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0章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问题

  近几年来,关于农村改革如何向纵深发展的问题,说法很多,路子不清,重点不明,基层的同志无所适从,这是当前亟待统一认识的一个大问题。

  我认为,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应当从农村发展的需要来考虑。改革不能脱离实际,改革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发展,促进农业基础地位的加强。从这一点出发,农村内部改革的重点是否可以这样说,即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推进双层经营,建立健全社区性合作组织,发展社会化服务。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的问题,中央已经反复强调多次,老百姓心里也是比较踏实的。当前的薄弱环节是统一经营抓得不够,应当作为重点来抓。之所以这样说,有这么几条根据:

  第一,这是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需要,是农户发展生产的需要。从陕西情况看,目前,多数农民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平均计算,一个农户只有八九百元的固定资产,积累水平大约是每年七八十元,离开统一经营,离开集体的力量,有很多事情是单个农产所无力承担的。在区、乡就农业生产过程来说,至少有八项需要统一经营来评决:①良种,②深翻,③灌溉,④植保,⑤防疫,⑥脱粒;⑦用电,⑧农田基本建设。这些生产环节没有统一经营,农户的生产潜力就很难进一步挖掘出来。

  第二,统一经营是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我们现在的农村,服务组织,有属于政府部门的农技、农机、水利、种子等服务体系,有属于流通领域的供销社、信用社等,也有农民联合起来的各种服务组织。这些服务组织当然可以直接和农户打交道,但在很多事情上必须经过统一经营这个层次,例如农技推广、水利建设、植保防疫等等。因此,统一经营的服务是整个服务体系的基础层次,这一层次搞不好,社会化服务就难以实观。

  第三,统一经营是对过去合作制度的继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村改革总的来看是成功的,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实事求是地说,也存在一些失误。十年农村改革,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四项:一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减轻农户负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二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四是放开大部分农产品价格。这四条改革措施中,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是最重要的,符合我国农村实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稳定农村大局,首先要稳定家庭承包制,不能动摇。

  但是,在80年代初期实行家庭承包制的时候,由于认识不一致,一些地方放弃了领导。当时有一句流行很广的话,叫做“上边放,下边望,中间有个顶门杠。”搞得一些中间的干部不敢领导,怕当“顶门杠”。农村改革,手是放开了,但也出现了自流现象。结果有的地方,一是把集体财产几乎分光了,有的村集体成了空壳,东西没了,人心也散了,二是没有加以区别,一刀切。三是实行“大包干”以后的一段时间,抓统一经营不力,相当一部分地方集体实力弱,统一经营搞得差,几乎只剩下分户经营一个积极性了。这几年的粮食徘徊与这些失误有一定的关系。对于这些失误,我们有些同志似乎有点回避:一段时间,连“合作”二字都不敢提了。这就给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好象我们放弃了合作道路,好象毛主席搞的合作化全部错了。这个问题应予以澄清。

  我的看法是,改革以前的合作化、公社化,尽管有不少缺点和错误,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以说,没有农业合作化,就不可能在短短的30年中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我们不能因为失误就把过去全盘否定。

  我们现在搞的以双层经营为基本内容的合作制与过去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过去是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简单地说,就统一经营而言,是继承;就家庭承包而言是否定。二者的结合解决了集体优越性与农户积极性的统一问题,这是发展。承认这一点,就应当把加强统一经营,完善双层经营作为合作制度建设的一个基本内来抓,我们在农村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要坚持合作制度。列宁一再指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努力在农村推行合作制度是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列宁的这个论点并没有过时。统一经营是合作制的一个内容,不能把统一经营和坚持合作制度割裂开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如何加强统一经营

  从陕西的实践看,加强统一经营,需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是组织形式问题。统一经营由谁来搞?我的意见还是要由经济组织来搞,设置社区性合作组织还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村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而合作组织是经济组织,其职能是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产积累、资源开发和兴办企业等,这两个组织不完全相同,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当然,一些地方的村委会也在搞统一经营,但这时它实际上扮演的是经济组织的角色,而不是自治组织的角色。第二,村委会的设置范围与社区性合作组织并不完全相同。村委会是按行政村设置的,社区性合作组织是以过去的基本核算单位(多数是生产队)为基础的。第三,村委会无法获得经济法人资格,在商品交换和对外经济往来中名不正,不方便,从发展的眼光看,设置社区合作组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当然,这件事不能一哄而起,还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多数群众的意愿逐步推行。在那些经济不发达的村子,如果多数村民不同意,那么,由村委会代行统一经营的职能也不失为一种过渡性的办法。同时,还要注意设置经济组织尽量不要增加享受补贴干部的人数,最好一套班子,两个牌子,交叉任职。

