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在伊斯兰建筑为主体的摩洛哥,会有16世纪在意大利发起,17世纪在欧洲流行的巴洛克风格吗?有的,它就在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的梅克内斯(Meknès)。这座有着25公里长城墙的城市因拥有以复杂、奢侈和浮夸为主要特点的巴洛克建筑而被称为“巴洛克之城”。可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摩洛哥怎么会有巴洛克风格的城市呢?这跟被称作“世界第一种马”的穆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记得那首《梦驼铃》的歌是这样唱的:“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每当这首述说着离别与思念之情的歌在我耳畔响起时,我的眼前都会飘过跨撒哈拉沙漠贸易的阿拉伯骆驼商队的身影。这些平均有一千只骆驼的商队,在柏柏尔人向导的带领下,终年穿梭在漫漫黄沙的撒哈拉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高中的时候,我曾经看过台湾女作家三毛写的散文集《撒哈拉岁月》,其中有一篇叫做《哭泣的骆驼》。虽然那时的我还不太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不喜欢文中的悲凉氛围,但撒哈拉沙漠这个名字却牢牢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来美国后,我曾开车带着女儿去过埃及的撒哈拉沙漠,那漫无天际的尘沙让我觉得这片沙漠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可是,当我开进细如粉末的沙漠中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虽然马拉喀什只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中的一个,但它却是摩洛哥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还曾被评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六大旅游城市”之一。自从1062年这座城市被建立后,它就染上了柏柏尔人、阿拉伯人和法国人的色彩。这些信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各色人种让马拉喀什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使其博得了“敲响的鼓”、“沙漠的女儿”和“赭红色之城”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如果说摩洛哥最有文化的古都是菲斯(Fez),那位列第二的则是马拉喀什(Marrakech)。菲斯是阿拉伯人和摩洛哥原住民柏柏尔人混血后建立的首都,而马拉喀什则是柏柏尔人建立的首都。自从马拉喀什问世以来,它跟菲斯便有着螺旋般的互动。随着王朝的更迭,两座城市的地位也如潮汐般起伏。那么,马拉喀什是什么时候来到人间的呢?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史学家们说是1062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我曾在法国开过大西洋海岸,也曾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过大西洋海岸。这条长3千多公里的海岸线既是罄竹难书的奴隶贸易路线,也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全球化贸易路线。不管是罪恶还是光明路线,自从大航海时代后,这条相互重合的路线都得经过摩洛哥。可以说,摩洛哥卡住了该路线的“命门”。因此,从率先开启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到后来者居上的西班牙,再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喜欢上摩洛哥,是因为大学时看的电影《卡萨布兰卡》。这部又名《北非谍影》的美国电影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不仅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奖,而且还在“最伟大的101部电影剧本”评选中夺冠,并成为最伟大的爱情电影之一。电影上映后的第40年,一首与电影同名的歌曲被发行,一时间,卡萨布兰卡这个名字再次风靡世界,此歌也成了不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大西洋东侧、撒哈拉沙漠西端、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南部,有一个神秘的国度,名为摩洛哥。之所以说它神秘,是因为这里的原住民柏柏尔人。虽然史学家们说柏柏尔人来自拉丁语,意为“野蛮人”,但在柏柏尔人自己的语言里,柏柏尔人却是高贵和自由的意思。或许这是有道理的。宗教改革家,新教创立者马丁·路德自认他师承北非的柏柏尔人,而《海奥华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在我们的眼中,瑞士越有名的城市越无聊,比如凭借“达沃斯论坛”名扬全球的达沃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苏黎世、众多国际组织所在地的日内瓦,以及因奥委会总部所在地和《洛桑条约》而名声大噪的洛桑(Lausanne)。这个条约正式确认了奥斯曼帝国解体和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同时确立了土耳其与希腊与保加利亚的边界。土耳其是我最喜欢的国家,此次瑞士之行,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若是你问我们,在三个星期的瑞士自驾游中最喜欢哪个城市,我们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是卢塞恩和采尔马特(Zermatt)。如果说海拔400多米的卢塞恩是明眸善睐的美女,那海拔1600多米的采尔马特就是玉树临风的俊男。它们“相亲相爱”,成就了瑞士“无限江山”的美名。虽然我们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畅游时遇到很多我们喜欢的小城,但拥有瑞士最古老木屋的采尔马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