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历史名镇——集贤镇

  周至政协

  集贤镇位于周至县东南约20公里处的秦岭北麓,距老子道教圣地楼观台6公里,是华夏财神赵公明的故里,道家鼻祖老子炼丹的地方,行政区域面积291.24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31824人,其中农业人口29973人。

  小镇街景

  古镇集贤的经济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周秦阶段,先民们在此安家落户,逐步形成村庄和部族式的居住点,同时也是汉家园林上林苑的一部分;唐宋阶段成为较大的村庄及当时的古堡;明清阶段已成为周围几十里内重要的城镇;解放后,集贤古镇是当时周至县东片的重要大镇。

  集贤古镇地处终南山下,有山有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方便,107旅游专线横贯全镇境内。古镇在解放前曾有三个乡的行政区划,即石潭乡(金凤乡)、集贤乡、六区乡。全镇范围内所辖区域村庄都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民风淳朴,民俗丰富,多姿多彩,镇域山奇水秀,传说趣味浓郁,著名的人文胜地有首阳山、香山寺、红孩洞、赤峪谷、金凤山、仰天池、八卦炉、原始台、财神庙,这些反映集贤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民风民俗的景观和景点,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以及很高的开发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

  集贤古镇古村

  集贤镇所在地集贤村,原名南集贤,全村分东西两堡子,共1900户,人口过万,历来是周至县东第一大村,现分为四个行政村,该村古老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关中地区古老的古镇之一。

  殿镇村,位于终南山下、田峪河口,有900多户,人口3500人,是个古老而又有生机的古村,过去是通往陕南的驿馆要道,因山货和木材集中地而闻名关中,是陕川通商的大街市,这里移民聚居,素有九省十八县之称。村风时尚,民俗时髦,素有小西安之称,是关中地区较有名的村镇之一。

  金凤村,由六个自然村组成,因依山傍水,南面山势如凤凰卧哺而得名。村南金凤山,山水环绕,自然风景独特。解放前后,道士田学章在金凤山主持山场经营,山上松柏茂密成林,经道士多年修整,山头柏树枝干成飞禽走兽状,活灵活现,观之令人惊叹不已,山上小溪引流为八卦太极图,甚是奇妙。据说山上的蚂蚱也是金黄色的,所以金凤山远近闻名。

  严堡村、刘堡村、邵堡村、胡堡村,解放前后一直被称为四六区,而今县东人称六曲(区)也泛指这四村,这四村参差相连,人口密集,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刘堡村有一座城隍庙,该庙为全国唯一设在县城以下城镇的城隍庙。据说,刘堡村明时叫水桥镇,是明末宰相李相成的家乡。按县级定位,方破例准建城隍庙。四村古庙颇多,尤以关帝庙为大。现严堡关帝庙规模不小,青烟茂盛,闻名遐迩。

  辖区内田峪、赤峪河,原九焰乡,山大沟深,直通汉中。两河流域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现在被陕西省列为重点开发地区,亚洲最大的生态植物园秦岭植物园,正在开发建设中。

  集贤古镇,周秦汉唐历史遗迹依稀可见,宋元明清民风民俗传承不断。真可谓是:

  秦风唐韵铸就历史名镇,

  人文景点方显古镇底蕴。

  历史悠久的古堡——集贤古堡

  集贤古堡,历史悠久,上溯至周、秦、汉、唐,兴盛于宋、元、明、清。

  据史料记载:集贤古堡,周朝初年有十位贤士居住于此,逐渐扩大,形成较大的村庄,也称“十贤故里”,现村里有贤士庙为证。这十位贤士名字是村主周爷、周陶氏、苏道标、严道通、王真维、王建、程法明、张法成、史道乐、周化生。

  解放前,集贤堡子旧城墙,周长九里三,新城扩大,周长15华里,城墙高三丈,底宽三丈五,顶宽一丈二,城墙上可以跑马,有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又有小北门,大楼北门,西南门有里门和跑马道,东城门楼上书“地胜东流”,南门上书“十贤故里”,西门上书“西望涂地”,北门上书“古风犹存”,东南门上书“迎旭”。城内庙宇36座,城内街巷分三十旗。城内最大的庙宇寺院有“古峰寺”,东庙、西庙和中间的药王庙,就是闻名几十里的集贤药王殿什字,这里是古堡最繁华的地方,各种门面店铺、小吃摊点、客商云集,一派热闹非凡的市井场面。

  集贤古堡城外,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城东有“姑嫂冢”,高大雄伟,又说是汉五柞宫遗址;城南有大橡树,民谣为:树冠占地五亩三,贤思庙内有贤仙;城西尚有遇仙桥,城东杀河惊天啸;城北竖有西寺庙,历代称它圣寿寺。

