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废寝忘食研制内燃机车

由洛阳到陕州,火车是行进在黄土高原上。穿山越岭,钻洞过桥,象潜行在千沟万。

壑之间,从这个洞里出来,过座桥,一转眼又进了另一个洞。从车窗向外看,几乎只见到开挖铁路时两边斜削下的土坡,除了路过车站时,能见到一片开扩地有些房屋建筑外,其余地方就见不到一座房屋。因为当地人烟稀少,很多是住在窑洞里。挖窑洞一般是在三面有土的地方一下切下来,三面挖窑,一面出土。正面中间因地制宜一孔、二孔、三孔不等,左右两边也是。人口少者就三面三孔,中间住人,左右喂牲口、家禽和放置农具,自成一个小院落。也有傍山而并排挖窑的,那是人口比较集中居住的地方。夜幕降临,从远处看窑洞,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一排排,一层层的闪烁着灯光,俨然似城市高楼。住窑洞,冬暖夏凉,避风雨,防冰雹,优点很多。黄土高原上的土,特别粘结、干燥,适合做窑洞住人,养畜禽。庄稼多种在山的平顶部位,从高处往下看:崇山相峙,山峦重叠,溪涧纵横,峡谷道道。秋天是美好的季节,庄稼正旺,高梁、玉米、谷子、棉花、大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正在成熟。在庄稼地里,在山坡上稀疏地长着一棵棵高大、枝叶繁茂的柿子树,树枝上挂着大大小小的柿子。地边的野山枣树也挂满一颗颗比黄豆略大的野山枣。窑洞院子前的枣树,正挂满一颗颗玛瑙般的果实。小路旁、山坡上、崖畔边的野菊花开成金黄的一片。

秋天的黄土高原,色彩斑斓,硕果累累,一派生机。这里与自己家乡那一望无际的平原相比,别是一番景致。汤仲明和秀英一边欣赏,一边谈论着。孩子们更是兴高采烈、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

汤仲明到陕州行车厂上任后的第一步是熟悉干部和工人,他从花名册上记住各车间。

主任的名字,然后下到车间边干活,边交谈,边熟悉,很快掌握了许多情况。他把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和大家交换意见,大大改善了干群关系。他主张干部少坐办公室,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工人们见他没有一点官架子,还经常主动和工人闲聊,穿着上也和工人差不多,就特别乐意和他接近。

汤仲明以身作则,并且耐心地说服和感化后进的工人。一次在烘炉车间,他看见一个打大槌的青年工人,抡大槌时只打了十下八下,铁坯还红着,他就放下了。汤厂长没有批评这个工人,只是把大槌拿过来,待铁坯第二次烧红夹上来时,他抡起了这二十四磅的大槌,一口气打了二十多下,直到铁坯由红色变成黑灰色,一次就基本成型。这个工人非常佩服他说:“真想不到,厂长还会抡大槌。”汤仲明拍拍小伙子的肩膀说:“好好干吧,你一定比我干得更好。”

在熟悉情况的前提下,他也象在洛阳机车厂那样,针对工厂实际,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使各工种,各人头责任明确,不拖拉、不推卸,使厂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陕州行车厂工作期间,汤仲明仍在潜心研究如何改造大火车头。工厂里有一个管总务的科长姓张,他问汤仲明:“汤厂长,见你每天深更半夜又是写,又是画,是在研究什么?”汤仲明回答:“我在研究内燃机车头的制造,解决蒸气机粗大笨脏的问题。”“哟,真了不起,了不起!厂长真是年轻有为,有胆有识。不过……”张科长欲言又止。“不过什么?请直说。”汤仲明追问。“制造内燃机车头是件大事,需要国家批准,况且,蒸气机车烧煤,咱们国家还不缺,内燃机烧油,咱们国家缺油,恐怕好梦难园,恕我直言。”汤仲明听后心里一沉,是呵,张科长说得确实有理。“不过缺油是暂时的,我国有那么辽阔的土地,难道就真的没有石油吗?我不相信石油就只生长在外国,不生长在中国。”汤仲明的回答一方面是回答张科长,一方面是安慰自己,为自己鼓劲。“那是,外国专家说中国是贫油国,下这个结论为时过早。”张科长同意汤仲明的意见。他们又摆谈了一些厂里的工作才分手。张科长走后,汤仲明陷入了沉思,国家缺油的状况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呢?用什么法子解决目前缺油的困难呢?一个新的问题扎进了他的脑海里。

一九二八年七月,上级又下调令,调汤仲明到开封任陇海铁路开封行车厂厂长。

开封行车厂是自一九O七年三月,开封至郑州通车后不久就建设的一个老厂。一九一O年汴洛铁路通车后,它担负着一百八十多公里铁道线上几十台机车的修理任务。调汤仲明去开封任厂长是委以重任。

一九二八年九月,汤仲明第三次来到开封,开封的变化并不大,汤仲明对这里已经比较熟悉了。然而汤仲明却很有些感慨:十年前,自己一介穷孩子来汴求学,二年前只身一人来此求职,四处碰壁。而这次有妻女陪伴上任,真是天壤之别呵!

汤仲明上任开封行车厂厂长后,一如既往熟悉干部,了解情况,深入车间、班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制度。这个厂地处省会,建厂已有二十年的历史,老工人较多。大家开始对这位年轻的厂长持观望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工人逐渐喜欢上这位年轻有为、作风深入踏实、平易近人的厂长了。工厂的管理逐步规范,生产逐渐提高。

业余时间,汤仲明仍醉心于内燃机车头的设计上。一九二八年十月,他终于完成了设计和说明。汤仲明上书中央实业部,呈述这一设计的意义,并将设计的图纸及说明等一并上交。然而以后却如石沉大海,音信杳无。这使汤仲明想起了陕州行车厂张科长的话,也许真的就是因为目前缺油的困难不能解决造成的。

汤仲明没有灰心,他相信今后总会有解决的一天。他想起了在陕州行车厂时参加的一次大会。

一九二八年上半年,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重视交通建设。曾下令重修陕州至潼关的公路。全长一百二十七公里,其中桥涵四十余座。峻工时,冯玉祥亲自在函谷关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汤仲明应邀前往参加,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冯玉祥主席,听到他的讲话很受鼓舞。冯玉祥主席当时讲的就是建设新河南,多修汽车路。当他回忆到这件事时,心中突然一亮,心想造汽车比造火车容易,见效又快。制造内燃机火车头的愿望暂时实现不了,为什么就不以研究汽车入手呢?当时中国既不能造火车也不能造汽车。一个强烈的让中国人自己制造汽车的愿望充满了他的心头。

从一九二六年以来的三年左右时间,汤仲明先后担任过三个厂的副厂长或厂长。他学以致用,勤奋踏实,创造性的工作着,展现出他不平凡的才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