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十一、铁骨青天海瑞

个人档案

姓名:海瑞

字:汝贤

一字:国开

号:刚峰

生卒:1514―1587

享年:74岁

谥号:忠介

著作:《海瑞集》

名言: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称其任,亦唯以责寄臣工,使尽言而已。海瑞像

海瑞,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清官,官至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他一生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他挫豪强、清土地、惩贪官、雪冤狱、置棺进谏,视死如归。海瑞为官清廉,生活俭朴,家徒四壁,身无余财。死后还是依靠同僚募捐集资,方得安殓,被百姓誉为“海青天”、“南青天”。

少年树立报国志一篇《治黎》达众听

海瑞,回族人。祖籍福建,南宋时族人迁至广东番禺,明初迁至广东琼山(今海南岛)。正德九年(1514)十二月十七日,海瑞生于琼山。

海瑞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祖父海宽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父亲海翰是个廪生。虽说海瑞祖、父皆为官,但家境并不殷实。海瑞四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仅靠祖上留下来的十几亩薄田和母亲谢氏替人家做针线活艰难口。但谢氏是一位刚强的女性,她“苦针裁,营衣食;节费用,教子学”,对海瑞的教育很严格。在选择海瑞老师的问题上,谢氏更是慎之又慎,坚持非名师而不聘。时人张子翼曾在《海南谢太夫人贞节卷题后》中写道:“……教子为名臣,直声动朝野……圣世重纲常,优诏南天下。列传昭彤管,讴歌赠大雅。嗟哉贤母心,褒旌非所假。千年桂水情,应照寒山舍。”从诗中即可看出,谢氏的谆谆教导,对入仕后的海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母亲的教诲下,海瑞很早就立志要为巩固大明江山、改革弊政而勤奋学习。

16岁那年,海瑞应黎族好友德宏的邀请,到他的家中去做客。德宏的家位于保亭、琼中和乐东三县的交界处,是一个黎族村寨。村民平日仅靠采摘野菜、打猎捕鱼为生,很多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过着极其贫困的日子。

海瑞初到之时,身上也穿着黎族的衣服,村民对他并未多加注意。后来,当得知他是与汉族人有着浓厚渊源的回族人时,村人原本友善的目光变得仇恨起来。海瑞不解,问德宏道:“为何寨民对我仇恨若许?”德宏答道:“汉官对黎民之欺压,日甚一日,非杀即抢,我等苦不堪言!故黎民仇恨汉官,见之即杀,甚或汉人百姓亦不能幸免。冤冤相报,愈演愈烈。”海瑞沉思良久,才道:“汉黎本系一体,同为炎黄子孙,且同居一岛,何分彼此?理应和睦相处,休戚与共。今我欲与你约誓,以你我二人之始,世代为友。”德宏苦笑一声,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代仇恨,岂能朝夕即解?汉人欺我,我等还牙,如是循环,解由何生?”海瑞沉默了。这件事情,对年少的海瑞触动很大。

回来后,海瑞思索了很久。对于如何对待黎族人的反抗,他有了一个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对待黎族百姓,只能疏导治理,不能征剿镇压。朝廷应当在黎族集中居住区设立县治,修筑大道,以便利的交通促进黎汉两族的交流与接触。

嘉靖二十八年(1549),36岁的海瑞在乡试中以一篇《治黎策》考中了举人。策中,海瑞将自己解决黎民反抗问题的想法充分表述出来。然而,此文却未得到朝廷的重视。次年,海瑞赴京参加会试。除按规定撰写了文章外,他还将《治黎策》整理、润色,抄写后送交考官。主考的几位官员对海瑞的《治黎策》很是欣赏,认为文章不仅写得好,而且内容很有针对性,实为朝廷解除南方边民反抗的唯一策略。

当时,正值庚戌之变的前夕,世宗朱厚?忙于斋醮,乞求长生不老,不理朝政;奸臣严嵩父子当政,凡是参加会试的举人都要给严嵩父子送银子,少则几千两,多则几万两,方能中进士。海瑞在客栈听说了此事,但他哪里有银子可送?最终,海瑞会试落榜,返回琼山。

嘉靖三十二年(1553),意志消沉的海瑞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再次赴京参加会试。然而,朝政与三年前一样腐败,严家父子仍在朝中横行无忌,正直的官员皆敢怒不敢言,世宗更加昏庸无道。有几位考官早已经认出了海瑞,并把《治黎策》上书朝廷。但是严嵩等人却一眼未看,他们认为,黎民造反与北京远隔万里,不必重视。

