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铭碑祭文共九首

  化城寺大钟铭并序

  化城寺,详见二十卷注。

  噫!天以震雷鼓群动,佛以鸿钟惊大梦。(1)而能发挥沉潜,开觉茫蠢,则钟之取象,其义博哉!夫扬音大千,(2)所以清真心,警俗虑;协响广乐,(3)所以达元气,彰天声:铭勋皇宫,(4)所以旌丰功,昭茂德。莫不配美金鼎,增辉宝坊,(5)仍事作制,岂徒然也。

  (1)扬雄《羽猎赋》:“撞鸿钟”。

  (2)大千世界,见二十三卷注。

  (3)广乐,见一卷注。

  (4)张衡《东京赋》:“铭勋彝器,历世弥光”薛综注:“铭,勒也。勋,功也。勒铭于宗庙之器,钟鼎万世,弥益光明。”

  (5)宝坊,见二十八卷注。

  粤有唐宣城郡当涂县化城寺大钟者,量函千盈,盖邑宰李公之所创也。公名有则,系玄元之英蕤,(1)茂列圣之天枝,(2)生于公族,贵而秀出,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西逾流沙,(3)立功绝域。(4)帝畴乎厥庸,(5)始学古从政。

  (6)历宰洁白,声闻于天。天书褒荣,辉之简牍,稽首三复,子孙其传,天宝之初,鸣琴此邦,(7)不言而治。日计之无近功,岁计之有大利。(8)物不知化,潜臻小康;(9)神明其道,越不可尚。

  (1)唐追号老子为玄元皇帝。嵇康《琴赋》:“飞英蕤于吴苍。”李善注:“蕤,草木花貌。”吕延济注,“英蕤,花也。”

  (2)王僧孺《礼佛唱导发愿文》:“天枝峻密,帝叶英芬。”

  (3)《汉书·地理志》:张掖郡居延县,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

  颜师古曰:“流沙,在敦煌西。”《韵会》:“流沙,地名,在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

  (4)《汉书·陈汤传》:“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

  (5)《宣帝纪》:“复其后世,畴其爵邑。”张晏日:“畴者。等也。”

  《广韵》:“庸,功也。”

  (6)《书·周官》:“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7)鸣琴,邑令事,见二十卷注。

  (8)《庄子》:“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9)《诗·小雅》:“汔可小康。”《郑笺》日:“康,安也。”

  方入于禅关,睹天宫峥嵘,(1)闻钟声琐屑,(2)乃谓诸龙象曰:(3)盍不建大法鼓,(4)树之层台,使群聋六时有所归仰,(5)不亦美乎?于是发一言以先觉,举百里而咸应。秋毫不挫,(6)人多子来。(7)铜崇朝而山积,(8)工不日而云会。

  (1)峥嵘,高峻貌。

  (2)琐屑,细小貌。

  (3)龙象,谓高僧。见十二卷注。

  (4)大法鼓,谓钟,见二十一卷注。

  (5)《西域记》: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粟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是中国以一昼夜分作十二时者,西国只分为六时也。

  (6)《庄子》: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国门之外,三月而成上下之悬。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屠曰:“一之间无敢设也。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从其强梁,随其曲傅,因其自穷,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途者乎?”

  (7)《诗·大雅》:“庶民子来。”赵岐曰:“众民自来趣之,若子来为父使之也。”

  (8)《诗·国风》:“崇朝其雨。”《毛传》曰:“崇,终也。从旦至食时为终朝。”《南史》:邓元起之在蜀也,崇于聚敛,财货山积。

  乃采凫氏撰鸣钟,(1)火天地之炉,扇阴阳之炭。(2)回禄奋怒,(3)飞廉震惊。

  (4)金精转涾以融熠,(5)铜液星荧而璀璨。光喷日道,(6)气歊天维。(7)红云点于太清,紫烟矗于遥海。(8)烜赫宇宙,功侔鬼神。(9)莹而察之,吁骇人也。(10)(1)《周礼》:“凫氏为钟。”《韵会》:“撰,造也。”

  (2)贾谊《鵩赋》:“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

  (3)《国语》:“回禄信于聆隧。”韦昭解:“回禄,火神。”

  (4)《博雅》“风师谓之飞廉。”

  (5)《说文》:“涾,涫溢也。”今河朔方言,谓沸溢为涾。《韵会》:熠,《说文》:“盛光也。又,闪铄貌。”

  (6)《隋书》: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六经天文编》:日所行之路谓之黄道,与赤道相交,半出赤道外,半入赤道内。

  (7)《说文》:“歊,气出貌。”宋玉《大言赋》:“壮士愤兮绝天维。”

  (8)《韵会》:“矗,长直貌。”《增韵》:“耸上貌。”

  (9)《庄子》:“梓庆削木为锯,锯成,见者惊犹鬼神。”

  (10)《鲁灵光殿赋》:“吁!可畏乎,其骇人也。”

  尔其龙质炳发,虎形躨跜。魔金索以上絙,悬宝楼而迭击。(1)傍振万壑,高闻九天。声动山以隐隐,响奔雷而阗阗。(2)赦汤镬于幽途,息剑轮于苦海。

  (3)景福肸蠁,(4)被于人天。非李公好谋而成,弘济群有,孰能兴于此乎!(1)梁简文帝《玄圃园讲颂》:“预入宝楼,窃窥妙简。”

  (2)宋玉《九辩》:“属雷师之阗阗兮。”《广雅》:“阗阗,声也。”

  (3)《法苑珠林》:阿鼻地狱有十八剑轮地狱,十八汤镬地狱。《翻译名义集》: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法苑珠林》:济生灵于苦海,救愚迷于火宅。

  (4)左思《蜀都赋》:“景福肸蠁而兴作。”吕向往:“肸蠁,湿生虫,蚊类是也。其群望之,如气之布写也。言大福之兴,有如此虫群飞而多也。”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1)人数之标准。大雅君子,同僚尽心,(2)闻善贾勇,(3)赞成厥美。

  (1)蔡邕《郭有道碑文》:“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李善注:“曾子曰:介虫之精曰龟,鳞虫之精曰龙。”

  (2)《左传》:“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

  (3)《左传》:“欲勇者贾予余勇。”

  寺主升朝,(1)闲心古容,英骨秀气,洒落毫素,(2)谦柔笑言。海受水而皆纳,镜无形而不烛。直道妙用,乃如是言。常虚怀忘情,洁己利物,是人行空寂,不动见如来。(3)(1)《翻译名义集》:《僧史略》云:详寺主起乎东汉白马寺也,寺既爱处,人必主之,于时虽无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东晋以来,此职方盛,故梁武造光宅寺,名法云为寺主,创立僧制。

  (2)鲍照诗:“陵令无人事,毫墨时洒落。”

