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深度探讨欧美歧视问题
文章来源: JUNE_双人鱼12212017-04-03 06:40:18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北美歧视的小文,现在重读,就发觉在文中所持的观点过于自我,态度过于乐观,而流于表面的口号式文字也过于浮浅,就比如文章所述“种族歧视在北美既然真实存在,身为海外华人,就要正而视之,就要勇于面对。不管歧视的方向来自哪里,华人们都可做到,首先不能低三下四,其次不能妄自菲薄。“ 再比如“少年强,则中国强!只要假以时日,华人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培养,华人的良善本质被慢慢地有目共睹,到那时就是华人强,则中国强了!那时候我们每一个海外华人肯定都会特别骄傲地向身边的人说,“我是一名从泱泱大国走出来的响当当的中国人!”


为什么会有重读旧文和想要再次深度挖掘同一个问题的欲望呢?起源在于最近相继发生的两起轰动欧美华人的杀害华裔事件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这就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一下,生活在海外的当地华人,他们的真实生存和生活状态了。


现在先把这两个杀害华人的事件简单叙述一下。在法国当地时间3月26日晚,一名旅法华裔,刘少尧,在巴黎东北近郊19区自己的家中,被突然闯入的法国便衣警察,在没有任何提前警告的情况下,开枪射杀后至死。


另一事件发生于2016年2月,一名黎巴嫩偷渡难民 Haissam Massalky,以为能留居美国而不被递解出境为由,蓄意开车撞死美国核桃市华裔居民,邵琪,随后罪犯在仅获四年的轻判下入狱,一年后,由于“其在狱中的良好表现”而得到了一项刑期双倍减刑的计算,这个意思就是说,该犯在日后极有可能在完成了他两年的狱中刑期后,又可以重新获得人身自由。

 

自认为血统高贵的白人根深蒂固就有优于其他族群的自我优越感,即使是今日的二十一世纪,科技和文明都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也不曾被改变。他们自始至终就认为只有他们才拥有远远高于其他族类的智力,道德,行为和文化素养,也因此就会对异族同类们产生轻则侮辱蔑视,中则肢体暴力,重则蓄意谋害等不同的恶劣态度。


第一代海外华人由于受了中外两国之间文化和生活差异的巨大影响,他们就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即使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所以就有人曾经这样总结过“华裔融入海外社会要做好至少牺牲一代人的准备”。


但是第一代以后的几代华人在先后成为了合法北美公民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融入到当地的主流社会吗?笔者认为远远没有!


首先,华人喜欢沉默,他们不大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和所持意见,总是喜欢生活在波澜不惊的平静状态,可是但凡遇到工作就业,职业升迁,和社区防范等等个人问题时,就都会有被边缘化的不良感觉。同理,海外华人即使是付出了加倍的不懈努力,也很难成为北美主流社会的中心人群。


其次,在北美,人种各异,五方杂处。一些安分守己,任劳任怨的华人不但忍受着来自当地白人的温吞歧视,而且还有来自少数族裔,特别是阿拉伯族裔的仇富歧视。一些生活在北美的阿拉伯国家的犯罪分子都喜欢牢牢盯住那些,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的中国有钱人,而后以蓄谋已久的疯狂态势对中国华人进行犯罪抢劫。


最后,少数偷渡和没有合法居留身份的华人,即使受到了激烈的歧视威胁,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选择忍辱屈服,就比如像上述杀人犯Haissam Massalky,在他出庭公审的时候,神态自若,面带微笑,而对于两天前发生的恐怖谋杀竟然没有丝毫的忏悔和道歉。为什么?就是因为一些华人的隐忍给了犯罪分子们一丝幻想和有机可乘的机会。


从种族歧视这一深刻问题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了《北京折叠》,一本新晋获得2016年雨果奖的最佳中短篇科幻小说。作者想象着在日益拥挤的未来北京,人们被阶级和出身分割成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就像是上流,中产和底部的三个不同阶层一样,而生活在折叠世界里的人们就有了对于这种阶层割裂的深度疑惑和明显焦虑。


一个城市反应一个社会?!在相同视角下去观察和思考北京和北美问题,就和在科幻家眼里的未来北京,现代人眼里的北美社会一样,是不是都有着异曲同工之深意?这就是不同的阶级歧视和傲慢与偏见!北京和北美,又一次让人深刻地验证了那条颠扑不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就是,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阶级,只要是有阶级的地方就会有持续不断地阶级斗争!

 

 

 

记录北美生活 有态度 有温度

力读人间好书 有广度 有深度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加关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