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学生在斯坦福的受苦记
文章来源: 露得2017-07-10 16:59:35

最近读到一位斯坦福毕业生的网上吐槽,觉得很有必要让有心要孩子上名校的父母们了解。

这位署名Mick Burke的美国年轻人父母都是公立学校老师,母亲在他读高中时因病退休,家庭收入更低了。他接受了government grants(政府补助)和学生贷款上斯坦福大学,以下便是他的吐槽:

 

必须在四年内毕业,超过四年的部分不会有任何financial aid

每年夏天必须打工挣钱;春假里也得找活干,比如清扫肮脏的宿舍厨房;

必须重复上两次有机化学课,以提高成绩满足financial aid的要求;

必须和女友选一些同样的课程,好借她的书来用;

必须想办法当上宿舍长,得以入居免费宿舍;

不得不开辆破车;

……

他在繁重的学业之外还得肩挑沉重的工作负担,并且还得承受这种心理压力:听同学们谈论他们如何在暑假里奢侈地避暑消闲,如何在春假里飞到冰岛玩皮划艇,等等有钱人家子弟的生活方式。

 

他的勤劳苦干换来毕业时只有一万多美元的负债,算是个不错的结局。

 

Mick的坦言引来不少网上共鸣。另一位也毕业于斯坦福的穷学生留言道,自己父母亲的收入一年最多五、六万美元,听到同学们提起他们父母大人公司高管、律师、医生等等的职业,觉得很尴尬。看到同学购物时眼睛不眨地花上几百美元、在餐馆出手小费就是几十美元、开着豪华跑车,心里免不了一团妒火。但后来学会告诫自己不要在乎那些贵重钱物,而要在乎自己在斯坦福的experiences(经历)。

 

其他名校的学生也来吐槽,一位卡耐基梅隆大学电脑专业的毕业生的感言尤其令人心酸。他来自社会底层家庭,学费得以全免,但要自付伙食和住宿费。他不得不找那些没有自来水供应的屋子或是冬天里没有暖气的屋子去住,学业之外时间全用来打工挣钱,因此有时候和group project的小组同学们发生摩擦。四年内他感觉如同坐监狱,没有任何自由和闲暇去发展什么业余爱好,未能参加任何学校俱乐部,当然也没能发展什么人脉关系。四年后他以低于3.0GPA毕了业。不过这番为大学文凭的奋斗最终让他从社会底层上升进入中产阶级,所以他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众所周知,美国的私人名校如斯坦福主要是面向成功的精英家庭,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更有可能将来也取得成功,更有可能回馈母校,大学才有可能用这些回馈招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入学。

 

不管我们是否精英父母,都值得深思。

 

如果我们的家庭负担不起名校的费用,孩子拿到了助学金(比如要求校内工作的government grants)就让他去吗?还是让他去费用低廉的本地或本州大学?如果孩子要去读名校,他准备好了吃苦四年吗?即使他愿意吃苦,他能在有钱同学面前承受心理压力、不卑不亢吗?

如果我们有幸跻身精英行列,可以负担名校的费用,我们的孩子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会不会同情、帮助那些不得不打工的穷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