  (3)《南史》:姚察将终,曾无痛恼,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

  有若上座灵隐,都维那则舒,(1)名僧日晖、蕴虚,常因调护。贤哉六开士,(2)普闻八万法。(3)深入禅惠,(4)精修律仪。

  (1)《唐六典》: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维那一人,共纲纪众事。

  《翻译名义集》:《五分律》:佛言,上更无人名上座。道宣敕为西明寺上座,列寺主、维那之上。《毗尼母》云:从无夏至九夏是下座,自十夏至十九夏是中座,自二十夏至四十夏是上座。《毗婆娑论》云:有三上座:一,生年上座,即尊长者,具旧戒名真生故。二,世俗上座,即知法、富贵、大财、大位、大族、在力、大眷属,虽年二十,皆应和合,推为上座。三,法性上座,即阿罗汉。维那,南山云:《声论》翻为次第,谓知僧事之次第。

  《寄归传》云:华梵兼举也。“维”是纲维,华言也,“那”是梵语,删去“羯磨陀”三字也。《僧史略》云:梵语“羯磨陀那”译为事知,亦云悦众,谓知其事,悦其众也。

  (2)开士,高僧也。见二十一卷注。

  (3)《报恩经》:八万法者,如树根、茎、枝、叶,名为一树。佛为众生始终说法,名为一藏,如是八万。又云:佛一坐说法,名为一藏,如是八万。

  又云:十六字如半偈,三十二字为一偈,如是八万。又云:长短偈,四十二字为一偈,如是八万。又云:如半月说戒为一藏,如是八万。又云:佛自说六万六千偈为一藏,如是八万。又云:佛说尘劳有八万,法藏亦八万,名八万法藏。

  (4)禅惠,即禅慧。王。 《头陀寺碑文》:“惟此名区,禅慧攸托。”李善注:“禅慧,禅定智慧,即六度之二行也。”

  将博我以文章,求我以述作。功德大海,(1)酌而难名。遂与六曹豪吏、(2)姑熟贤老,乃缁乃黄,(3)凫趋梵庭,(4)请扬宰君之鸿美。白昔忝侍从,备于辞臣,恭承德音,敢阙清风之颂。(5)(1)《法苑珠林》:众生功德海,无能测量者。

  (2)《通典》:州府佐吏,有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等六参军。在府为曹,在州为司,府曰仓曹、功曹,州曰司功、司仓。

  (3)缁,谓僧人缁服者。黄,谓道士黄冠者。

  (4)《埤雅》:“雕,鹗丑,善立。”“凫,鹜丑,善趋。”又云:“鹄善步,凫善趋,鹰善立。”凫越,谓群趋如凫、鹜也。江淹诗:“誓寻青莲果,永入梵庭期。”

  (5)《诗·大雅》:“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其辞曰:雄雄鸿钟砰隐天,(1)雷鼓霆击警大千。含号烜赫声无边,摧慑魑魅招灵仙。(2)傍极六道极九泉,(3)剑轮辍苦期息肩,(4)汤镬猛火停炽燃。恺悌贤宰人父母,(5)兴功利物信可久,德方金钟永不朽。

  (1)《汉书·礼乐志》:“休嘉砰隐溢五方。”颜师古注:“砰隐,盛意。”

  又《列子》:“砰然闻之如雷。”

  (2)《广音》:“慑,慑也。”杜预《左传注》:“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又云:“魑,山神,兽形。魅,怪物。”

  (3)释家以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种众生,谓之六道。九泉,见九卷注。

  (4)息肩,见一卷注。

  (5)《诗·大雅》:“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苕溪渔隐丛话》:司空图云:尝观杜子美《祭太尉房公文》、李太白佛寺碑赞,宏拔清厉,乃其歌诗也。

  天门山铭

  《江南通志》:博望山,在太平府西南三十里。梁山,在和州南六十里。

  两山石状巉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春秋时楚获吴艅艎于此,实大江要害之地,自六代建都金陵,皆于此屯兵扞御, 两岸山顶各有一城,宋将王元谟所筑。

  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两坐错落,如鲸张鳞。惟海有若,(1)唯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围车轮。(2)光射岛屿,气凌星辰。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国泰呈瑞,时讹返珍。开则九江纳锡,(3)闭则五岳飞尘。(4)天险之地,无德匪亲。

  (1)《初学记》:海神曰海若。

  (2)牛渚矶,在太平州当涂县西北三十里大江之滨,与天门山相去不及百里。《晋书》: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温峤燬犀角而照之,须臾,看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其夜梦神谓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

  (3)《禹贡》:九江纳锡大龟。孔颖达《正义》:龟不常用,故锡命乃纳之。蔡氏《集传》:大龟尺有二寸,所谓国之守龟,非可常得,故不为常贡。

  若偶得之,则使之纳锡于上。谓之纳锡者,下与上之词,重其事也。

  (4)陆机《汉高帝功臣颂》:“波振四海,尘飞五岳。”波振、尘飞,以喻乱也。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并序

  《六朝事迹》:《大唐贞义女碑》,李白文,在溧阳县颍阳江北。周必大《泛舟游山录》:去溧阳县四十里有贞义女庙,女姓史,黄山人。李太白作记,题云,《濑水上古贞义女碑铭并序》,前翰林院内供奉学士陇西李白述。《景定建康志》:溧水,一名濑水,在溧阳县西北四十里,东流为颍阳江,江上有渚,曰濑渚,伍子胥乞食投金处,故又曰投金濑。

  《吴越春秋》:子胥奔吴,疾于中道,乞食溧阳,适会女子击绵于濑水之上,筥中有饭,子胥谓曰:“夫人,可得一餐乎?”女子曰:“妥独与母居,三十未嫁,饭不可得。”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女子知非恒人,遂许之。发其箪筥,饭其盎浆,长跪而与之。子胥再餐而止。女子日:“君有远逝之行,何不饱而餐之?”子胥已餐而去,谓女子日:“掩夫人之壶浆,无令其露。”女子叹曰:“嗟乎!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大,越亏礼仪,妾不忍也。子行矣。”子胥行,反顾女子,已自投于濑水矣。呜乎!贞明执操,其丈夫女哉!皇唐叶有六圣,再造八极,(1)镜照万方,(2)幽明咸熙,(3)天秩有礼。(4)自太古及今,君君臣臣,烈士贞女,采其名节尤彰,可激清颓俗者。皆扫地而祠之。(5)兰蒸椒浆,(6)岁祀罔缺。而兹邑贞义女,光灵翳然,埋冥古远,琬琰不刻,(7)岂前修博达者为邦之意乎?(8)(1)六圣,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也。再造八极,谓玄宗平韦氏之难而天下复定也。

  (2)《楚辞·九思》:“三光朗兮镜万方。”

  (3)《书·尧典》:“庶绩咸熙。”孔安国《传》:“咸,皆也,熙,广也。”

  (4)《皋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正义》云:“天次序爵命,使有礼法,谓使贱事贵、卑承尊,是天道使之然也。人君当顺天意,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以敌人君为政,当奉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接之,使五者皆有常哉。”

