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婚, 催生 vs.“死亡焦虑”
文章来源: 宁要中文2016-01-23 13:12:48

那年回国,忘了为何撞进一处蛮像样的公园。既非节假日,又非周末。公园里游人不多,我和太太乐得清净,悠然自得。三转两拐,穿过一个“月亮门”,忽然被眼前小树林中的景象吓了一跳。黑压压的一大片人!中老年为主。围绕着一些白纸,有的漫步穿梭,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作着笔记。我们愣了半晌。电影上见过“地下党”秘密接头,可没见过用一个连的“兵力”集体接头的。也听说过“飞行集会”,可这个“集会”却是不慌不忙,喝茶聊天,没有半点要“飞走”的架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鼓足勇气,混入人群。原来,这是父母们(也许还有爷爷奶奶)在为子女张罗对象呢。纸条上写的是自家子女的条件,优点及求偶的要求。说白了,就是列明了咱娃的“卖点”和“买点”。对我等不带“纸条”或“路条”,来路不明的游人,只要拍照不过分,基本上还是客气的。

游击了一圈,撤退回家。很多日子以后,几乎已经记不得那公园的名字了,但对“月亮门”后严肃认真的家长们,大同小异的纸条,仍旧记忆如新。

笔者不知道这种“相亲交流会”(怎么看怎么像“交易会”)啥时开始在神州大地上雨后春笋的,起码在咱“需要”时没有听说过。(对此有研究的,大概可以算出笔者的年纪了)。据说,现在“相亲交流会”的深度,广度及档次提升的速度,绝不在“高铁”之下。

本来这件事儿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没往深处想。可近日在网上读了一文(廖玮雯)。使我去想,“交流会”后的家长们会如何面对那些“纸条”上的人?他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为什么美国没有这种在中国司空见惯“交流会”?……有看客可能要急。唉,打住。有“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嫌疑呵。其实,在这城里转游的,有几个不曾,或不会有面对类似情形的可能呢?当然,如何面对肯定是各有各招。这篇文章也是一家之言。如何吃这略有哲理味的“萝卜”,您自己看着办吧。

好啦。摘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