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交际礼仪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除了要参加生产劳动,就必须和其他人打交道,必须参加一定的社交活动。为了使由不同的人构成的社会迅速向前发展,就需要协调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人们的行为,需要调整各种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儒家最重视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也最肯花大力气探讨如何协调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社区之间的关系。经过研究,他们认为“礼”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根本准绳。而交际礼仪又是儒家各种礼仪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礼仪。从大的方面来讲,交际礼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与个人的交际礼仪;另一类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际礼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古代的“交聘礼仪”和现代的“外交礼仪”。本章我们主要讲中国古代的“交聘礼仪”。为了使读者能对“交聘礼仪”有较清晰的认识,先对中国古代的普遍交际礼仪作一简介。

对中国古代普通人交际礼仪第一次进行较为系统记述的是《仪礼·士相见礼》。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普通人初交的相见礼由六个步骤组成:介绍、奉挚、辞让、拜揖、复见、还挚。

1.1 介绍。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初次交往,需要有人居中传命引荐,即“介绍”或“绍见”,也就是所谓的“我愿意拜见您,没有机会和缘由通达。某君根据您的吩咐差遣我来拜见”。而这个介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表示对所尊重的人不敢冒昧造访,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算是对被访问者有礼貌。先秦时一个人要拜见另一个人需要一个“某”,即“介绍人”,如商鞅就是通过宦官景监的引见才见到秦孝公并受到重用的。而秦汉则用“谒”来通报姓名,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沛公刘邦领兵过陈留,郦食其“踵军门上谒”,求见沛公,沛公不见,使“使者出谢……郦生瞋目按剑叱使者……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由此可见,“谒”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名片”。早在秦汉之际,人们在初次见面时,就开始用名片来通报姓名了,延续到今天,这种礼仪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1.2 奉挚,也就是携带见面礼。《礼记·曲礼》规定:凡是见面的礼品,天子用鬯(chàng,音畅,用黑黍酿的香酒),诸侯用圭(玉器,形状上圆下方),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人用雉(zhì,野鸡),庶人用鸭子。妇女用枳椇(jù,音具)、榛子、肉干、枣、栗子。而据《礼记·表记》记载,孔子说:“无礼不相见。”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人与人见面时见面礼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时至今日,中国人之间为了互相沟通,加强联系,要互送见面礼的根源所在。

1.3 辞让,也就是两人初次见面时,都要互相推辞谦让,说一大堆客套话。首先,主人要再三表示不敢在家等候,本来想自己亲自登门去拜访客人,只是还没准备好,客人就先来拜访了。然后就再三坚决推辞不接受礼物,说:我一再辞谢而得不到允许,我将拜见您。听说您拿着礼物,我冒昧地辞谢礼物。客人回答说:我不拿着礼物不敢拜见您。主人说:我对宾客往来的礼仪了解不够,冒昧地一再辞谢。客人回答说:我不靠着礼物不敢拜见,坚决地请求您收下礼物。主人说:我一再辞谢得不到允许,怎敢不恭敬地听从您的命令。然后走出大门,把客人迎进家中,收下见面礼。

1.4 拜揖,就是行见面礼。拜是指低头折腰像秤一样平直,卑屈自己的形体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唐宋之前,人们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脚掌后翻,坐在脚跟上,伸直腰为跪,凡拜一定要跪。据《周礼·春官大祝》记载,拜有九种:

(1)稽首:叩头到地,而且要在地上停留一会儿。一般臣拜君、子拜父、郊祀拜天神、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到宗庙拜祖宗、学生拜老师、拜亡亲坟墓、大臣拜诏等都行稽首礼,这是跪拜礼中最重的一项礼仪。

(2)顿首拜,叩头碰地,碰地后立即抬头。一般平辈之间互拜,官僚之间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候、拜望、拜别、拜谒等都行顿首拜见礼。而亲朋之间信函往来时,又常在信末写上“顿首顿首”,表示敬意。

(3)空首拜,两手垂拱到地,叩头到手即可,不必碰地,又名“拜手”,君答臣,位尊者答位卑者的稽首礼时用此礼。

(4)振动拜,附属于稽首,行礼时两手互击,类似后代打躬连拱手的礼仪,一般在表达哀痛的感情时行此礼,如孔子哭颜回就行此礼。

(5)吉拜,是一种附属于顿首礼的拜礼。行礼时先拜,再用额头触地,一般用于对齐衰以下的丧拜。《仪礼·士丧礼》规定:吊唁死人拜灵柩时要以哭踊为礼,死者的子孙向吊唁者行用额头触地的礼仪,吊唁者一般并不答礼。后来哭踊礼取消,子孙对灵柩和吊唁的人都要行用额头触地的礼,客人一般行拜礼答谢。

(6)凶拜,是一种附属于稽首拜的礼仪,与吉拜的区别是,凶拜是先用额头触地再拜,是服三年之丧的人行的一种跪拜礼,因此这一礼仪比吉礼重。

(7)奇拜,是一种附属于空首拜的礼仪。行礼时,行礼人要先屈一膝,然后空首拜。汉代称“雅拜”。有人说“奇”指的是奇数偶数的奇,奇拜就是行一拜礼。还有人说“奇”是指“倚侍”的“倚”,郑玄说:“倚节持戟拜,身倚之以拜。”也就是说,军人在行军礼时,因为盔甲在身,不便俯首伏地,所以要倚持节戟之类的东西,一般常用于军礼,后来其使用范围有所衍化扩大。

(8)褒拜,是一种附属于稽首拜的礼仪。“褒”读“报”音,“报拜”的意思是一拜再拜,起初是一种祭祀礼仪,后来衍化成持节使者拜皇帝、皇后之类皇室贵戚的宫廷礼仪。

(9)肃拜,跪下后举手,如同打拱作揖,是拜礼中最轻的一种礼仪,只有妇女和军营中才使用这一礼仪。

揖是拱手到胸前表示敬礼,长揖则自上而下加鞠躬的动作。揖礼与拜礼相比较而言要轻一些,因而在社会场合中也比较常用。

1.5 复见。客人在拜见主人之后,主人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还要回拜客人,因为中国古代非常讲究“礼尚往来”,有来无往,非礼也。而只有当拜见和回拜合而为一时,才能体现出“相见”的礼仪。

1.6 还挚。主人在回访客人时,还要把客人造访时送的见面礼送还给客人,以此来表现自己所看重的只是情谊,而不是礼物,也只有这样,“礼”才能显示出圣洁、高雅。

除此六个程序以外,从周代到清末,人们在相见时,进门、出门也都要行三揖三让礼。而在清代,为了强调等级尊卑的不同,人们相见时还要行一跪三叩礼,这种礼仪是先将左手马蹄袖放下,再放下右手马蹄袖,然后跪下,坐在脚后跟上,上身挺直,右手伸平举礼鬓角处,手心向前,然后下叩,再举起,再下叩,这样连续三叩,即为一跪三叩礼,重复三回,就是三跪九叩礼。一般臣僚在参加朝廷大典、接圣旨的时候要行三跪九叩礼。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给长辈行见面礼时,也要三跪九叩。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