  (5)《唐会要》:天宝七载五月十五日诏:上古之君,存诸氏号,虽事先书契,而道著皇王,缅怀厥功,宁王咸秩。其三皇以前帝王,宜于京城内共置一庙,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祭。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其祭料及乐,请准三皇五帝庙,以春秋二时享祭。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所由郡置一庙享祭,仍取当时将相德业可称者二人配享。令郡县长官春秋二时择日,粢盛、蔬馔、时果、酒脯,洁诚置祭。其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史籍所载德行弥高者,所在宜置祠宇,量事致祭。

  殷相傅说等忠臣十六人,吴太伯等义士八人,周太王妃太姜等孝妇七人,周宣王齐姜等烈女十四人,并令郡县长宫春秋二时择日准前致祭。《礼记》:“至敬不坛,扫地而祭。”

  (6)《楚辞》:“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王逸注,“蕙肴,以蕙草蒸肉也。椒浆,以椒置浆中也。”

  (7)司马相如《上林赋》:“鼌采琬琰。”颜师古曰:“琬琰,美玉也。”

  琬琰不刻,谓未刊立碑石。

  (8)《楚辞》:“蹇吾法夫前修兮。”吕向注:“前修,谓前代修习道德之人。”《后汉书·刘恺传》:“景化前修,有伯夷之节。”章怀太子注:“前修,前贤也。”《汉书》:“陈汤少好书,博达善属文。”

  贞义女者,溧阳黄山里史氏之女也,以家溧阳,史阙书之。岁三十,弗移天于人,(1)清英洁白,事母纯孝。手柔荑而不龟,(2)身击漂以自业。

  (1)移天,谓嫁也。见六卷《去妇词》注。

  (2)《侍·国风》:“手如柔荑。”《毛传》曰:“如荑之新生也。”《庄子》:“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以洴澼絖为事。”陆德明《音释》:“龟手,司马云:文拆如龟文也。”又云:“如龟挛缩也。”李云:“洴澼絖者,击漂子水上。”

  当楚平王时,平王虐忠助谗,苛虐厥政。芟于尚,斩于奢,(1)血流于朝,赤族伍氏。(2)怨毒于人,何其深哉!(1)《史记》: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兄曰伍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平王乃召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因曰:“王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

  无忌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去则父子俱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

  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员遂亡。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2)扬雄《解嘲》:“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颜师古注:“见诛杀者必流血,故云赤族。”李善注:“赤,谓诛灭也。”《海录碎事》:古人谓空尽无物曰赤,如赤地千里,《南史》称其家赤贫是也。赤族,言尽杀无类也。《汉书注》以为流血丹其族,大谬。

  子胥始东奔勾吴,(1)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2)伤弓于飞。逼迫于昭关,(3)匍匐于濑渚。舍车而徒,(4)告穷此女。目色以臆,授之壶浆,全人自沉,形与口灭。卓绝千古,声凌浮云。激节必报之仇,雪诚无疑之地。难乎哉!(1)《汉书》:太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勾吴。颜师古注:“勾,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於越’也。”

  (2)《庄子》:“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3)《史记》:伍胥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独身步走,几不得脱。《索隐》云:昭关,其关在西江,乃吴、楚之境。《江南通志》,昭关,在和州含山县小岘西,伍子胥自楚奔吴过此。

  (4)《周易·贲卦》:“贲其趾,舍车而徒。”

  昔如曹娥潜波,理贯于孝道;(1)聂姊殒肆,概动于天伦。(2)兽姑弃子,以却三军之众;(3)漂母进饭,没受千金之恩。(4)方之于此,彼或易耳。

  (1)《会稽典录》: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

  汉安二年,迎伍君神,泝涛而上,为水所掩,不得其尸。娥年十四,号慕思盱,乃投瓜于江,祝其父尸曰:“父在,此瓜当沉。”旬有七日,瓜偶沉,遂自投于江而死。县令度尚悲怜其意,为之改葬,命其弟子邯郸子礼为之作碑。

  (2)《史记》:聂政刺杀侠累,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购悬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

  久之莫知也。政姐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悬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欤?”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悬购其姓名千金,夫人不闻欤?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曰:“闻之。然政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没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3)《列女传》:鲁义姑姐者,鲁野之妇人也。齐攻鲁至郊,望见一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山。儿随而啼,妇人遂行,不顾。齐将乃追之,问所抱者谁也,所弃者谁也。对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弃者妾之子也。见军之至,力不能两护,故弃妾之子。”齐将曰:“子之于母,其亲爱也,痛甚于心,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

  妇人曰:“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夫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全,则鲁君不吾畜,大夫不吾养,庶民国人不吾与也。夫如是,则胁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子虽痛乎,独谓义何!故忍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于是齐将按兵而止,使人言于齐君曰:“鲁未可伐也。乃至于境,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请还。”齐君许之。鲁君闻之,赐妇人束帛百端,号曰义姑姐。

  (4)漂母事,见六卷注。

  卒使伍君开张阖闾,(1)倾荡鄢、鄂。(2)吴师鞭尸于楚国,申胥泣血于秦庭。

  (3)我亡尔存,亦各壮志。张英风于古今,(4)雪大愤于天地。微此女之力,(5)虽云为之士,焉能咆哮烜赫,施于后世也。

  (1)开张阖闾,谓开大吴君之霸业。

  (2)鄢,楚之别都,唐时为襄州之宜城县。郢,楚之正都,唐时为荆州之江陵县。二地相去约二百五十余里。

  (3)《史记》: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

  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

  (4)《北山移文》:“张英风于海甸。”

  (5)《韵会》:“微,非也。”

  望其溺所,怆然低回而不能去。每风号吴天,月苦荆水,(1)响像如在,精魂可悲。惜其投金有泉,(2)而刻石无主,哀哉!(1)荆水,荆溪也。《溧阳县志》:溧水在县西北,一名濑水,上承丹阳湖,东流为宜兴县之荆溪,下注于太湖,旧名永阳江,又曰中江。

  (2)《吴越春秋》:子胥既破楚,过溧阳濑水之上,乃长叹息曰:“吾尝饥于此,乞食于一女子,女子饲我,遂投水而亡。将欲报以百金,而不知其家。”乃投金水中而去。有顷,一老妪行哭而来,人问曰:“何哭之悲?”

  妪曰:“吾有女子,守志三十不嫁,往年击绵于此,遇一穷途君子,而辄饭之,恐事泄,自投于濑水。今闻伍君来,不得其偿,自伤虚死,是故悲耳。”

  人曰:“子胥欲报百金,不知其家,投金水中而去矣。”老妪遂取金而归。

  《一统志》:投金濑,在溧阳县西北四十里。

  邑宰荥阳郑公名晏,(1)家康成之学,(2)世子产之才。(3)琴清心闲,百里大化。有若主簿扶风窦嘉宾、县尉广平宋陟、丹阳李济、南郡陈然、清河张昭,(4)皆有卿才霸略,(5)同事相协,(6)缅纪英淑,勒铭道周,(7)虽陵颓海竭,文或不死。

  (1)按:唐时荥阳郡,即郑州,属河南道。扶风郡,即岐州,属关内道。

  广平郡,即洛州,属河北道。丹阳郡,即润州,属江南东道。南郡,即荆州,属山南东道。清河郡,即贝州,属河北道。皆诸人之族望,故冠于姓名之上,而实非产于其地者也,犹之太白生于蜀而自称陇西李白,退之生于南阳而自称昌黎韩愈耳。

  (2)《后汉书》: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3)《史记》: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

  (4)唐时,上县置尉二人,而此之列名者四人,岂一时之制稍有增益与?

