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问:为什么要信仰共产党?
文章来源: yongbing19932023-01-04 05:35:02

胡适问:为什么要信仰共产党?

 


新文化革命运动中先人们尝试和实验了文化改良、文化革命、自由主义、实用主义、互助主义、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不谈政治只做学问、医学治国、实业救国、引进共和、和平改良等等各种文化都无法改变中国。直到苏联的十月革命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才找到了可以改变中国的理论,  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苏联成功的经验后,  才真正有了选择的道路和方向。胡适、陈独秀、李大钊三人是打响了《文化革命》第一枪后,胡适不信仰共产党,帮助蒋介石国民党的中华民国失败了。陈独秀、李大钊信仰共产党,最后由毛泽东成立了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践证明信仰共产党是对的。

新文化运动直到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此时在美国留学后回中国推行白话文白话诗,以信仰实用主义为主的推行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的胡适之责问陈独秀、李大钊:  你、我都是“人中吕布, 马中赤兔”,  为什么还要信仰共产党?

胡适之问也是许多人之问,  尤其是走资派邓小平复辟以来让少数人先富, 不管黑道白道先富就是好道, 胡乱摸着石头先富就能达到先富下, 培养了大批的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今天,  人人都梦想着做“人中吕布, 马中赤兔”,  高考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全社会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两耳不问所有事、一心只读数理化、搞攀比、博出名、自私自利之极的特色时代里的人更不理解陈独秀、李大钊为什么还要信仰共产党了?孙中山为什么要“联苏联共扶助工农?

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7岁的孙中山自檀香山归国前往香港读书在香港学医5年。26岁的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来到澳门镜湖医院,出任新设的西医局首任义务医师,成为澳门的第一位华人西医。当个医生有多少个中国父母希望自己孩子能做到的。可孙中山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后,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民国政权被复辟后落在袁世凯后,  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孙中山为什么信仰共产党? 因为孙中山看到中国清朝末年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他希望通过李鸿章能使清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

陈独秀考中秀才,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如早稻田大学。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 。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后应北大校长蔡元陪之请任北大文学长、北大教授。但日本早稻田大学没有毕业,  用现在的学院派说不够学历的, 但月薪200大洋当了三年自己辞职不干的。李大钊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后经章士钊向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推荐,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月薪120大洋。此二人就个人而言小日子过得还差吗?  陈独秀、李大钊为什么信仰共产党?

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敏锐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从中看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他的思想认识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陈独秀、李大钊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动和组织工人过程中,积极开展建党工作。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该会同3月李大钊主持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一起,从上海、北京分别向各地辐射,先后同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广东、天津和海外一批受过五四运动影响的先进分子建立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同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起草了党的纲领草案十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关于党的名称,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陈独秀主持下,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其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陈独秀为书记。11月,陈独秀同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拟定《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达此目的,就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共产党将要引导革命的无产阶级去向资本家争斗,并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这政权是维持资本家的国家的;并要将这政权放在工人和农人的手里,正如一九一七年俄国共产党所做的一样”。1921 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历史由此掀开崭新一页。陈独秀时在广州,未出席中共一大。他向大会提出关于组织与政策的四点书面意见,要求在讨论党纲党章时予以注意。这四条意见,一是“培植党员”,二是“民权主义之指导”,三是“纪纲”,四是“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考虑到党员数量少及地方组织尚不健全,中共一大决定暂不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只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临时领导机构。在陈独秀缺席的情况下,大会选举他担任中央局书记 。

中共一大之后,陈独秀辞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一职,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运动的开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对推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运动,特别是建立国共合作、领导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和批判戴季陶主义等,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指导作用。从中共一大到五大,陈独秀一直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三大国共合作方针的确定,中共四大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的提出等等,他都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中,陈独秀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思想。经过讨论,与会代表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推进北伐,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前夕,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陈独秀从此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1929年春,当陈独秀看到托洛茨基论述中国革命的文章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陈独秀不同意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关于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是直接革命形势”的观点,认为革命已处于低潮。他对临时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不同其他党派合作的“左”的纲领和策略表示不赞成。这些都是基本正确的。但他对革命形势作了过于悲观的估计,反对八七会议确定的武装起义方针,并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任务、道路等问题上反对中共六大路线,提出了一些错误观点和主张。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他接受托派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并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组织“左派反对派”。这些都是党的纪律所不能容许的。1929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中国党内反对派问题》的通告。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斯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点名批评陈独秀。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把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开除出党。12月10日,陈独秀发表《告全党同志书》。12月15日,他联合81人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1931年5月,成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选陈独秀为书记。由于这个“反对派”的主张完全脱离中国实际,加之内部派系矛盾很深,所成立的统一组织很快陷于分裂和瘫痪,没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当后来托洛茨基提出以苏联为轴心、保卫苏联等损害中华民族利益的口号时,陈独秀开始与其格格不入,到最后终于与之分道扬镳,成为一个不隶属于任何党派的人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陈独秀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出反蒋抗日的主张。1931年10月,他在《抗日救国与赤化》《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路》等文章中,斥责蒋介石依赖国联主持公理不仅是“妄想”,而且是“奴性”表现。他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在和平谈判的掩盖之下,实行其对帝国主义投降”。陈独秀的诸多言论,表现了他的强烈爱国热忱和坚决抗日态度。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最后被以“危害民国罪”判处徒刑13年。这是他第五次被捕入狱。对于国民党当局罗织的罪名,他回击说:“予固无罪,罪在拥护中国民族利益,拥护大多数劳苦人民之故而开罪于国民党已耳。”这是陈独秀对自己最好的辩护,也是他忧国忧民之心的表露。在狱中,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何应钦单独面见他并向他求字,他挥毫写下“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独秀被提前释放出狱。出狱后,他坚持发表抗日演说,写下大量抗日文章。蒋介石请他出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部长,被他拒绝。国民党政府出资10万元请他另立党派,遭其痛斥。1938年6月底,陈独秀从汉口乘船溯江而上,于8月到达江津居住  。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同志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  。1938年8月,当陈独秀生病卧床之际,中共驻重庆国民政府代表周恩来,在辛亥革命元老安徽人朱蕴山陪同下,探访了陈独秀。走进房门,周恩来亲切地问道:“独秀先生,久违了,你好!”朱蕴山接着说:“独秀先生,恩来在百忙中,特地从重庆来看望你。”陈独秀说:“恩来、蕴山,你们好!你们来看望我陈某,不胜感激。”周恩来此次拜访,仍继续劝说陈独秀,希望他放弃个人成见与固执,写个检查回到延安去。陈独秀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呢?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陈独秀还是老脾气,是直言不讳的。毛泽东始终不曾忘记过这位“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再三讲过,陈独秀对他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于江津石墙院溘然长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