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是户外人,华人是户内人
文章来源: 荔枝1002017-05-23 07:00:35
也许这话有点太笼统,但总的来说,我发现北美人是户外人,华人是户内人。
还在美国读书时,从我的公寓窗子能看到对面一座大楼的屋顶平台。夏天,那个平台上放了很多盆栽植物,除了五颜六色的花以外,还有种在大盆里的灌木和小常青树。
就在这些花木之间,常有楼里的老美居民搬来舒适的椅子,坐在那里喝咖啡、看书、听音乐,或两三人闲聊。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国内,人们也在室外度过夏天的夜晚。但那是乘凉,是因为室内太热(那时空调还没有普及),室外凉快,有空气流动。一入秋,温度降了一些,人们就从马路上、巷子里消失了。
在国内的城市里,有阳台、晒台的人家,也只是在那里晾衣服、晒被子、挂腌肉咸鱼,除了年纪很大的老人外,很少有人坐在那里歇息或做些安静的事情。
同样是拥挤的大城市,美国那座大楼屋顶上的人,却是真正在享受一种户外生活,尽管是很有限的。
*****
后来我们的第一处房子,从卧室窗子也能望见隔壁人家的后院。
邻居的院子和我们的一样,不大。一半是木露台,另一半是花园,中间有棵大树,浓密的绿叶遮住了大半院子,夏天很荫凉,也为屋主提供了隐私空间。
春、夏、秋,只要不下雨,没有高温,刚退休的老美女主人几乎每天都坐在露台上,喝茶、看书、打盹,有时还把一些厨房家务拿出来做。傍晚,只要不太凉,他们全家四口就在露台上吃晚饭,然后夫妻俩再在室外逗留一会儿,做些花园的杂事。总之他们在室外度过的时间很多。
我进去过他们家。他们的露台桌椅比餐室家具还漂亮。
北美人,或者说大多数西方人,比我们华人更会享受户外生活。平时家里如此,周末或假日更是喜欢“风吹日晒”。只要天气好,老老小小都把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露膀子、露腿,似乎要把阳光和新鲜空气都吸收到每个毛孔里去。

对他们来说,后院是日常生活的延伸,是家里最重要的“房间”之一。春天一到,他们都迫不急待地搬出桌椅、安装遮阳棚或凉亭,然后全家老少就出来过日子了。连饭都喜欢在后院吃,夏日在
BBQ上就可以做出一顿荤素齐全的晚餐。
暑假,他们不是送小孩子去数学补习班,而是去户外夏令营,男孩女孩都涂了防晒油,在太阳底下打球、玩水、奔跑玩耍、学习生活技能。不少成年男女,都热爱长途跋涉、野营等活动。
冬假或春假过后,我女儿的一帮同学回到学校就互相攀比谁爬了山、下了水,谁晒得更黑。
而我的华人亲友,特别是来北美不很久的,除了在园子里劳动以外,平时都喜欢窝在室内。我亲戚居住的华人小区,极少有一个后院是种了花草大树、购置了露台桌椅的。
我先生有个老美熟人路易,是个房地产经纪。他娶了个华人太太,是第二代香港移民。路易和很多土生土长的北美人一样,只要天气适宜,喜欢在后院休息、消遣、招待客人。他的后院很大,四周邻居几乎都看不见。他在后院放置了很舒适漂亮的桌椅,装了可以伸缩的遮阳棚。
路易做房地产,工作不定时,夏天他就端一杯咖啡,拿了手机和笔记本,坐到后院联系客户、填写表格、上网,可以在那里坐一整天。中午,他进厨房自己做个简单的午饭,也拿到后院吃。
“可是我太太从来不到后院来坐,”路易告诉我们,“即使有闲空,无论外面天气多好,她都情愿坐在饭桌旁,或客厅的沙发上。夏天请人吃饭也是,招待我家的客人,都在后院吃;招待她家的亲戚,都在里面吃。”
夫妻平时在家各做各的事情,坐哪里不都一样?
“不一样啊,”路易说,“我一院子的花花草草,每次她只是在刚开花的时候出来看一看,之后就没兴趣了;野生小动物、蝴蝶、我喂的野鸟,她几乎从来没看见过因为她不愿意出来。但当初这房子是她要买的呀,她要一个大院子…… ”
路易认为岳父岳母不爱室外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在香港住惯了高楼公寓,外面空气不好,也到处挤挤挨挨。他不理解的是太太作为第二代移民,在空气新鲜的广阔天地里长大的,为什么也不喜欢户外活动。
路易的太太笑着说,“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我是在父母家里长大的,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从小养成的生活方式。二十多年的习惯,我也难改啊。”
有趣的是路易夫妇的子女,将来不知会是户外型,还是户内型?

*****
家里的丁香花开得正欢,芬芳满园:






两星期前开花的沙樱(Sandcherry,樱花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