  (5)《左传》: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才也。《华阳国志》:陈登曰:“雄姿杰出,有霸王之略,吾敬刘玄德。”骆宾王诗:“霸略今何在,王宫尚岿然。”

  (6)《书·洪范》:“相协厥居。”孔颖达《正义》:“相,助也。协,和也。”

  (7)《广韵》:“缅,远也。”“勒,刻也”。《诗·国风》:“有林之杜,主于道周。”《毛传》曰:“周,曲也。”

  其辞曰:粲粲贞女,(1)孤生寒门。上无所天,(2)下报母恩。春风三十,花落无言。

  乃如之人,激漂清源。碧流素手,索彼潺湲。(3)求思不可,(4)秉节而存。

  伍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5)声动列国, 义形壮士。入郢鞭尸,还吴雪耻。投金濑沚,报德称美。明明千秋,如月在水。

  (1)粲粲,美洁貌。

  (2)上无所天,言无父无夫也。详六卷注。

  (3)《广韵》:“潺湲,水流貌。”

  (4)《诗·国风》:“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5)《史记》:李园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并序

  《唐书·地理志》,鄂州江夏郡隶江南西道。胡三省《通鉴注》:鄂州,春秋夏汭之地。《江夏记》云:一名夏口,一名鲁口。吴始筑郡城。晋未始立鄂州。隋平陈,改为鄂州,因鄂渚为名。

  太虚既张,(1)惟天之长。所以白帝真人,当高秋八月五日,降西方之金精,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圣诞之节也。(2)(1)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李善注:“太虚,天也。”

  (2)《玉海》:《实录》:玄宗以垂拱元年八月五日生于东都。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宴百僚于花暮楼下,左相乾曜、右相说上表曰:“少吴著流虹之感,商汤本玄鸟之命。陛下二气合神,九龙浴圣,月惟仲秋,日在端五,长星不见之夜,祥光照室之朝,请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之天下,咸令宴乐。”群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酎,上万岁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缓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囊相遗问,村社作寿酒宴乐,名为赛白帝,报田神。天宝七载八月已亥,改为天长节。

  我高祖创业,太宗成之,三后继统,(1)王猷如一。(2)大盗间起,(3)开元中兴,力倍造化,功包天地。不然,何能遏牺、农之颓波,返淳朴于太古。虽轩后至道,由闻蚩尤之师;(4)今网漏吞舟,(5)而胡夷起于毂下。(6)(1)三后,谓高宗、中宗、睿宗。

  (2)张协《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静。”李善注:“《毛诗》曰:‘王犹允塞。’犹,与猷同。”张铣注:”猷,道也。”

  (3)大盗,指韦、武诸贼臣,以其谋危宗社,故曰大盗。

  (4)《史记·五帝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5)《酷吏传》:“漏网于吞舟之鱼。”

  (6)司马相如《谏猎书》:“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转也。”李善《文选注》:“胡广《汉官解故注》日:毂下,喻在辇毂之下,京城之中也。”

  光天文武孝感皇帝,(1)越在明两,总戎扶风。(2)正帝车于北斗,(3)拯横流于鲸口;(4)回日辔于西山,(5)拂蒙尘于帝颜。(6)呼吸而收两京,烜赫而安六合。历列辟而罕匹,(7)顾将来而无俦。太阳重轮,合耀并出。宇宙翕变,草木增荣。一麾而静妖氛,(8)成功不处;五让而传剑玺,(9)德冠乐推。

  (1)《旧唐书》:至德三载正月戊寅,上皇御宣政殿,册皇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上以徽号中有“大圣”二字,上表固让,不允。乾元二年春正月己巳朔,上御含元殿,受尊号曰“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

  (2)越与奥通,发语声。明两,见二十二卷注。总戎扶风,见十一卷注。

  (3)《甘氏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谓帝车。第一名天枢,第二名璇,第三名玑,第四名权,第五名衡,第六名闿阳,第七名瑶光。

  (4)横流,见十一卷注。沈佺期诗:“魂魄游鬼门,骸骨遗鲸口。”

  (5)庾信歌:“回日辔,动天关。”

  (6)《左传》:“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

  (7)班固《典引》:“德臣列辟,功君百王。”章怀太子注:“列辟,谓古之帝王也。”

  (8)任昉《宣德皇后令》:“白羽一麾,黄鸟底定。”李善注:“《鬻子》曰:武王率兵车以伐纣,纣虎旅百万,陈于商郊,起自黄鸟,至于赤斧,三军之士,靡不失色。武王乃命太公把白旄以麾之,纣军反走。”

  (9)《汉书》:袁盎曰:“陛下至代邸,西向让天子者三,南向让天子者再。夫许由一让,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传剑玺,见十一卷注。

  肃宗克定两京,迎上皇还京,请归东宫,乃涕泣受传国玺,详见十一卷注。”

  於戏!昔尧及舜、禹,皆无圣子,(1)审历数去己,(2)终大宝假人,(3)饰让以成千载之美,未若以文明鸿业,(4)授之元良,(5)与天同休,相统亿祀。

  则我唐至公而无私,越三圣而殊轨。(6)腾万人之喜气,烂八极之祥云。(7)上皇思汾阳而高蹈,(8)解负重于吾君。(9)能事斯毕,与人更始。(10)(1)尧、舜无圣子,文乃兼禹言之,误也。

  (2)《书·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蔡氏《集传》:“历数者,帝王相继之次第,犹岁时节气之先后。”

  (3)《周易》:圣人之大宝曰“位”。

  (4)鸿业,大业也。《后汉书》:“皇帝幼冲。承统鸿业。”

  (5)《礼记》:“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

  (6)《汉书·曹褒传》:“三五步骤,优劣殊轨。”

  (7)《尚书大传》:”卿云烂兮,糺漫漫兮。”

  (8)《庄子》:“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9)《淮南子》:“尧举天下而传之于舜,若解重负。然非直辞让,诚无以为也。”

  (10)《汉书》:夫赦令者,将与天下更始。《后汉书》:荡涤宿恶,与人更始。

  乃展祀郊庙,(1)望秩山川。(2)方掩骼于河、洛,(3)吊人于幽、燕。但诛元凶,(4)不问小罪。噫大块之气,(5)歌炎汉之风。(6)云滂洋,雨汪□□。(7)澡渥泽,(8)除瑕颣。削平国步,(9)改号乾元。至矣哉!其雄图景命,(10)有如此者。

