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十七、以身许国史可法

个人档案

姓名:史可法

字:宪之

号:道邻

生卒:1602―1645

享年:44岁

谥号:忠正

著作:《史忠正公集》

名言: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志不可屈。史可法像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他以进士出身,初任推官,又任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右佥都御史、兵部尚书。南明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既有理政之能,又有统兵之才。他为人正直、忠诚,为反抗清军入侵、维护明朝统治,倾尽毕生精力,最后以身殉国。时人誉之为“当朝李纲”。

因大才受青睐承遗志做好官

史可法生于万历三十年(1602),是河南祥符人,祖籍顺天大兴。先祖在洪武年间做过锦衣卫,为皇帝近臣,被赐世荫锦衣卫百户。祖父史应元曾中举人,做过黄平知州,政绩、官声很好。但史可法的父亲史从质却没中过功名。也许是因为儿子和儿媳本分、孝顺、知书达理,史应元曾对儿子说“我家必昌”。这句无心之语,后来果然应在了他的孙子史可法身上。史可法自幼就以孝行名闻乡里,而且也做得一手好文章。

天启元年(1621)冬,史可法回到原籍赶考,寄住在一座古庙里。一天,他深夜苦读,困倦中,竟不知不觉伏案睡着了。正巧顺天府学政左光斗避雪走进庙来,无意中看到了桌上的文稿。他从头至尾读了一遍,觉得眼前这个熟睡中的青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左光斗悄悄地将自己身上的貂裘盖在他的身上,掩上门走了。他派人向庙里的和尚探问,才知书生的名字叫史可法。

考试的时候,左光斗作为主考官坐在堂上,听唱名的人叫到史可法时,便定睛望着他。由于早就赏识过他的文章,因此待史可法交上试卷阅毕,左光斗便当场评他为第一名。考试过后,左光斗召见史可法,并且将他引入后堂拜见自己的夫人,对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平庸无能,日后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年轻人了。”左光斗器重史可法,史可法也仰慕左光斗的为人。可以说,史可法的一生,都受到老师左光斗的影响。

天启四年(1624),左光斗草拟奏疏,弹劾专权的奸宦魏忠贤。但奏文还没有呈递上去,就被得了消息的魏忠贤削职为民。第二年,魏忠贤又捏造罪名,将左光斗逮捕入狱。当时魏忠贤权倾一时,爪牙众多,对反对他的人极力迫害,手段十分歹毒。左光斗的亲友害怕被牵连,都不敢去探望。史可法心中忧虑,每日徘徊在监狱门外,想寻找机会去探望老师。但是,当时魏忠贤防范得特别严密,即便家仆都不准随便探监。过了很多天,史可法仍然没能找到进入狱中的机会。

一天,史可法听说左光斗在狱中受了炮烙之刑,全身被烧得皮开肉绽,生命垂危。他便不顾一切地向狱吏苦苦哀求,想见老师最后一面。狱吏被史可法的诚心打动了,便让他装扮成一个扫粪工混进了监狱。

这时候,左光斗正靠着墙壁坐在地上,面部已被烧得焦烂,辨不清模样,左膝下的筋骨都脱落了。见此情景,史可法一阵心酸。他跪在左光斗面前,低声呜咽起来。左光斗辨出史可法的声音,但两眼已经无法睁开。他尽力用手指拨开眼皮,指着史可法说道:“庸才!这是什么地方?你竟敢前来!江山社稷败坏至此,我的生命已经完结了,你竟然不明大义,自轻己身!国家的事谁来支撑呢?与其等奸人来下毒手,不如我现在就处置你!”左光斗一边说着,一边摸起地上的铁链,做出要打史可法之势。史可法闭口不敢作声,只得含泪快步离开。过了不久,左光斗冤死狱中。每当想起左光斗临终前的话,史可法总是激动不已。他常常含着眼泪对人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用铁石铸成的!”史可法一直没有忘记左光斗的教诲和期望。他把悼念老师的悲哀和激愤,化为努力报国的赤胆忠心,决心做老师那样为国尽忠的人。

崇祯元年(1628),史可法考中进士。同年,被任为陕西西安府推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节衣食以裕民严法度而治军

