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哑柏古镇享誉全国

  刘知民

  哑柏镇,是闻名全国的古镇、西北最大的刺绣品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物阜民丰,市场繁荣,素有“关中明珠刺绣之乡”之美称。现为首批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目前西安市发展改革十强镇之一。

  古镇街景

  哑柏镇,位于周至县城西11.5公里处,310国道横贯镇区东西,杨哑渭河大桥接通隔河相望的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东临四屯,西接青化,南依翠峰,北濒渭河。面积44.16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下辖15户行政村、158户村民小组、一户居委会。人口560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63人、暂住人口9042人。

  专业市场快速发展支柱产业呈现优势

  哑柏镇一马平川,河渠纵横,交通发达,襟连六县一区,历来是周、眉、扶、岐、武、杨等周边区县的集贸中心,各类专业市场蓬勃发展。1998年,被省上确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城镇规划上档次,城镇建设上水平,镇区建设面积由原来的1.2平方公里扩展到3平方公里,道路全部水泥硬化,镇区得以绿化美化,高楼林立,卫生整洁,已形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刺绣、布匹、苗木花卉、畜牧、运输、饮食、综合、农贸”八大专业市场,秩序井然,商贸繁荣,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哑柏经济繁荣,现已形成“刺绣、纺织、印染、猕猴桃、苗木花卉”五大支柱产业。哑柏刺绣,行销全国各地,刺绣产业带动了哑柏经济的第一次腾飞;苗木花卉,品种精而全,已成为集“种植、绿化设施、供苗养护”为一体的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面积发展过1.2万亩,年收入达3000万元;猕猴桃,呈地区优势,现发展优质无公害猕猴桃1.3万亩,已成为西北规模化栽植的示范基地,建有中小型冷库300余座,储藏1.5万吨,年产值到3500万元;哑柏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现已发展到1500余家,形成了集“纺织、印染、刺绣加工、果品冷藏”为主的企业集群,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达9000余人。

  古镇哑柏建制悠久

  哑柏山环水绝,金土连珠结脉,周原陵丘龙虎俨而交应,风气和顺南来,洪隆渠引车峪水冲灌南原,积厚流光,源远流长。此乃“川原起伏,清渭荡漾”之区,积厚流光,源远流长。故而古人在此建制设镇。

  哑柏镇建制,历史悠久,古名“太白”。因处秦岭主峰太白山之东北麓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御赐钦封此地一株古柏为“哑柏”,而改名为“哑柏镇”。见清《太白庙碑记》:“哑柏,即古太白镇。由是考之,则太白镇,当在唐代可知也。”历史上,哑柏镇为周至西部总枢地,辖哑柏、青化、陈家、竹峪、阳化、车峪、白寨、福星八所一百三十六堡。其建置,唐代建玄真观于街心,西建灵泉寺。清代建魁星楼于东南,北建城隍庙。哑柏镇无城,周围分布着六户独立的城堡:东上堡,东下堡;西上堡,西下堡;新城堡,柿圜堡。其堡与堡之间形成东南西北四门,四门内为镇市。哑柏古集市,每月逢三、六、九日,为集会商贸日。

  哑柏历史沿革,自唐以后历代因之如故,沿袭至今。清初,哑柏为周至六大集镇之一;民国,哑柏为全县四大镇之一;解放后,哑柏为周至“城关、哑柏、终南”三大镇之一;1958年,撤镇,成立“哑柏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哑柏镇人民政府”。

  古镇文化光辉灿烂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一、蒋寨东岳庙会,三天三夜不落台

  哑柏东岳庙,关中远近闻名。处哑柏镇向北一里地。古庙院内,两株两搂粗的古柏挺拔参天,荫如华盖。庙内供奉五岳之尊的东岳大帝,即泰山神黄飞虎。据《重修东岳庙记》(明万历四十年)记载:建于唐会昌三年(843),元至正元年(1314)扩建,明清有修葺。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前殿、东西厢房、后殿。后殿以文明风格为主。前殿与东西两边厢房为清代建筑风格,为硬山式土木结构,三楹、进深两间;后殿为歇山式砖木结构,三楹,进深三间,斗拱层叠,雕梁画栋,螭吻凌云,脊兽欲驰,施琉璃瓦,雄伟壮观。现已列入“陕西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哑柏蒋寨东岳庙,最为有趣的是,每年正月二十八古庙会期间,七社十三堡轮流做东,演唱三天三夜的戏不落台。即不唱重复戏、昼夜不停,观众随时可看,过痛戏瘾。承戏演出的戏班子,没有48本戏就不敢伸手。写戏时,还要在“合同”上加写上一条“砖头瓦渣”,也就是说,唱得好戏迷们就拍手喝彩,会首就给演员披红挂彩。唱得不好,就喝倒彩观众有权利向舞台上撂“砖头瓦渣”。因此,剧团到处搬“把式”、请名演,无不为之卖力。正月春寒,夜晚天气寒冷,戏台下面,硬柴树根篝火朝天,亮如白昼,人们烤火看戏,买卖吃喝,要啥有啥,痛痛快快过足戏瘾。

