎喉咙,猛射一箭。老虎疼得翻滚,他对准老虎胸脯又狠狠一箭,这只害人猛虎再也动不了了。?

  猛虎被除,村人皆喜。周处又去除蛟龙。一天,周处正在家中休息,村人来告,蛟龙来到了长桥下。他带好刀、箭,来不及吃饭,只带点干粮就出发了。他到了长桥,看准蛟龙的去向,纵身跳下水,追赶蛟龙。只见他在水中翻上钻下,与蛟龙搏斗,浪花四溅。时而,蛟龙浮出水面,时而又沉下水底。就这样,打出好几十里外,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没有上岸回家。村里人以为他被蛟龙吃掉了,奔走相告,有人提议要庆贺一番。?

  周处凭着他的勇敢与过人的力气,最后将蛟龙杀死了。几天后,他带着胜利的喜悦,兴致勃勃回到村里。进村后,见村人都在庆贺,因为都以为他也死了。这时,他才明白,人们是将他与猛虎、蛟龙一样看待,是人们说的三害之一。这令他痛心不已。经过反复思考,他痛下决心,改正自己的恶习,要重新做个人们喜欢的人。?

  据说,他为彻底改过自新,还特意求师访友,学习做个百姓欢迎的人。当时的名士陆机、陆云兄弟,就是周处拜过的老师。他虚心学习,勇于改过,后来还被官府任命为无难督(当时官名)。?

  多少年来,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赞扬他胆量过人,尤其勇于改过。?智慧寄语

  父母应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人都有可能犯错,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就行。

  车胤(约公元333年―约公元401年)字武子,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省公安曾埠头乡)人。历任中书侍郎、侍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省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43囊萤映雪发愤读书?

  人们常说的“囊萤映雪”,是两个历史故事,并且都发生在晋代。“囊萤”,讲的是晋代南平人车胤的故事,故称“车胤囊萤”。?

  车胤的曾祖父车浚,在三国时期,曾当过吴国会稽(现浙江省绍兴市)的太守,车浚为官清正,同情百姓。一年,江浙一带闹灾荒,车浚便上书,要求国君开仓救济老百姓。当时吴王是孙皓,孙皓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将车浚处死。其原因是,吴王认为车浚别有用心,想借机在百姓中树立自己的恩威。于是,车胤家里祸从天降,一下子,家里变得一无所有,以后,他们便过着清贫如洗的生活。?

  车胤从小聪明喜读书,这次家里遭受重大灾难,给他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年少的车胤,没被困难吓倒,从此,他读书更加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常常是废寝忘食。来他家的亲戚朋友,都称赞车胤年少有志向,将来一定有出息。其中他父亲的一位好朋友对他父亲诚恳地说:“车胤这孩子,年小志大啊,又聪明好学,以后一定能使车家再振兴,你要好好培养他啊?

  家人听了都很高兴,但家境贫寒,无法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只能靠他自己。白天,车胤从不敢浪费一分一秒,对他来说,真是分秒必争啊!?

  他家的日子越来越困苦,有时连点灯用的油都买不起了。这样,天黑下来,车胤就无法读书了。为这,他很苦恼。但这也没把他难倒。晚上不能读书,他就记忆白天学的内容,他常常是晚上背诵白天看的诗文。这年的夏天,他和往常一样,因无灯,就在小院子里背诵诗文,忽然,他抬头看见许多萤火虫在头上飞。一闪一闪的有亮光,周围漆黑一片,可萤火虫的亮光显得很亮。这时他很高兴,他想:“若是能把这些萤火虫捕到放在一起,不就能像灯一样亮了吗?”?

  第二天,他做了一只囊(相当于现在的袋子)晚上就去抓萤火虫,放在这囊里,这样,晚上就能读书了。这以后,他就一批一批地抓萤火虫,借囊中萤火虫的光又能夜以继日地读书了。?功夫不负苦心人。车胤的刻苦攻读,终于得到了回报。他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当过太守、将军、吏部尚书等重要官职。?

  “映雪”是“孙康映雪”。说的是晋代名叫孙康的少年酷爱读书的故事。?

  孙康,小时家里很穷,他白天要帮家里干活。有时下地种田有时要上山砍柴,总之,白天很少有时间读书,这样,他只能利用早晚多读些书。?

  每天,他早早起床,一直读到吃早饭去干活。晚上读书是个好机会,安静,时间长。但是,孙康家里很穷,买不起油来点灯。他躺在床上,反反复复地考虑着白天早上看过的内容。但是,这对孙康来说,是很可惜的事。经常是睡了又醒。?