史可法任推官期间,治下发生灾荒。他赈荒恤民,办事干练,灾民很快得到了妥善安置,史可法由此名声大著。崇祯五年(1632),朝廷调他回京师任户部主事,不久升为员外郎,后又再升为郎中。在户部,史可法管理太仓和辽饷。虽每日有大量钱粮经手,但他却从未心生贪念。这在当时贪贿成风的官场上简直不可思议。

崇祯十年(1637),史可法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池州、太平四府和邻接的河南、湖北及江西的部分州县,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员。后来辖境内发生蝗灾,粮价飞涨。他一面令官民捕灭蝗虫,一面调拨粮食,以减轻灾荒,还上书皇帝,请求免除当地百姓的田赋。

与此同时,他的生活却越发俭朴,常年只穿同一套官服,吃饭用的粮食蔬菜也全是自己家种的,平时还处处约束自己,以减少百姓负担。

当时,作为巡抚,史可法还兼管军事。他率领军队驻防在六安。明朝中叶以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便利政府收税,从万历九年(1581)开始,曾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可是此法在六安这个地方却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人民一直担负着很重的徭役。最令百姓无比困苦的是每年要替官府养一批马匹。用兵之时,官府便派出骑兵,向百姓索马。马差一到,便威逼勒索,急如星火,凶若虎狼。即使中等人家,也很少有不破产的。史可法了解到这一情况,便立刻下令取消了这一规定,改由官府雇人来管理马匹。解除了百姓的这一负担之后,他还将一批犯有严重贪污勒索罪行的官吏绳之于法。

史可法带兵军纪严明,对于扰害百姓的官吏总是严厉惩处,毫不留情。一次,一个姓苏的兵弁杀死了六安县的一个老妪。史可法立即将其判处死刑。不想苏某的同伙竟秘密勾结了100多人,在军中鼓噪闹事。当夜三更时分,乱兵在城中几个地方放起火来,想乘乱刺死史可法。史可法当时正在批阅公文,听到起火的报告,他冷静地吩咐属员立即携带公事文书躲避。属员请求和他留在一起,史可法大声说:“不可!你们管理的是重要文件,万不可失。我命令你们赶快离开!”很快,乱兵向史可法住所蜂拥而来。烛光中,史可法手握宝剑,端坐在堂上。面对正气凛然的史可法,乱兵万分惊愕,勇气和自信已踪迹全无,一个个悄悄地退了回去。形势稍缓,史可法便迅速调集军队,一面镇压乱兵,一面扑灭大火。事过后,史可法立即命令所有驻防在六安城内的军队一律开到城外,同时派人调查因起火而被害的人户,每烧毁一间房屋,发给五两银子,以赔偿百姓的损失。

守正气镇奸佞熬心血督四镇

崇祯十年(1637)七月,史可法巡抚安庆、庐州等地。他竭力效忠明廷,深得思宗的赏识。崇祯十四年(1641),他被升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职务是总督漕运,巡抚凤阳、淮安和扬州等地。崇祯十六年(1643)七月,史可法升至南京兵部尚书,并参与朝廷决策。

其时,明王朝就像漂荡在大海中的一艘破船,行将覆没。一方面,东北清军的实力日益壮大,不断地攻入长城以内;另一方面,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正在发动着对明朝政府的最后冲击。思宗和某些大臣曾密谋与清军妥协,全力镇压农民起义军,岂知竟枉费心机。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十九日,天还没有亮,思宗走投无路,逃到煤山(即景山),上吊自杀。

得知思宗已死,南京的大臣们开始商讨重立君主之事。张慎言等人说:“福王是神宗之孙,按照次序,应立为君,但其有七不可立:即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官府。潞王为神宗之侄,贤明当立。”于是,他们向史可法发了一份文书。史可法表示同意。但是,凤阳总督马士英却暗中与阮大钺计议,主张立福王。史可法以七不可告之。然而此时,马士英已将福王送到了仪真,史可法等只好前去迎接。

