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职场(2):“姑奶奶我不伺候了!”
文章来源: 春阳的南北小店2019-03-18 07:04:27

 

 

又到中餐馆

 

   上次为了搓不圆的春卷,辞了职。以为拿到临时工卡,工作应该很好找。可是当开始找工作,这才知道有工卡和有工作是两码事。填了很多表,磕磕巴巴地打了很多电话,几个星期以后,找到的竟又是一家中餐馆“唐朝”。这家餐馆是两家柬埔寨难民合伙开的。据说他们是坐小船在海上漂流了很久,才得到救援。前台经理阿来和他妹妹阿梅是一家。厨房总管兼大厨阿兰和她老公阿清是另一家。阿清另有工作,只是周末来帮帮忙。他在一家汽车厂当工人,拿11块钱一小时,让我好生羡慕,因为当时我的工资是 3.75一个小时。

 

   记得第一天面试完了就领回来一张menu,回家一查字典,才知道“Menu”是菜单的意思。顺着一路查下来,才知道beef是牛肉,pork是猪肉,shrimp是虾,只有Fish还认识。唉,真是可怜,我学英语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些好吃的。还有那些青菜的名称,也不知道都从哪里出来的,全都没见过,只好一个个地查词典,再背下来。

 

 

“姑奶奶我不伺候了”

 

    第二天中午去上班,第一件事,唉,又是打扫厕所,真正是“刚出虎口,又进狼窝!”我应聘的是收银员,是为了代替阿来那怀孕的嫂子。原来说好她带我干两个星期,谁知她第二天就不来了,害得我一个人手忙脚乱地带台,收钱。外卖的来了,我还得送单子到厨房去。电话外卖那是一句也听不懂的,每次电话一响就吓一哆嗦,到处找阿来。最后还要在厨房洗碗以后才能回家。原来讲好了只干中午,后来晚上需要人也得去。两家老板的关系好像是既联合又斗争,雇员的日子就不太好过。

 

    

   一晃三个星期过去了。慢慢地,他们对我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一次送外卖单子到厨房,阿兰居然大声吼了我。加上快到过年了,听说别人都拿到了红包,我也没有,心里就火大了。到了89年大年三十那天下午,天下着大雪,我在风雪中走了二十几分钟,到了餐馆后门等了半个小时,他们竟都没去,没人开门。在风雪里冻的手脚僵硬,心里想着以前在家过年时,大年三十的那一桌好饭菜,再想想这几个星期受的委屈,一生气:“姑奶奶我不伺候了!”转身回家了。

 

 

 

“因为你们态度不好!”

 

   回家以后,阿来打来电话大发雷霆:“为什么不来上班?”

   我说:“我去了,这么大的雪,等到五点零五分都没人开门,给算工钱吗?”

   “那你今天还来不来?”他问。

   “我不去了。”我答。

   “那你明天也别来了!”他在电话里大叫道。

   “对,我明天也不会去了!”我的声音也不小。

   阿来犹豫了一下:“你明天下午一点半来拿工钱吧。”

 

 

    第二天到了他的办公室,拿了钱转身要走,阿来把“姑奶奶”叫住了:“你找到别的工了?”

    “没有。”我回答。

    “那你还辞工?为什么?”他的口气软下来了。

   “因为你们对我态度不好,说话声音太大了。我在中国没人会这么大声跟我说话,我害怕。”我说。(到美国时间不长,当大学老师的优越感还存在。)

    “我干餐馆十年了,我们生意急的时候对谁都这样大声。”他狡辩道。

    “我不管你干餐馆多少年,你们对我就不能这样!我走了。”工作不工作的没啥,咱是不能受这气。

    “要是我们以后对你说话声音小点儿呢,你能留下来吗?”阿来开始说好话了。

    “也不行,你们对我不公平,为什么别人都有红包,我没有?”公平待遇很重要啊。

    “你才来了三个星期,噢,对不起,我现在给你,行吗?”他说着就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红包。

    “我昨天在后门等那么长时间,你们都不来,这么冷的天……”还得争取正当权益。

    “我给你一把后门钥匙。”

    这下轮到“姑奶奶”害怕了。我忙说:“我不要钥匙,万一丢了东西,那算谁的?”

    看到平日飞扬跋扈的阿来,竟然这样低声下气,“姑奶奶”这人又是天生的吃软不吃硬,只好又留下来了。

 

“请你大点儿声”

 

   第二天再去上班,竟有些不习惯了。打扫厕所和洗碗都不是我的活了。我真正是只做收银员了,只是在我愿意帮忙的时候,才去收拾桌椅,不过我也很自觉地帮忙找活干。最可笑的是,从此以后,他们对我说话时,都面带微笑,而且声音都特别小了,有时候我都听不清楚,只好请他们大声点儿。

 

   我在“唐朝”干了八个多月,一直到入学读书,只有一次少了$26.5。我很不好意思,提出要赔给他们,阿来笑笑说:“这一看就是哪个客人走了忘了付钱,又不是你的错,赔什么?”后来听人说嫂子在的时候,帐基本上没对过。

   以后的日子,我和阿兰成了好朋友。她总是把做好的员工菜留些让我带回家,后来我儿子一直认为唐朝的鸡腿是最好吃的鸡腿。阿兰是大厨,自然是很会做菜的。她教了我很多菜的做法,我都嫌麻烦,忘了。只有包馄饨,我包得又快又好,这么多年,开爬梯,现包现吃,就没碰到过对手。还有炒面,炒米粉,那是我家孩子们的最爱,每个星期都要做的。常常会在准备材料时想起了阿兰,和在唐朝的那些日子。

 

(文章选自个人文集《岁月流沙》。照片均来自网络。)

亚马逊有售:找“岁月流沙”即可。

 

作者春阳,生于50年代。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后获美国化学硕士。现定居美国新泽西。多篇文章刊登于海内外报刊,杂志。

 参与并编辑出版《与西风共舞》,《生活还可以》,《教育还可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情画意》等多部合集。

多篇文章选入武大海外校友会文集和《武大校友通讯》。

 散文曾获江南美食杯佳作奖。多篇散文,小说获汉新文学奖。

文集《岁月流沙》,由刘道玉校长亲自作序,并获海外华文著述奖佳作奖。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员,海外文轩作协首任秘书长,文心社会员。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