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影评:《正发生》正改变
文章来源: 星如雨862023-01-06 18:41:38

房间里昏暗的台灯照向褪色的墙壁。“不准发出声响或是喊叫,否则我就会停下来。明白吗?”穿着蓝色背带工装的女人声音低沉,她把工具泡进浅口的白盆里涮了涮, 用白毛巾擦干。补充了一句:“墙太薄。”说着她把工具放在嘴边正正反反吹了几口热气,一切就绪,可以开工了。

年轻的女孩用力勾住脖子,鼓足了勇气要记住此刻正发生的一切。痛楚袭来,女孩嘶嘶喘息着,双腿抽搐不停。中年女人埋下头继续将一根塑胶细管插入女孩的身体,这是谋杀的现场,要杀的是个一个不请自来的婴孩。女孩忍不住痛呻吟起来,女人立刻用犀利的目光制止,直到房间里彻底安静才有开始动作。剪刀磕碰瓷盆,时间被可怕地延伸,直到女孩有一次痛得猛力大叫。中年女人没有挺,而是加快转动管子,好像那是被堵塞的下水道而不是女人最柔软的花蕊。

终于,女人说了声 “可以了。”  冷静中带着些许同情,补充道:“现在什么也别碰。” 

2021年9月,由奥黛丽·迪万导演的《正发生》获得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金狮奖是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金狮奖自1949年设立以来,迄今为止共有6位女性导演的作品获奖。

电影《正发生》与小说原著同名,是202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的亲生经历,她在采访中说1964年1月20日至21日的堕胎手术对她来说已成为纪念日般的存在。

故事女主安是位成绩优秀的文学系女大学生,发现自己意外怀孕。如果生下孩子便意味着她不得不退学成为单亲妈妈,不得不放弃成为作家或是教师的大好前途而成为一名家庭主妇。为了抗争如此命运,安不惜一切代价试图堕胎。可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有正规执照的医生出于道德感和对法律制裁的畏惧都不愿意为安做人流手术,因为这样的结果是被吊销执照和坐牢;有位老医生同情女主偷偷给她开了一计可注射的药物,但是却没有达到堕胎的效果。随着怀孕的星期不断增加,安越来越惶恐不安。她从有问必答的优等生变成了上课无法集中精神的差生。她去寻找异地的男友,可是男友本指望她能自己一个人把堕胎的事情搞定,不但不能解忧还指责安在他的朋友们面前情绪不佳。安去寻找自己的好闺蜜们,可是这些平日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因为害怕被牵连坐牢也都躲之不及。安尝试自己用铁长签戳破子宫内膜,但一切努力都失败了,体内的婴儿已经有9个星期大了,眼看就要错过最后堕胎的时机。在惶恐厌恶和绝望中,安的成绩每况愈下,而毫不知情的父母依旧对她满含期待,盼望她能够好好读书改变家庭命运.....

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法律明确禁止堕胎,《刑法》规定对实施或辅助堕胎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关押和罚款。法国女性被迫前往国外堕胎,如果在国内堕胎则必须暗中进行。这就是电影《正发生》讲述的故事背景。卫报称赞《正发生》是一部 “严肃、扣人心弦,最终令人尊敬”的片子,并称洛朗·唐吉的摄影技巧非凡:“紧致的画面就像套在她脖子上的绞索”。观众的视线一直居于女主脖子后侧很近的地方,像是守护在她肩膀上的天使一路感受到她的无助,惶恐和决绝。

到底需要多少勇气才让年轻的女孩不惜大流血死去也要拿掉肚子里面的孩子?“我还是要有孩子的,但不是以我的人生为代价,这样我会恨他一辈子。”这便是安的堕胎宣言。可惜,她没有人可以求助,老师不行,父母不行,男友不行,医生不行,选择去私人诊所偷偷堕胎成是唯一的救赎。每年全球堕胎案例有4,400万例,将近一半是在不安全的情况下施行。

值得庆幸的是,《正发生》发生10年后,1971年4月5日,一份由343名女性联名签署的请愿书刊登于法国杂志《新观察者》,在这份请愿书中,她们声称自己都曾堕胎,由此呼吁修改刑法典,请愿堕胎除罪化。1974年,时任卫生部长的Simone Veil极力推动堕胎除罪化。身为女性的Simone Veil在几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向男性占比极高的国会提案。正由于这些女性的勇敢抗争,1974年12月20日国会最终通过了堕胎免罚的决议,1975年1月17日,法国政府颁布自愿终止怀孕法案,这标志着法国堕胎行为的合法化。从此,不慎怀胎的法国女性不用再因为非合法途径堕胎而遭遇磨难,更不会因为在不安全的医疗情况下施行堕胎而冒着生命危险。

如今每年的9月28日被定为国际安全堕胎日,设立的目的在于鼓励安全堕胎、实现堕胎合法化,并反对不安全堕胎。主张女性生育权者认为胎儿是女性身体的延续,而当胎儿的存在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构成影响,母亲有权中止胎儿的生长。在女性主义日益崛起的今天,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上曾经被禁锢被屈从的女性,每一次抗争都如此艰难,每一个进步都来自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