  一天晚上醒来,他将头侧向窗外一边,突然,他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丝亮光。他以为天要亮了,就同往常一样,起来早读。他读着读着,跳下床,走到窗前,推开窗子,只觉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他伸头向外看,只见茫茫大雪,外面成了银色的世界,处处是白色的,有微微的光亮。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并不是天亮了,原来是大雪放出的光亮啊!他关上窗子,揉揉眼睛,借着月光,继续看起书来。看着,看着,他想,我要到外边去读,不是更好吗?

  他不顾夜深天寒,带了书,拿了板凳,走到屋外,映着雪光,专心读起书来。因他衣衫单薄,有时冻得难以忍受时,他就起身跳一跳,跑一跑。这以后,每逢下大雪,孙康都很高兴,因为他能利用大雪映出的光来读书。他的苦学精神,终于使他学有所成,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官至御史大夫。?

  智慧寄语

  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方能创造条件刻苦学习。面对如今愈发优越的学习环境,父母应多向孩子讲述这类励志人物的故事,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陶渊明(约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后改名潜,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44不为五斗米折腰?

  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潜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他读书的办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也就是读得多而不过分地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臆测书籍的内容。可是每当他自己真的有些体会的时候,他会高兴得像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甚至连饭也忘记吃。就在这时,往往他也欣然命笔,写诗作文来表达自己的志趣。?

  陶潜家里很穷,他身上穿的是破旧的短衣,还打着补钉。他为人正直、乐观,虽穷但从不向人叫苦。他喜欢喝酒,但常常买不起。因为他为人直爽朴实,朋友很多,亲朋好友知道他喜欢喝酒,又爱慕他的才学,就常买酒请他喝,陶潜很实在,别人请他喝酒,从不客气,有请必到,到了就喝,喝醉了告辞回家,回家后提笔写诗作文。?

  一次,他又到朋友家喝酒。这位朋友见他家里实在太穷了,他本人又很有才学,就推荐他去官府做个小官吏。开始陶潜很高兴,可去了没几天就回家不干了。因为,他看不惯官场上那一套恶劣的作风。他对人说,我宁愿回家挨饿,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后来,他又被朋友推荐去做彭泽县(现在江西省湖口县)的县令。到任以后,他很想干一番大事业。这年,他年仅29岁,风华正茂,血气方刚。?

  陶潜为官,对上司从不阿谀逢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的冬天,上边的官府派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这种官虽然职位低,却很有权势,是县令的直接上司的爪牙,在太守面前说好说歹全凭他的那张嘴了。一般的县令,对他们是毕恭毕敬,百般殷勤。这次郡太守派来的督邮是个很粗俗傲慢而又无知的人,刚到彭泽的旅舍,就叫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县吏哪里敢怠慢,赶紧回报陶潜。陶潜到彭泽以前,曾做过几任小官,都因不肯趋炎附势而告退回乡。这次,这个无德无才依附权势的督邮到这里对陶潜发号施令,他怎么看得起!但是,因上下级关系,他又不得不去见一见,县吏说完,他就转身拔腿要去。县吏急忙上前拉住陶潜,并对他说:“大人,且慢,按常礼,参见督邮要穿戴整齐,着朝服,束大带,您要恭恭敬敬地去参见。不然,对您会不利啊!”陶潜听了,长长叹了口气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这等小人折腰!”?

  说完,他索性回府取出官印,并且写了辞职信,随即离职回家。这次,他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

  “五斗米”,是当时县令的俸禄,可谓是微薄的收入啊!“折腰”,即弯腰,这里指下拜行礼。陶潜多次辞官回乡,他不愿依附权势,更不愿卑躬屈膝地为人为官,这是很有骨气的。他虽穷,但不慕荣华;虽职位低,但不巴结上司。这种高洁的品格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陶潜这次回家以后,在自己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在房后,又开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蔬菜、花草,决定靠自己的劳动来过活。他一边耕种,一边写诗。因此,他成了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自然、纯朴、清新,读了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他最出名的作品是《桃花源记》。?

  智慧寄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说一个人有志气,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父母应培养孩子这种高尚的品格气节,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吐蕃的发祥地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雅隆河谷。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松赞干布继赞普位,迁都逻些,接着征服诸部,完成了西藏的统一。

  45机智的吐蕃求婚使团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
7教出最棒的儿子
8学前儿童游戏
9教子从此不累
10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平凡的家庭 杰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教育孩子是件苦恼的事,许多中国家长为此费尽心力,本书结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的故事启发家长换种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

  • 家教:与孩子同行

    作者:章创生主编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向家长和我们的孩子讲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错误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给我们小孩以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