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
文章来源: Luumia2016-06-20 06:46:05

绘本—— 解读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一朋友曾抱怨,说她的先生(70后欧洲人)从来不看书,每次去图书馆就往图画书绘本manga那块钻,还美其名曰“这也是littérature !” 出生典型俄国知识分子家庭的她很不以为然。我自己也有相似的经历,孩子们除了喜欢的小说,看得最多的也是各类题材的绘本。问为什么喜欢?也答不出个所以然,只说“好玩!”

前些天看了几篇介绍解读绘本的文章,还真觉得:原来内行是看门道的!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无障碍”阅读绘本。有一种阅读障碍,称作aniconètes,指的是序列图画阅读困难,这样的人不能理解绘本特有的表述方式,属于图本阅读盲,跟文字阅读盲对应(图盲/文盲)。例如,“丁丁历险记”(蓝莲灯),孩子阅读的方式是先对那一页有个整体的感知,抓住讲述氛围与场景,然后他才进入其中。眼睛也是在图与文字之间来回游走,同时还穿插在具体的某一格与整页画面之间。而不是像动画片那样的一页页按序翻动。这种将文字与图片自然结合的阅读能力是在儿童期完成的,错过了这段时期,就比较容易有图盲症。 



其次,和小说/电影单层面叙述不同,绘本的讲述是多层次/面的,且阅读性强。好的绘本往往有精细的叙述结构,让读者很容易融入。例如,美国绘本作者Chris Ware。每一版面的图画不仅仅是按讲述的顺序,而是按类似于人脑的神经元连接,试图通过图片与叙述方式表达人的思维。比如,画面上主人公和女友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同一页会画上近处主人公与女友身边各种细节,咖啡馆全貌及边上的景致。这些个近与远,大体与细节同时呈现,展现一种真正的思维活动。Ware不是在给人们看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而是让人进入他绘画中的世界并和其中的人物共存。



绘本可以同时讲述外部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让其成为一种特殊有效的表现方式。世界在绘本作者笔下过滤,流淌出的是风格鲜明的图文,所以从此意义上讲,绘本是图画负载的文学(littérature graphique),被称作“第九大艺术”。绘本因此也是极具作者个性的艺术形式,甚至有人说:绘本就是作者的自传。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展示作者自我,手写的配文更是将作者书写上的气质与个性展露无遗,在这点上,不可能有伪饰。在手写日益绝迹的今天,这点更加难能可贵。“丁丁历险记”的作者Hergé曾经说“Les pages naissent des accidents du crayon”(每一页都是诞生在铅笔划过纸面的事故之中)。何其不可复制啊!

世界上绘本作者第一人Rodolphe Tōpffer, 与歌德同时代的瑞士人,1799年生于日内瓦。当他的第一本绘画问世时,深谙艺术通晓各种艺术形式的歌德盛赞“带给人无与伦比的精神愉悦”,Tolstoï也曾从他的绘本中得到灵感。

 


 

当代,世界各国都有自己风格鲜明的绘本作者作品。但是中国,在这个“第九大艺术”领域里几乎毫无作为,又被世界远远地抛在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