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5-04-21 16:37:13)
儿子今天上课外美术班,老师让做日本风格的折纸,然后写下自己心愿。这小子居然写的是Freedom
回家的路上,他兴奋地大喊大叫,节奏还颇Hip-Hop,我细听,象是一首诗。
到家就勒令他再念一遍,我记录下来。鲁迅翁似乎说过,诗歌的起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号子,“杭育杭育”,看来诗歌最平等,人人都可以写,因此一度满街都是诗人。
这首诗的标题是IDon'tC[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4-20 11:14:06)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宋论〉中揭示,王安石变法的根本推动力是宋神宗,而宋神宗的动机就是为了加强国家的财力。加强财力,按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的评论,是为了“收复中国旧地”,即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这就是王夫之所说的“隐衷”。赵翼认为,神宗皇帝急功近利,才是变法贻害无穷的根本原因。
宋神宗虽雄心勃勃,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儿子几乎不会说中文,但我没有特别的动力送他去什么中文学校,因为太远,因为冬天太冷,因为太懒,总之...但是,学习和中国文化有关的故事也不妨是个好的途径。
中国传统故事和美国的儿童故事比起来,缺点就是教育性太强,太正经,每个故事都指向一个人生的光明前途,或者揭示一个无比深刻的道理,不让人肃然起敬绝不罢休。相比之下,美国孩子读的很多故事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获日本《读卖新闻》数据库免费试用一月,输入“南京大虐殺”,笔记如下:
从1937年到1986年,《读卖新闻》涉及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共有64条(不算关于日本国内游行庆祝一类“新闻”)。在战败前,只有1937年12月的两篇报道涉及南京战况,12月8日报道民众避难(避国军残兵);12月24日报道23日成立所谓“南京自治委员会”。
1946年2月22日,《读卖新闻》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4-15 07:12:52)
前几天,读一个美国学生写“人民圣殿教”的论文,让我再次想到自由和平等的关系这个老问题。人民圣殿教ThePeople’sTemple的故事,我在国内读中学的时候曾读到过。一个美国的邪教组织的领袖JimJones,创立了ThePeople’sTemple教派。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面临核大战威胁,社会不平等,种族冲突剧烈。出身底层的白人JimJones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开始宣传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4-10 05:25:57)
X兄:你好! 不好意思,最近事情太多,一直没抽出时间仔细拜读你的大作,所以,一直没回复你这封E-mail。 明年如果能够参加你组织的讨论组那再好不过了,我可以按照你们的议题把那篇文章做一些修改。只是我英文太差,听和表达都成问题,得加紧学习英语了。好在有X兄在一组,我就不怕了。 最近花了几天时间认真拜读了你的《“忆苦思甜”》文章,文章资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芝加哥的一个会议的书展上,承澳门大学出版中心主任王国强博士赠书一册:郝志东/郝志刚合著《西郊村:一个华北农庄的历史变迁》。该书是由社会学家郝志东教授和在乡务农的弟弟郝志刚合作完成的一种新型的村史,既不同于一般的乡村志,又不同于关于乡村的社会学著作,而是结合访谈和地方史志资料,并以作者尽量不带偏见和特定意图的描述,为读者了解一个村庄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4-04 07:51:08)
很多年前,还在读书的时候,大学里有一个从国内来的女性访问学者,带着一个小男孩。经常一起坐车,就认识了。那时我是个单身汉,对小孩并没有什么兴趣。当然,有一次坐在车上面对面看着他们母子,也难免跟小孩子说一两句类似,“你多大了”?之类的话以示亲切。“告诉叔叔,我四岁。”他妈妈说。“我四岁”,小孩就稚气地说。
真正有意思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历史一直是一个不允许发生根本改变的大迷魂阵,一个所谓的“超稳定的结构”。这个结构不仅有意识形态,官僚体系,经济基础的三重支撑,更重要的是,这三者都有很强的单一性,看似复杂多元的意识形态其实是极为单一的。比如,孔子之后,儒学分为孟子和荀子两家,这两家最显著的区别诚然是围绕“性善”和“性恶”的论辩,但实际上,不论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3-30 09:41:17)
“眼前/有一群朴素的少年/轻轻松松地走远/不知道哪一天/才相见”有时想起这首歌,有时想起余华的一篇小说的标题“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确,我真正意义上出门远行,没有父母和老师,没有“集体”,就是在18岁。在此前的一篇博文里,我其实提到过这次旅行。1992年的夏天,大学里的第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