  二是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农民群众怕“变”,是怕走老路子、归大堆,并不是怕“合作”。我们加强统一经营,设置社区性合作组织,一定要反复、耐心细致地向农民讲清楚,加强统一经营是为了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要让农民明白,在你承包土地上打下的粮食,除去公购和必要的提留之外,余下的还归你。只要我们做好思想工作,努力为农民服好务,群众不会反对统一经营的。统一经营搞不好;集体没有实力,村干部成天“要钱、要粮、要命(刮宫流产)”,都是向农民“要”,没有“给”,农民不满,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就难以解决。相反,在统一经营搞得好的地方,集体有较强的实力,就会给农民许多帮助,有“给”有“要”,群众欢迎,党支部就有了号召力、凝聚力。

  三是要逐步增强集体实力。集体没有经济实力,增加农业投入,搞好服务都落不实。增强集体的经济实力是搞好统一经营的关键。这几年,在增强集体实力上已有不少好的办法,如兴办村组企业,实行“两田制”,完善果园、菜园、林场等专业承包,建立合作基金会,收取土地承包费,实行有偿服务等等,这些办法需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

  四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程度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一哄而起。我估计,在陕西认真进行这项工作,大约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在全省收到明显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太急了不行,有名无实也不行。这是一个艰苦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五是要强化农村经营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搞好审计监督,改变目前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使农民对集体财务的使用情况明白放心,这是增强集体实力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当尽快健全农村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体系,有领导、有计划的每年坚持搞一两次财务清理,形成制度,坚持下去。

  搞好统一经营的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目前村一级后进支部面过大是个大问题,我们陕西大约占15~20%,应当及早下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要把整顿后进支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下去,特别要注意选好一把手;二要对农村基层干部从工作、生活和政治上经以必要的关心和爱护;三要对那些瘫痪、半瘫痪的支部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比如派脱产干部任职就是一个好办法,我省已有七八个县这样做了;四要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实行统一领导,这一点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一点意见

  (1990年6月)我这次到了渭南几个县、市、主要是了解农村工作情况。渭南地区和县、市的同志们,对农村工作抓得紧,劲头十足,方向明确,成效很大,使我对发展陕西农业生产更加充满了信心。

  一关于粮食生产问题

  粮食问题,关系到人民吃饭,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是个十分重大的问题。我省这两年粮食丰收,去年总产达到209.8亿斤,超过了历史高高产量1984年的204.7亿斤。今夏油菜丰收是肯定的,小麦丰收在望。现在,大家的情绪都比较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全省粮食生产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粮食虽然丰收,但人均占有量却由1984年的690斤,降到了656.4斤,比全国平均水平738.3斤低81.9斤。农民人均收入也比全国低百元左右。这表明,粮食增产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任务,一方面要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坚决控制人口;另一方面,粮食的增长速度能不能再快一些?根据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纪末人均占有粮食要达到800斤的要求,我省在本世纪末,以人口达3550万计,粮食产量应达到280亿斤。现据有关部门测算,我省2000年人口将达到3775万左右。这样,即使奋斗到280亿斤粮食,人均占有量仍达不到800斤。因此,从长远看粮食的形势也是很严峻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省农业还是不发达的,农业后劲脆弱。全省人均占有粮食,除去口粮、饲料、种子等,所剩无几,商品率很低。这样,畜牧业、粮食加工业、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就难以发展,农村人口的转移就受到限制。农业上不去,国民经济很难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所以,省委、省政府提出本世纪末粮食产280亿斤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争取实现,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省上提出的280亿斤的粮食生产指标能不能达到呢?现在有些人对此信心不足,想退到260亿或240亿斤。我认为不能退,一定要力争达到280亿斤。“八五”计划从明年开始,到本世纪末还有10年,全省平均每年需增产7~8亿斤粮食,指标的确很高,似乎难以攀登。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最近,看到了希望,一些长期在农口工作的同志和农业专家们找到了粮食增产的路子,就是在灌区搞“吨粮田”、“双高田”,开发渭北旱原、陕南浅山丘陵区中低产田,等等。按照这个路子,大致框算一下:

  首先,关中老灌区现有粮田500万亩,1989年平均亩产854斤,按科学家提出搞“吨粮田”的意见,除过边沿地带和基层组织不力等因素外,争取搞300万亩吨粮田是有可能的,总产达60亿斤。

  第二,关中新灌区粮田有438万亩,1989年平均亩产743斤,拿出300万亩,产量翻一翻(1500斤/亩),总产是45亿斤。

  第三,渭北旱原粮田有1176万亩,1989年平均亩产429斤(其中水地325万亩,767斤/亩;旱地850万亩,300斤/亩)。以1000万亩计,平均亩产500斤,则总产为50亿斤。

