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在易中天面前的惶恐
文章来源: 秦臻2015-10-27 06:09:30

昨晚看杨澜采访易中天的视频,是两年前的,很好看,好看的是易中天渊博的学识通过一种平实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及他麻辣直接的个性,还有杨澜在他面前的惶恐和谨慎。

在学识渊博的人面前,我一定是有惶恐的。这种惶恐来自于一种尊重和敬畏,害怕自己浅陋的知识在这样的人面前出洋相。杨澜一定比不少人见多识广,在她那个年龄的人中算得上久经考验了,虽然如此,她在易中天面前也是有惶恐的,这一方面她给人的感觉挺好。

人们心中有所敬畏一定是件好事,让我们敬畏的这个人一定是一位各方面都值得别人,也有能力让别人敬畏的人。人们对易中天的那种尊重和畏惧是因为他的个性,更是因为他对知识独到的理解和诠释,对生活里种种现象睿智犀利的洞察之后的正直直言。杨澜采访他的时候,一定也有让易中天感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杨澜的谦卑和谨慎使得易中天的态度缓和客气了许多,这一点也是我欣赏的,所以,易中天也不是对所有人,所有事,在所有时候都那么犀利麻辣,也就是说,在那些极其愚蠢的人意识不到自己愚蠢,还自以为很聪明,做蠢事做到让他无法容忍的地步,他的麻辣和犀利才表现出来并且让对方羞臊难当。

我喜欢所有知识丰富渊博的人,在这样的人面前我能感觉到一种净化和约束。听他们说话,或者看他们写的书,写的文章,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和提升。易中天的书我只看过《品人录》和《读城记》,还是在国内比较早的时候看的。在国内时,我母亲喜欢看易中天的《百家讲坛》,我也跟着看几次,我喜欢他的那种讲话风格,有讲故事一般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也有观点深刻见解独到的解析评论。那是一种层次感,一种恰到好处的节拍般获取知识的美感和快乐感。那是缓缓流出的一股知识深流,看似平常,却让人回味无穷,获益匪浅。易中天的独特之处在我看来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做人和做文章的风格,他有那样的底气和能力让人们敬畏和喜欢。

有时候我想,在人的天性中,一定有一些无法改变但又必须被压制的东西,压制的同时,必须让这种东西有一种向善的目标,被压制的东西冒头的时候,都需要有易中天这样的麻辣和犀利,使得这种需要被压制的东西有所忌惮,不敢肆意妄为。不敢妄为也是需要自我约束力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人如果有所忌惮有所顾忌,也是明白对错是非,对正直和知识有敬畏心的表现,只是因为环境的因素,或者是自我认识错误,把那些人性里需要被压制的东西任意的放了出来而已。可怕的是无所畏惧的人,凭你是易中天还是谁,我坚持做一个皮球,你越拍我越高。可我还是觉得易中天可以制服这样的人和事,但我想他是不屑去做的。

生活里需要易中天们,让人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新意独特的向往和追寻,让人们对生活的细节都能够细心观察和体验,从而积累正确的人生智慧。就像他谈到自己在新疆建设兵团种地的时候说的,“那是一个诗意的地方,但是它教给我的却是生活并不是诗”。生活里也需要杨澜般对易中天们的敬畏和下意识对自己行为的规范,那是生活里的正确感和秩序感,如果生活里正确的东西多了,也被多数人认同并接受了,那么秩序感就会有了。

无论是易中天们还是崔永元们,面对的岂止是记者们“愚蠢的问题”和毫不忌惮的行为方式,他们面对的更是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那种鸿沟带来的心里上孤军奋战的无力感和责任感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大师或者老师,也作为普通人,他们是有过犹豫的,也是有过心里的弱势,那就是还有那么多没有底线的人三人成虎,不知成了多少虎之后对自己生活的负面冲击,这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毕竟他们不是神。

我喜欢易中天,也喜欢杨澜式对易中天的敬畏,易中天多了,杨澜式对易中天的敬畏多了,一定是一件好事,它会使人们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变成一个跟今天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