  二、玄真观玉皇阁,再现古风雄姿

  玉皇阁,又名玄帝祠玉皇楼,位于哑柏镇中心广场南侧、镇政府大楼北。据旧《周至县志》载:“唐建玄真观于街心……”又据明嘉靖三十年《重建玄帝祠记》碑载:“明嘉靖十三年重修”。现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的门楼(玉皇楼)一座。坐南向北,三楹,重檐歇山顶、斗拱层叠、螭吻脊兽、雕花彩绘巍峨轩昂。

  玉皇阁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有失大雅。2004年,哑柏镇政府多方筹集资金80万元,进行了彻底修葺,使之面貌焕然一新,再现古风雄姿,为中心广场闪亮出绚丽景观。

  三、莽莽昌国原,巍巍天台寺

  天台寺,距哑柏镇南五里。南倚莽莽蜿蜒而来的昌国原,坐落于百丈屏立黄土崖半坡的一片开阔的平地上,左萦翠壁,右抱苍崖,上塬的“之”字路宛如盘龙,拔地而起的高原形似虎踞。古柏唐槐郁郁葱葱,森荫原坡,构成了“天地人三合,与自然和谐”的壮丽景观。据传,天台寺始建于东汉年间,遗迹记载现无佐证;现存东殿太白庙的柱基石上,尚有唐代字迹,考为唐僖宗时重修;清光绪二年(1876)又重修;1985年,昌东村群众进行了重要修葺,面貌焕然一新,巍峨壮观。天台寺是关中地区典型的四合院式古庙建筑群,前殿为关帝庙,后殿为三教殿,东厢殿为太白庙,西厢殿为诸神庙。殿各三楹,进深之间均为硬山顶,施灰板瓦,檐部有勾头滴水。后殿覆顶巨瓦,称之“三十三行大瓦”,是普通布瓦的5倍,村老尝引为自豪。寺东原有明代建筑戏楼一座,戏楼旁有古柏一株,柏树下有古塔八座,塔有铭碑。昔日村老乐道的“一柏零八塔”景观已不复存在。东殿太白庙彩绘壁画残留部分的人物栩栩如生,堪称难得一见的上品。西殿诸神庙南山墙顶部有清光绪十一年题诗,书法工整清秀,历经烟熏火燎,更显雅绝古风。

  复制品《重修天台寺记》碑,树立于大门西侧。原碑清光绪十年(1884)立,碑文为拔贡生周廷撰写。清末民初的大地理学家刘玺侯,在编著的《六朝石墨集》中,赞誉此碑文为“风雅可诵”。

  清光绪十年《重修天台寺记》碑文,略曰:“邑哑柏之南,有原焉。抗户杜,连眉坞,龙势蜿蜒而来。于崖之阿,平广约有数亩,曲而缭,邃而幽,有天台寺。抑余考之邑乘,访诸土人,无稽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第观其形势风景,左萦翠壁,右抱苍崖,路曲曲兮龙盘,地矗矗兮虎踞。迎朝旭,挹夕爽,原高若屏,渭流如带。每当风晨月夕,阴晴幻其态,云霞殊其色。骚客文人,或携酒自娱,可以远眺望;或抚琴独乐,可以寄遐思。洵一方之名胜,实西南之巨观也。”

  四、哑柏刺绣,驰名全国

  哑柏刺绣,是秦绣的代表,是民间工艺艺术中的奇葩。哑柏绣市,是西北最大的绣品交易中心。哑柏绣品驰名全国,远销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刺绣产业的兴盛、活跃,带动了哑柏经济的大腾飞。享誉绣乡之称的哑柏,由此也创造了众多的“西北之最”。

