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先进煮饭法”吗?
文章来源: 加成2016-07-26 04:33:57

先进煮饭法,全称“粮食食用增量法”,简称“增量法”,是中国大陆1960年代初出现的奇特事物。当时由于政策失误,全国陷入空前的大饥荒。城市居民每月粮食定量只有24斤;笔者是中学生,正在长身体阶段,定量也只有32斤。按照现在的生活水准,每天1斤粮食不一定吃得完。然而当时副食品少得可怜,每人每月只供应食油3两、猪肉半斤。维持生命只靠每天1斤左右的粮食,就很勉强了。那时候人们根本不奢望吃好,连吃饱都不可及,每顿饭只有五、六分饱,挨不到下一顿饭就已饥肠辘辘了。

为了让老百姓吃饭有饱的感觉,各地推出了形形色色的粮食食用增量法。先说说大米的先进煮饭法。按千百年来的传统方法煮饭,1斤米加1斤2两左右水,大火煮开后,以小火收干。按照增量法,先把米放进罐里干蒸20分钟,然后加水,1斤米加水3斤3两,再用猛火蒸40分钟。另一种增量法更牛,将米干蒸半小时后分装入罐,加入凉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时。这种先干蒸后湿蒸的“双蒸法”,每斤米能出饭4斤3两到5斤,据说饭粒还不烂。

还有先进蒸馒头法,将去麸皮小麦煮到六、七分熟,从汤水中捞出,再用水磨成糊状,把酵母放到面糊中,发酵后送入蒸笼蒸熟。用传统方法,1斤面粉最多出2斤馒头。用增量法,1斤面可蒸出5斤馒头。

再说说玉米增量法。将玉米粒蒸至五分熟,然后将半生不熟的玉米粒磨成粉状,再拌水做成玉米馍蒸熟。用传统方法1斤玉米只能做1.5-1.7斤玉米馍,而增量法能出馍2.5-2.7斤。

在粮食短缺日益严重、老百姓越发吃不饱的形势下,对当局来说,先进煮饭法无疑像是下了场及时雨。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宣传增量法做出来的饭好吃、易消化、还抗饿。各省纷纷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广,说增量法可以节约大量粮食,等于是“不动一锄一镰取得大丰收”。就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增量法也很重视,专门发了红头文件,要求全国试行。

然而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他们认为增量法煮出来的饭刚吃下去时确有饱的感觉,但很快就饿了,因为它玩的是多加水使体积膨胀的把戏。再者先进煮饭法过程繁复,既费时间又费柴火,是名符其实的“劳民伤柴”。就连时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的刘仁都公开说:“净出幺蛾子(北京方言,指不靠谱的主意),一两粮食蒸来蒸去不还是粮食一两吗?”由于增量法增的是水而不是粮食,尽管当局大力鼓吹,却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抵制,因而始终未成气候。1963年后,随着大饥荒过去,形形色色的增量法终于寿终正寝,只是在历史上留下这么个名词而已。

(图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