  (1)《韵会》:“展,诚也。”

  (2)《书·舜典》:“望秩于山川。”孔氏《传》:“诸侯境内,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谓五岳牲礼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其余视伯子男。”

  蔡氏《集传》:“望而祭之,故曰望。秩者,其牲币祝号之次第。”

  (3)《吕氏春秋》:“掩骼霾髊。”高诱注:“白骨曰骼。”

  (4)《宋书》:“志枭元凶,少雪仇耻。”

  (5)《庄子》:“大块嗜气,其名为风。”

  (6)汉高祖《大风歌》,见二十卷注。

  (7)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威武纷坛,湛恩汪□□。”颜师古注:“汪□□,深广也。”

  (8)王僧孺《谢除吏部郎启》:“自遇休明,多逢渥泽。”

  (9)《诗·大雅》:“国步斯频。”《集传》曰:“步,犹运也。”(10)江淹《恨赋》:“雄图既溢,武力未毕。”《诗·大雅》:“君子万年,景命有仆”。

  我邦伯韦公,大彭之洪胤,(1)扶阳之贵族。雄略迈古,(2)高文变风。运当一贤,(3)才堪三事。(4)历职剖剧,能声旁流。振绣而白笔棱冠,(5)分符而彤襜入境。(6)曩者永王以天人授钺,东巡无名。(7)利剑承喉以胁从,壮心坚守而不动。房陵之俗,(8)安于太山;(9)休奕列郡,去若始至。帝召岐下,(10)深嘉直诚。

  (1)邦伯,谓刺史。见六卷注。《唐书》:韦氏出自风姓,颛顼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之世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其地滑州韦城是也。豕台、大彭迭为商伯,周赧王时始失国,徙居彭城,以国为氏。韦伯遐二十四世孙孟为汉楚王傅,去位徙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汉丞相,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晋书·乐志》:“载德奕世,垂庆洪胤。”

  (2)《后汉书》:荀彧闻曹操有雄略。

  (3)甄鸾《笑道论》:《文始传》云:“五百年一贤,千年一圣。”

  (4)三事,三公也。见十九卷注。

  (5)绣衣、白笔,御史事,见十一卷注。

  (6)分符、彤襜,刺史事。分符,谓郡守得分虎符、竹使符,详五卷注。

  彤襜,见十四卷注。

  (7)天人,见五卷注。薛道衡《高祖文皇帝颂》:“授钺天人,豁然清荡。”

  永王东巡事,详后三十卷注。《艺文类聚》:挚虞《新礼仪》曰:汉、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钺于朝堂。新礼,遣将御临轩,尚书授节钺,古兵书跪而推毂之义也。《唐六典》:凡大将出征,皆告庙授斧钺。

  (8)《唐书·地理志》,山南东道有房州房陵郡。

  (9)《汉书》: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10)岐下,岐山之下,唐时为岐州扶风郡,肃宗时改称凤翔郡,未复京师以前,驻跸其地者凡八月。

  移镇夏口,(1)救时艰也。慎厥职,康乃人。减兵归农,除害息暴。大水灭郭,洪霖注川。(2)人见忧于鱼鳖,(3)岸不辨于牛马。(4)公乃抗辞正色,言于城隍曰:(5)“若三日雨不歇,吾当代乔木,(6)焚清祠。”精心感动,其应如响。无何,中使衔命,遍祈名山,(7)广征牲牢,骤欲致祭。公又盯衡而称曰:(8)“今主上明圣,怀于百灵,(9)此淫昏之鬼,(10)不载祀典,若烦国礼,是荒巫风。”(11)其秉心达识,皆此类也。物不知化,如登春台。(12)(1)杜氏《通典》:鄂州,吴时常为重镇,历代亦为兵冲。其地亦曰夏口,亦曰鲁口。

  (2)曹毗《霖雨诗》:“洪霖弥旬日,翳翳四区昏。”

  (3)刘勰《新论》:禹为匹夫,未有功名,尧深知之,使治水焉。使百川东注于海,西被于流沙,生人免为鱼鳖之患。

  (4)《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涯之间,不辨牛马。”

  (5)按“城隍之祀,莫详所自。芜湖城隍,相传建于吴赤乌二年,则其来久矣。《南史》:梁邵陵王纶祭城隍神。《北史》:慕容俨镇郢城,城中先有神祠一所,号城隍神。唐李阳冰《缙云县城隍神记》:城隍神,祀典无之,惟吴越有尔。风俗,水旱疾疫必祷焉。《太平广记》: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陆游云:唐以来郡县皆祭城隍,今世尤谨,守令谒见,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至祈禳报赛,独城隍而已。

  (6)《诗·国风》:“南有乔木。”《毛传》曰:“乔,上竦也。”

  (7)《唐书》:肃宗尝不豫,太卜建言,崇在山川。王屿遣女巫乘传,分祷天下名山大川,巫皆盛服,中人护领。此文所云“中使衔命,遍祈名山”,即其事也。

  (8)《汉书》:“盱衡厉色。”孟康注:“眉上曰衡。盱衡,举目扬眉也。”

  左恩《魏都赋》:“有睟其容,乃盱衡而浩。”刘渊林注:“盱衡,举眉大视也。”

  (9)班固《东都赋》:“礼神袄,怀百灵。”

  (10)《左传》:“又用诸淫昏之鬼。”

  (11)《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12)《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河上公注:“春,阴阳交通,万物咸动,登台观之,意志淫淫然也。”

  有若江夏县令薛公,(1)揖四豪之风,(2)当百里之寄。干蛊有立,(3)含章可贞。(4)遵之典礼,恤疲于和乐,政其成也,臻于小康。(5)(1)江夏县,鄂州附郭之县。

  (2)四豪,见十二卷注。

  (3)《易·蛊卦》:“初六,于父之蛊。”

  (4)《坤卦》:“六三,含章可贞。”孔颖达《正义》云:“六三,处下卦之极,既居阴极,能自降退,不为事始。惟内含章美之道,待命乃行,可以得正。故曰‘含章可贞。’”

  (5)《诗·大雅》:“迄可小康。”

  中京重睹于汉仪,(1)列郡还闻于舜乐。选鄂之胜,(2)帐于东门。乃登囱歌,击土鼓,(3)把蓐收,(4)迎田祖。(5)招摇回而大火乃落,(6)阊阖启而凉风始归。(7)签竿和籥之音,象星辰而迭奏;(8)吴、楚、巴、渝之曲,各土风而备陈。(9)礼容有穆,簪窃列序。(10)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11)班剑虎士,(12)森乎翠幕之前。(13)千变百戏,分曹贾勇。(14)蔺子跳剑,(15)迭跃流星之辉;都卢寻撞,(16)倒挂浮云之影。百川绕郡,落天镜于江城;四山入牗,照霜空之海色。献觞醉于晚景,舞袖纷于广庭。

