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说着天就亮了

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个人资料
水粉画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五篇 这一篇我想了很久该怎么写。 因为这一篇开始,就是关于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关系了。这段关系几乎被写烂了,而且连小团圆这种自传体的小说,广告都写成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恋爱故事,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招徕读者。 其实胡兰成占有的章节并不多,而且这段关系也远远不是媒体向大众传播的,简单易懂的痴心才女遇到负心汉奸的故事。 这段关系连张爱玲后来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篇张爱玲觉得自己有时候也是无情的。她写过一次母亲出洋前来香港学校和她告别,她很冷淡,她想母亲一定认为她年轻而且无情。我认为这个冷淡和无情是一种自我保护,不想再寻求爱寻求关联,一次次的失望后,只剩绝望。张爱玲看透了母亲的自恋和变态以后,在文章中也是很尖刻的。她写一个西洋医生给她母亲听诊,接触到胸,她母亲的表情就有自我陶醉,被人爱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篇这篇继续谈张爱玲和她母亲的关系,来刨析张爱玲为什么和人那么疏离。十七岁的时候,张爱玲生了重病。高烧不退,当时她和母亲住在一起,因为家里地方小,母亲的茶会沙龙因此不得不告吹。张爱玲在病床上听见母亲盛气诅咒说,反正你活着就是害人,像你这样只能让你自生自灭。张爱玲一直知道自己是母亲的阻碍,一次她偷看母亲的信札,里面有她母亲给一个法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二篇这里先分析一下张爱玲和她母亲的关系。张爱玲的母亲名叫黄逸梵,她的事迹很模糊。但是从影影绰绰的记述中,给人感觉这个女人比她女儿还传奇。我读了《小团圆》以后,更觉得这个女人完全可以套用今天微信体的一些话,比如内心无比强大,活出了自我,懂得爱自己的女人,等等。很多女人要是知道了她的一些一鳞半爪的事迹,可能要把她奉为今天女性鸡汤的首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一篇 张爱玲似乎个性古怪,从小不喜欢交际,喜欢独处,她在小时候的征文《天才梦》中说“在没有人和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愉。”晚年的张爱玲更是选择了完全与他人决绝的孤寂,她最后用英文要求把自己抛洒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就是说,远离人,是她最后的愿望。 张爱玲和他人坚决的疏离是一个谜,她为什么不喜欢人呢? 张爱玲说过一句人和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0-07-21 11:41:35)
中国人容易一窝蜂,什么都能成为流行。 以前父母对孩子都不敢太好,生怕他们骄傲自满。甚至到处都是棍棒之下出好人,玉不琢不成器,等等。父母要足够严苛才被看成是负责任的。父母都不善于表达温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另外一种流行开始了。 一系列似是而非,道听途说的西方教养方式开始大行其道。 有本什么书,告诉孩子你真棒,有段时间成了新型现代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以前比较励志的说法是白手起家,或者全靠自己,或者英雄不问出处。传统上,这样的人都是榜样,他们的故事讲出来就像马云,给人鼓励和希望。 但是,从我个人的少少和经验和观察中,这样的人很多都很可怕。 为什么这样说呢,想一想,尤其在现代社会,竞争如此白热化,阶层越来越固化,每个人都把最好的投入和资源留给自己的后代,这些没有家庭,没有背景,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2)
(2020-07-19 17:25:18)
我觉得好作品和坏作品的区别就是,人会不会被写死了。 很多电视剧甚至电影里面的人都是功能性的,基本是死的,他们只有一个特征个性,反复被使用强调,基本没有外围的或者多维的表现来烘托这个人的丰富性和特殊性。比如忠心的人,内奸外善的人,心直口快的人,聪明的人,专情的人,懦弱的人,只要使用一条或者两条这样的形容词,一个人的功能性基本就足够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我一般有时间就看经典,现在读的人不多,但是我总是觉得时间长河能留下来的,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现当代的东西还需要时间,大浪淘沙。精力有限,还是先把经典读读。 我庆幸自己还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读经典对我而言,也有很好的娱乐和故事性,并不枯燥。 最近看到毛姆的读书随笔,我才知道不是每部经典后面都有一个伟大的人格,恰恰相反,很多经典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0-07-09 22:38:37)
红玫瑰白玫瑰的故事情节恨奇怪。看不懂的人说,不知道张爱玲在写什么,她写白玫瑰就把红玫瑰忘了。整个故事的结构恨离奇,中间一个振保,两头两朵玫瑰。 其实,张爱玲没有忘记写红玫瑰。振保后来还是和她有一面之缘,诀别后的重逢,然后是更永恒的分离,这个分离是从灵魂上异化了,成了两个彻底不相干的人。 振保是在电车上遇到娇蕊的。 振保弟弟曾经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