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输球都是电影《夺冠》害的!
文章来源: 林向田2021-08-02 11:16:31

中国女排在前 3 轮连续输,从贵为卫冕冠军被寄予厚望,到小组赛连输 3 场丧失出线权,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会的经历令人痛心又惋惜。为了东京奥运会卫冕,中国女排努力和等待了 5 年。却以这样的方式提前告别 8 强之争。小组没有出线创下队史奥运最差战绩。

跟俄罗斯的比赛是应该赢的。那场比赛中国2:1 领先,第四局又领先7分,愣是让人追上来,然后反超。第四局,饱受伤病困扰的朱婷也慢慢找到进攻感觉,进攻得手后,中国队7-5领先。此后,李盈莹延续状态,强势发挥连续强攻得手,比分来到14-10。张常宁、朱婷也开始发挥,先后取分,比分来到19-12。

俄罗斯开始反扑,将比分一度反超,朱婷打中线比分追平,俄罗斯失误送分,中国女排22-21反超。俄罗斯打手出界,又将比分追平。李盈莹轻吊成功,中国队24-23拿到赛点,俄罗斯挽救一个赛点,24平。李盈莹扣中25-24,不过李盈莹随后发球出界,两队战成25平。裁判判朱婷扣球出界,中国队挑战失败,25-26落后,冈察洛娃将球打中,俄罗斯27-25赢下这局。

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的赛场上连战连败,过多的出镜拍广告是原因之一。五年前在里约夺冠后,中国女排在这个奥运周期的商业价值极速攀升,广告商纷至沓来,郎平和队员们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商业广告中,输球到底跟商业化的过度开发有没有直接关系?

对于处在举国体制大背景的中国运动队,参加商业活动和接广告,一向容易引起争议。没有钱时,大家可以同舟共济;有钱了,肯定大家打自己的小算盘,相互扯蛋。

中国女排输球的原因之二就是拍电影《夺冠》。电影《夺冠》除了展现女排扣人心弦的故事和夺冠辉煌,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看点——就是真实运动员的亲身出镜。朱婷、惠若琪、袁心玥、张常宁、龚翔宇,里约奥运夺金的班底几乎悉数上阵,实际参与到影片的拍摄当中。

那是在 2019 年的 10 月,趁着国内联赛开始前的短暂空档,女排姑娘们来参加拍摄。由于时间非常紧张,运动员们不得不进行高强度工作,甚至经常要拍摄到凌晨。" 我从来没熬过夜,作息时间可能到 10 点半 11 点就要休息,拍戏到凌晨三点真的有些垮了。" 对于拍摄时间,朱婷心有余悸,张常宁也表示过拍摄的过程很辛苦," 由于运动员都是门外汉,需要下更多的工夫去学习,动作的精确度、情绪的把控,都需要投入。" 种种辛苦的付出,确实给影片增加了真实感,不过也打乱了正常的作息和节奏。

当时拍电影《夺冠》就是不祥之兆,原本片名还叫“中国女排”,在电影里极尽贬低陈忠和之能事,找个丑星来扮演人家,各种搞笑各种把人家当猴耍,来凸显郎平和这届女排的光辉,后来人家都抗议了才不得不把片名改成了“夺冠”,其实2004年陈忠和率队在雅典夺冠那次比郎平在里约侥幸夺冠要更加精彩,可电影里一句话就给带过了。陈忠和在电影里俨然成为中国狭隘性的一个代表,《夺冠》在整个电影里的理念的矛盾的情况下,只有陈忠和的这种无为状态,成了最终可以衬托郎平成功的一个负面样板。

电影拍早了。郎平应该明白这部电影出来,她对全队的控制力就没了。郎平绝对不应该在退休前让人拍电影。《夺冠》就是捧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