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刘志丹对红军长征的重要贡献

  center文萋 文颖

  center(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陕西华县柳枝中学)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为建立共和国的战斗中,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为此献身,1999年被中共中央军委列为36位军事家之一的刘志丹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1936年4月14日牺牲于东征战场。刘志丹牺牲后,中共中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对于他的功绩和品德,各方面都有不少研究,但他对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贡献仍觉研究不够。今天在纪念刘志丹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给以客观的评价。

  刘志丹等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前身,是其和谢子长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刘志丹、谢子长就在陕甘边和陕北两个地区先后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经过几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到1935年初,已经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下辖富西、富甘、赤安、华池、庆北、合水、安塞、赤淳、中宜、新宁、新正等11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和代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4个县的南区苏维埃政府。创建陕甘边根据地的武装组织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42师,王泰吉、刘志丹先后任师长。边区有4个主力团及十余支游击队。陕北苏区之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先后下辖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赤源、秀延、延川、延水等9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创建陕北根据地的武装组织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84师,师长杨琪。边区有3个主力团和十余支游击队。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中共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原安定县,今子长县)周家崄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的党、政、军组织。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建立,标志西北根据地的形成。其区域在鼎盛时期,东临黄河之滨,西到六盘山下,北起长城,曾经建立过陕甘边、陕甘晋省、陕北省、陕甘省、陕甘宁省、陕北东地区、神府特区、关中特区及45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刘志丹等创建的西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多块根据地中唯一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长征及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提供了落脚点,也是红军改编后抗日的出发点。

  @@刘志丹指挥的西北红军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策应了南方红军的战略转移

  中央红军长征后,蒋介石亲调陕、甘、宁、晋、绥5省军队共6个师、30个团约5万兵力,向西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根据地军民密切配合,在以刘志丹为主席的西北军委统一指挥下,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略战术,历经十余战,解放了6座县城,歼敌2000余人。在20多个县的广大农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将游击区扩大到30多个县,主力红军(红26军、27军)发展到5000多人,地方游击队扩大到4000余人,将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大江南北红色区域遥相呼应,使蒋介石在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和“围剿”西北红军中南北不能相顾,兵力分散,客观上减轻了长征中红军的压力。

  1935年7月,蒋介石又调动阎锡山、高桂滋、井岳秀、马鸿宾、马鸿逵、张学良、杨虎城等部队达10万之众,向西北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围剿”,妄图一举歼灭西北红军,使长征中的各路红军无立足之地。在刘志丹的指挥下,西北红军先后在慕家塬、定仙墕、横山等战斗中获胜,给敌以重创,使晋军龟缩在黄河东岸,不敢西犯。此时,首先迎来了红25军从鄂豫皖根据地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与西北红军胜利会师。西北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西北红军的英勇作战,震动了国民党南京政府,牵制了10万之众的国民党军队,减轻了南方各路红军的压力,策应了红军的长征。

  1935年9月15日,红25军先期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延川永坪镇。9月17日,中央北方局派驻西北代表团主持在永坪召开了中共西北工委、西北军委、中共鄂豫陕省委和红25军、26军、27军主要干部参加的联席会议,决定撤销西北工委与鄂豫陕省委,建立中共陕甘晋省委;改组西北军委,将三支红军改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15军团建立后,于10月1日至12日在劳山、榆林桥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重创东北军第67军,击毙110师师长何立中,俘107师320团团长高福源。劳山战役胜利后,在清理战利品时,从敌人文电中得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已到甘肃通渭的静宁地区,有进入陕北的迹象,中共陕甘晋省委和红15军团即确定部队继续南下攻打富县、洛川,牵制敌人,迎接中央红军北上。与此同时,9月20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甘南哈达铺。21日,毛泽东在哈达铺缴获的《大公报》上得知,“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全陕北赤化人民70万,编为赤卫队者20万,赤军者2万”,“匪军长刘志丹辖3师,枪有万余”,“现在陕北状况,正与民国二十年之江西情形相仿佛”。这消息,使中共中央决定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佯攻天水,北渡渭河,避敌主力,迅速北上。《大公报》无意间的报道,告知了人们西北根据地的存在和红军力量的强大,成为红军落脚的向导。9月22日,中央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的团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作了形势报告,强调“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并号召“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不远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抗日前进阵地”。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通渭县榜罗镇小学召开常委会议,决定改变俄界会议的意见,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这次会议所作的重大决策,不仅为红军找到了一个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同时也确立了领导全国革命的根据地,对此后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月19日,中共中央、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吴起镇。从此,西北根据地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发展新时期。

