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二十八、经济周期模型

卢卡斯

【作品内容】

一、基本结构

全书由小罗伯特?卢卡斯于1985年5月在赫尔辛基做的演讲组成,共八个章节。第一章简述研究背景与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二章至第七章是《经济周期模型》的主体。第二章“讨论一些需要考虑的普遍问题”。在卢卡斯看来,“这些问题对于决定哪一种经济模型可以使我们确定经济政策对人们的消费流和福利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章讨论消费者偏好问题。第四章对标准经济周期模型之中的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Kydland-Prescott)模型进行说明和讨论。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在讨论经济周期模型时省略了两个问题,即第五章的失业理论和第六章的货币理论。第七章展望了以货币扰动为中心的经济周期模型的前景。第八章是总结。

二、动态分析方法

《经济周期模型》在分析方法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动态分析。卢卡斯认为:如果凯恩斯和其他的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宏观经济理论的建立者们能够吸取马歇尔的智慧,在纯粹的静态分析中融入一些有用的动态分析,那么现代经济理论家们将会更恰当地提出问题然后加以分析。

卢卡斯在《经济周期模型》中并不排斥其他的分析方法,如在分析政策变动对代理人决策的影响时使用博弈的分析方法。但他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是动态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对于研究经济周期理论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经济政策

《经济周期模型》第二章通过一个一般化的公式来研究经济政策问题。卢卡斯认为:有关经济政策的讨论,如果要它们在实践上有意义,那么我们就必须对这些政策影响资源分配和个人财富的可能方式作出定量评价。卢卡斯通过对系统进行简化式描述和结构式描述后认为,两种描述都不能使我们确定政策变动的结果。为此,卢卡斯介绍了一个一般化的公式,以期确定政策变动的结果。但是,卢卡斯仅仅是列出了公式,却没有对代理人在每一时期参与博弈的特征作出任何具体的描述。他将代理人同时选择的行动看成是一个纳什均衡,但实际上这个均衡并不稳定。卢卡斯的这一公式的全部意义是:在模型中,每一个代理人的目标和他面对的形势是明确的,每一个代理人根据其他人采取的行动作出自己最优的选择,而且同时采取这些行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卢卡斯还回顾了凯恩斯模型并对其进行批评。卢卡斯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使用动态博弈是思考政策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么使用凯恩斯主义模型逐年制定政策的方式则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四、偏好

《经济周期模型》第三章是讨论消费者偏好问题。卢卡斯认为任何一个经济模型在其中心环节上都要有一群假设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的决策与技术和市场结构一起决定了系统的运行特征,这些消费者的福利是规范分析的主题。

一个典型的家庭会在某一时期消费一定的商品和服务,这些消费量可能会随着某些随机事件而变动。家庭会根据效用函数对消费序列,或者是消费过程作出评价。接着卢卡斯引入一个具体化的效用函数,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考虑经济政策:一是确定不同的政策是如何导致每个代理人选择不同的消费序列的;二是根据政策对代理人福利的影响来规范地评价政策。

卢卡斯将讨论限制在影响一般商品消费的政策上。首先是理论分析:通过一种既反映趋势又反映周期的消费流确定消费者对于增长和波动的态度。其次是通过二战后美国消费数据加以检验,得出一些结论。一是要使消费者愿意接受消费增长率的下降,就必须给予其一定量的全面消费的增加;而如果消费增长率增加,消费者愿意减少一定量的全面消费。但卢卡斯没有对增长率变化的可能性进行任何评价,只是进行了实验分析。二是一个小小的消费增长率变动,会引起福利结果的巨大变化。

卢卡斯认为个人收入变动的成本限制了潜在的或者实际的从社会保险而不是从稳定政策中的获益,总体收入变动仅仅是个人收入风险的原因之一,总体变动的降低――这是稳定政策所能完成的所有东西――只能期望它去除一小部分个人水平上的不可保风险。

卢卡斯觉得上述研究很有建设性,因为它暗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所经历的经济波动性,即使与历史上所经历的通货膨胀相比也是非常次要的,与最保守的增长率降低的成本相比更是如此。但这不意味着经济波动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波动,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福利成本。经济周期将帮助我们看清如何避免在那些有着轻微的、无效率的副作用的政策上犯错误,而不是去设计一个更完美的政策来消除剩余的经济周期风险。

五、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及启示

《经济周期模型》第四章说明和讨论标准经济周期模型之中的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Kydland-Prescott)模型。

卢卡斯认为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是一个高度简化的、完全竞争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只存在一种商品,它由劳动和资本生产出来,技术回报保持不变。所有的消费者被假定可以无限期存活,而且是同质的。系统的唯一冲击是外生的生产技术的随机变动。在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找到一个具体地描述技术和偏好的参数,使得模型中由这些外生冲击引起的产出、消费、就业和其他方面的变化,与战后美国经济中观测到的对应的时间序列变化相类似?卢卡斯将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对此问题的回答从三个方面加以讨论:(1)他们使用的完成模拟的方法;(2)要使关键词“类似”便于操作的方法;(3)此模型用于解释经济周期的成功之处。

