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目夷:囿才于礼的无奈仁臣

目夷,字子鱼,宋襄公的庶兄。他的父亲宋桓公死后,宋国按照立嫡不立长的原则,欲奉宋襄公兹父即君位,襄公欲将君位让给目夷,目夷固辞不受,襄公遂封他为上卿。目夷在辅佐宋襄公的整个过程中竭尽忠诚和智能,宋襄公死时,嘱咐儿子宋成公以国委之。

在当时的宋国君臣中,目夷是较有能力的人物。早年南宫长问其原因,目夷解释说:“勇力人所敬也,宋之所弃,陈必庇之。空手而行,何爱于我?”(第十七回)宋桓公大悟,遂让使者持重宝行贿于陈君,方才捉回了长万。在宋襄公的创霸活动中,他多次劝谏襄公所采取的错误策略和行为,在宋襄公准备扶立公子昭为齐君而创霸前,他分析了宋国创霸条件的不成熟,在襄公杀烹鄫君、派兵伐曹和谋借楚力聚会诸侯前,他都表示了自己相反的意见,在襄公盂地会盟前,他坚持要率兵赴会,以防不测,后来又劝阻襄公伐郑战楚,这些建议均未被襄公采纳,导致了宋国在政治斗争中的屡屡失策和失利,宋襄公在伤重临死时追悔说:“吾不听子鱼之言,以及于此!”(第三十五回)表示了对目夷先前建议之正确性的肯定。

目夷是一位拥有才智、极具传统礼仪观念的人物。在宋襄公欲继齐桓公之业而创霸时,他反对说:“宋有三不如齐,焉能伯诸侯乎?”他分析了宋国三方面的不足,认为:“齐有泰山渤海之险,琅邪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之饶,我国小土薄,兵少粮稀,一不如也。齐有高国世卿以干其国,有管仲、宁戚、隰朋、鲍叔牙以谋其事,我文武不具,贤才不登,二不如也。”他还认为齐国成霸先有征兆,而“我今年春正月,五星陨地,俱化为石,二月又有大风之异,六鹢退飞,此乃上而降下,求进反退之象,三不如也。有此三不如齐,自保且不暇,何暇顾他人乎?”(第三十二回)目夷看到了宋国在地理和人才方面的劣势,认为创霸的条件尚不成熟,这是很有见地的分析,他将自然现象看作社会现象的征兆,恪守着殷周之际天命观的残余思想,表现了他对传统观念的迷信和固守。他劝宋襄公不要为扶立公子昭而伐齐兴兵,襄公回答他说:“寡人以仁义为主,不救遗孤,非仁也;受人嘱而弃之,非义也。”听到这些尊仁循义之辞,他再也提不出反对的意见了,足见他对传统仁义观君以伐我,有挟而求也。为了粉碎楚之阴谋,他暂摄君位,以国君的身份主持国政。楚将斗勃率军临宋城喊话说:“尔君已被我拘执在此,生杀在我手,早早献土纳降,保全汝君性命!”公孙固奉目夷之命回答说:“赖社稷神灵,国人已立新君矣。生杀任你,欲降不可得也。”(第三十四回)斗勃又问道:“某等愿送汝君归国,何以相酬?”公孙固回答:“故君被执,已辱社稷,虽归亦不得为君矣。归与不归,唯楚所命。若要决战,我城中甲车未曾损折,情愿决一死敌。”楚国见捉禁宋襄公无损于宋,又要挟不到什么好处,最后放掉了宋襄公。宋襄公听说国内目夷已即君位,获释后准备奔他国以回避,目夷派使说明心迹,隆重迎归襄公,自己退居臣列。这一事件的妥善处理,表现了目夷的高才和仁德。

目夷是宋襄公手下的首位大臣,是宋国君臣中较有才智、头脑清醒的人物,对传统礼仪的过分遵从限制了他才能的发挥,这其中亦有深刻的教训。
更多

编辑推荐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2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3正说明朝十八臣
4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