会试结束,海瑞又不第。按照朝廷科举条例规定,举人会试不第可入监读书,待下次继续参加会试。若不愿入监读书,可听从吏部分派官职。海瑞于是听从吏部选调,被任命为福建南平县教谕。

拒拜御史“海强项”严惩豪强“海青天”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二月,海瑞赴福建南平县上任。到任不久,他便将微薄的家产全部变卖,把老母接到任处,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明代县学图南平地处福建中部,地域广阔,也相对比较富裕。但这里的县学却非常混乱,学生少,收费高,若想到县学学习,必须先行贿送礼,否则就会被拒之门外。为此,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都念不起书。担任教谕后,海瑞一改陋习,颁示《教约》,整顿风纪校规,广招学生,对送礼者一概谢绝。

海瑞秉性耿直,不事强权,差点因此而丢了官。一天,巡抚御史到南平视察县学,海瑞带领属下官员将御史迎进之后,那些深谙为官之道的官员忙不迭地一字排开,跪倒一地,独把站在前排的海瑞兀显出来。

海瑞只对御史长揖一礼,算是执礼见过御史,随后便昂然挺立在那群匍匐在地的官员中间。御史大怒道:“你是何人,竟敢见本府而不跪?”海瑞不卑不亢地答道:“我乃孔子门生,县学教谕海瑞。”御史冷笑道:“本府还以为你是知县呢。即便知县见到本府也没有不拜之理。你一个小小教谕,为何不跪?”

“教谕亦有自尊,身为一县教官,必先能尊己,方能尊圣。岂有不尊自身,不尊圣人,反而代圣人传播圣教之理?此乃对圣人最大之辱。且此处乃我南平县学,拜圣不拜官,依朝中《会典》,瑞执揖不跪,已不为失礼矣。”

一席话说得御史哑口无言。但一个朝廷钦差让小小的教谕驳了好大的面子,他岂能甘心?御史表面上装得很大度,但一离开南平县,便着手陷害海瑞。他不好自己出面,便指使属下,将一封封诬告信送到延平府衙门。幸好延平知府贤达公正,且早闻海瑞之名,悉心保全,才将此事化解。从此,海瑞对御史揖而不拜之事,便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他赢得了一个“海强项”的美名。

海瑞在南平县任教谕期间,对学生体贴入微,对有困难者常常解囊相助。他还主张因材施教,对好学生高要求,对学习差的学生则给以辅导。在县学中海瑞积极倡导道德和文章不可分割,他劝谕诸生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在读书时,应以修身、操守、品德为上。在海瑞的精心管理和教诲下,南平县学办得红红火火,很多家长慕名将孩子送来学习。海瑞在南平县任职四年,为朝廷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

嘉靖三十七年(1558),因业绩突出,海瑞被晋升为浙江省严州府淳安县知县。淳安县山多地少,百姓困苦,但官吏富豪却占地众多,他们又串通舞弊,玩弄各种花样逃税。如此一来,农民便要担负这些虚报土地的税役,负担十分沉重。海瑞到任后,决定重新丈量土地,按实际田亩数征收税役,以减轻百姓的经济压力。他还采取分配荒田、借贷耕牛和种子、三年后起征赋役等措施,使很多外逃他乡的农民回到了淳安。此外,他还取缔了地方官员勒索民财、带大量金银赴京朝觐的陋规,革除了知县向出巡的巡按御史、分巡道、分守道等官员馈赠银两的旧习。

海瑞重视刑狱,伸张正义,平反了许多冤案,被誉之为“海青天”、“南青天”。当时有一件桐庐县杀人案,甚为难断。百姓徐继有一妹妹,嫁与戴五孙为妻。戴五孙生活奢侈,花费很大,曾向徐母借过银两。徐继多次替母索要,但均无回音。一天戴五孙在门前遇见了徐继,谈到所借银两何时归还的事,一言不和,二人发生口角。盛怒之下,徐继用石块打死了戴五孙,然后将尸身绑上大石头沉入水中。刚巧这一天,吏员潘天麒及仆人因公差投宿戴家。桐庐县审讯后,认为是戴五孙妻徐氏与潘天麒通奸谋杀亲夫,判将徐氏凌迟处死,潘天麒处斩。待杭州复审时,判潘天麒斗殴杀人,定其绞罪。北京大理寺驳回后,桐庐县、建德县、遂安县三知县会审,仍没有结果。后巡按御史崔楝把此案移到淳安县审理。海瑞细心研究,多方调查,真相终于大白,最终保全了徐氏和潘天麒的性命和名誉。这桩历经数官审判,拖延十多年的疑案,经海瑞亲审才公正结案。