卢卡斯简述了一个比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更简单的体系,然后把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的模型看成是这个简单体系的变通。通过简单模型分析得出:家庭对其他人的行为作出预期,当每一个家庭确信,其他家庭将采取的储蓄行为与每一个家庭找到的自己应采取的最优储蓄行为一致时,整个经济体系就处在理性预期的均衡之中。

卢卡斯在上面自己设立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是计算出了规划问题的解,其解的意思是在技术和当前冲击给定的情况下,规划者决定消费,劳动供给和资本积累的行为。而最经典的事实是,这个规划问题的最优资本积累行为与上述简单的竞争条件下的均衡的资本积累行为是一致的。

接下来通过模型生成消费、就业和要素价格的人工时间序列。但这个人工生成的时间序列与实际观测到的对应部分不符。即模型得出的就业变化与实际就业不符,前者波动幅度要比后者低;模型得出的消费变化与实际消费不符,前者波动幅度要比后者高;得出的投资变化与实际投资不符,前者的波动幅度要比后者低。为此,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改进了偏好和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在偏好方面,增加了闲暇的跨时期替代的程度,而没有改变假定的消费的跨时期替代。在技术方面,一个投资项目从t期开始在t+τ期完成,τ期固定。另外,假设技术冲击分为永久的和暂时的两部分,二者混合而代理人不能观测到。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对模型改进的结果是明显地提高了模型拟合现实数据的能力。

通过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模型对繁荣问题进行模拟是非常富有启发性的。假设出现一个较大的技术冲击。那么它一方面提高资本和劳动的生产力,吸引人们去努力工作和生产,引起就业和产出提高,企业增加投资,从而导致繁荣的出现;另一方面企业增加的投资可能是过度的,而且工人由于工资的提高而更愿意享受闲暇和繁荣,会导致衰退的出现。为了系统地研究模型能否产生上述的投资波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收集了大量的样本来估计尽可能多的参数。比如实际上人们将自己的1/3时间用于工作,投资项目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等等,这样偏好的参数、技术的参数等大部分都被一一估计出来,最后只剩下大约6个自由参数。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选择剩下的这些参数值,来使这些模型所预测的一些低阶矩(方差、协方差、自方差)与他们搜集的样本中的时间序列的对应矩相匹配,使得整个估计完成。卢卡斯认为他们所报告的理论矩与实际矩的匹配,是他们报告中唯一的对模型拟合实际序列“能力”的“检测”。

卢卡斯认为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选取了能反映代理人的实际替代的机会(“现在工作就要延迟闲暇;现在开始投资就不能等更多的信息;如此等等”)的参数,使得模型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证性,将宏观经济学模型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当然,从构造模型的公理上看,该模型又是不正确的。但卢卡斯认为在任何实证经济学中,任何努力最终得到的、最好的结果是一个可以使用的近似值,这一近似值只在回答几个有限的问题时有用。

六、失业理论

《经济周期模型》第五章阐述失业理论。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将解释经济周期的问题设定为解释就业和真实产出的波动性,这也是卢卡斯所推崇的观点。但在绝大多数这样的模型中,失业作为一种特定的活动不起任何作用。

卢卡斯认为在研究经济周期理论时,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将研究重点放在失业方面,另一种观点是将重点放在经济周期理论的其他方面,而把失业作为一种副产品加以研究。这两种观点没有优劣之分。卢卡斯将失业理论结合到经济周期模型中得出了一些洞察经济周期的新的重要观点。

卢卡斯指出,以瓦尔拉斯情形为基础的模型不能反映劳动市场上持续的雇主雇员关系,而这些关系却是理解经济周期的中心环节。有的模型试图通过改变市场出清的假设弥补瓦尔拉斯情形的不足,但却失去了依据偏好和技术解释工资和就业如何确定的能力。

卢卡斯在麦考尔模型的基础上,集中讨论失业问题。麦考尔假设工人在某一期开始时就有工作,工资为w,下一期得到同样工资的概率为I-Q,失去工作的概率为Q,工人寻找到工作所能获得的工资服从G(W)分布;则可以列出工人的目标函数,通过目标函数值的结果确定是继续工作还是寻找工作。麦考尔模型非常具体(比如它解释了工人如何选择最优决策并对“就业和失业的持续期、就业工人的收益分布以及其他给出的工资和实际收益的时间序列的联合分布方面,作出了预测”),但却引出一系列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很难回答。