第二日上朝,众臣提出商议福王监国之事。张慎言道:“国君虚位无人,索性让福王即帝位。”史可法却道:“崇祯太子生死未卜,如果他们来到南京怎么办?”诚意伯刘孔昭道:“今日既然确定,谁敢再作更改?”史可法仍是不准。

两天后,朝廷任史可法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高弘图一同任命。史可法仍掌管兵部事,马士英督理凤阳军务。史可法定出轨制,照先前北京的事例,侍卫及锦衣卫各军,全部入伍操练。不再设置锦衣卫东、西两司房及南北两镇抚司官,以杜绝告密,安定人心。

扬州史公桥马士英见任命颁下却没有任自己为相,大怒,将史可法的“七不可”报奏给福王,并拥兵入朝,奏请福王即位。

为实现自己的野心,马士英对史可法还玩弄了一个花招。他对史可法说:“我缺乏管理军事的才干,部下时常生事扰民。你威名素著,士兵都敬佩你。如果你到前方带兵,我在中央配合你,事情就好办多了。”史可法当即看穿了马士英争权的用意,但为了避免发生摩擦,他以大局为重,主动请求福王派他到前方去督师。福王于是改命史可法为武英殿大学士,仍为兵部尚书,赴前线督师;同时令马士英到南京主持朝政。

史可法离开了南京以后,马士英、刘孔昭等人愈发无所畏惧。因为与张慎言政见不同,刘孔昭竟对其拔刀相向。史可法急忙从前线赶回,一番疏导调解之后,终于平息了事端。

史可法向福王上疏说:“希望您能谨慎小心,始终如一,身处深宫大内,就要想到东北皇陵魂魄的不安;享用美食御膳,就要想到东北皇陵连麦饭也无着落;您亲受瑞符,顺应天命继承大统,就要牢记先帝的艰苦继业,励精图治,如今却忽遭危亡的命运;您早朝晚歇,就要牢记先帝的克俭克勤,不要最终断送了祖宗大业。您要心存戒慎,任何时候都不应懒惰放荡,南北两处列祖列宗将会默默地保佑当朝的中兴。”福王表示赞许,并让史可法派兵布将,向北迎击清军。史可法于是在扬州建署。他首先下令严禁军队横行不法,并且惩办了一些扰害老百姓的官兵;下令取消私设关卡,禁止军人贩盐,实行由官府督运监销的办法。这些措施既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也增加了财政收入。史可法还派部下设立“礼贤馆”,专门接待从四面八方前来投效的人士。

在军事上,史可法在江北地区设立四个据点,称之为四镇,命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分别担任四镇的镇将;史可法担任督师驻扎扬州,统率四镇。

任督师期间,史可法生活十分艰苦。他每餐只限一菜一饭,后来,因为前方军饷供应不足,更免去荤菜,经常素食。军事紧急时,他昼夜警惕,连睡觉时也穿着铠甲,以防备敌人突然袭来。他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士兵没有吃饱,他绝不先吃饭;士兵没有添衣,他也绝不先多加一件衣服。酷热的夏天,他手不执扇;严寒的冬天,他从不穿皮衣。

这一年除夕,士兵们都轮流休息去了,史可法却仍和往日一样,紧张地批阅着公文。夜深了,他不免有些困乏,便想喝点酒提提精神,然后再继续工作。他举起酒杯时,忽然想到了“礼贤馆”的秀才们。他本想请他们一道来喝酒,可是时间已是夜半,于是便嘱咐值勤的军官说:“不要惊吵他们了,明天每人发给一份酒资吧!”史可法拿起酒杯斟上了酒,又向厨房要了些小菜。不想厨人却回报:“白天犒赏将士,已经把所有的菜和肉都吃光了。”史可法便叫人取些盐豉来下酒。