最让百姓交口称颂的还是海瑞嫉恶如仇,敢于打击权贵。

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一天,浙江总督胡宗宪之子路过淳安。由于当地没有送给他什么供奉,他便故意找茬儿。住进驿站之后,他嫌侍候不周,马匹供应不及时,竟将驿站的官吏倒吊在树上毒打。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但由于畏惧其父亲的权势,皆是敢怒而不敢言,没人敢出来解劝。

有人将此事悄悄报告了海瑞。海瑞闻讯后火速赶来,见此情景,怒火中烧,当即就想发作。但他知道浙江总督胡宗宪是当朝权相严嵩的党羽,正是炙手可热,弄不好自己丢官倒是小事,牵连了地方可就得不偿失了。思忖片刻后,海瑞分开众人,径直走进驿站。还没有等胡公子开口,海瑞便指着他厉声喝道:“哪里来的刁顽之徒,胆敢在此地撒野?”旁边站立的众人怕他惹祸,连忙好心地小声提醒他说:“这是总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故意装出吃惊的样子说:“岂有此理!此人哪会是胡大人的公子?胡大人一向勤政爱民,教子有方,怎会纵容这种无赖之徒骚扰地方?分明是一泼皮无赖,假冒胡公子之名,来此行凶作乱,还不将他拿下!”左右差役便不由分说,把胡宗宪之子一行人扣押了起来。海瑞把驿吏放了下来,又指着胡公子所携带的大小几十个箱子,当众说道:“胡总督清正廉洁,以前他到所辖之地巡察之时,都曾明令地方属下不要铺张接待,更不许行贿送礼。而眼前这个人带了这么多行囊,肯定是搜刮了民脂民膏,还打着胡公子的旗号,这种行事哪有胡大人样子呢?打开箱子查验,便可分出真假。”

箱子被打开之后,果然装的都是白银。海瑞大怒道:“这恶棍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冒充总督之子,大肆行骗勒索,败坏胡大人的清名。对这假冒之徒,一定要奏明胡大人,严加惩办!”说完,他根本就不听胡公子的分辩,下令将其拉出痛打一顿,并把那些银两全部充公。

事后,海瑞修书一封,派人送交胡宗宪,信中说他查扣一冒名的刁民,已获取大量赃物证据,为正大人的清名,已当众将其治办,并请胡大人示下。胡宗宪接到奏报,有苦难言,只好一面嘉许海瑞奉公执法,一面要求将“假冒”之人押解到总督府,由自己来查明处理。海瑞正打算由此脱身,便马上派人将其公子送还。

嘉靖四十三年(1564),由于为官清廉公正,海瑞被提升入京,任户部云南主事,官居六品。

扶棺进谏钢做脊铁骨铮铮胆气豪

此时严嵩已倒,但世宗仍旧沉溺于长生不老的美梦之中。他终日派臣子访仙寻道,自己则留在宫中,支起炼丹炉,将皇宫变成了水陆道场。而至为重要的国家朝政,统统被他抛诸脑后了。因为世宗对敢于上谏之人一律严惩,满朝文武对其行为不敢轻言,户部也是绝口不谈朝政。绝大多数臣子们后来干脆钳口不言了。

然而,仍有不怕死之人,那就是铁骨铮铮的海瑞。身在朝中,海瑞对世宗的所作所为早有所闻。户部掌握的银两,大多都被用于修观建坛,这令清廉成性的海瑞愤怒不已,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一篇3600多字的奏疏,其文引古论今,开篇就将世宗圣明的外衣剥了个干净:国家财政枯竭,百姓饥寒交迫,他替民请愿:升仙求道邪术,纯粹是无稽之谈,劳民伤财,有百害而无一利。又劝诫世宗,革除仙术弊端,以国为重,以天下苍生为本。

在呈交奏疏前,海瑞已把身后事做了安排。他留给母亲一封信,说忠孝不能两全,请求母亲原谅,并叮嘱她万一自己被处死,就带着他的妻儿回老家去,另外,他又写了一封信给好友德宏,托他照顾老母和妻儿。最后,海瑞把他京中府第仅有的一位仆人和两名差役也遣散回家了。海瑞一生为官清廉,没有什么积蓄,此时手头只有20两银子,他便拿到街市上订做了一口棺材,以免别人替自己收尸时还要破费。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一切准备就绪的海瑞将奏表呈进世宗。

昏聩的世宗读完奏折,勃然大怒,道:“先帝在日,亦不曾如此辱我。竖子何人,胆敢冒犯朕躬!”说毕,他命太监传令,“速将此大逆不道之人擒住,朕要将他凌迟处死,万不能使他逃掉!”太监道:“陛下少安毋躁。海瑞实为一痴人,上奏之前,业已购棺在家,抱定了必死之心,又岂能逃?”