  (1)《唐书·地理志》,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载曰中京,上元二年复曰西京。

  (2)选鄂之胜,选择鄂城名胜之区也。

  (3)《周礼·籥章》:“掌土鼓豳籥,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竣。”郑康成注:杜子春云:土鼓,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也。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也。《豳雅》,《七月》也。《七月》有“于耜”,“举趾”、“馌彼南亩”之事,是以亦歌其类。谓之”雅”者,以其言男女之正。

  (4)蓐收,司秋令之神。见二卷注。

  (5)《诗·小雅》:“琴瑟击鼓,以御田祖。”《毛传》曰:“田祖,先啬也。”《正义》曰:《郊特牲》注云:先啬若神农。《春官·籥章》注云: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是也。以祖者始也,始教造田谓之田祖。先为稼墙,谓之先啬。神其农业,谓之神农。名殊而实同也。

  (6)郑康成《礼记注》:招摇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正义》曰:招摇,北斗七星也。北斗居四方宿之中,以斗未从十二月建而指之,则四方宿不差。

  大火,心里也。见五卷注。

  (7)阊阖,西极之门。见十九卷注。《礼·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

  (8)《荀子》:“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竿萧管篱似垦辰日月,鼗柷拊椌似万物。”《隋书》:匏之蜀,一曰座,一曰竿,并女蜗之所作也。

  星列管十九千匏内,施簧而吹之。竿大三十六管。《风俗通》:大笙谓之巢,小签谓之和。郭璞《尔雅注》:籥,如苗,三孔而短小。《广雅》云七孔。

  (9)《汉书·乐志》:巴、俞鼓员三十六人。颜师古注:巴,巴人也。俞,俞人也。当高祖初为汉王,得巴、俞人,并□□捷善斗,与之定三秦,灭楚、因存其武乐。巴、俞之乐,因此始也。巴即今之巴州,俞即今之渝州,各其本地。《晋书》:汉高祖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賨人以从帝为前锋,及定秦中,封因为阆中侯,复賨人七姓。其俗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后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名曰巴渝舞。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总四篇。

  (10)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阵容有穆,宾仪式序。”

  (11)刘帧《瓜赋》:“布象牙之席,薰驮娼之筵。”

  (12)班剑,按《文选注》李善曰:《晋公卿礼秩》曰: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给虎贲二十人,持班剑焉。《汉官仪》曰:”班剑青,以虎皮饰之。”

  李国翰曰:“班剑,木剑无刃,假作剑形,画之以文,故曰‘班’也。”《文献通考》:班剑,本汉朝服带剑,晋易以木,谓之象剑,取装饰斑斓之义,此一说也。又《文选注》:刘良曰:班剑,谓执剑而从行者也。吕向曰:班,列也。言使勇士行列持剑以为仪仗也。胡三省《通鉴注》:班剑,持剑为班,立在车前也。又曰:班,列也。持剑成列,夹道而行也。以班力行列之义,又一说也。未知孰是。虎士,见八卷注。

  (13)潘岳《籍田赋》:“翠幕默以云布。”

  (14)分曹,分为二曹以较优劣。贾勇,争先炫耀其技,与《左传》贾勇之义微异。

  (15)《列子》:未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伎。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音释》所谓兰子以技妄游者也。《旧唐书》:梁有长跷伎、掷倒伎、跳剑伎、吞剑伎,今并存。

  (16)张衡《西京赋》:“都卢寻橦。”《汉书》:武帝享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详见一卷《大猎赋》注。《初学记》:寻橦,今之缘竿。《文献通考》:缘橦之技众矣,汉武帝时谓之都卢。都卢,国名,其人体轻而善缘也。

  鹤发之叟,(1)雁序而进曰:(2)恭闻天子无戏言,(3)恐转公以大用。老父不畏死,原留公以上闻。悦坐棠而呛风,(4)庶刻石以宾美。

  (1)庾信《竹杖赋》:“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2)雁序,犹雁行。雁之飞也,若有行列,先后之序,不相紊乱。

  (3)《史记》:史怯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4)《风俗通》:召公当农桑之时,重为所烦劳,不舍乡亭,止于棠树之下,听讼决狱,百姓各得其所,寿百九十余乃卒。后人思其德美,爱其树而不敢代,《诗·甘棠》之所作也。《隋书·王贞传调坐棠听讼事,绝咏歌。

  白观乐入楚,(1)闻韶在齐,(2)采诸行谣,遂作颂曰:(1)《左传》:“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

  (2)《说苑》: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韶乐方作。”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鄂州,本楚国之地,故曰“入楚”。因入楚而观乐,亲见其美,犹之在齐而“闻韶”。二句乃流水对法,或疑“入楚,’为误者,非也。

  爽朗太白,(1)雄光下射。峥嵘金天,华岳旁连。(2)降精腾气,赫矣昭然。

  诞圣五日,垂休万年。孽胡挻灾,(3)大人有作。雷霆发扬,欃枪乃落。(4)九服交泰,(5)五云索薄。(6)扫雪屯蒙,洗清寥廓。(7)轩后访道,来登峨嵋。

  (8)上皇西去,异代同时。六龙转驾,(9)两耀回规。重遭唐主,更睹汉仪。

  (10)肃肃韦公,大邦之翰严。(11)秀骨岳立,(12)英谋电断。(13)宣风树声,(14)远威逆乱。不长不极,(15)乐奏争观。丸剑挥霍,(16)鱼龙屈盘。(17)东回舞袖,西笑长安。(18)颂声载路,(19)丰碑是刊。(20)(1)《史记·正义》:《天官占》云: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径一百里。太白,即金星也,附日而行,或行在日之先,或行在日之后,虽无定所,而总之日行一度。其光芒所射,五星之中,惟太白最为明朗。

  (2)金天,见三卷注。华岳,见七卷注。

  (3)《韵会》:《说文》、《方言》:楚部谓取物而逆曰挺,一曰揉也。

  《增韵》:“引也。”

  (4)《尔雅》:“慧星为欃枪。”

  (5)《周礼》: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一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周易》:天地交泰。

  (6)五云,见七卷注。

  (7)屯蒙,见十一卷注。寥廓,见一卷注。

  (8)《抱朴子》:昔黄帝到峨嵋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子既君四海,复欲求长生,不亦贪乎?”

