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杂记《1》从建国门溜到天安门
文章来源: 雨女2023-09-17 05:15:57

        明清时期的老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有九个城门,外城有七个城门。这些城门均有城楼,箭楼和翁城组成。是老北京城重要的城防要塞。

        如今除了正阳门和德胜门的箭楼外,其他城门均不复存在。但作为地名,还被保留了下来。比如宣武门,崇文门......等。在这16个老城门之外,作为地名被使用的还有和平门、复兴门和建国门。这三个门和前面的16个门是有区别的。这三个门仅仅是为了便于交通,在城墙上扒出来的一个口子。并没有箭楼和瓮城。没有城防功能。东面的建国门和西面的复兴门,都是在日寇统治时期,分别在内城的东墙和西墙上扒出来的。

       建国门本来叫启明门。解放后改叫建国门。

1 昨天吃过午饭,和家姐一起沿着建外大街向西溜达。一直走到建内大街,东长安街。原计划到到天安门广场。路上行人极少。漫步在绿荫下,非常惬意享受。

2  外交公寓附近。当年的外交公寓可是名噪一时。如今公寓的外墙已经脱漆落皮。有了些沧桑感。

3 还记得北京友谊商店吗?三十年前出国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得拥有一本护照,才能进入消费呢。

4 对面的长富宫。想起有位旧友,当时在一家日本公司工作。每次回国都住这里。五星呢。那感觉棒极了。

5

6 秀水啊。那栋在老秀水东街建起的商业楼,就在路边。只是我没有太大兴趣进去。今天的主题就是沿着这条街慢慢溜达。而此时我们还走在建外大街上。它是长安街的延长线。过了东单才改名叫东长安街。

7 可以从立交桥上走过去。过了桥就是建国门内大街了。

8 大桥下面南北穿行而过的就是东二环。过了二环就叫建国门内大街。当然,我们还是继续走在同一条街上。

9 路边的绿化带是真漂亮啊。要说北京的 main street 宽阔,那是其他城市没法比的。除了中间的几车道,外面的辅路,再外面的自行车路,我们走的 side walk,然后就是宽大的绿化带。后面才是建筑物。

10 社科院大楼。

11 马路对面的海关大楼。刚出国那会儿,回国还去里面找过同学玩。那时候还有回国三大件一说。看看现在,真是今非昔比了。

12 镜头歪一下。海关大楼旁边的是什么?

13 一看到贡院西街,就想起贡院6号。东城区嘛。

14 绿化带不仅是绿树成荫。还粉花似锦。

15 后面的长安大戏院。

16 路南好熟悉的东单体育场几个字

17 路北:东单三条。想起来了吧。协和医院,基础所。

18 下了桥,这地方有个新名称--东方广场

19 透过玻璃窗,一家咖啡厅里,一群年轻人在里面喝咖啡。为什么说是年轻人。我姐说岁数大的不去那里消费。也不喝咖啡。

20 街上真的没什么人。

21 这个台阶经常在电视里出现。也没什么人。

22 这里是人比较多的王府井

23 北京饭店

24 长安街对面和北京饭店相对的是长安俱乐部。

25

26 河沿大街到了。看到左侧的红墙了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红墙的后面藏着一个公园。

27 南池子。本来再过去就是天安门了。结果路被拦上了。警察叔叔说需要预先登记才能进入。赶紧掏手机。然后被告知需要提前一天预约。

红门的右下角有三个字“ 皇城墙”。知道了吧,住在这里面,才叫真正的天子脚下。黄城根儿边。

28 给马路对面来一张。警察叔叔们的总部。

不知不觉走了这么老远。其实北京也不大。当然比波士顿还是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