史可法平日酒量很大,即使喝上几大碗也不醉。但自从来到前线,他恐怕耽误军情,便索性戒了酒。这天是除夕,他才破例喝了一点。连日的疲劳加上一点醉意,史可法不觉伏在案上睡熟了。东方微明,文武官员先后来到营门,听候升帐议事。可是,营门还没开放。大家正在纷纷议论之时,扬州知府任民育向大家说:“相公终年劳累,难得像今夜这般安眠,吾等稍安。”又命打更人再打一次四更的鼓。这时候,东方已经泛出了鱼肚白。鼓声未落,史可法醒了过来。他看见天色已明,却还听到四更的鼓声,大怒道:“乱打更鼓,竟敢违犯我的军令!”左右的人赶紧把任民育的话告诉了他,请求他宽恕打更人,史可法这才作罢。过了一会,营门大开,文武官员都来拜见,知府任民育也到厅前请罪。史可法对他说:“你这样做虽然是爱护我,但是又怎么可以因私爱破坏法度呢?”从此,史可法坚决不再喝酒,而且疲倦至极也决不伏在案牍上打瞌睡。

史可法致力整顿军备,组织兵力,争取内部团结,一致抗清,成为了南明政府抗清的中心人物。

独力支撑危局誓死保卫扬州

史可法虽然在军事和政治上都作了积极部署,但四镇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彼此之间难以协作,常常闹摩擦。史可法耗费了四五个月的时间,苦口婆心,终于说服四镇的总兵停止了军事冲突。在史可法的感召下,四镇都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挥。于是史可法把四镇的驻地重新调整:高杰驻瓜州,黄得功驻仪真(今仪征),刘良佐驻凤阳,刘泽清仍驻淮安。

然而不久,高杰与黄得功又发生了冲突。史可法先说服黄得功要以抗清大局为重,又亲自到高杰营中,用极坦白真诚的态度,向其讲明个人利害和大局的关系,劝他同黄和解,一致杀敌。高杰受到了很大触动,表示坚决听从史可法的教诲。这年十月,高杰主动请求出兵北伐,带领军队进驻徐州。

史可法则领兵到达了清江浦(在淮阴县)。当时,从王家营(在淮阴县北)到宿迁一段,地位最为冲要,史可法亲自担任防守之责。他又派人到开封去办理屯田,训练军队垦田屯粮,以保证军粮的供应,给收复中原地区打下物质基础。

史可法祠堂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四日,从水路北进的史可法到达鹤镇。得知清兵已经攻占了宿迁,史可法立即带兵前进到宿迁南面白洋河,并命令总兵官刘肇基火速救援宿迁。八日清晨,刘肇基收复宿迁。清兵又转而围攻邳州(今邳县),刘肇基再赶去救援,邳州于是也解围。

史可法在江北和清兵孤兵激战的时候,福王和马士英、阮大铖等却在南京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既不计划布置前方的军事,也不发给粮饷。当史可法把前线胜利的消息报告朝廷时,马士英却对人说:“快到年终了,将士例须犒赏,军费例须报销。史可法这个时候来报功,开口要钱是真,立功却未必是实。”

第二年,即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正月,清豫王多铎率领一支大部队渡过黄河,大举南下。史可法命高杰做先锋,出兵开封、归德(今河南商县),收复河南的失地。就在这时,不幸的事发生了。高杰在睢州(今河南睢县)被暗地里向清军接洽投降的河南总兵许定国杀害,其部下大乱。听到这个消息,史可法心中非常悲痛,他跺脚叹息道:“中原从此不可收拾了!”他连夜赶到徐州,亲自处理这个突发事件,并派高杰的外甥李本身代替高杰之职,统领其兵马,这场变乱才被制止。然而高杰死后,河南境内开封以南全部失守。

正当史可法全力抵抗清军进攻时,武昌守将左良玉与马士英之间又起了冲突。马士英怂恿福王下旨召史可法阻挡左良玉。无奈之下,史可法只好奉命回京。回京途中,史可法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想:清军马上就要到来,可是朝廷偏偏发生这样的内争;自己本想不回南京,但君命又怎能违抗?他进退两难,矛盾重重,内心真有说不尽的苦楚。

当他到达燕子矶时,消息传来,左良玉已死,内战结束。史可法本想趁此良机面见福王,恳切劝谏,再回到前方去。可是清兵已渡过淮河,情势急迫。福王的第二个命令又下来了,叫史可法不必来京,立即掉转头去抵抗清军。史可法登上燕子矶,满腔悲愤地向南哭拜了一回,立即渡江北行。

