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女孩,也要富养男孩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 秦臻2015-07-03 19:26:00



中国传统里有个经典说法,就是要“富养女孩”。但是现实情况看来,男孩也必须得富养。

传统观念中的“富养”,如果单单指的是物质上的富养,就有失偏颇。富养必须是各个方面,否则,成年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欠缺是无法逆转的,最可悲的是自己意识不到,别人指出后还会让其非常激惹逆反。其实,别人指出我们的欠缺本是一种偏得,因为你有机会从别人的视角看出自己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人就会离完美进一步,虽然没有完美的人,但我们总是要以完美为行为的方向,就像人往高处走一样。

首先富养指的是物质。成年人对物质的需要可以缩减,因为我们有成熟的心智来处理物质欠缺带给我们的心理变化,但是孩子没有人生经历和能力来处理这些,他们对所有第一次遇到的问题,都像小鸭第一次见到谁,就把谁认作妈妈一样。所以,对物质匮乏家庭长大的孩子来说,很多不值钱的东西看起来都是珍贵的。

一个喜欢糖果的女孩,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几乎从没有给她买过,她如果压根就没吃过也就算了,可是她偏吃过一次,然后就再也没有了。小孩都是喜欢吃糖的,这个女孩对糖的渴望从小就在心里是个遗憾的话,长大后虽然能够释然,可是童年的渴望没有实现,成年之后一定会影响到她,这个女孩很可能因为别人的一点点小恩小惠就被利用。这是一种已经形成了的个性的欠缺,是一种对缺失产生的不安甚至恐惧,因为害怕欠缺就想多多占有继而产生贪婪。

小时候的各种物质满足欠缺,如果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倒还好说,因为谁也没有比谁强太多,但如果低于平均水平太多,就会对各种匮乏欠缺产生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从物质可以蔓延到生活别的层面。

没出国前,跟几个朋友去吃饭,聊起几天前路左边的一个迪厅出了件事,一个女孩死在路边。谁也不知道怎么死的,过了好久破案了,才得知那女孩就是贪了别人送的一杯五颜六色的鸡尾酒,酒里放了东西,女孩被蹂躏致死。我们唏嘘之余,感慨女孩的父母间接害了孩子,因为如果女孩不是因为贪那杯酒何至于此。而贪已是一种个性。这里还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她的父母从小教育她自尊自重自爱,女孩又怎么会那轻佻的频繁出没迪厅,听说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在迪厅服食摇头丸。所以,在家庭教育上富养孩子是多么重要。

我的姥姥家是很富有的,可以叫做大户人家,可是这大户人家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姥姥兄弟姐们一共4个,每个人都很优秀,记得姥姥有时候看小时候的黑白照片,其中经常有他们家孩子在廊前一起看书的时候照的。姥姥的母亲也常常给他们读书,跟孩子聊天,照片里姥姥的母亲,脸上泛着慈爱和温柔。这种教育上对孩子的富养,使得姥姥家的孩子出落的彬彬有礼,谦恭高贵。生活里,遇到是非难题,都能以自己成长中得到的爱和温柔,知识和涵养,从容应对周围的所有人和事。

由此我想到,有的人说话做事偏颇恶毒,我宁愿理解为他们的不幸,因为这样不健康的,偏激的待人接物方式,一定有其根源,一定源于幼年时爱的欠缺,被尊重,被信任的欠缺。正所谓在人格,个性,品质上没有被富养过。在这些方面,被富养的孩子,一定从小被尊重,被爱,被温柔呵护,在爱和信任中长大的孩子是自信友善的,不会那么偏颇,那么恶狠狠,那么无法理解,也不想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因为他们自己也被别人偏颇的冤枉过,被剥夺过自尊,被恶狠狠的诅咒过。那样一种被伤害的经历,使得他们内心充满仇恨,在别人否定自己的时刻,没有能力正确的表达自己,而是用恶狠狠的,锋利如刀片一般的话来发泄对异己的憎恨,以此求心里的平衡。

没有在精神和个性上被富养过的孩子,还表现为极度的不安全感,极度的臆想一种被重视。自己认为自己重要没有错,可是在他们看来,自己对,别人就非得错,否则他们还是感觉不安全,感觉这样我对你错的情况不一定什么时候会颠倒过来,所以他们不断夸大着自己的价值,证明着别人不如自己而让自己感觉安全。

所以这些源于小时候教养上的缺失,影响了一个人成年后的个性和为人处世风格。幼年的时候,我们犯错总是会被摸摸头,说声“这淘气的孩子”。可是长大成人了,就没有了这样的待遇,事实就是这样,你在工作单位,为人刁钻,高调嘚瑟, 自我膨胀,收获的就不是别人的谅解而是厌恶。人际关系里,你不讲合作,搬弄是非,自我感觉太好以至于自夸卖弄,别人不会说你什么,但一定不喜欢你。在家庭,你不懂包容幽默,甘愿付出,忠诚自律,你也无法获得温暖的家庭生活。

这许多人格个性上的欠缺影响着人的生活质量,可见富养孩子的现实意义,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人生,所以富养女孩,更得富养男孩,无论是物质上,尤其是精神个性上,富养的孩子更理性,更具健康人格,将来也必将更快乐,更有能力驾驭自己,也更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