为此,卢卡斯通过虚构一种技术,使麦考尔模型变成一个一般均衡系统,他假定工人对某一消费序列的偏好,工人只消费当期的真实收益,列出贝尔曼方程。这个贝尔曼方程的解以及保留工资是不同的。因此,在这种均衡中,工人与资本家即雇员与雇主的关系也不是确定的。假设许多工人都面临失业的风险,那么工人会参与一种集中安排。

后来有的学者在模型中改变原来的信息假设,假定工人的收益信息是非对称性的,即一个工人的收益情况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他工人则无法获取其收益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使麦考尔模型的均衡向激励相容的均衡转化。卢卡斯放弃上面资本是免费的假设后,工人与资本家各自获取“特定关系的资本”的一部分。失业理论中的一些问题与工人的目标和市场机会是相互影响的。按照卢卡斯的理解,失业存在于经济周期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且它在各个阶段具有相同特征,因而可以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来对付失业。

七、关于货币的观点

《经济周期模型》第六章是论述关于货币的理论。卢卡斯在批判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和其他一些研究(这些研究中不包括货币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应将货币变量放入真实变量的模型中,这样可以使“模型与观察到的变量的联合运动(co-movements)相吻合”。

卢卡斯通过将货币引入新古典动态结构体系中,推导出了标准的货币数量理论的结论:从理论上重新表述货币引起衰退的解释所包括的内容。

卢卡斯先做了一个陈述。他认为研究货币,先要研究交换,因为货币的价值表现在交换上,而不是使用中。在一般均衡模型中交换是集中的,所以卢卡斯为了构造货币经济模型将交易假设成是分散的。以证券交易为例,当每一个交易日完成证券交易之后,现货的生产和交易采用分散化的方式。这样在空间上企业是分散的,工人与一个特定的企业签约后,与其他企业毫无联系。顾客到一个特定的企业那里购买商品,与其他顾客毫无联系。同样,在理性预期的情况下,卖者会开具发票或者交易信用证,在第二天的证券市场上清算。在每种情况下,相关的价格与数量的确定都是在竞争的证券市场上进行的,仅仅交易的实际执行发生在其他地方。

卢卡斯通过研究代理人在集中化或分散的市场上活动的边际条件,推导出了所有的古典货币理论。卢卡斯把消费的商品分成现金商品和信用商品,并设定当期的效用函数。假设所有代理人掌握该期交易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结束证券交易时持有的财富刚好用来购买现金商品。计划中信用商品的购买不需要现金这种形式的资产约束,因为这些票据可以以后清偿(比如卖掉债券)。因此,可推导出现金与信用商品的相对价格和一个边际条件,均衡时这一条件必能满足。同时卢卡斯又推导了另一个跨时期的边际条件。商品交易中的一个代理人在当期多购买1美元信用商品得到一个边际效用的同时却减少了在下一期购买1美元的现金商品的效用。由于在该期时下一期的成本是不确定的,因此,通过这两个边际条件可以推导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所有有效结论和一些新的结论。

卢卡斯通过组合变换得出了均衡价格路径。若将初始的货币冲击乘以一个系数,而体系中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变,结果是现在和所有未来期的价格水平都乘以这一系数,体系中的未知因素不受影响,从而消费也不受影响。

卢卡斯在上面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另一种形式的中性定理,结果推导出来的与上一个在特征上很不相同。这说明,货币冲击只有在预测到的情况下才会发挥真正的影响,没有预期到的货币冲击是中性的。虽然这一结论是卢卡斯按照严密的逻辑推导出来的,但是它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在这里特别强调了预期的作用,其实从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货币冲击是否预期到,它都对经济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也就是说,卢卡斯的结论不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现状。放弃“序列独立”的假设,上述的预期影响就会变成规则,这个强中性定理就会失效。

八、经济周期模型前景

卢卡斯在《经济周期模型》第七章中通过设定一个混合模型的方法来分析货币经济周期问题。

他假定偏好和生产商品的技术同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中的一样;代理人的交易是分散的;存在一个不稳定的货币供给,用随机过程来建模,货币供给的参数在不同时期保持不变而且为代理人知晓。

如果人们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公开交易,那么货币量的变化直接导致纯粹的单位变化。但由于存在预期的货币变化,因而会导致相对价格和其他实物的数量变化。若预期到货币扩张,那么人们将消费更多的闲暇和更多的信用商品,就业将下降。对投资则有两方面的影响,基本上,通货膨胀税会上升,人们将减少货币的持有,代之以需要使用货币的行为。卢卡斯认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效果可能在真实经济周期中起作用。若预期到货币紧缩,人们会减少使用现金。

由于货币紧缩会导致名义价格不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同比例变化,所以卢卡斯引入名义价格的黏性来分析货币经济周期模型。