  (9)六龙,见八卷注。

  (10)复见汉官威仪,见十一卷注。

  (11)《诗·大雅》:“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又曰:“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毛传》曰:“翰,干也。”《郑笺》曰:“为周桢干之臣。”

  (12)陆机诗:“吴实龙飞,刘亦岳立。”

  (13)《周书》:“英谋电发,神旋风驰。”孙楚《白起赞》:“神机电断,气济师然。”

  (14)《宋书》:树声列藩,宣风铉德。

  (15)《礼记》:敖不可长,乐不可极。

  (16)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薛综注:“挥霍,谓九剑之形也。”张铣注:“跳,弄也。丸,铃也。挥霍,铃剑上下貌。”

  (17)《汉书》:“作已俞都卢、海中肠极、曼衍鱼龙、角抵之戏。”颜师古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为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

  《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

  (18)西笑长安,见十二卷注。

  (19)《诗·大雅》:“厥声载路。”《集传》曰:“载,满也。”

  (20)徐陵《孝义寺碑》:“谨勒丰碑,陈其舞咏。”

  比干碑

  《唐文粹》载李翰所作《殷太师比干碑》,即此篇也。虽文句之间略有不同,然异者只八十余字而已。按《唐书·李翰传》:翰擢进士第,调卫尉。天宝末,房琯、韦陟俱荐为史官,宰相不肯拟。与此文所云“天宝十祀,余尉于卫”,极为吻合。疑是太白代翰起草,而翰窜改数字以上石者欤?或谓翰亦以文鸣,似无情人代笔之理,不知一行作吏,簿书鞍掌之不遑,代言视草,势所不免。如李卫公《一品集序》,郑亚所作,亦命李义山起草,而自加更定者也。又何疑于翰焉?第其文质实疏达,与集中诸作,另成一格,恐实出自翰手。后之编辑者,或误以李翰为李翰林,遂尔采入集中那?眼者必能辨之。

  太宗文皇帝既一海内,明君臣之义。贞观十九年征岛夷,(1)师次殷墟,(2)乃诏赠少师比干为太师,溢曰忠烈公。(3)遣大臣持节吊祭,申命郡县封墓、葺祠、置守冢,以少牢时享,(4)著于甲令,(5)刻于金石。故比于之忠益彰,臣子得述其志。

  (1)岛夷,其地在东海之滨,故曰岛夷。

  (2)《左传》:“命以《康浩》而封于殷墟。”杜预注:“殷虚,朝歌也。”

  (3)《册府元龟》:贞观十九年二月庚戌,舆驾发洛阳,丁巳诏曰:“昔望诸列国之相,汉主尚求其后;夷吾霸者之臣,魏君犹礼其墓。况正直之道,迈青松而孤绝;忠勇之操,掩白玉而振彩者哉。殷故少师比干,贞一表德,邻几成性,以明允之量,属无妄之辰。玉马遽驰,愍其邦之珍瘁;宝衣将燎,惜其君之覆亡。其义不回,怀忠蹈节。谠言才发,轻百龄之命;淫刑既逞,碎七尺之躯。虽复周王封墓,莫救焚如之祸;孔圣称仁,宁追剖心之痛。朕自赵、魏,问罪辽碣,途经麦秀之墟,缅怀桑梓之地。驻躁而瞻荒陇,愿以为臣;抚躬而想幽泉,思闻其谏。岂可使慎终之义,久阙于往册;易名之典,无闻于后代。宜锡宠命,以展宿心。可追赠太师,谥曰忠烈。所司崇其墓而葺其祠,州县春秋二时祀以少牢,给随近五户,以供洒扫。”帝自为文以祭之。

  (4)郑康成《仪礼注》:礼将祭祀,必先择牲,系于牢而刍之,羊豕曰少牢。

  (5)《汉书·吴芮传》:“著于甲令而称忠也。”颜师古注:”甲者,令篇之次也。”又《叙传》:“至于甲令,民用宁康。”

  昔商王受毒痛于四海,(1)悖于三正,(2)肆厥淫虐,下罔敢净。于是微子去之,箕子囚之,而公独死之。(3)(1)《书·泰誓》:“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又云:“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孔安国《传》:“痡,病也。”

  (2)《史记》:“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

  裴骃注:“马融曰:动逆天地人也。”

  (3)《史记》: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

  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

  非夫捐生之难,处死之难。故不可死而死,是轻其生,非孝也。可死而不死,是重其死,非忠也。王曰叔父,(1)亲其至焉;国之元臣,位莫崇焉。亲不可以观其危,昵不可以忘其祖。则我臣之业,将坠于泉;商王之命,将绝于天。

  (2)整扶其颠,遂谏而死。剖心非痛,亡殷为痛。公之忠烈,其若是焉。

  (1)《楚辞章句》:“比干,纣之诸父也。”

  (2)《书·泰誓》:“自绝于天,结怨于民。”

  故能独立危邦,横抗兴运。周武以三分之业,(1)有诸侯之师。实其十乱之谋,(2)总其一心之众。(3)当公之存也,乃俄彼西土;(4)及公之丧也,乃观乎盂津。(5)公存而殷存,公丧而殷丧。兴亡两系,岂不重与!(1)《史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2)十乱,见二十六卷注。

  (3)《书·泰誓》:“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孔安国《传》:“三千一心,言同欲也。”

  (4)又《泰誓》:“西土有众,咸听朕言。”孔安国《传》:“武王在西,故称西土。”

  (5)《史记》:武王渡河,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责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孔安国《尚书传》:武王三年服毕,观兵孟津,以卜诸侯伐纣之心。

  且圣人立教,惩恶劝善而已矣。人伦大统,父子君臣而已矣。少师存则垂其统,殁则垂其教。奋乎千古之上,行乎百王之未。俾夫淫者惧,佞者惭,义者思,忠者劝。其为戒也,不亦大哉!而夫子称殷有三仁,是岂无微旨。尝敢颐之曰:存其身,存其宗,亦仁矣;存其名,存其祀,亦仁矣;亡其身,图其国,亦仁矣。若进死者,退生者,狂狷之士将奔走之;褒生者,贬死者,宴安之人将置力焉。故同归诸仁,各顺其志,殊涂而一揆,异行而齐致。俾后人优柔而自得焉,(1)盖《春秋》微婉之义。(2)(1)杜预《春秋左传序》:“将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

  优而柔之,使自得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2)《左传》:“《春秋》之称微而显,婉而辨。”杜预注,“文微而义著,辞婉而旨别。”

  必将建皇极,(1)立彝伦,(2)辟在三之门,(3)垂不二之训,(4)以明知于世。

  则夫人臣者,既移孝于亲,而致之于君。焉有闻亲失而不诤,亲危而不救,从容安地而自得,甚哉不然矣!(1)《书·洪范》:“建用皇极。”孔安国《传》:“皇,大也。极,中也。凡立事,当用大中之道。”《正义》云:“施政教,治下民,当使大得其中, 无有邪僻也。”

  (2)又曰:“彝伦攸叙。”《集传》曰:“彝,常;伦,埋也。所谓‘秉彝人伦’也。”

  (3)《国语》: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 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一事之。韦昭曰:三,君、父、师也。如一,服勤至死也,《抱朴子》:民生在三,奉之如一。

  (4)《史记》: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夫孝于其亲,人之亲皆欲其子;忠于其主,人之主皆欲其臣。故历代帝王,皆欲精显。周武下车而封其墓,(1)魏武南迁而创其祠。(2)我太宗有天下,湮百神,(2)盛其礼。追赠太师,谥曰忠烈。申命郡县,封坟葺祠,置守冢五家,以少牢时享。著于甲令,刻于金石。放戏!哀伤列辟,(4)主君封德,正与神明,秩视郡王。身灭而荣益大,世绝而祀愈长。然后知忠烈之道,激天感人深矣。