  集贤古堡从古到今,一直流传着一种剽悍粗犷的民风民俗——“正月打社火”。这个活动,全民参与,群情激昂,精神抖擞,不管是寒风凛冽还是鹅毛大雪,清晨、傍晚参与者上至五六十岁的老头,下至五六岁的小男孩,均光着身子只穿裤头,手执鞭炮向对方阵地奔跑,叫嚣着呐喊着,真是一派雄赳赳、气昂昂的状态,让人惊讶、感叹、神奇、震撼,这一传统民俗被省电视台秦风民俗摄制组评为最具关中民风民俗的民间群众文化活动之一。

  古堡西北角城墙内明朝初年还有一座石门楼,石楼高五丈有余,整个建筑由青石和汉白玉结构建成,共三层,底部有门洞贯穿南北,廊檐斗篷,石基石墙,浑然一体,上层正南方挂有一大匾,上书“玄帝阁”。这个石楼是古堡内最高建筑,也是关中地区少见的石材建筑,可惜“文革”前被拆除。

  威名远播的历史盛会——集贤古皇会

  清嘉庆三年(1798)二月,川陕地区白莲教军一部从黑水峪古道出山,经周至沿山向东欲攻打长安。途中,白莲教先遣部队与集贤村民发生摩擦,不少村民罹难。为悼念亡者,遂兴皇会,时间从农历二月二十五日黄昏起,迄于二十八日半夜止。延至今日,已200余年。皇会期间,商贾云集,物品丰杂,悼念者、经商者、逛会者等,人如潮涌,络绎不绝,祠前祠内香烟缭绕,经久不息,皇会的威名远播西北及全国各地,又成为西北地区人文往来的历史盛会。

  中国古代交响乐——集贤古乐

  《周至县志》载,集贤古乐是“流行于集贤一带的古乐。可上溯秦汉,盛于唐宋。又吸收元、明、清历代姊妹艺术和民间音乐精华。演奏风姿瑰丽,韵律古朴天成,气质典雅庄严,程式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

  相传唐安史之乱时,玄宗西逃,仓皇中在马嵬坡处死了杨贵妃,遂遣散了宫廷乐班人员,乐班便结队南行,过渭河后,先在李唐王朝的宗庙——楼观台宗圣宫中避乱,后因生计落脚集贤古堡,他们一面演奏,一面传授技艺给当地民众,以使后继有人。因他们演奏的是皇家艺乐,所以很受集贤群众喜爱,参学者甚多,故而流传至今。

  现在的古乐社有两个,一个是西村的古乐社,一个是东村的古乐社。每社约有40余人,各有乐器40余件。集贤古乐的演奏形式分为鼓拍、行乐、坐乐。鼓拍是乐队人员在行进中排列有序,严肃庄重地敲击演奏;行乐是在殿堂、神像、祭台前运动演奏;坐乐是演员排成宫廷乐队的形式进行演奏。无论哪种形式,演员均身着古装,分工有序,整齐严谨。观之顿有皇家气势之威,听之便觉仙宫神乐之妙。

  集贤古乐的乐器有20多种,分为打击乐和旋律乐两种类型。主要有阵鼓、坐堂鼓、月鼓、战鼓、大小铙钹、铰子、大锣、板锣、云锣、马锣、碰铃,以及笛、笙、管、筝、海笛、琵琶、立琴等。

  集贤古乐的乐谱为古代曲谱,音乐界称为“半字谱”,记谱音符与敦煌古曲相似,共11个音,汉字译音为“禾、私、以、上、车、公、反、勾、五、六、趁。”现存古谱为清道光五年(1825)手抄本,共有60余册,其中还有布质手抄本,很是珍贵。古乐曲目共300余首。其宫调及所属律吕名称有:尺调、六调、商调、吴调、四调引令、中吕、南吕、仙吕,属汉乐府曲和唐宫廷教坊乐曲;粉蝶儿、灯影环、石榴花、玉包头等属宋、元杂曲曲牌。

  集贤古乐在演奏形式上仍沿袭着唐风古貌。正式演奏场合,周围摆有黄龙伞、三角龙旗、米色幡、帅字旗等仪仗。演奏行乐时,仪仗前导,乐队居中,黄龙伞殿后,一派威严儒雅景象。

  集贤古乐,音调古朴,浑厚,庄穆典雅,风格独特,曲调流畅动听,节奏徐缓别致,既有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的旋律,又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风格,不失为艺苑奇葩。20世纪90年代曾几度赴柏林等地演出,被外国的音乐界称之为“中国古代的交响乐”。

  丰富的古代遗存——集贤古遗址

  红孩洞:位于镇南3公里大曲沟口,属滴水型溶洞,这里庙宇依山势建造,主要供奉的是红孩儿。据说红孩儿是西游记中牛魔王第三子,此洞深不可测,传说通往四川峨眉山。此处松柏茂密,山势略高,是避暑纳凉的绝好去处。

