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热爱雕塑,但不崇拜偶像
文章来源: 小兔三屋2017-03-28 13:24:25

巴黎到处是雕像,美国游客最感亲切的是自由女神雕像,奥赛博物馆和卢森堡公园各有一个,塞纳河上还有一个。法国人巴特勒迪花了十多年时间制作了自由女神雕像送给美国,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去年希拉里批评川普时还提到她。自由女神是不是一种偶像,不是一篇博文所能说清楚的。特别是目前川普的旅行禁令争论之际,牵扯的内容太广,不宜探讨。本文要说的是与巴特勒迪同时期的另一位雕刻家罗丹,两奥古斯特,一位知者寥寥,另一位百年之后仍被人纪念。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这个月巴黎大皇宫与罗丹博物馆合作推出了“罗丹百年祭”回顾展,以罗丹200多件雕塑、绘画和照片以及20世纪受罗丹影响的艺术家作品纪念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丹在巴黎近郊去世,法国没能为他举行国葬。百年后的2017年,巴黎的回顾展以及随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巡展向这位艺术家致意。大理石雕像《吻》是罗丹的代表作,与他的另一个著名雕塑《思想者》一样,传递出热烈动人的激情和感召力,赋予雕塑以强大的生命,打动不同语言、不同社会背景的观众。

这些艺术珍品虽然近在眼前,观众却没有用手触摸。记得在意大利旅行时,朱丽叶的塑像被游人摸得发亮,梵蒂冈著名的圣彼得雕像被观众摸得右脚明显小于左脚。有人说这不算是偶像崇拜,摸彼得的脚和圣经里所说的摸耶稣衣服的穗子不是一样的吗。

其实不一样,摸耶稣衣服是信心的表现,摸彼得的脚是一种糊涂。法国人在这一点上与意大利人不一样,自从1789年大革命把皇帝推上断头台,意识形态里排斥任何偶像,更不会有任何造神运动。罗丹的作品中也有耶稣的雕像,但不是在意大利所常看到的头顶光环的神的形象,而是看上去好似没有完全完成的作品。

巴黎到处是雕像,下图摄于卢森堡公园南门外,沿着蒙巴纳斯大道不远处是罗丹的一个著名雕塑《巴尔扎克》,来往车辆较多,没能照好。

这是去年的照片

另一篇:巴黎奥赛美术馆