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色面食:炒疙瘩、褡裢火烧、懒龙、糊饼
文章来源: 陌上花开1282016-07-12 17:27:05

老北京人从祖辈儿就爱吃面食,蒸的、煮的、煎的、炒的、烙的、炸的,可谓是五花八门儿。

炒疙瘩

每次回京必定会光临清真老字号餐厅“紫光园”,这家餐厅就在大姨家旁边,在北京有很多分店,菜品味道不错,而且价格平易近人。特别是紫光园的炒疙瘩非常正宗,有三鲜、牛肉多种口味,色泽深黄,黄绿相映,口感绵软柔韧,醇香可口;烤鸭皮松脆,肉质鲜嫩;大羊肉串儿烤出来的羊肉外焦里嫩,喷香十足;上次还品尝了紫光园的自制酸奶,浓稠的奶香让人回味无穷,里面还加入了葡萄干,干果仁,芝麻,真是香浓无比。 另外这里的清真特色菜醋溜木须、红烧牛尾等也是我喜欢的。

 

 

 

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是老北京的传统面食,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纤薄的面皮儿裹着肉馅儿,搁油锅里小火儿慢煎。色泽金黄,焦香四溢。吃的时候再配上一碗棒渣粥,那味道就甭提多美滋儿了。以前和同学逛夜市,绝不会错过褡裢火烧。

 

蒸“懒龙”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惊蛰这天应该吃“懒龙”。惊蛰过后,大家要为新的一年奔波了,传说吃了“懒龙”,可以解除春懒。所谓懒龙就是用发面蒸的一条长形卷体,把发面擀薄制成长片,放上和好的肉馅,然后卷成长条形,上屉蒸10分钟再用热乎气儿焖5分钟。切成一段儿一段儿的,吃的时候一手拿着中间,一手托着底儿,沁入了酱油的肉汁流出来浸在白白的面卷儿上,肉香扑鼻。记得上学的时候,每次食堂有蒸懒龙,隔着老远就能闻到香味,如果能排队买到,那简直太幸福了!

 

 

烙糊饼

这糊饼看着就是饼上放层馅儿,连个封口儿都不用。但这里面讲究可不老少,首先这馅儿得是紫根儿韭菜切碎,配上鸡蛋再加点虾米皮提味儿。这面一定得使玉米面儿,凉水和面,小火下锅,等差不多成型了,摊上一层拌好的馅儿。出锅儿,搁案板上,趁着这热乎劲儿,用刀切成几瓣儿,小时候妈妈经常做这个,刚出锅的玉米面糊饼闻着特别香。

 

炸咯吱

在老北京的小吃中,有很多“炸货”,炸咯吱就是其中之一,这炸咯吱分为软炸和脆炸。用绿豆面,纯手工制成。把原料搅成糊,上饼铛用微火摊成一张有一定厚度的胚子备用。吃的时候,把“胚子”切成方形或菱形块,下热油中炸到表面一起鼓就可以装盘了,金黄色的很好看,上桌的时候还得配一小碗用酱油、醋、蒜末调制的作料,夹一块软咯吱,蘸一点作料,外酥里嫩,口味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