世宗想,我想长生不死,而这个海瑞居然不怕死,还早已买好棺材存心找死!便又把海瑞的奏章读了两遍,觉得他说得似乎也有些道理。但是,被海瑞骂了一顿,他胸中总觉得有一口气没出。于是第二天他便派锦衣卫把海瑞抓了起来,关进锦衣卫特设的监狱。

在海瑞被捕的第四天,敬重海瑞的下属何以尚闯进宫中,击打景阳钟,呈上奏疏,请求释放海瑞。世宗令锦衣卫将其廷杖四十,投入监狱,和海瑞押在一起。

世宗还是决定要处死海瑞。刑部已拟好了将海瑞斩首的奏章,但奏章经过内阁时,爱才的内阁首辅徐阶有心将其搁置下来,没有呈世宗御批。没过多久,吃丹药中毒的世宗便驾崩了。

嘉靖四十五年(1566),徐阶等朝中元老扶太子朱载?即位,改元隆庆。徐阶、张居正等人,以世宗遗诏之名,宣布大赦。海瑞、何以尚等人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

在释放前,看守监牢的官员就听到一些风声。为了向海瑞、何以尚表示慰问,他们在狱中摆了一桌酒席。海瑞以为这是上刑场前的送行酒,于是和何以尚大吃海喝了一顿。可是酒足饭饱之后,监狱官告诉他俩,世宗已殡天,他二人现在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了。海瑞和何以尚几乎不敢相信,既而二人抱头痛哭起来。

隆庆三年(1569),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以钦差大臣的名义总管粮道,巡抚最富庶的应天府。

海瑞上任后,发现这个鱼米之乡已被贪官污吏糟蹋得千疮百孔。这一年,大雨成灾,苏松常杭嘉湖六府沿太湖的田地几乎被淹得一干二净,很多房屋被雨水冲塌。海瑞于是决定先从治水救灾入手。经与苏州推官和上海知县商议,海瑞草拟了治水奏疏,上报朝廷;同时行文十府,裁减供应,并要苏州、松江两府,在圣旨到达之日,即兴工开河。奏疏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疏浚工程迅速开工。期间,海瑞多次亲赴工程现场,奖励开河有功人员,惩处贪污腐败者。不到两月,苏州河基本疏通。积水倾泻而去,被淹的田地显露出来,农民们补种了蔬菜和杂粮。之后,又疏通白峁河。两项工程相继告竣后,基本消除了三吴地区的水患。

治理了水患之后,海瑞又开始着手实施逼乡官退田的计划。他的矛头第一个就指向了原朝中元老徐阶。徐阶辞官后,回到了老家松江府,恰在海瑞的管辖范围之内。徐阶在朝时正直清廉,可其子孙却在败坏他的名声。其弟徐陟以及其二子和三子均为霸一方,侵田占地。百姓的状纸,早已堆积如山。原任官员因碍着徐阶的声望不敢处理,将状子通通压了下来。

徐阶像开始,海瑞也是左右为难:徐阶对他有知遇之恩和救命之恩,而徐家人为非作歹,自己又不能不管不问。思索良久,海瑞决定以国为重。他来到徐阶家,告之以实情,并向徐阶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把40年来徐家子孙侵占的40万亩土地退还给原主;第二,把欺压良民的徐阶众子侄和家人自行捆绑送到官府,请求从宽发落;第三,告家中诸人,今后不准侵夺良田、欺压百姓。徐阶长年在京城,对家中之事并不知晓。听完海瑞的叙述,他立即吩咐众子侄和总管,将侵占的良田悉数退回原主。随后,又亲自将犯罪的家人送到官府,任海瑞依律制裁。

海瑞劝徐阶退田40万亩,将其子弟问罪的消息传出后,应天十府的一些乡官也纷纷主动退还了吞没的农民田产。海瑞在应天十府名声大振,穷苦农民奔走相告:咱们这里来了个“海青天”!