首先,卢卡斯回顾了古典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不符的事实。实际观察的结果是价格成比例变化很小,而且数量的变化也是不恰当的。针对这一事实,弗朗科?莫迪格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在1944年提出放弃劳动力市场出清的假设,引入某种形式的价格黏性。最近一些学者提出合同的存在导致了价格黏性的出现。如在约翰?泰勒(John Taylor)的计量经济模型中,价格已在合同中确定。德博拉?卢卡斯(Deborah Lucas)在他的一个模型中也有这样一个假定。这两个模型都存在的一个特点:货币量的变化不仅引起纯粹的单位变化,也会带来非中性的动态变化。卢卡斯认为名义价格黏性理论的核心部分是代理人每天知道的有关系统状态的信息。如果货币信息不是公共的,只有代理人能察觉,那么就不能出现代理人进行简单的调整的情况,而是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而在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中代理人拥有很多公共的信息,且这些公共的信息完全是关于技术的,如果技术冲击足够大,那么就会产生经济周期一样的波动。

其次,卢卡斯假想了一个生产多种商品的模型,在模型中信息是完全的,每种商品的技术是不同的,偏好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变动;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同样的投入如果由于具备新的生产能力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与获得能够生产出消费者更喜好的新产品实际上是差不多等同的。据此,卢卡斯认为如果这一方面的努力能实现,就会得出与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非常类似的动态行为。

最后,卢卡斯将货币引入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代理人会根据货币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信息私有系统的均衡应该具有货币非中性,而且有完全信息的系统不具备此性质。他在《预期与货币中性》这篇论文中证明了上面的猜想。具体来说是生产者面对的情况是:在他们产品上的支出(最终是购买了他们的劳动),相对于其他生产者发生波动,生产者会依据偏好和技术,针对这种变动调整自己生产努力的程度。

卢卡斯虽然提出了和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一样的反应,但他又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引起总支出的变化,而生产者无法通过直接信息或间接信息辨别某一个特定的需求变动是一个相对移动(从而生产者会增加产量)还是总体移动(其他生产者可能也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加上了对货币单位的修正)。假定生产者只能获取一方面的信息,代理人对货币冲击的反应在完全信息系统中就是中性的,就如同它们是真实冲击一样。

九、总结

卢卡斯宣称在宏观经济学中引入动态经济学方法将对我们考虑经济政策的思路带来一系列彻底的改变,并对这种改变的本质进行了论述:

第一,卢卡斯认为动态方法围绕的中心是给定代理人对其他经济行为者未来行为的预期,在他的控制范围内相机而动,处理现在和未来的变量。同样地,私人个体要对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进行预期,而不能只考虑政府的现行政策。私人个体和政府之间是一个不断进行动态博弈的关系。

第二,人们认为用财政赤字和货币扩张可以解决失业问题,但卢卡斯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危险的假象。

第三,根据现有的理论,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希望的通货膨胀率。但卢卡斯则对此提出批评,认为这个结论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量应如何针对国民经济的短期波动作出反应没有任何意义。

【简要评述】

本书是作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卢卡斯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独到性研究。

卢卡斯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建立在两个假定的基础上,一是假定厂商的利益和工人的利益保持一致;二是生产者只掌握有限的信息。在这两个假定前提下,生产者根据有限的信息对价格变动作出判断,从而决定是增加生产还是减少生产。

卢卡斯认为价格变动是由未预料到的或不规则的货币冲击引起的。当货币存量意外地增加的时候,实际价格水平要高于预期的一般价格水平,即两个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一部分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没有被生产者预料到。生产者将没有被预料到的那一部分价格水平的上涨看成是相对价格的短期上涨,于是投资增加、就业水平提高;反之,投资减少、就业水平降低,这样就形成了经济周期的波动。

在卢卡斯看来,信息的不完全性和由此引起生产者对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变动的混淆是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政府可以采取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政策提高实际经济水平,但这一政策若持续运用,也会被预期到,对实际变量失去影响力。

(贾卫萍)

参考文献:

[1]Robert E.Lucas Jr and Thomas J.Sargent(eds),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Econometric Practice(University of Minneapolis,1981)。

[2]Robert E.Lucas Jr,“Econometric policy evaluation:a critique”,in The Phillips Curve and Labor Markets,Vol.1 of the Carnegie-Rochester Series on Public Policy,Karl Brunner and Allan H.Meltzer(eds),(North-Holland,Amsterdam,1976),pp.19-46.

[3]Robert E.Lucas Jr,“Discussion of:Stanley Fischer,‘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sts of inflation:Ⅱ’”,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15(1981).pp.43-50.

[4]Robert E.Lucas Jr,“Expectations and the neutrality of money”,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4(1972),pp.103-124

[5]Robert E.Lucas Jr and Nancy L.Stokey,“Optimal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in an economy without capital”,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2(1983),pp.55-93.

[6]Robert E.Lucas Jr“An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business cycl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3(1975),pp.1113-1144.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