  第四,陕南浅山丘陵区粮田有560万亩,1989年平均亩产250斤。其中汉中改造丘陵低山区工程完成后,120万亩地可获总产20亿斤;其余440万亩,单产达350斤计,总产可达15亿斤;两项合计为35亿斤。

  第五,汉江、月河川道有粮田100万亩,1989年平均新加坡产1500斤,这部分应实现吨粮田,总产计20亿斤。

  以上这5块总计粮产为210亿斤。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为6159.3万亩,减去上面的3360万亩,剩下的3799.3万亩,平均亩产要求达到185斤,总产即可超过70亿斤。这还未计算水利工程设施配套后新增的水浇地,渭南等地改造黄河滩涂、低洼盐碱地等新耕地,以及榆林地区治沙造田、绿洲农业可增产的粮食在内。这个大帐算下来,我看到280亿斤粮食是可能的、大有希望的。当然,这只是个粗略的计算,不够精确。算帐是容易的,但真搞到280亿斤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粮食的年平均增长度达到3%左右。要达到3%左右的速度,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必须解决好生产技术措施问题,主要是水、肥、土、种子、耕作方法等。有关专家告诉我,小麦亩产800斤的种子,玉米亩产1500斤的种子都可以解决。肥料则需要两条腿走路,光靠化肥不行,还要靠秸秆还田、农家肥。农家肥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特别是以后复种指数提高了,肥的问题就更重要了。还要注意纠正重夏轻秋的观念。关中历史上是夏秋两料以夏为主,现在要改变这个观念。吨粮田、“双高”田、间作套种等,都要求夏秋并重,两料并重,在用水问题上要注意节约,关中水资源不足,要提倡科学用水,不能搞大水漫灌。要提倡精耕细作,改变那种耕作粗放的老习惯,咱们的劳力多,完全可以把地种得细一些。南方人种田象绣花。精细得很,咱们北方人也“绣花”行不行?水、肥、土、种等措施上不去,280亿斤的目标就是空的。

  县里的同志现在是三年改选一次。县委书记、县长一上任就扎扎实实地干,不能“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而要换上就拼命干,三年变个样。县里的同志要有愚公精神,每天挖山不止,一任接一任地干下去,干它一个新天地,造福人民,造福子孙。

  二关于搞好双层经营的问题

  陕西的粮食要上一个新台阶,必须搞好双层经营,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这是前当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过去人民公社体制,把生产者捆死了,把农民的积极性捆没了。我们从1980年冬搞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搞了“大包干”。它突破了人民公社的框框,推倒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模式,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焕发了极大的劳动热情,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这几年促使粮食增产的因素,不仅是大包干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还有国家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稳定农民负担等政策;解放后四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挥了作用;老天帮了忙。这几个因素使粮食连续几年增产,1984、1989年两次达到高峰。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是适应农村生产力状况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急定,不能动摇。但是,应该说工作中也有失误。一是把集体的财产几乎分光了,有些没分下来的,这几年吃得也差不多了,干部补贴等都从这里支出。有些集体经济成了空壳,东西分光了,人心也散了。雷北、袁家、烽火这样集体财产没有分的村是极少数。一个就是搞大包干一刀切,没有加以区别。我曾到泾阳调查过,泾阳有两个相邻的村,何什么村和先锋村。大包干以前,先锋是先进大队,何什么村是普通大队,大包干时先锋大队把集体财产分光了,而何什么大队把一部分集体财产保留了下来。这几年,何什么村的变化比较起来很能说明问题。那些集体财产较多、生产搞得比较好的村,搞“大包干”是不适当的。现在有的同志不愿意承认我们在搞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有失误,这是不客观的。按中央当时的精神,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要发挥集体和家庭两个积极性,即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但执行的结果,在大多数地方,只剩下了分户经营的一个积极性,只是单层经营。大包干以后,在调整产业结构上我们做了许多工作,有成绩,但大量减少棉田面积是个失误。

