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秋园》有感
文章来源: 邵丰慧2024-04-07 09:25:36

翻开《秋园》这本书,马上被它的自序打动。

一个从未写作的人,一个被生活所累的人,在厨房里以凳为桌, 用笔唤醒那些逝去的岁月,那些沉默的人事。 “自从写作的念头浮现,就再也没法按压下去。洗净的青菜晾在篮子里,灶头炖着肉,在等汤滚沸的间隙,在抽油烟机的轰鸣声中,我随时坐下来,让手中的笔在稿纸上快速移动”

“遥远的记忆被唤起,一些消失了的人与事纷至沓来,原本零星散乱、隐隐约约的回忆,在动笔之后互相串联,又唤醒和连接起更多的故事。我也感到奇怪: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

这种感觉,我也有过,那就是去年的五月,突然很想写,我有面向绿荫的书桌,不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同样无法按压的冲动,却没有作者这样的故事。

一个,如同是坐在院子里拨豆角的老人,一边手不停,一边面无表情,缓缓道来的别人家的故事。她脸上的褶皱,偶尔颤动的手,和往向远方的浑浊的双眼,袒露出那本该麻木,却未曾麻木的心。

这样的故事,让我意识到,专业作家和这样的“素人”作家之间的差别。 面对这样的苦难,专业作家,会仔仔细细地扒开来给你看,从景物的配合,到每个人的心理描写,生怕你看不见,他们要在内心里呐喊,要在幽怨里控诉,要在沉默里反抗….. 要有个主题。

“素人”作家,在书写苦难时,生怕扒开了伤疤,她微笑着给你看这厚厚的痂,疼过哭过,还好都过去了。 即便是这样,依然,让我几次都不忍心再读下去,对于苦难,  我越来越没有了Tolerance,但,又一次次拾起。不用打开痂,你也能感知痛,不用细细的描述,你也会自发地控诉,面无表情浅浅地一句,胜过千千万万句的激奋表达。

昨天,在完成了一本工具书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把这本书也做一个了解。 让我惊讶的是,结尾如此仓促。定然是作者笔下留情,没有把笔伸向自己,和身边这些还活着的的亲人。 这份留情,是专业作家,不会做的。

这份真实,让这本书在微信读书里拿到了92的评分,超过了绝大多数的专业作家的作品。

这个评分,让我看到希望。 “真实“的力量,超越了文采,超越了主题。

我是不是也可以写呢?

她的故事, 没有那么多苦难, 没有多么高尚,也没有多么了不起的经历,既不够努力,也不够智慧,她如众人, 贪、嗔、痴、妒、慢、疑,一样都不曾少过。她也会躲在被子下面踹自己,也会惊讶的发现自己变成了曾经讨厌的样子,也会说出言不由衷的话,….

这样的故事值得写吗?有人读吗?目的是什么呢? 会写出什么样的结局?

那个大时代吗?却分明在时代的边缘,从未进入过中心。

惊醒,启发? 自己好像都没有搞明白。

为了娱乐大众?为了那声共情的叹息?

算了,算了,不想了,等哪天灵感乍现,笔随心动,不过脑,任其书写,写哪儿是哪儿,爱看不看,管它有用没用,自己写的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