清军渡过淮河,继续向东南进犯。史可法赶到天长,盱眙已被清兵包围。他急令各地将领发兵救援。哪知盱眙守将却已投降了清军,其中一支援兵全军覆没。这种形势之下,史可法只能到后方去布置扬州的防御了。他冒着倾盆大雨,连夜奔回扬州。到扬州后,史可法立刻发出火急军事文书,要各镇派兵救援扬州。可各镇将官只重私利,不顾大局,竟没有一个听命而来。这样,清军在攻下淮安、泗州之后,一路直奔扬州,不曾遇到任何抵抗。四月中旬,清兵已至扬州城外。

早在前一年八月,清军开始向南进兵的时候,清摄政王多尔衮就曾给史可法写过一封信,大意是:清朝打败了农民军,建都北京,是全国唯一合法的政权。南明建国,是坐享其成,大不应该,所以应当去掉国号。他先谈清兵如何众多,投鞭甚至可以断流,即使长江天堑也挡不住清朝大兵;接着又说,如果福王能够削去明朝国号,归顺清朝,南明的君臣都可以封王封侯,享受高官厚禄。

对于清廷的威胁和利诱,史可法毫不动心。在回信中,他严正地驳斥了多尔衮。他说:明朝在剧烈的事变中建立一个政府是完全必要的;明朝有难之时,清军乘机入侵并占领土地,是极其不义的行为。史可法最后表示:“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所以报也。”早在奉命来扬州督师的时候,史可法就说过:“事情的祸福成败很难估计。诸葛孔明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最好的道路。”史可法决心用他的行动来实现这个崇高的愿望,抗清到底,决不屈服。

多铎带领清兵到达扬州城外后,并不立刻攻城,而是先派降将李遇春拿着招降书去劝史可法投降。李遇春刚刚走到城边,就遭到史可法的迎头痛骂。接着,城头上万箭齐发,李遇春只好抱头逃回。当天,多铎又差人拿着劝降的令旨到城门口叫门求见。史可法派两个勇健的士卒缒下城去,把来人和多铎的信一齐投入河中。多铎还不死心,一连给史可法写了五封信,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看也不看就把信烧掉了。看到史可法这样坚决,将士们抗敌的决心也就更加坚定了。

诱降史可法的计划接二连三地失败以后,多铎终于怒不可遏,他命令清军把扬州城围得水泄不通。这时候,有两个明军将领忍不住困守孤城的艰苦,开始动摇了。一天夜里,他们背着史可法,带领本部官兵偷偷出城,投降了清军。这样,扬州城中的明军防守力量就更加薄弱了。

这件事发生以后,就常有三三两两的士兵在黑夜里私语,有的要到城外去投降清军;有的主张在城中抢劫一番,再行逃走。史可法时常亲自巡营,这些话恰好被他听入耳中。他见军心已经涣散,料到扬州难保,但是局势至此,又怎能不尽最后的努力?于是,他传令集合全体官兵讲话,说:“这几日军情尤为紧急,淮安已经失守。扬州为江北的重镇,如有闪失,南京难保。切望大家一致努力,不分昼夜,严密防守。如有胆敢造谣生事,惑乱人心者,定要按军法治罪!”

中军把他的命令连续传达了两次,士兵们却都一声不响。史可法第三次命令击鼓传令,下面仍没有反应。史可法心中又急又难过。想到国家的前途,他不禁放声大哭。中军取火照明,只见史可法的战袍已经被血泪沾湿。士兵们见此光景,都大受感动,不约而同地喊道:“我们一定尽力守城!”于是,史可法下令把军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迎敌,一部分守城,一部分巡查。他随后宣布临阵军令说:“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历史上著名的扬州保卫战开始了。局势已经十分危急了,史可法写下一封绝命书给他的母亲和妻子,说他“早晚必死”,表明了他以死报国之心。

