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蒜:准备篇
文章来源: 麻省三姑娘2017-09-28 10:15:08

勤劳的国人,在北美五六区,能种三季蔬菜(春,夏,秋),但是如果考虑到某些可以越冬种植的作物比如大蒜,是不是可以勉强算是四季呢?大蒜是一年中最后进入菜园的作物,在秋末或者初冬种植,然后在第二年的夏天收获。若论大蒜的历史至少也有六七千年了,最初生长于中亚,然后通过商路传遍全世界,长久以来,在世界各地,大蒜主要是作为调味料,但是也是治疗某些疾病的良方。有人爱大蒜头,有人则爱蒜苗,而我是蒜苔的忠实粉丝。作为一个新农人,第一年种植大蒜,当然是蒜苗要,蒜头要,蒜苔更要;同时作为一个喜欢在做事前做点功课的新农人(职业病),有必要多了解学习一点关于庭园大蒜种植的知识,在这里分享如下。

首先学习一些关于大蒜的基本知识:

1) 大蒜头(head of garlic, 图左)是由若干蒜瓣 (clove of garlic,图右)组成的

2) 大蒜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硬脖子大蒜(hardneck garlic)和软脖子大蒜(softneck garlic),这里所谓的“脖子”就是一个大蒜头的中间是否存在一个硬的小柱子。除了外形长得不一样,硬脖子大蒜头一般蒜瓣较少,在4-8个之间,而软脖子大蒜头的蒜瓣则相对多一些,最多可以达到几十个。

注:以上图片来自彩烟游士“庭院种菜:种蒜收蒜苔,蒜苔炒腊肉”

3) 所谓的蒜苔,其实是大蒜的“花茎”(scape),  如果不割蒜苔,会膨大,最后收获美丽的“花”,仔细看看,好像也不像花,像是小尺寸的大蒜(bulbils),我们简称小蒜头好了

再凑近点儿看

有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还能得到关于大蒜种植的基本知识:

1) 我们初冬种植的是蒜瓣,收获的是蒜头 (从蒜瓣到蒜头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这个过程也叫春化,如果大蒜是早春种植的话,则形成独头蒜的概率要高一些)

2) 主要想收获蒜苔的农友们,就要选择硬脖子大蒜,而不是软脖子大蒜;超市里卖的大蒜很多都是储存期更长的软脖子大蒜,用这样的大蒜,就算能收获也是不太可能长出蒜苔的,但是软脖子大蒜更适合编辫子

3) 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硬脖子大蒜更适合生长于寒冷的北方(软脖子稍微好一点),越是寒冷的地方比如我们五六区更容易种出质量很好的蒜苔

 

说罢这么多大概的知识,如果五六区的农友们需要今年种下大蒜(大约时间一般在十月底到十一月初),这个时候就要准备好大蒜品种了,想吃蒜苔的就需要买到硬脖子大蒜,按照彩烟游士前辈的经验,亚洲店买的大蒜,多半是硬脖子大蒜,而美国店买的则两种都有,重点摸一下中间有没有硬杆子。而我呢,总是觉得想种好一样东西就要有好种子,不太会省种子的钱,所以我选择邮购,今年从Territorial seed 公司买了五个品种 (四种硬脖子品种:Turban早熟型Chinese pink; Rocambole中熟型German Red; Purple Stripe中熟型Metechi and Duganski;一种软脖子品种:Artichoke中熟型Susanville)。买的专门做种的大蒜价格就会高昂一点,约莫3刀一个大蒜头。

对品种看着一头雾水的朋友,我略加一点解释,硬脖子或者软脖子大蒜下面也有很多品种,话说我也没看出来有啥本质区别,比如软脖子常见的两个品种silverskin银皮蒜和artichoke朝鲜蓟蒜,都是超市里常见的大蒜,一般表皮白色,蒜味很重,它们能保存八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而硬脖子大蒜品种很多,被称为真正有大蒜味的是rocambole胡蒜类,还有porcelain galic,purple stripe garlic紫条蒜:蒜如其名,经常也能在超市里看见;还有turban种类等等. 这些大蒜的保存时间在4-8个月不等。

 

大蒜也选好了,天气也转凉了,需要开始考虑准备蒜地和大蒜过冬事宜。

1) 首先大蒜是长日照的作物,长日照就是要至少8小时的日照,有些品种甚至需要8-12小时光照最后才能长成好蒜头或者抽出好蒜苔。我的后院菜园,虽然管理精细,土壤好,撑死了也就6小时光照,另外有一块半荒芜的社区菜园,那边土壤差一点但是阳光好,想了想,土壤是可以改善的,以前去得少,明春可以去得勤一点浇水施肥什么的,但是阳光就不是想改善就能发送的,所以决定还是全部都种植在社区菜园比较好。