  要搞“吨粮田”,要把粮食搞到280亿斤,现在这个状态不行。绺绺田,种子混杂、倒茬、耕作、植保不统一……这种状态同要在大面积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不相适应的,非抓统一经营这个层次,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可。但这决不是要回到人民公社化的老路子上去,不是“归大堆”,而是通过搞好统一经营,加强社会化服务,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无力解决和解决不好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潜力。要让农民明白,你种的地里打出的粮食归你,你搞不了的事情集体帮你办,为你服务。只要是把这个服务搞好了,农村一定会有个新的飞速跃。这牵扯到一个人们议论的问题,就是大包干的潜力挖尽了没有?有的同志认为大包干的潜力还大着呢,不需要搞统一经营;有的同志认为大包干的潜力发挥完了,不搞统一经营不行。我认为要辩证地看,大包干的潜力确实挖得差不多了。还有多大潜力呢?一户农民一年的收入,把各种开支除去,能够投入到农业生产里的只有七八十元,而且主要用于当年生产。农民大包干的潜力是有限的。但是,若加上统一经营这个层次,有了集体经济力量的支持,潜力就大了。所以我们现在要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加强统一经营这个层次,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个体经营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现在要搞统一经营相当困难,因为过去把集体的财产弄光了,陕北有的地方甚至连开会买灯油的钱都没有。现在有种说法,说农民不欢迎统一经营,这有片面性。农民怕归大堆,但又希望能提供服务。原来农民说:“土地分到户,不要村干部”,现在则说:“土地分到户,需要来服务”,这说明农民思想已有了变化。当然,也要看到各地经济、文化、工作发展不平衡,不能一刀切。统一经营的程度和水平要因地制宜。渭南这方面搞得比较好,工作扎实,尤其是1987年以后,进行了分类指导等,收到了明显效果。我估计,把统一经营这个层次搞起来,全省大约需五年时间,太急了不行,有名无实不行,不因地制宜不行。现在有些地方和农民的关系在比较紧张,农民说,村干部是“要粮、要款、要命(刮官流产)”,都是向农民“要”,没有“给”,这样关系就难搞好。如果统一经营这个层次搞起来,村有了经济实力,就会给农民许多帮助,有“给”有“要”,那里村干部和农民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

  搞好双层经营,应当注意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是逐步增强集体经济的实力。国家和省上的农业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治理大江大河和大型农田水利基建项目,农民个人投入能力有限,所以,当地农业投入主要依靠集体力量,韩城有个夏筇禹口村,两年给农业投入了35万元。这个村1400多人,人均一亩地,但他的村办企业搞得好,集体经济力量较强,党支部在村里就有号召力、凝聚力。没有经济实力,增加投入,搞好服务都落不实,只能象群众说的那样,是“计划在纸上,加强在会上,服务在嘴上”,可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是个关键。加强集体经济实力的办法很多,可以办些村组企业,搞有偿服务,征收土地承包费,机动田招标承包,发展农业基金制度,地多的地方还可以搞“双田制”。根据省委农研室统计,可以有十几种增加集体积累的办法。但必须注意发展集体经济不能与民争利,否则,即使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也没有凝聚力。第二是村子里的基层组织要健全,特别要选一个好支部书记,这是搞好统一经营的保证。村干部的条件,要把干部四化标准具体化,要选为人正派、处事公道、有一定办事能力的人来当干部。现在有的地方由县上或乡上给落后村派一个得力的干部当支部书记,把村里的工作搞好,这也是个好事;第三是抓好经营管理,尤其是农村的财务管理。这几年,农村的财务管理十分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搞好经营,农民不信任。韩城的同志说,现在的村干部清汤利水的少,贪污腐化的少,就是不干不净的多”。下决心把农村的财务清理好,把经营管理搞好,这是搞统一经营的必要条件。总之,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是加强“统”这个层次,增强村一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潜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关于农村流通领域的问题

  深化农村改革还有一个流通问题。议论最多的是价格问题,特别是粮食价格问题。价格体制改革要逐步进行。粮食价格不可以一下子提得很高,期望一步到位是不行的。如果硬要在短时间内一步到位,很可能引起混乱。要搞活市场,粮食价格的双轨制一时取消不了。要把国家征购这一块管好,收回来;城市平价粮的销售可酌量压一些。同时,把集市贸易开放得大一些,关闭的时间短一些,让农民因价格不合理所受损失的一部分从集市贸易上补尝回来。二是要以产品为龙头,搞产、供、销一条龙。现在有个生产、销售两张皮的问题,农民生产的产品卖出去卖不出去,供销社不承担风险,吃亏的总是农民。这种体制必须改革。供销社应深入到农村生产中去,以某个产品为龙头,搞产、供、销一条龙,为农民承担风险,把生产和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农村商品生产的组织者和服务中心。三是流通专营问题。当前一方面要搞专营,不搞不行,另一方面必须注意搞活。实行专营是为了有效地纠正流通领域内的混乱现象,不能象前两年那样,羊毛大战、蚕茧大战、辣椒大战……搞“百团”大战,乱七八糟,国家吃亏,农民吃亏。但也不能统死,这样农民受不了。国家收购不了的农副产品应允许农民自由经营。总之,农村工作要随时注意不平衡性,切忌一刀切。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5从日记到作文
6西安古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