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讲武礼仪

春秋时,齐人孙武为吴王阖庐演练兵法,怒斩吴王两名宠姬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严明军纪的范例来传播。其实这一故事中的孙武让宫女排演阵法,吴王从观礼台上观看演兵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皇帝讲武、阅兵的范例。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战争又往往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兴亡盛衰,因此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军训,每隔三年、五年都要亲临教场,观阅军队按兵法排阵操练,长此以往,这一活动就逐渐演变成了一套有一定规则的讲武、阅兵礼仪。历代讲武、阅兵的仪式既有继承,又有变革,综观各代,大致可概括为五项主要内容:

一是选择秋冬季节讲武。多数朝代都把讲武仪式定在秋季。如东汉多在立秋之日举行讲武仪式,后齐、北宋、明、清等朝代都在秋季进行讲武,唐代则在仲冬时节讲武。

二是讲武前要除地围场、设观礼台、立进止标志和军旗。如后齐皇帝在国都外讲武前,先派司仪到郊外围圈演武场,立对垒两军进止标志,在北场设祭祀用的平台。唐代举行讲武仪前,先命令部分士卒除地围场,演兵场每边长一千二百步,四面有和门,又圈出步、骑六军营地,左右厢各有三军。每军中间相距三百步,立五表,每表之间相距五十步,以此作为对垒双方军队前进、停止的标志。另在演军场北面设立一个面南的都坛。讲武仪式举行的前一天,讲武将士和士卒要集中在都坛周围,在都坛的中央和四角分别树立五彩牙旗、旗鼓甲仗,并用旗帜组成和门。宋真宗赵恒讲武前,要下诏书命司仪择地围场,筑观礼台,在观礼台上建筑房屋,构建行宫。

三是皇帝在讲武仪开始的那天,要身着戎服,登上观礼台,举行斩牲礼,或祭旗纛礼。如东汉皇帝在讲武时,要在城郊东门举行斩牲礼。明代皇帝大阅前要身穿常服,在内殿行四拜礼,然后特派专门官员到教场去祭祀旗纛。唐代皇帝大阅前要乘坐革辂到都坛所在地,然后由兵部尚书身披铠甲骑马导引从北门进入教场。宋代皇帝阅兵时,乘马到教场,登上观礼台,向东进入观礼戎帐,然后召集群臣到观礼台就座,共同观看阅兵。清代康熙皇帝在南苑阅兵时,要身披铠甲登上晾鹰台,然后进入御用黄屋,观看阅兵。

四是接受检阅的将士要按照兵法、战书的要求,演习战争中的排兵、布阵仪式。这是讲武礼仪中最壮观、最重要的内容。东汉阅兵演武的时候,将士们要演习孙、吴兵法中所讲的六十四阵。后齐阅兵演武时,要演习战阵之法,排阵时,年轻的军士居前,年长的居后,待返回时,年长的军士在前,年轻的军士在后。身材高大的军士要手持弓箭,身材比较低的军士要手持旌旗。勇士手持铜鼓、大刀、盾牌组成军阵的第一行,其次是战士,再次是手执长矛的士兵,最后一排是弓箭手。训练时,将帅先教士兵观看、熟习旗语,如旗卧则跪、旗指就冲等。教士兵用耳朵听号令,学习鸣金、击鼓时的动作,听到鼓声就要按军旗所指的方向勇猛地冲锋、进攻,听到鸣金声就要收兵等。教士兵学习长途拉练,使士兵们能够在艰难的旅途中快速行军前进。教导士兵要牢记刑罚的痛苦和赏赐的好处。此外,还要教士兵学习使用各种兵器,并让对垒的两军演习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胜的方法。唐代讲武的礼仪与后齐相似,演练时,大将要身披战甲,骑上战马,教习士卒。排兵列队时,也是年少者在前,年长者在后,身材比较低矮的士兵手持长戈、大矛,身强力壮的士兵手执旌旗。其余的战旗、战鼓的形状、规格与后齐相类似。东、西的步、骑兵两军对阵,演练时两军分别击鼓四次,各举青旗、白旗、黑旗及黄旗,演变出直阵、方阵、锐阵和圆阵四种阵势。列阵时,先举旗的一方为客,后举旗的一方为主。每次变换阵形,两军各选刀、枪手五十人挑战,先后共挑战五次,要在挑战时表现出勇敢和怯懦的行状,以及势均力敌和胜利、失败的情形。宋代大阅仪式又与唐代有所不同。南宋孝宗赵睿阅兵时,举黄旗,参加阅兵的所有将帅士卒都要三次呼拜。中军鸣角,马步军都列队。击鼓三声,骑兵上马,步兵拿起旗枪。四鼓举白旗,中军鼓声与挥旗相呼应,变方阵为抵御敌军的形状。另外再重击一次军鼓,步兵从四面形成抵御敌军进攻的阵势,一边战斗,一边前进,骑兵则离开军阵,作出战斗的态势。击鼓五声,举黄旗,变换圆阵的形状。明代皇帝检阅军队演练阵势时,鸣炮三声,马步军开始按常规演练阵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康熙皇帝亲临南苑大阅,把八旗兵分为三队,康熙带领皇子披坚挂甲进入教场,内大臣等扈从于后,在教场中建起三面大龙旗后,上三旗侍卫随从皇帝、皇子、内大臣遍阅骁骑、护军、前锋、火器各营。然后立马于受阅军队之前,命军士吹响号角、螺号、击战鼓。随着号角的鸣叫,战鼓的轰响,各队兵马开始排兵布阵。随后,甲士挥动红旗,枪炮齐鸣。鸣金锣响过后,枪炮齐停。当战鼓再次敲响后,枪炮再次齐鸣,如此重复九次,每次击鼓、鸣枪、放炮,队伍都要向前行进五丈。当队伍第十次向前行进时,枪炮连发,中间没有间断。挑开鹿角,形成八个战阵门户,第一队军兵从八门冲出,第二队、第三队军兵尾随其后冲出军门。当冲出军门的军兵排成队列后,鹿角门关闭,号角齐鸣,军兵大声呼喊着前进。三队军兵形成大雁阵形,首队像雁首,二、三队像雁翅一样,相随推进,鸣金锣响过后,收兵回营,各回本阵,然后首队殿后,三队兵马结成队形在教场缓缓行进。

五是皇帝检阅完毕后,赏赐参加演武的将士酒宴或礼品,用来犒赏三军。如南宋孝宗检阅完演武将士后,认为此次演练非常成功,参加演练的军队的战阵、动作都完全符合标准,于是非常高兴,就加倍犒赏参加演练的将士。受犒赏的将士都山呼万岁!行三跪九叩大礼,谢主隆恩。过后,他又询问主管侍卫的军马司官员说:“今天我所检阅的将士与过去我们打仗时指挥的军队相比如何?”主管官员马上回答说:“今天我们所检阅的将士,都是陛下您平时亲自训练的军队,因为您平时对他们恩赏有加,爱抚备至,所以这些将士都忠勇百倍,不是过去那些军队可与比拟的。”清代康熙皇帝在大阅结束后,回到行宫,下诏宣布赏优、罚劣,以示严明军纪,鼓舞士气。在没有检阅前,要赏赐将士食物,检阅结束后,还要赏赐将士酒宴。

中国古代的讲武阅兵仪式,既是皇帝通过检阅军队,检验军队战斗力的一种仪式,更是最高统治者显示自己是三军统帅,重视军事训练,体恤将士,赏罚严明的说明。有时也是为了向敌对一方显示军事实力,借以示威的一种形式。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