  西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仅存的一块根据地,它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创建的武装力量,在祖国大江南北开展游击战争,实行武装割据,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开辟了十多块革命根据地。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主观蛮干,使党在组织上和工作上都遭受严重损失,白区组织几乎损失百分之百,苏区除西北根据地外,均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先后撤出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正如毛泽东所说:“结果只剩下一个陕北。”西北根据地在刘志丹等的领导下不断粉碎蒋介石军队的“围剿”,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先后建立了45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坚持下来的一块红色区域。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连同中央机关共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历时1年,转战11个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带领陕甘支队及中央机关到陕北,完成了战略转移,找到了一个可靠的落脚点。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地区会师后,相继抵达西北根据地。

  1935年11月初,红军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甘泉县象鼻子湾会师,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11月21日至24日。红一方面军在富县直罗镇全歼东北军109师两个团及师直属队,取得直罗镇战役的全面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在中央和中央红军到陕北之前,西北根据地发生了严重的错误“肃反”,刘志丹、习仲勋等一大批西北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人被“左”倾路线的执行者逮捕,许多军队和地方干部被杀害。中央到后,立即停止了“肃反”,释放了刘志丹等一大批干部。

  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西北根据地军民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支援红一方面军和党中央,做出了优异成绩和重大贡献。根据地人民千方百计筹集军粮、军费,踊跃参军参战,各方动员做好战地勤务工作。节衣缩食,支援红军作战,成为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在中央红军刚进入根据地时就完成970余担粮食的任务。赤源县在1935年12月26日前筹款1600元。为扩大红军,许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苏维埃干部带头参军,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相争参军的动人景象随处可见。富县组建了一个团,整建制编入红29军。直罗镇战役时,富县和中宜县苏维埃政府组织了数百副担架转送伤员和军用物资。中央红军到陕北时,已近初冬,缺衣少鞋,根据地妇女夜以继日缝衣做鞋,截至1936年3月,陕北省群众做军鞋8486双,袜子553双。延川县在4天内赶制军服3000套。一些地方妇女还组织洗衣队、缝补班,为红军伤病员服务。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配合,保证了中央和红军的衣食用度,为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毛泽东1945年4月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所指出的:“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

  @@壮大了红军力量,策应了三支红军主力会师

  1935年秋,西北红军主力发展到5000多人,地方游击队约有4000人。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时3400多人,建立红15军团后,全军共7000多人。红25军和西北红军的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在西北大会师的前奏,对于粉碎蒋介石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西北根据地,迎接党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北上,有着重要意义。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与红15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红1军团、红15军团,全军约1.1万人。

  1935年12月下旬后,中共中央陆续将原西北根据地的地方武装整编组成红28军(军长刘志丹)、红29军(军长萧劲光)、红30军(军长阎红彦)和神府独立师(师长王兆相)、关中独立师(师长白志文)。这些武装力量的组建,更加壮大了主力红军的力量。从狱中释放不久的刘志丹,离开了亲手创建的红26军、27军,听从分配,顾全大局,积极投入新的战斗。1936年,红一方面军先后组织东征和西征战役,是中央将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编入红一方面军的西北红军奋勇作战,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甘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东征战役中,西北红军和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刘志丹将军壮烈牺牲。

  刘志丹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和他的战友创建的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有力地策应了三大主力红军长征,并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创建了一个可靠的落脚点。他的英名将和长征一样永载史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