  哑柏刺绣,源远流长。溯源于周,初兴于汉,兴盛于唐,衰落于民,鼎盛于今。

  哑柏古为周京畿之地,是周族活动的重要区域。西南3公里的姬家沟,传为周王族后裔的居住地。其西青化有周之重臣南宫适的墓地。《诗·大雅》载“涉渭为乱,取厉取锻”,可看出周人“横流渡过滔滔渭水,经哑柏到南山,采取砺石、采取石段石”的生产活动景象。《周礼·考记》记载着,巾荒氏掌管练丝、练帛的操作过程。且有专门操制丝麻来制成布匹的,是妇功。《尚书》记载:“衣画而裳绣。”由此可知,周代已“练丝、练帛,衣画而裳绣”,且有专职负责人。

  汉时,周至哑柏地区为丝绸之路南线必经地,秦绣传到西域各国。其上林苑中的长杨宫、五柞宫、射熊馆等离宫别馆,为汉武大帝的行幸处。文献记载:“屋不呈材,墙不露形,囊以藻绣,络以纶连”,宫墙上裱糊着精美的绣品。这说明刺绣、织花、丝织业的进步。

  唐代,哑柏刺绣兴盛。做过周至县尉的白居易在“诗集”中多次描写刺绣,《骆口驿旧题诗》:“拙诗在壁无人爱,乌污苔侵文字残;惟有多情元侍御,绣衣不惜拂尘看。”他还写有《绣妇叹》:“连理花样绣罗襦,本拟新年饷小姑;自觉逢春饶怅望,谁能每日趁功夫?针头不解愁眉结,线缕难穿泪脸珠;虽凭绣床都不绣,同床绣伴得知己。”由此可见刺绣在民间之盛。

  清乾隆,知县邹儒推广蚕桑,促进了刺绣业的发展。在宫观寺庙宗教活动中,人们虔诚地把最好的绣品贡献给神佛。哑柏玉皇楼、东岳庙、天台寺的旌旗、神幡、桌帏、帐帘、百花伞等绣品,工艺精湛、精美绝妙,真乃是刺绣工艺的展示大亮相。

  民国时期,受战争和社会秩序的影响,哑柏刺绣处于衰落。

  解放后,社会秩序井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哑柏刺绣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槐花、六屯等村率先办起了刺绣厂,把一家一户的绣工、绣机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经营,促进了刺绣产业的大飞跃。据统计,70年代初,哑柏绣工400余人,纯收入20万元;1996年,有绣工1.5万人,绣贩5100人,绣机1.3万台,纯收入达2000万元。刺绣厂以及带动起来的印染厂、织布厂、床单厂100余家,私营厂仅一年就投资基建3000万元,绣市集货日,铺天盖地、五彩斑斓的绣品,让人眼花缭乱。日成交额就达2.3亿元,成为全国的第二大绣市,是西北最大的绣品集散地。刺绣是哑柏的支柱产业,被列为陕西省22个拳头产品之中,1992年5月投入使用的哑柏刺绣专业市场,标志着哑柏刺绣进入了崭新的阶段。2006年,哑柏刺绣,最值得乐道的是绣女风情:绣乡人家生了女孩,即在房门外悬挂一“绣花手帕”,称为“悬兑”。女娃不做满月,而是做20天,称作“欠欠”。做20天时,系上“绣花拥肚”,枕上舅家送来的“绣花狮子枕头”。戴上舅家送来的“绣花莲花帽”。穿上舅家送来的“绣花衣”。抱上舅家送来的“绣花踅子”。这就是说,女孩一生下来,一切都要体现一个“绣”。女孩稍大,便在三五成群地唱童谣《学绣花》:“娃娃巧了人人夸!你家娃子会写字;我家女子会扎花;大姐扎的牡丹花,二姐扎的石榴花,剩下三姐不会扎,打到炕底纺棉花,将来谁家要你呀!”女孩儿从小就要受到刺绣的熏陶。过年,则是穿戴刺绣品的闪亮展示。小孩的绣花衣帽鞋;姑娘们相见,相互欣赏品评服饰绣品,看谁的针式精美;老婆们相见,先比帽条手帕;老汉们相见,先比绣花烟包。五月五日端午节,舅家给外甥送“绣花拥肚”,送“绣花香包”。七夕乞巧节,女儿们摆上香案,献上果供,摆上“泡出的豌豆芽”,自己的绣品,唱乞巧歌,祈求织女灵感教绣,使自己变“巧”。绣女出嫁,更是绣品嫁妆炫耀展览。出嫁的先一日,是女家“送路待客日”,早晨首先要搭衣架摆嫁妆。衣架上搭着“绣花被子、绣花床单、绣花门帘、绣花枕头”,丰富多彩,供人们欣赏。出嫁日,送嫁,“嫁妆车”要走在前面,展示炫耀“赔房”。新娘轿车到男家门上,在鼓乐声中首先要把“嫁妆”迎下来;摆放在门上,供人们欣赏,展示“赔房”妇女们则争先恐后上前用手摸着看着评论着,绣品针工活的精美度。新媳妇在公婆家住七或九天后,便要回娘家住了同样的天数,称作“住十”。住十回来,须得给丈夫家的所有长辈呈上“住十活”,即绣花枕头、绣花烟包、绣花鞋等礼品,让长辈夸奖针工。