2) 大蒜是短根作物,吸水吸肥的能力较弱,所以土壤要深翻以保持土壤疏松,种蒜前也要上足底肥,所谓“穷不种蒜”嘛,就是说种植大蒜就要舍得投入肥料。

3) 切忌连种,连种的限制不仅对大蒜,对大部分的作物都是如此。连种的意思就是连续几年在同一块地里种植同一种作物,连种一是土壤肥力跟不上,二是容易遭受病虫害,这时轮种就变得非常必要了,当然这已经是第二年或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4) 我在前面也提到,在我所在的5-6区,大蒜的种植时间一般是十月底或者十一月初,适时播种很重要,播种过早导致大蒜在冬天前生长过旺影响第二天春天的生长;而播种过晚则导致大蒜生长过弱降低抵御冬天寒冷的能力,其实最关健的标准是在过冬前(土壤上冻)大蒜只长出不超过5-6片叶子(美国人的标准是能生根但是苗不出土),不管大蒜出土或者没出土,上面最好还是要用mulch盖上(2-3寸)保护大蒜不会被严寒冻死(mulch的选项可以是碎树叶,草屑等)。

 

种植指南:

1) 不管是硬脖子还是软脖子,最好是种植前24小时内才把蒜头掰开,大的蒜瓣作为种蒜,小的蒜瓣嘛留着自己吃掉(比起大蒜头的尺寸,单个蒜瓣的尺寸才是决定来年收获蒜头的尺寸的重要因素)

2) 种植的时候蒜瓣拱背如果是南北向,叶子会东西向展开,有利于光合作用

3) 蒜瓣深度4 inch,播种后浇一次水,以利生根出苗,浇水后可以覆膜保温或者上mulch。株距4-8 inch,行距至少8 inch,总之就是行株距越大,量产少但是蒜瓣大,想成为老农民,一定要跟我一起在心里默念:克服密植

4) 经过一整个冬天的大蒜,会在来年的春天率先发绿,四月初大蒜开始生长的旺季要开始浇水多施肥;五六月开始有蒜苔形成,当蒜苔绕成一到两个圈的时候,就可以收蒜苔,蒜苔是一道美味可以端上餐桌,但同时割掉蒜苔也是迫使大蒜把自己的营养全部用在大蒜头上面(这里也要提到,某些品种,比如Turban类的硬脖子大蒜,据说不割蒜苔的话,蒜头会长得更大)

5) 在抽取蒜苔数周后(六月七月),大蒜的叶茎开始由下至上地泛黄干枯,当干枯到六到八片叶子的时候就是收获大蒜的时候了,收获大蒜前一两周停止浇水,收获了大蒜及时削掉大蒜的根须,并凉晒几天,大蒜就可以够下半年的使用了,随吃随摘,当然这时可以把长得最好最大的大蒜头留着做同一年初冬的种蒜,这样永远不用再买大蒜了有没有。

 

已经开始或者像我一样快要开始的农友们,一定还有一个关于扩种的问题:

超市买的大蒜量多价美,但是品种单一;如果网上购买,品种多但是价格昂贵,比如我买的五个品种,半磅包装,一个品种才5头蒜,蒜瓣也就20-40个;怎么能快速地增加大蒜的数量呢?

种大蒜有三种方法,从蒜瓣(如上面描述的,简单容易,一年就长到正常蒜头尺寸大小;想扩种,只能自己少吃,多的都用作种蒜,几年就可达成),种子(一般不推荐,时间长且不说,好品种性状难保),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从小蒜头(bulbils)开始,当然这需要一点时间和耐心。

小蒜头,再复习一下,就是蒜苔成熟的产物,一株大蒜的蒜苔可以产生数百个小蒜头,为了收获这样的小蒜头,要比一般的时间晚收大蒜,基本要等到小蒜头自己蹦出来。有些大蒜的小蒜头太小,甚至如米粒大小,所以可能需要三到五个生长季才能达到正常大小。

下面的网上找到的图片,是收获的小蒜头和种植第一年,第二年收获时的对比,看来还至少需要一年才能长到正常尺寸

我等后院小农民一听头都大了,听起来这工作量惊人,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因为有两个优点,第一你能更大限度地拓展你的大蒜存量(毕竟一个蒜瓣下去,第二年也就最多能收几个(硬脖子)或者十几不超过几十个(软脖子)蒜瓣,但是小蒜头就能一次收几十几百个);第二是避免来自于地里的细菌,毕竟大蒜头是接触土地的,而小蒜头则是接触空气的,真正的蒜农,都会在蒜地以外,再种些蒜,留着小蒜头,以免什么病菌把大蒜一网打尽,也能最大程度地拓展存量。

当然如果我们对扩充大蒜的数量没有那么高的兴趣,毕竟也不是天天卖蒜泥白肉的,我们就简单地从蒜瓣种起,如果方法得当,管理合理,第二年一定就能收获蒜苗,蒜苔和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