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致老五届同龄人
文章来源: 加成2016-09-19 08:07:54


拙作《老五届:折翼的一代》与《我是一名老五届》,引起的反响出乎我的预料。周刊连续几期、甚至以整版篇幅刊登读者的回声;我还接到高中、大学和研究所的老五届校友的许多邮件。比老五届年长的1950年代大学生与比老五届年轻的老三届知识青年,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想。凡草君说:“我们这一代人,无论老五届还是老三届,都在那个时代损失了最好的青春年华。很多人本来可能做出一番事业,却只能在双鬓斑白之际回顾往事,满怀无奈。” 

拜互联网之赐,拙作刊出几天就传到大陆。冯儿君说:“我是老五届中的69届毕业生,上了大学却没能读书,真是蹉跎岁月!作者说:假如老五届最可宝贵的青春岁月没有被糟蹋,是应该也能够在各自事业中飞得更高更远的。我完全认同!读后感触很深!”G君告诉我:“此文在国内流传较广,最近几天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渠道,在群聊群里转发,引起了老五届的共鸣。加之网络的巨大传输作用,你的文章影响力应该说是非常大的。”分配到工厂的老五届,来信反映至今仍遭遇着不公平。他们在企业兢兢业业从事技术工作,如今却不得不拿着低下的退休工资,在每月1000元与2000元之间慢慢爬行。而在国家机关,连电梯工、清洁工与门卫职工,退休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这何以显示知识的价值?文质彬彬的老五届虽然默默忍受,但心情如何平复?他们希望借《世界周刊》的一角,来抒发内心的不平。

其实在北美的老五届也遭遇着类似的不公平。1980年代留学潮中,大批老五届来到北美,时至今日已落地生根。老五届出国前都有十几至二十几年工龄。只因出了国,这段工龄就被归零,至今领不到一毛钱退休金。这让曾经为故国出汗出力的北美华人包括老五届情何以堪?所幸这个情况已引起有此遭遇的北美华人的普遍重视,大家联合起来才有助于讨还公道。

时至今日,老五届几乎都退出了工作岗位。去日无可追,来日苦无多,老五届同龄人应多多保重,颐养天年。Z君的话,最能反映北美老五届的心声:“你说得很对,老五届是折翼的一代,羽翼还没有长丰满就折断,再也飞不高了。我们班29 人,大部分同学从一分配就在当地呆一辈子,现已有6 人离世,一代精英就这样凋零了。象你我这样最后拼着一口气来到美国,把孩子也带出来,算是极少数幸运者。我现在真的很感恩,感谢美国给了我的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给了我们一个安定的晚年,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

大陆学者高放将老五届的人生历程概括为“五子”:文革前的“骄子”、文革中被当作“棍子”、被发配后的“弃子”、改革开放后的“才子”、退休后的“赤子”。笔者认为这个概括比较到位。我辈年近古稀,但依然对故国、民族、社会怀着真诚的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我的科学论文至今仍然被同行们引用着,我写老五届的文章也引起众多反响与共鸣;作为一个热爱科学、崇尚自由的知识分子,得以如此,夫复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