  哑柏刺绣,是哑柏的骄傲,也是周至的骄傲,更是秦人的骄傲。人们希望秦绣腾飞辉煌!超越苏绣!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五、哑柏焰光,天下一绝

  哑柏焰光,奇特悬妙,让人一饱眼福,无不惊叹,堪称天下一绝。青器焰光,是二月二龙抬头古会日,哑柏东街群众用青花瓷器构成佛光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活动。其结构为,16个人抬的宝座上,坐有佛祖如来、韦驮、护法站两厢,背后为上宽下窄一丈五尺高的扇面形佛光。佛光扇面中心平面,刺绣成“太极图”,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基本物质,构成自然和谐之象。椭圆扇面边,镶火焰48片,内镶四龙、四凤、四麒麟,都成偶数。四龙,为龙衔玉烛照天门,世治则明;四凤,为凤鸣三春;四麒麟,为麟子祥瑞。内敬:福禄寿三星、八仙、风神、云师、雷神、电神、火神、霜神、雪神、春夏秋冬四季神、花神、五谷神、山云神25尊神像。下设兰花、桂花、芳草,取其温香多子。内镶圆镜大小28片,寓意二十八宿。日月星辰、南北魁斗。纯一色青磁盘碟35套,每套五件,用鱼鳔粘结在一起。聚阴阳之气,成太和之象。太虚之气,祥瑞聚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神龛响鸣、祥瑞感应。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便为二月二耍焰光做繁忙的准备工作。焰光出场的前五天,会首们先要“祭风”,以祈求“耍焰光一帆风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祭祀队伍浩浩荡荡,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炮声隆隆,行至玉皇阁前,设置香案,贡上祭品,会首焚香主祭,随从陪祭,恭读《祭文》,化黄,叩拜。二月二日,唱大戏,耍社火。焰火出场前,由一名精壮小伙打上“玄武龟蛇黑旗”,威风八面。黑旗一挥,耍热闹时,大街道路,通行无阻,进出无忌。焰光由3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簇拥抬出,花枝招展,经太阳一照,光芒四射,耀日争光,精彩辉煌。悬在空中玻璃鱼缸中的金鱼在自由地荡游,吊挂的青花瓷器在行进中、不时的发出叮叮当当清脆响声。悬妙惊险、高超绝伦的民间艺术,世人无不为之惊叹!光辉灿烂的哑柏焰光,堪称中华一绝。

  哑柏之名古今传奇

  据《陕西通志》、《周至县志》(清乾隆版)载,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庆善宫,此宫与太白镇(今哑柏镇)只一河之隔。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曾经多次涉水过渭河,走马太白镇南,狩猎习武。至今,镇南有戏马坡之石。时值酷暑炎热,正午,秦王李世民人困马乏,乘凉休息,卧倒于一棵千年古柏之背阴下。秦王一觉醒来,日色过午,树荫仍然原地不动、为他覆荫遮凉。秦王急忙起来移了一个地方,而树荫忽然随着移动,柏荫像一把“华盖凉伞”一样,继续为他遮荫覆凉。秦王惊奇,定睛一看,古柏酷似人形,骇问:“你是树是神?”而柏树不言语。秦王因此笑着说道:“噢!原来是哑柏!”唐太宗真龙天子金口玉言,钦封古柏,此镇因“哑柏”而出名。从此,哑柏这一地名,千百年来一直沿袭,至今未变。

  清朝乾隆年间周至知县邹儒曾有诗云:“唐代真人卧此村,柏阴树下覆龙盘;真人不识归何处,哑柏无言终古存。”

  经济展望前景辉煌

  哑柏将乘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充分发挥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作用,借助杨哑渭河大桥引线的竣工通车和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的辐射作用,继续做强“刺绣、猕猴桃、苗木花卉、商贸”等四大支柱产业,以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为优势,带动多轮驱动,把哑柏打造成“社会文化进步、经济发达繁荣、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哑柏。让绚丽的彩笔描绘出新的哑柏画图!让文艺家的歌喉唱出哑柏雄壮的歌曲!让阳化的锣鼓敲出铿锵的威风!让前进中的哑柏发展腾飞,更加辉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