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说:唤醒你的灵性
文章来源: 蓬荜生辉的友人2022-10-13 02:22:23

万物有灵,万物都有那个灵性存在。都有那个完整的天性,但是人的灵性是最难被唤醒的,由于人们被自己的认知所困住了。在庄子《渔父》篇,孔子就对子路说“由之难化也!朴鄙致信至今未去”。意思就是说:子路啊,你一直刚强不化,跟我这么长时间了,你的固执己见几乎没有减少!姑射山的神人,他(她)只要一收神就可以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他(她)是可以唤醒身边的一草一木的,让一草一木都成为灵草。鸡零也,桔梗也,鸡雍也豕零也。。。。是时为帝也,何可胜言!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只要唤醒它的灵性,都可以为我所用,人为什么会刚强不化,就是因为面对得和失,大患若身,总是一惊一乍的。庄子也针对各色人等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庄子在《达生》篇说“夫免为形色之累,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你想不被这些形形色色名声所困住,那么你不如远离世俗,远离了世俗你就不会感觉到身心劳累,这时候就能够涵养你的正气,让你的能量逐渐地提升。正平则与彼更生,与你关联的一切都在你的转念之间,可以随着你能量的提升而提升。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够做到完全“弃世”是非常难的,那么除了这种方法,是不是就没有解脱之道了呢?庄子讲到这个熊宜僚,熊宜僚就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熊宜僚是个隐士,陆沉者也,市南宜僚也,他是一位“陆沉者”,他自埋于民,自藏于畔。他只是找了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没有人之道他从哪里来,他到哪里去,没有人之道他的年龄,也没有人之道他就是一个隐士。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能量提升也是极其迅速的,可以化解一切的悲苦。

列子跟随他的老师壶子,未始学而归,纷而封哉,一以是终。。。列子未始学而归,我们很多人理解成列子跟随他的老师,什么都没有学到,就卷铺盖回家了。这个“未始学而归”学是学,悟是悟,悟起而后修,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列子被他的老师已经唤醒了灵性,唤醒了灵魂,已经开悟了,接下来就是“悟起而后修”,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古人讲的“学”指的是“学而时习之”,是一种践行的过程,生下来践行就靠自己了,所以他“纷而封哉”,所以他找了一个地方,就陪着自己的妻子烧火做饭,这叫“纷而封哉”。一以是终,一直达到知行合一,体形合一,完全没有烦恼。

第二种解脱方法,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仍然是很难的,庄子寓言为广,可调适而止遂。庄子的四乡可以接应各色人等,各个层次的人。如果我们连一个“陆沉者”也做不到,那我们怎么办?你想到的,庄子早就想到了,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学习孙叔熬、承蜩丈人、梓庆、轮匾还有公子高,行事之情而忘其身,我们要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去,制心一处,无事不成,就像承蜩丈人,要么在竹杆上顶着石丸去定心,去寻找那一份定力,要么就在树林里捉秋蝉,也就是说,他要么捉秋蝉,要么就在捉秋蝉的路上。

孔子都非常感慨,他对他的弟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佝偻丈人之谓也”制心一处,用志不分。这是佝偻丈人给我们上的一堂精彩的课啊,如果说做到承蜩丈人这样也很难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学习孙叔熬,在我乎亡乎彼,在彼乎亡乎我。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我就按部就班地去做,当我空闲下来的时候,我只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把握好这种分寸,一辈子就可以活出别人两辈子的精彩。

公子高心不甘情不愿地要去齐国,孔子告诉他“何作为报也?莫如致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被迫地要去做事情的时候,只有放开胆量,什么都不要怕,一往直前地去做,在你破釜沉舟、临大难而不惧的状态下,天地一切都会为你让路的。

抄录视频全文2022年10月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