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紧逼扬州城下,开始用红夷大炮攻城。炮弹有小坛子般大小,打坏了好几处城墙。史可法命人用大沙袋堵住缺口,继续战斗。全城军民英勇抗战,团结一致,保卫扬州。清军自侵入关内,所过之处,从未遇到像扬州这样顽强抵抗的。这一次,清军遭到空前猛烈的抗击,死伤很是惨重。四月二十五日,清军统帅多铎下令对扬州发动总攻。扬州旧城的西门最为险要,史可法便亲自在这里守卫。清军集中大炮的火力向城的西北角轰击。城墙经不住炮火,一块块地坍落下来。很快,清军就从被轰开的一处缺口蜂拥而入。

史可法看到城被攻破,已经无险可依,立刻拔剑自杀。这时候,在他身边的参将许谨和副将庄子固一齐上前抱住了他,史可法鲜血已经溅满了衣襟。许、庄二将正要保护史可法下城,却同时中箭身亡。这时,史可法看见对面来了许多敌兵,便大喊道:“我就是史督师!”清兵大吃一惊,立刻上前将他捉住,送到新城南门楼上去见多铎。多铎见了史可法,十分恭谨地说:“史先生,我从前曾经屡次托人送信给你,都被退回来了。今天先生已为明朝尽到忠义,我大胆请先生替我们大清收抚江南地方,不知先生肯不肯?”史可法闻言大怒,斥道:“我是大明臣子,岂肯苟且偷生,做万世罪人?头可断,身不可屈!”多铎见史可法依旧毫不动摇,知道诱降不会成功,便说:“你既然是忠臣,索性杀了你,成全你的名节吧!”史可法道:“与扬州城同存共亡,这是我的心愿。你把我碎尸万段,我也甘心情愿,但请千万不要杀害扬州城的百姓!”

就在扬州南城楼上,史可法慷慨就义,年仅44岁。

44年前,史可法的母亲临盆之际,曾梦见文天祥走进他家,随后就生下了史可法。44年后,史可法以身殉国,与文天祥殊归同途,冥冥中似有天意。后人悼念史可法的句子就有“生来自有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

与史可法一起牺牲的,还有知府任民育、部将乙邦才、幕客卢渭等数十人。总兵刘肇基带领余部400人和城中人民一起与清军继续巷战,杀死清军数百,一直战斗到最后,人尽矢绝,没有一个人投降。史可法衣冠冢多铎痛恨扬州军民的英勇抵抗,下令清兵屠城十日。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扬州十日”。

史可法没有儿子,他生前让副将史德威作为自己的后人,继承自己的遗志。史可法殉难后不久,史德威便回到扬州城内去寻找他的遗体。经过清军大屠杀,扬州城里大街小巷到处堆满了死尸,当时正值夏天,天气炎热,许多尸体已经腐烂,无法辨别出面目。史可法的遗体最终没有找到。

第二年清明节的后一天,史德威拿着史可法生前穿用的袍子和笏板,举行了招魂祭礼,将这些埋葬在扬州城广储门外的梅花岭,并在坟右立碑封土。

由于没有找到史可法的遗体,各地起义队伍往往假借史可法的名义号召人民进行抗清活动。史可法死后不久,就有一个江苏盐城人自称是史可法,领导人民在淮浦一带起义。之后,又有做过史可法的幕客,身材相貌和史可法很相像的浙江人厉韶伯,也用史可法的名字,聚集好几百人起兵反清,并且一度攻下安徽的几个城市。

看到史可法在人民中间的巨大影响,为了稳定民心,清朝统治者对史可法的母亲和妻子予以优待。到了乾隆年间,出于对史可法忠君报国的思想的敬佩,清朝还在扬州史可法的墓前建祠立碑,追谥史可法为“忠正”公。

扬州史公祠里挂着一副著名的对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梅花、明月、亡国、故臣,这些苍凉悲切的词藻,至今还让人们油然想起300多年前那位以身许国的民族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之所以至今被人传颂,并不是因为他治军、治国的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忠贞。他为了挽回败局、为了大明东山再起,倾尽了全部心血。也许他这种企图以一人之力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行为有些笨拙可笑,但他那种忠诚不屈的精神却是世界上每个民族都不能缺少的,也是最可贵的。“杨柳城边悬落日,梅花冷艳伴孤忠”,史可法的高风亮节,为他赢得了千古英名。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