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人生是跟别人比出来的吗?
文章来源: 秦臻2015-08-18 17:32:25

         

我同学小雅的儿子凯宁回国归来,到我家来玩。他刚进门, 我就感觉他的神情不是那么高兴。简单寒暄之后我问他怎么了,开始他不说,我一再追问下,他忽然说在国内呆的最后那几天他很自卑。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爸爸动不动就带他去一个同事的家里,而那个同事的儿子普金,虽然才13岁,简直就是一本儿童百科全书,十项全能。世界大事,历史地理,各国风情,钢琴绘画,总之,用凯宁的话说,他一辈子也赶不上,他比普金年龄小二个月都不如他,是一件多么没有面子的事情,说完他沮丧极了。他还说,爸爸每次带他去普金家之前,都告诉凯宁要向人家学习,人家会这个会那个,让他以普金为榜样好好努力。

我听完孩子的讲述跟他说,如果你爸爸再带你去普金家,你事先问明白,如果纯粹是玩去,那可以,如果去看他的各种展示特长,还是免了吧。但我对凯宁只好说他爸爸的初衷是好的,只不过方式不得体。我拉着孩子到院里坐下,跟他聊起让他很不开心的那件事情。凯宁讲述的时候,满脸的沮丧和落寞,眼睛里没有了光泽,完全背离了他爸爸希望他以普金为动力的初衷,反而让孩子自卑不快乐了。

我挨着孩子坐下。我问他知不知道爱因斯坦,他说当然知道啊,他读过爱伊斯坦的故事,我又问他知不知道郎朗,他也说知道,我又问了几个小提琴家,他也都说知道。然后我问,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因斯坦,那就是说,世界上所有其他人都不如爱因斯坦那么聪明,都没有像他那样当上科学家,别人都去跟他比了吗?比完了,别人因此自卑了吗?又因此不快乐的吗?又因此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了吗?他摇摇头,我说是啊,这个世界上一定有超出常人的杰出的人,顶尖的人,他们或许有天赋,或许付出了比我们多不知道多少倍的努力,所以他们成了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人,但是那并不意味着别人都一定都得跟他们比,比完了都得各自自卑去,如果那样,这个世界该是个多么无聊,多么让人不想呆的地方。可是我们都没有这样,所以这个世界上才有那么多快乐的人,快乐的演员,快乐的工人,快乐的护士,快乐的厨师,快乐的这个那个。我说凯宁你也有很多快乐的理由啊,比如你今年的成绩全都是A,老师给你的年度评价那么好,你自己一个人才14岁多一点,就能独自回中国,又独自从中国回到加拿大,还学会了救生员课程,自己的语言已经没有交流障碍了,这些难道不是以前你没有的进步吗?难道这些不值得你高兴和自信吗?

凯宁的脸上逐渐开朗了一些,有笑容了,我又说了他的一些特长和做得好的方面,比如他用乐高拼的台灯,飞机,货车,等等逼真漂亮等等。他比刚进屋的时候好了很多,毕竟是孩子,没多一会,就笑了。

但是我的心里不是那么舒服,我们中国的多少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会这个,还得会那个,恨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各项全能,百科全书。当然,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所在,父母怎么培养都不为过,可是毕竟孩子的智商,情商和阅历都不足以处理一些心理变化,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高低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的培养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第一,即便有也是暂时的,第一后面有无数的人都没有必要都跟第一看齐,更没有必要对比第一之后产生自卑。

一般情况下,跟比自己强很多的人相比,有产生动力和敬仰的,但对于孩子来说,经常跟那些百科全书似的同龄人相比,产生的不平衡甚至嫉妒会更多,嫉妒会让他们产生不愉快甚至愤怒,因为他们无论从智商,情商还是社会阅历上,都还没有准备好处理这些不平衡。因此我想到某个国家规定,学生无论家里贫富都一律穿校服,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因为谁穿的好,谁穿的差而产生心理的落差,进而导致骄傲攀比和自卑,这样做一定是考虑到了孩子对这些微妙但却非常深刻的心理变化还没有处理的能力。

我们从小一直被告诉谁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今天该向谁学习,明天该向谁学习,这样的告诫让我们失去对自己的关注,失去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心理总是觉得别人比我们好,久而久之,个性就会变得自卑怯懦,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你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跟别人去比,就跟自己比,比如,我去年还不会骑车,今年我会了,去年我还不会游泳,今年我会了,昨天我还没坐过车,今天我自己坐车上学放学。这些点滴的生活琐事,我们看来很无不足道不值一提,可是在孩子那里却件件是了不起的大事。所以,我们对孩子最深刻的爱,不体现在给孩子多少物质方面高于别人太多的满足,而是从精神上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可爱,这样孩子才会快乐。

我跟凯宁说,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的,那就是快乐和健康。比如,我们看到那些不幸身体残缺的人,不幸重病的人,就一定要明白健康是多么的幸福,我们一定尽量去帮助他们,让那些不幸的人因为我们的帮助感觉快乐一点,再快乐一点。你再百科全书,再什么都会,可是你对于基本的人情世故不明白,不会由此及彼,将心比心的跟人相处,你一定不受欢迎,因为大家还是喜欢那些有足够的同情心,爱心和低调随和的人。说到底,做一个受欢迎的人你自己才会快乐,而快乐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人生状态吗?

凯宁还给我讲了很多国内孩子的事情,因为是暑假期间,他也找过从前的同学去玩,无奈谁也没找到,即使找到了也都说不了几句话------因为他们假期都在补课,然后就各种比,看谁的成绩好,谁又学了什么,谁又会了什么,跟别人比完胜出的孩子,家长都喜不自胜,喜不自胜之余还不忘给孩子敲警钟,当心别人比你强,让孩子一直处于一种各种比,没玩没了比的紧张和压力中。我一声叹息,想想我不也曾经目睹暑假寒假里孩子们一年365天往返于学校和家的一种辛苦折磨,这种折磨来自于身体,更来自于心灵。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我也不是反对孩子学习,可是这一年365天的学习,持续差不多十年,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折磨啊。

我庆幸凯宁最后因为我的一些话开朗了起来,我希望他能够通过跟自己比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使自己自信和快乐起来。我们可以借鉴别人好的主意,好的做法但要自己去尝试,做出来跟别人不一样但一样很好的结果。我坚信,快乐的人生不是跟别人比出来的,而是通过跟自己比,借鉴他人的做法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