不到半年,穆宗又改任海瑞为督应天粮储。当时,适逢徐阶的老对手高拱被穆宗召回朝廷主掌吏部。高拱对过去海瑞支持徐阶反对自己之事一直耿耿于怀:那是隆庆元年(1567)的事,大学士徐阶被高拱弹劾。海瑞即上书弹劾高拱,大学士张居正亦联合宦官冯保上书弹劾高拱。最后,高拱只好乞假回乡养病。

这次复出,他首先就想到了如何报复海瑞上疏之仇。他将海瑞的粮储职务合并到应天由他人兼管,待海瑞赴应天上任时,已无任可上。海瑞只好称病辞官,返归故里。

此时,内阁的首辅是张居正。朝中海瑞的同乡梁云龙要回乡省亲,张居正找到梁云龙,请他通知海瑞,自己要举荐海瑞为礼部尚书,条件是要他在会试中录取自己的儿子。梁云龙回乡后,找到海瑞,将张居正的话告诉了他。海瑞淡淡地说:“烦请转告张太翁(张居正),礼部尚书我不当,他儿子能否考中,也与我无干,请他好自为之。”

梁云龙回京后,将海瑞的话转告给了张居正。张居正气得将早已拟好的保荐海瑞做礼部尚书的奏折撕得粉碎。

再次入仕理朝政夕阳依旧夺目红

海瑞墓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张居正,海瑞此后在海南整整闲居了16年。这16年中,海瑞生活贫困,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妻儿后来又全部撒手而去,身边仅剩一个仆人海安照料他的起居。

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病故。朝廷下旨,将被张排挤的诸臣召回,海瑞也在其中。万历十三年(1585)正月,海瑞被任命为应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二月又改为吏部右侍郎。

接到圣旨后,72岁的海瑞在海安的陪同下前往应天。途中,听闻御史房寰40多岁的儿子抢了一个15岁的小女孩做第13房小妾,他不禁又怒火中烧,立即派人将房公子押解到应天府,命应天府率同上元、江宁两县严厉惩办。房寰恼羞成怒,便勾结一批贪官联名上疏攻击海瑞。海瑞毫不理会,更加雷厉风行地整顿官场风气,贪官污吏不时被查办。

万历十三年(1585)冬,海瑞又被提升为南都察院御史,为正三品官员。

晋升之后,海瑞再一次发出告示,宣布严禁向官员馈赠礼物,并带头把各种礼物一一退回。与此同时,他还明令各级官员禁止向百姓摊派徭役。为惩治贪污腐化,他主张不能以钱赎罪,而应恢复明太祖定的旧规,对违法者用廷杖重责。

此时海瑞年逾古稀,虽雄心犹在,却无力回天。加之他生活困苦,忧思多虑,渐渐患病卧床不起了。应天百姓听说海瑞身患重病,纷纷入寺进香,求上天保佑这位爱民如子的“海青天”。但天不遂人愿,海瑞的病情还是一天天地加重了。

万历十五年(1587)十月十四日,一个风雨之夜,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的海瑞与世长辞,享年74岁。就在他临终前三天,兵部送来的柴薪费多算了七钱银子,海瑞还让人如数退了回去。

消息传至朝廷,南都礼部和应天府马上派人帮助整理遗物,布置后事。清贫一生的海瑞,留下的遗物实在是太简单了。海安清来点去,只有20两俸银,几件破旧的衣服,几双破布靴,再就是几匹绫和绸葛。海瑞所有的家当,连一个贫士都不如。看到这些,在场的几位官员都忍不住哭出声来。区区20两银子,根本不够筹备葬礼。在场的官员于是纷纷解囊,凑了800两银子,为海瑞料理后事。

送葬那天,礼部右侍郎沈鲤代表朝廷参加海瑞的葬礼。在出殡前,沈鲤宣读了朝廷的诏谕:谥海瑞“忠介”,赠“太子少保”。之后,各衙门的官员和海瑞的同乡诸官分别吊唁,大家长跪在海瑞的灵柩前痛哭失声。午时,出殡的队伍走出应天府。应天市民自动罢市一天,为海瑞送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摆着酒菜饭食祭奠这位清官。乡下的村民也纷纷赶到城里,为海瑞送丧。

海瑞的灵柩从应天城被36位身着白衣白帽的差役缓缓抬出,沿途哭声不绝于耳,哀乐震天。这是人民心目中的国葬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海瑞在天有灵,也可含笑九泉了。

遍观中华历史,正直如海瑞者、刚毅如海瑞者、清廉如海瑞者,可谓凤毛麟角。而集三者于一身之人,也只有海瑞而已。他那正直的风范,让百姓交口称赞;他那刚毅的个性,让他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官一生,海瑞几番沉浮,但其个性依旧,相比之下,那些贪官污吏,那些昏聩小人,怎不汗颜?海瑞,无愧于“刚峰”,无愧于“青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