  金凤山:位于金凤村南一华里,山势独特突出,是主峰南山的连体山原,形状为凤凰卧哺势,山上林木茂盛,小溪流水潺潺,自然风景宜人,过去是有名的园林道观,可惜植被美景于“文革”中毁于一旦,而今正被有识之士看好,准备重现当年美景。

  八卦炉:在殿镇村南约十华里的一座突出的高山之峰上,方圆40多里地方均可看见,传说是太上老君炼丹的火炉,炉子高大坚实,用石料和砖砌成,八卦炉历经两千多年风吹日晒雨淋至今仍屹立在山峰之巅。炉分四面八方,按八卦算数定位。此地山高势险,多数人难以登攀,但也是人们心向神往的名胜景点,确实有开发价值。

  仰天池:此池在八卦炉的近南边,高山之上,有一汪池水,清澈见底,芦苇遍及四周,池中有芦苇自结成草船一艘。传说此地是老君炼丹取水之池,高山有池,池中有水,水池仰天,天景奇观,故称仰天池。

  原始台:在殿镇村南约三华里,这里山大沟深,有一山梁突出所有山峰,梁顶之上有五亩之大的空地,这里残垣断壁,基石、柱石遍地,有残碑数块,自古以来,就叫原始台,传说是原始天尊修炼的住所。山势绵绵,橡林茂密,是天然的原始森林,此地此景极有开发利用价值。

  财神故里庙:明、清两朝数修的《周至县志》记述:“财神赵公明,赵大村人。村中有赵公明庙,赵公元帅墓。”该村位于集贤镇西3公里处。

  《辞海》载“财神赵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训黑虎为坐骑,又称黑虎玄坛。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且主持公道,求财如意”。《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载“俗祀财神为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精修行道,能驱雷役电,除瘟剪疟,买卖求财,使之宜和。神像为文武参半服。俗世三月十五日为神诞,祀之令人致富、发财。奠日为每年的六月六日,双节和正月善男、信女,人流如潮”。

  财神文物遗址有明万历九年(1518)八月十五日(距今420余年),所立《重修赵公元帅庙碑》一通,碑载说经台在北焉,尚日有立坛神庙,财神生于斯也……赵公明由秦至今……号为黑虎玄坛,上有嘉其功……财神旧庙三间砖木结构,梁架式,石山墙。仰头依稀可见脊檩正中楷书“大清光绪戊子年吉日”(即1888年)重修字样,院中的碑座、旗杆墩、庙宇山墙厚0.92米,长10.6米,庙檐口高3.4米,台阶高0.4米,庙貌巍峨壮观。

  赵大村东有赵公明墓,封土堆十分高大,前有一亭,亭前有碑,毁于上世纪70年代,后由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先生重书而成。根据文革中平坟造田出土的大量开元通宝铜钱等遗迹,可以推定赵公明的墓在开元年间重新修建过,亦有大量的唐代砖石可以印证赵公明庙渊源甚远。

  赤峪名谷:赤谷即赤峪、集贤镇辖区。杜甫曾数临赤峪,每游皆有题咏佳作,其《赤谷西崦人家》:跻险不自喧,出郊已清白。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鸟雀依第茨,潘篱带松菊。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一诗较为著名。

  小镇街景赤峪的新庵山庙重修于明万历年间和清乾隆十三年(1748),当年这里几十庙宇甚是壮观,巩二洞、佛祖庙、迎阳洞紧紧相连,可惜的是毁于上世纪50年代。赤峪有一奇,传为“独独檀木林,一架柏树山;七石一间庙,三石一鼎锅”。让人叫奇不已。还有二郎庙、太白庙、老爷庙、老君庙、菩萨庙等,人文景点数量之多,奇观之妙在终南山各峪中首屈一指。

  赤峪的迎阳洞、黄纪沟、短刀沟三处瀑布各具特色,有的自断崖飞落,高达二三十丈;有的分阶而下,接连数里;有的平缓细匀,如竹帘掩涧。远远望去,瀑布如烟如雾,垂空倒峡,飞喷迢遥,摇岚曳石,蔚为壮观。

  赤峪的迎阳洞有两个“眼”,每“眼”内可容20余人,洞口上方楷书“迎阳洞”三字为咸丰三年刻制,每字一尺见方。清乾隆十四年(1749)《周至县志》载,该洞是道教八仙中汉钟离的成仙修炼之处。谁到此地,即染仙气。难怪大诗人杜甫再游赤峪时又作《赤谷》诗:“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先祖岁月暮,重来未有期。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真可谓:

  金凤山仰天池原始台风景宜人,

  赤峪谷八卦炉财神庙传说神奇。

  现在,集贤镇把集贤古乐、财神故里开发和陕西省秦岭植物园作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积极招商引资,引起了海内外许多投资商的青睐,项目建设进展势头良好。集贤镇正在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意气风发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