  (1)《礼记》:武王克殷反商,下车封王子比干之墓。郑康成注:积土为封,封比干墓,崇贤也。《史记》:命闳夭封比干之墓。《正义》曰:封,谓益其土及画疆界。《括地志》云:比干墓在卫州汲具北十里二百五十步。

  《水经注》:牧野有殷大夫比干冢,前有石铭题隶云:“殷大夫比干之墓。”

  所记惟此,今已中折,不知谁所志也。太和中,高祖孝文皇帝南巡,亲幸其坟而加吊焉,刊石树碑,列于墓隧。《墨庄漫录》:比干墓,在卫州西山,去城数十里,有汉、唐以来碑刻甚多,墓周围数里,生异木,樱结不可入。

  (2)《河南通志》:殷太师庙,在卫辉府城北十五里,祀殷太师比干,魏文帝建。唐贞观中修葺。《北史》:魏孝文迁洛,路由朝歌,见殷比干墓,怆然悼怀,为文以吊之。据二书所云,乃魏文帝也。文言“魏武”,恐误。

  (3)韦氏《国语解》:法祀曰煙。

  (4)列辟,见前篇注。

  天宝十祀,余尉于卫,拜首祠堂,魄感精动。而庙在邻邑,(1)官非式闾。(2)斫石铭表,以志丕烈。

  (1)翰官于卫县、而比干庙在汲县,故曰邻邑。

  (2)《周书》:“式商容闾。”孔颖达《正义》:“式者,车上之横木。

  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飞凭式,遂以式为敬名。”《说文》云:“闾,族居里门也。”武王过其闾而式之。言此内有贤人,式之礼贤也。

  铭曰:麋躯非仁,(1)蹈难非智。死于其死,然后为义。忠无二躯,烈有余气。正直聪明,至今猛视。咨尔来代,为臣不易。

  (1)卢谌《赠刘琨诗序》:“意气之间,糜躯不悔。”李善注:“《说文》曰:靡,烂也。”“靡”与“糜”古字通。东方朔《七谏》:“子胥谏而靡躯兮。”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

  《新唐书·韩愈传》: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则韩君乃昌黎公之父也。

  仲尼,大圣也,宰中都而四方取则;(1)子贱,大贤也,宰单父,人到于今而思之。(2)乃知德之休明,不在位之高下,其或继之者,得非韩君乎!(1)《史记》: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2)《家语》:孔子弟子有宓子贱者,仕于鲁,为单父宰,得行其政,于是单父治焉。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君名仲卿,南阳人也。(1)昔延陵知晋国之政,必分于韩。(2)献子虽不能遏屠岸之诛,存孤嗣赵,(3)太史公称天下阴德也。其贤才罗生,列侯十世,(4)不亦宜哉!(1)南阳郡,即邓州也,唐时蜀山南东道。

  (2)《新唐书》:韩氏出自姬姓,晋穆侯□□少子曲沃桓叔成师生武子万,食采韩原,生定伯,定伯生子舆,子舆生献子厥,从封,遂为韩氏。《史记·晋世家》:吴延陵季子来使,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语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3)又《韩世家》:晋景公之三年,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

  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赵朔,令亡。朔曰:“子必能不绝赵祀,死不恨矣。”韩厥许之。及贾诛赵氏,厥称疾不出。程婴、公孙杵日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景公十一年,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景公十七年,疾,卜大业之后不遂者为崇。韩厥称赵成季之功,今后无祀,以感景公。景公问曰:“尚有世乎?”厥于是言赵武,而复与故赵氏田邑,续赵氏祀。

  (4)又太史公曰: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韩氏之功,于晋未睹其大专也。然与赵、魏终为诸侯十余世,宜乎哉!琦按:全赵孤者韩献子厥也,延陵季子所称者韩宣子起也,今太白似作一人用,疑误。

  七代祖茂,后魏尚书令、安定王。五代祖均,金部尚书。(1)曾祖晙,银青光禄大夫、雅州刺史。祖泰,曹州司马。考睿素,朝散大夫、桂州都督府长史。

  (2)分茅纳言,剖符佐郡,(3)奕叶明德,休有烈光。(4)君乃长史之元子也。

  (5)(1)《北史》: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为武贲郎将。录前后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文成践祚,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卒赠安定王。长子备,袭爵安定公。备弟均,字天德,初为中散,赐爵范阳子,迁金部尚书。兄备卒,均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历定、青、冀三州刺史,除大将军、广阿镇大将,加都督三州诸军事,复授定州刺史。《通典》:魏尚书有金部郎,其后历代多有之。北齐金部主才量尺度、内外诸库藏文帐。按此,则“钧”字是“均”字之误。但均乃茂之子,非茂之孙,与七代、五代之文不合。而《唐书·宰相世系表》亦以为茂生二子备、均。

  (2)李翱《韩文公行状》:曾祖泰,皇任曹州司马。祖浚素,皇任桂州长史。父仲卿,皇任秘书郎。皇甫湜《韩文公神道碑》:会祖睿素,为唐桂州长史,善化行于江岭之间。又《唐书》均生晙,晙生仁泰,仁泰生睿素。则疑文之误也。《唐书》之误又因此文之误而误欤?《唐书·百官志》:文散阶从三品曰银青光禄大夫,从五品下曰朝散大夫。雅州卢山郡属剑南道。曹州济阴郡属河南道。桂州始安郡属岭南道。

  (3)分茅,见十五卷注。《汉书》:“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应劭注:“纳言,如今尚书官,王之喉舌也。”《北堂书钞》:尚书,唐、虞官也。

  唐、虞曰纳言,周官为内史。《大唐新语》:尚书,古之纳言。潘岳《马汧督诔》:“剖符专城,纡青拖墨之司。”李善注:《东观汉纪》:韦彪上议曰:“二千石皆以选出京师,剖符典千里。”张铣注:“剖符,谓剖竹分符,犹今之印也。分茅,谓加王爵。纳言,谓为尚书。剖符,谓为刺史、长史。

  佐郡,谓为司马。”

  (4)《诗·周颂》:“鞗革有鸧,休有烈光。”

  (5)《鲁颂》:“建尔元子,俾侯于鲁。”《毛传》曰:“元,首也。”

  妣有吴钱氏,及长史即世,夫人早孀,弘圣善之规,(1)成名四子,文伯、孟轲二母之欤?(2)(1)《诗·国风》:“母氏圣善。”

  (2)《列女传》:鲁季敬姜者,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之母也。博达知礼。穆伯先死,敬姜守养,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却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矣。敬姜召而数之曰:“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以明矣。”文怕乃谢罪。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髦倪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敬姜曰:“子成人矣。”君子谓敬姜备于教化。

  又曰: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孟子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机,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以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